(共69张PPT)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节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思考题】
麦哲伦带领的帆船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船队经过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风大浪高。船队进入30° S附近海域时,平静无风,炎热少雨。离开该海域后,沿途一直吹着东南风。后来,东南风渐渐减弱,进入赤道附近海域时,风平浪静。
麦哲伦船队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 哪段航程最为轻松 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S附近海域时十分艰难
/ 01
目录
CONTENT
海陆分布与冬夏季气压中心
季风与季风气候
/ 02
/ 03
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雨带的推移
海陆热力差异的表现
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
夏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
【思考题】
低气压
高气压
夏季
海陆热力差异的表现
高气压
低气压
冬季
海陆热力差异的表现
1
北半球的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海陆分布
陆地面积广,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影响
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北半球1月份高低气压中心
阿留申低压
亚洲高压
冰岛低压
全球海平面气压分布(1月)
60°
副极地低气压带
高
低
低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高
北半球1月份高低气压中心
冬季,大陆气温低出现冷高压中心,将大陆上的副极地低压带切断
副极地低压带在海洋上保留下来,并由带状分布变为低压中心
1月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冷高压切断
北半球7月份高低气压中心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北太平洋高压(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全球海平面气压分布(7月)
30°
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
低
高
夏威夷高压
印度低压
亚速尔高压
北半球7月份高低气压中心
7月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热低压切断
副热带高压带在海洋
上保留下来,并由带状
分布变为高压中心
夏季,大陆气温高出现热低压中心,将副热
带高压带切断
南半球的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3
思考题:南半球的气压带也和北半球一样分为明显的高、低气压中心吗?
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仍然呈带状分布。
方法技巧
口诀法:“陆高切低,陆低切高”。
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巧记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的分布
方法技巧
图示法
低
高
低
高
低
高
1月切断
7月切断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低
海洋
陆地
气压带
气压中心
巧记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的分布
方法技巧
海平面气压分布( 2016年11月9日6时)
低压中心
高压中心
判断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方法
看等压线的闭合情况
方法技巧
根据季节判断:陆地夏季低压,冬季高压;海洋相反。
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判断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方法
方法技巧
根据风向判断
判断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方法
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
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上是高压,陆地上是低压。
季风
概念
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形成季风。
分类
根据分布地区分为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季风环流与季风气候
北半球1月份季风环流
亚欧大陆
太平洋
高气压
冷源
低气压
高
低
陆地吹向海洋
气流寒冷干燥
副极地
季风环流
北半球7月份季风环流
亚欧
大陆
太平洋
海洋吹向陆地
气流温暖湿润
低气压
热源
高
高气压
低
副高
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季风风向 季风性质 季风成因
东亚夏季风 东南季风 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亚冬季风 西北季风 寒冷干燥
东亚季风的形成
东亚季风 季风风向 季风性质 季风成因
南亚夏季风 西南季风 高温多雨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运动
南亚冬季风 东北季风 温和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的形成
西南季风: 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地区都会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如非洲索马里半岛、几内亚湾沿岸等。
南亚季风的形成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大致在10°N~25°N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北纬35°~55°大陆东岸
任务:绘制表格从气候类型、季节、风向、源地、成因、特点、分布地区和风力大小方面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冬季风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夏季风源于西北太平洋,冬季风较强 冬季风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夏季风源于印度洋,夏季风较强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少雨 高温多雨 高温干燥 高温多雨
分布地区 中国东部季风区、朝鲜半岛、日本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菲律宾、中国云南南部和海南岛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思考题
答案
因为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亚欧大陆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东亚在海陆交界地带,海陆热力差异最明显,因此季风现象显著。
问题:亚洲东临太平洋,北美洲东临大西洋,为什么东亚是世界上重要的季风区,而北美洲季风现象却不显著?
拓展延伸
在赤道南、北两侧地区都会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
全球海平面气压分布(7月)
索马里半岛
几内亚湾沿岸
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的成因
澳大利亚西北部 季风风向 季风成因
1月 西北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7月 东南风 东南信风
素养培优
2020年9月15日,“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唐代“黑石号”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沉没,1998年德国的一家打捞公司在沉船里打捞出水了陶瓷器等文物高达6万余件,本次展出再现了大唐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
问题:1.[区域认知]描述东亚季风的风向及成因。
答案:
风向: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成因:海陆热力差异。
问题:2.[综合思维]分析澳大利亚北部夏季西北风的成因。
答案:
北半球冬季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
问题:3.[地理实践力]结合图,请推断“黑石号”从我国沿海港口出发的季节,并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季节:冬季。理由:冬季我国东部沿海盛行西北风,东南亚盛行东北风,一路顺风航行。
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雨带的推移
我国东部季风区各地降水的差异主要与来自太平洋上的夏季风的进退密切相关。
正常年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正常年份锋面雨带北进慢、南退快
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短、降水少
暖空气
冷空气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4-5月份
5月,雨带到达南部沿海,锋面雨带徘徊在南岭地区,这里成为全国的多雨中心
暖空气
冷空气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6-7月份
6月,雨带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淮地区形成“梅雨”天气
暖空气
冷空气
伏旱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7-8月份
7~8月,雨带到达华北、东北地区,华北、东北等地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9月份
暖空气
冷空气
9月,雨带南撤,冬季风势力增强;
10月,雨带基本在我国大陆上消失。
正常年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4、5月 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华北地区出现春旱
6月 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
7~8月 雨带移至华北、东北
长江流域出现伏旱
9月 雨带南撤至长江流域
10月 雨季结束
非正常年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速度 现象
夏季风势力强 锋面雨带北移速度快 北涝南旱
夏季风势力弱 锋面雨带北移速度慢 北旱南涝
南部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东北
4—5月
6—7月
7—8月
9月
10月
锋面雨带规律性移动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我国东部季风区总体上形成夏秋多雨、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
越向北雨季时间越短、降水越集中、年降水量越少。
加上太阳辐射量的南北差异,使地表自然环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
课堂小结
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最高级别的暴雨红色预警,京津冀大部分地区累计降水量将达到200~450毫米,局地累计降水量甚至达到700毫米以上。本轮降水涉及多个省份和直辖市,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伴随着一定极端性和致灾性。图为京津冀地区本轮极端强降水成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本轮强降水的原因包括( )
①副热带高压势力强 ②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强
③夏季风输送大量水汽 ④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⑤太行山背风坡气流下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2.京津冀地区受本轮强降水影响可能产生的自然灾害有( )
A.滑坡、泥石流 B.洪涝、地震
C.寒潮、大风 D.雷电、低温
3.推测本次京津冀地区强降水期间,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状况为( )
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炎热干燥 D.温和多雨
B
A
C
影响我国的台风多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南侧,并沿着副热带高气压带外围西部边缘向西偏北方向移动。某年8月底至9月初,我国东北地区遭受历史罕见的台风“三连击”。台风登陆东北地区后,变性为温带气旋,带来持续的强降水天气。下图示意此次“三连击”中的第三场台风的移动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时段( )
①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东
②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
③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西
④台风向东南方向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通常情况下,台风登陆后会快速衰减,但本次“三连击”台风登陆东北地区后带来持续的强降水,可能是因为( )
A.台风挟带水汽充足 B.北部冷空气入侵
C.台风移动速度缓慢 D.当地地形较平坦
A
B
谢谢观看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