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专题复习—隋到清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专题复习—隋到清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1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03 17:3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专题复习
隋到清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建议用时:30分钟 总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诗歌是历史重要的载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是汉家”“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为以上唐诗找一个合适的主题( )
A.民族交融,相互学习 B.经济繁荣,国库充实
C.文教昌盛,人才辈出 D.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给辽、西夏钱物
B.“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贸易往来
C.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是因为这两个游牧民族贫穷落后
D.“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
3.元朝时期,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人等杂居相处。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回。这表明( )
A.元朝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B.人口流动促进民族进一步交融
C.元朝统一后民族关系和谐融洽 D.国家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4.西夏是由党项族建立的政权。下图为两件西夏文物:买牛契约、符牌。其所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西夏仿效宋朝( )
A.订立官制 B.订立军制和法律
C.创制文字 D.鼓励垦荒
5.乾隆皇帝通知江浙海关把关税税率提高一倍,企图通过关税手段让洋商无利可图,使他们不再来宁波贸易。但英国东印度公司仍不断派商船前往宁波贸易,于是清廷在1757年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这反映了清朝( )
A.国内商品经济发达 B.实行闭关政策
C.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D.完全禁止对外贸易
6.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在杭州、泉州设置市舶都转运司,“官自具船、给本”,选人到海外进行贸易,所得利润中,“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这表明元初( )
A.官员注重经商技能 B.商人所受剥削沉重
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社会经济走向开放
7.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网页,如果在“唐朝”和“明前期”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里可以填写的内容是( )
A.文成公主入藏戚继光抗倭 B.鉴真东渡郑成功收复台湾
C.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 D.昭君出塞雅克萨之战
8.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他曾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指的是( )
A.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B.大、小和卓发动叛乱
C.葡萄牙人搜取澳门租住权 D.沙俄入侵我国东北地区
9.“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中能证明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权的是( )
A.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
B.唐朝时文成公主嫁入吐蕃
C.元朝时由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地区
D.清朝时设置驻藏办事大臣
10.“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其法理依据是( )
A.《尼布楚条约》 B.设置台湾府
C.雅克萨之战 D.清朝疆域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共20分)
1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图一 唐朝阎立本《步辇图》(局部) 图二莫高窟中唐时期
壁画《反弹琵琶乐舞图》(基本)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根据两幅图片分析唐朝民族交往的特点。(3分)
材料二 元朝十分重视民族地区和边疆治理,通过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机构,将广袤的民族地区和边疆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管理之下。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控,忽必烈派皇子宗王统兵出镇西北、西南,执行军事镇戍和军政监督任务。为加强边疆与内地的联系,元朝以大都为中心开辟了通往全国的驿道。为维护边疆稳定,在西北,忽必烈派皇子那木罕镇守西域地区,调遣大批蒙古、汉军进驻别十八里、曲先、翰端、可失合儿等地屯守戍边。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朝边疆治理的措施。(3分)
材料三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渐趋稳定,……清朝通过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以及盟旗制度,册封制度、驻藏大臣等措施,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增强了各族人民的政治认同,进一步夯实了中华民族认同的政治基础。
——人民出版社《中华民族大团结》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史实。(2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2分)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在频繁的对外交流中,唐朝推行兼容并蓄、开明开放的政策,在音乐、舞蹈、金银器制造、制糖等方面都广泛吸收了外国文化的有益影响,从而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唐代文明。唐文化也给予其他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深刻的影响。中国的丝绸、瓷器、造纸术、印刷术西传,促进了中亚、西亚乃至欧洲文化的发展,对东亚、东南亚诸国的影响尤其明显。
——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频繁对外交流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对外交往的两个重大史实。(4分)
材料二 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所率船队规模大、人数众多,分工明确、航海技术先进,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些国家也派出使者随行来中国,最多超过1200人,随行来华者,甚至有国王,比如淬泥国、苏禄国的国王来中国访问时因病去世,就安葬在中国。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中外影响方面来证明“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3分)
材料三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政府曾严厉海禁,“片板不准入海”。后来,清政府又进一步规定:只允许外商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外商的活动,必须由政府指定的商人“管束稽查”。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A 2.C 3.B 4.C 5.B 6.C 7.C 8.A 9.C 10.A
11.(1)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1分)特点:民族友好交往;民族关系和睦;民族交融;等等。(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
(2)将边疆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管理之下;为加强边疆与内地的联系,元朝以大都为中心,开辟了通往全国的驿道;为维护边疆稳定,派重要人物率领大军屯守戍边;结合边疆地区的特点,进行因地制宜的管理,如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台湾;等等。(答出三点即可,每点1分)
(3)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办事大臣;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等等。(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
(4)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优势,使中华民族成为具有强大包容性、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伟大民族;等等。(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
12.(1)作用:吸收有益的外国文化,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唐代文明;(1分)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1分)史实: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
(2)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3分)
(3)对外政策:闭关政策。(1分)消极影响:导致国家闭塞,不能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