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7中国的地域差异(第2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解读
本节内容所涉及的课程标准是: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却是绝对的。四大地理单元只反映了我国宏观尺度的自然环境差异,本节课的“标准”旨在通过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内容
分析
1.本节内容选自中图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中国的地域差异”。从它的位置就可以给它定位:是对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通。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差异性,而且地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二是各地理单元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第2课时-中国四大地区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 部分内容在教材中主要给出了两个自然段的文字内容,分别是“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形式比较简单,但内容比较丰富。
学情分析
1.学生组成特点:初一学生学习习惯比较良好、但学习水平参差不齐;
2.学生性格特点:学生发展比较稳定,具有一定的自制力和约束力,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合作完成学案;
3.学生学习特点:自主合作学习在初一刚刚实施一个学期,学生对这种学习模式能够使用,但不太熟练;
4.学生前期知识铺垫情况: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地图、中国行政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知识-中国地形、气候、中国水系、河流和湖泊、中国的自然资源等,对于自然地理的学习方法已能够比较熟练的运用;已经学习过的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特征及其分析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5.学生前期知识与本节课学习的差距:①初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欠缺,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还不能进行深入的分析;②本节课“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是对已学知识进行比较综合的分析,学生在分析解决该问题时还有一定难度。
教
法
学
法
分
析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学生现有知识、技能与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差距。已经掌握的读图技能可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并且使学生较容易掌握这部分内容,本课主要采取启发式教学法,用学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通过读图、阅读资料、绘图、比较等大量实践活动,降低或转移学生学习难度。具体设计如下:
1.复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方法,引出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2.在解决“我国四大地区自然环境对人们农业生产的影响”这一部分内容时,提供图文资料:水稻和小麦的生活习性表、中国地形图、年降水量分布图、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积温分布图等;学生讨论分析:首先在地形图上确定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地区,再在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积温土等上分别确定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地区,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进一步确定水稻和小麦的集中分布地区,并自己设计图例符号,绘制出小麦、水稻的集中产区;设计思路是:在只考虑一种自然环境的情况下确定水稻和小麦的分布,然后把各种因素叠加起来,再综合考虑二者的分布,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各自然地理之间的联系以及对生产的影响。通过分析资料、绘图等活动,使学生懂得在生态建设中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3.对于“四大地区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的学习,由学生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并简单说明理由。
4.最后用一句话简单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5.为了检查学习效果,进行课堂检测。
教学目标
1.阅读相关图文资料,举例说明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领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感悟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性;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举例说明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学意图
复习引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中国国国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自然条件、生产方式、文化特色差异很大。因此划分了四大地理区域,请一位同学说一说这四个区域的名称。
四大区域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四大区域突出的自然环境特点分别是什么?
我们知道自然环境会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四大地区的自然环境有这么大的差异,是不是人类的活动也会有很大不同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打开学案,独立完成活动一
根据老师的问题复习
复习引入新课,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一、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的影响
完成活动一
展示汇报
【指导】完成活动一。
【问题】1.根据水稻和小麦对地形、土壤、水分、热量等的要求,在图5中选出水稻、小麦的集中分布产区,并用自己设计的图例符号绘制出来,并说明理由。
2.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条件:
地形 ,气候 ,水源 ,土壤 等。
3.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西北地区有内蒙古高原草场和高山草场,可以发展 ,有高山雪水和地下水灌溉的绿洲,可以发展 ;青藏地区主要是 牧场,主要牲畜有 、 等,在水热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区,可以发展 ,主要粮食作物是耐寒的 等。
【展示】积极引导
第1题,为什么这样选择水稻、小麦的集中种植区?
从地形条件来考虑。
从土壤条件考虑。
从水源条件考虑。
从热量条件考虑。
【总结】经过综合分析,小麦的集中产区在AB地区,水稻的集中产区在CDE地区。
【过渡】但是小麦由于种植的季节等的不同,主要分“冬小麦和春小麦”。
【提问】你知道冬小麦、春小麦分别主要种植在哪个地区吗?为什么呀?
【提问】但是为什么我们国家的优质大米多生产在东北地区呢?比如黑龙江五常大米?
【引导】黑龙江省五常市的水稻种植条件。
【过渡】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我国小麦、水稻的种植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但在广阔的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什么?为什么?看第2小题。
【引导】分析西北、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提问】根据前面的分析,你知道影响农业生产主要的自然因素有哪些吗?
【小结】这些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同时又制约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的发展生产。
独立完成活动一。
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展示说明
师生总结
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
思考
思考
逐步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
各地区的自然环境除了对人们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外,对人类的活动还有哪些影响呢?完成活动二
并简单说明理由
思考
加强环节联系性、逻辑性
完成活动二:
【引导】各地自然环境对人们饮食的影响。
【完成学案活动二】
【提问】为什么这样选择民居?
【引导】中国年降水量图
交通,有“南船北马”的说法。
服装、语言等。
【小结】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自然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所以人们在进行活动时要适应自然环境。
完成学案活动二
举例说明:服装、语言等
逐步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
但是,人们在进行生产活动时,对自然环境又有何影响?看两个资料:
我国黑土地水土流失严重……
长江水土流失严重
依据学生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课堂小结
从这两个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和自然环境是相互制约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由于人类一个方面活动不当,会影响到其他几个方面。如果人们不遵循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必然会受到自然环境无情的报复。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的发展生产,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归纳总结
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检测
今天学的内容是否真正掌握了?完成检测第2题
课堂检测
检查上课的效果
板 书
§7 中国的地域差异(第2课时)
课 后
反 思
课件28张PPT。第七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中国四大地区秦岭-淮河400mm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1.说出四个地区的名称。
2.说出区域间的分界线。中国四大地区说出四个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点。干旱高寒三、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活动一:运用资料,分析小麦和水稻的集中分布区资料1:小麦、水稻对地形、水分、热量、土壤等的要求图1图2图3图4活动一:运用资料,分析小麦和水稻的集中分布区资料2:
图1、
图2、
图3、
图4图5活动一:运用资料,分析小麦和水稻的集中分布区1.在图5中选出水稻、小麦的集中分布产区,并用自己设计的图例符号绘制出来,并说明理由。图1ABCDEFGH从地形方面来看:图中所示区域都适合种植小麦和水稻ACDFGHFGH图2CDEABG图3ABFCDEHFGH图4CDEAB活动一:运用资料,分析小麦和水稻的集中分布区图5水稻、棉花、茶叶、热带和亚热带水果等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作物ABCDE小麦、杂粮、温带水果为主春小麦冬小麦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冬小麦、春小麦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冬小麦、春小麦ABCDE春小麦冬小麦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五常大米ABCDE五常大米的种植过程F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作物高寒畜牧业:牦牛、藏绵羊;
河谷农业:青稞、豌豆草原牧场和高山牧场:马牛羊;灌溉农业GH草原牧场高山牧场灌溉农业牦牛藏绵羊青稞F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作物GHABCDE3.影响农业生产
的主要自然条件:
地形 ,
气候 ,
水源 ,
土壤 等。北方居民喜欢吃面食南方居民喜欢吃米饭西北居民多食牛羊肉藏族同胞的主要食材来自青稞和牦牛等自然环境对生活方式的影响——饮食活动二: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民居乙甲丙丁降水的差异华北平原区的乡村马车南船降水的差异传统交通方式北马气温的差异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肥沃的黑土表层水土流失的黑土东北黑土地上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用柳条和木桩修成顺水道地埂植物带治理坡耕地东北黑土地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大兴安岭人工林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南方水土流失(长江流域)长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小结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