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台湾省
1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2运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和秀美风光。3、搜集并运用有关材料,了解台湾省的人口和民族,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能力,学会运用地图评价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价值;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能力;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掌握区域特征形成原理。
德育目标 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方文化及我国的区域差异后,进一步学习涉及到一个省区的具体的从自然到人文都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岛屿省区——台湾省。
3重点难点
1.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2.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3、台湾的经济特色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活动一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著名的景观。
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学生齐答:台湾省。
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活动2【讲授】活动二
一、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 http: / / www.21cnjy.com )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地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
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
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学生自学、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
承转: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
活动:1.请大家量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量算,写出过程)。
阅读地图及课文,填写课文第66页表格,评价台湾的地理位置特点和重要性。
认识台湾的地形、气候、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源物产和秀美风光
展示台湾风光图片,了解、感悟祖国大好河山;
根据上述图片,结合台湾地形图,认识台湾地形: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读图方法。提问: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归纳讲述:台湾岛多山,山地丘陵占2/3。其中玉山最高峰3952米,为全省最高点,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
岛上河流众多、水量丰富,但由于地形限制,流程较短,最大河流为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
西部为平原、东部为山地,并且山地占2/3。
3、台湾的气候特征:台湾岛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20℃~22℃,年降水量2200
mm左右,季节分配较均匀。
4、展示台湾物产图片,了解台湾的丰富资源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面积广阔的山地孕育了台湾岛丰富的森林资源。台湾山脉海拔较高,从山下至山上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其中樟树是台湾最著名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台湾西部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亚热带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因此台湾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的美誉。台湾岛四面环海,还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因此台湾又有了“东南盐都”的美称。从图上我们还可得知,台湾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天然气、铜等。
;进而引导学生知道台湾的有关美称——亚洲天然植物园、森林之海、樟脑王国、海上米仓、水果之乡、东方甜岛、东南盐库
学生讨论、填写教材第68表格;
学生结合教材第67示意图,把握区域特征关联,了解区域特征形成原理。
三、课堂反馈与小结:(略)
活动3【讲授】活动三
二课时 台湾的文化和经济
一、与祖国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陆一脉相承的文化
1、展示台湾风俗文化的有关图片,了解台湾省文化风俗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5图A,了解台湾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台湾地区人口为2300万,人口密度达611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
台湾地区人口的民族构成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高山族等少数民族人口3%;台湾人口主要分布于西部平原,汉族也主要聚居于此,高山族等少数民族聚居于东部山地;
台湾主要城市及分布:台北、高雄和基隆是台湾三大城市。
3播放著名诗人余光中诗作《乡愁》、
4、阅读资料,填出下面空格:
材料一:从地缘关系上,台湾原本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大约1万年前,相连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这从台湾海峡的海底地形可以得到证明,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且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材料二: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祖国大陆的广东、福建。即使是台湾的“土著”居民高山族人,他们的根也在大陆;据专家考证,台湾高山族是我国古代於越族(简称越人)的一支,他们的根在中国大陆浙江、绍兴一带。台湾高山族的许多风俗习惯,原始的宗教崇拜,与古越人极其相似,如二者都有断发纹身的习俗,都崇拜岛神,以鸟为图腾。1980年,台湾台东卑南乡发现的大批石棺、石器、陶片和玉器,与百越族遗物非常相似。更令人惊讶的是,台湾大坌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印纹陶器,与河姆渡的印纹陶器仿佛是同一模子里出来的……这一切都说明: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与我们血脉相通。
材料三:从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来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在公元230年,三国时东吴国君孙权派大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元统一后,设立了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琉球,台湾正式为中央政权所控制;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于1662年正式收复台湾;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正式设置台湾省,但隔十年之后爆发了甲午战争,被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
材料
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材料
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材料
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
提问、学生回答。(略)
种种史实资料和证据证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
播放海峡两岸交流交往图片,配”“唱响中国”曲目《两岸一家亲》,营造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心愿的意境。
台湾的自然保护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发现台湾历史上的著名物产;
分析台湾自然环境的破坏原因;
了解台湾的自然保护措施;结合图M,了解台湾的自然保护区分布;
板书:三、经济特点:出口导向型经济
承转:丰富的资源,优越的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来了解台湾的经济特点。
1、认识不断变化的台湾产业结构。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表6.1,完成表下两题。(1小题要求学生用铅笔在课本上完成)
学生画图,分析。教师指导,检查。
提问2,台湾的产业结构有何变化?学生回答,略。
讲述:从1965年至1998年三十多年间,台湾的三大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产业持续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较大,下降了近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是波动小幅度上升,第三产业升幅较大,目前是三类产业中所占比例最高的,达63.1%。比1965年上涨了将近20个百分点。这再一次说明60年代以后,台湾的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
(请大家读图6.28)讲述: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一直以农业和农产品的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大家看图,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的出口比例远大于工业产品,但从60年代以后,台湾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大家从图6.28上可以明显看出60年代后出口商品中工业品直线上升,而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下降很快,到90年代,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台湾出口商品中所占比例已微乎其微。
承转:2、那么,大家思考过没有,台湾发展出口加工业的优势在哪?
活动:请大家读图6.27,分析回答刚才所提问题。
提问,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讲述:台湾经济在60年代以后得以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四小龙”之一,得益于以下几个有利因素:1.台湾地肥水美,物产丰富,从基础产业到工业原料都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2.台湾是个海岛,有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3.60年代后,台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大幅度提高了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台湾人口稠密,这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而又素质很高的劳动力;4.60年代后,台湾扩大了开放力度,吸纳了大量外国资本,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资金保障;5.为加速经济发展,台湾还大力建设了大量出口加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台湾硅谷”——新竹科学园。请大家阅读P72材料。
承转:3、在以上优势条件的推动下,台湾经济发展很快,那么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呢?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30,回答以下问题:
1.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
2.这几个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可能受了哪些条件的影响?
4、比较新竹科学园区与中关村科学园区发展条件;
提问,学生回答。(略)
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台北、台中、高雄等位于台湾西部平原的沿海城市。
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从地形来看,这几个城市都位于平原。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农业发达,这为城市的形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2.从开发历史来看,西部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相距较近,是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早开发的地区;3.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移民又先到达,因此西部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这也促进了城市和工业的发展;4.这几个城市多为沿海城市,交通便利,尤其是海运便利,高雄是台湾最大的港口,这为台湾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提供很大便利。
总之,工业的分布,城市的分布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
教学反思:
在本节教学中,采用丰
( http: / / www.21cnjy.com )富、新鲜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台湾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特征,并根据地图和教材示意图填写表格,学生能较清楚地认识台湾位置、地形、气候、物产和经济文化。我自认较成功在引导学生搜集史料,证实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海峡两岸和平统一是共同心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弱点在重点未能有效突出,难点没有及时巩固,学生课后仍一知半解,并且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只停留在课堂发言上,课外环保活动不自觉。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仍要极大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要发展更应引导学生理论结合实践。
活动4【作业】活动四
知道台湾的海陆位置特征,明确台湾是我国的领土能够列举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