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黄土高原
1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知道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丰富的矿产资源,并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2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3重点难点
利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黄土高原
在开始上课之前,请允许我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来自一个自然景观丰在开始上课之前,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我来自一个自然景观丰富多样的大家庭,这里有巍峨雄伟、雪山连绵的青藏高原,一望无垠、干旱荒凉的塔里木盆地,地势低平、水网密布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我也是祖国大家庭的一份子,我是一个高原地形区,我生活在祖国北方,这是我的生活照,你知道我是谁吗?对,我就是黄土高原.
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88页。下面,就请大家跟随课本第七章第五节的内容一起来进一步认识我吧!(板书)
活动2【讲授】本课目标
首先一起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等概况,地形特征,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能够通过地理实验,认识到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活动3【活动】地理位置
(承转)认识一个区域,我们首先要知道它的地理位置。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89B图黄土高原地形,说说”我”在哪儿?请一个同学上来展示。
活动4【活动】回首过去
展示2张图片,学生观赏。很久以前的我,森林茂密,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承转)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洗礼,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活动5【活动】立足现在
展示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的图片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我的脸上主要有这三种形态,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我请同学给大家朗读一下。知道了我过去的美貌,也了解了我现在的容貌,那现在大家对比我的“过去”与“现在”,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小结:过去是茂盛的森林,美貌如少女,现在却是光秃秃的,植被覆盖率比过去低,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像一个满脸皱纹白发苍苍的老人。
活动6【活动】丰富的煤炭资源
别看我现在容貌衰老,但在黄土的覆盖血肉之躯中,却蕴藏有丰富的乌金资源,也就是煤炭。因为我位于内蒙古,陕西,山西三省的交界处,煤炭储量丰富,质量好,人们也把这里叫做“乌金三角区”。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完成活动,看看哪一个小组更快。请一个同学上台展示。
活动7【讲授】水土流失的探究
丰富的煤炭资源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但如此资源丰富的宝地,如今却今非昔比,我的朋友——黄河在上游清澈见底,流经我之后,携带着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形成了地上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变化?——水土流失,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水土流失是一种土壤肥力降低,土地生产力下降,逐步退化的过程,请一个同学给大家读一下它的现状及危害。
需要说明的是,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水土流失是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类似的,在南方丘陵地区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本课我们就以黄土高原为例,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并把你们探究的成果写在小黑板上。
活动探究1 水土流失的原因
穿插实验(刚才第X小组的同学说,裸露的地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而植被覆盖的地表就不会,事实是不是这样。为了证明,老师这里准备了实验,请两个同学上来帮忙完成。愿意上来完成实验的同学请举手。在一定坡度下,没有植被覆盖的地表遇到降水会出现这种情况。用烧杯接水。同等坡度下,当土地有了植被的覆盖,遇到降水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现在对比两个烧杯里的水,你们发现什么差别了吗?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没有植被覆盖的情况下,烧杯里的水很浑浊;有植被覆盖时,烧杯里的水要清澈一些。这说明植物可以固定土壤,涵养水分,保护土壤不被流失。
活动探究2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接下来我们请1、2、3、4组展示,5、6、7、8组点评.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老师总结了两个方面:生物措施,工程措施。
(承转)谢谢大家的努力,让我美丽的容颜得以逐渐恢复。
活动8【讲授】展望未来
展示图片,大家看,重展笑颜后的“我”,终于披上了绿装,水土保持工作初见成效,很多地区采取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陕西杨凌还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承转)展示过去、现在、整容后的图片。最初的我美丽如画,后来的我荒芜苍凉,那是谁让我的容貌沧海桑田呢?——人类,那谁又能让我恢复原来的美貌呢?——还是人类。
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人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开始关注环境和发展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开始逐步形成并且得到公认。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走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道路。作为中学生,你有哪些实际行动来支持可持续发展呢?——环保,低碳等
活动9【讲授】本课小结
同学们,谢谢大家陪我回顾过去,总结现在,展望未来,更要谢谢大家帮我找到了容颜摧毁的根本原因和治理措施,相信重新焕发光彩的我一定能够为人类提供更多帮助,最后,我希望能够和你们,和全人类做世世代代的好朋友,你们愿意吗?
本课到此结束,下课!
课件24张PPT。欢迎进入奇妙的地理世界欢迎进入奇妙的地理世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 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第五节 黄土高原第7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123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地形特征;丰富的矿产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能够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能够通过地理实验,认识到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 小结: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起古长城,南至秦岭,面积约64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太 行 山 脉乌鞘岭秦 岭“我”在哪儿?一、回首过去二、立足现在(一)自主学习1、现在的“我”与过去的“我”有什么差别?
2、概括黄土高原的基本地形特征。
3、观察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自然植被状况。找出大同,阳泉,神府,东胜等大型煤矿,说一说黄土高原的煤炭外运可以利用哪些主要的铁路线。京 包 线陇 海 线活动京
广
线黄河泥沙的来源每年约有1厘米厚的土壤流失
流失面积占黄土高原总面积的80%
土地贫瘠、旱涝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
严重制约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水土流失是一种土地退化的过程植 被降 水水土流失的原因 P90人类活动土 质小组合作(二)活动探究1水土流失的原因 P90结构疏松,易溶于水。地表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降水少且集中在7、8月,多暴雨开垦、采矿等破坏地表。小组合作对症下药
治理水土流失(三)活动探究2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三、展望未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四、环境与发展走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道 路!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