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5月阶段性检测·高一历史(A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
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
1.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开展工作,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土地政策。下列说法中属于党在
抗日战争时期土地政策主要作用的是
A.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实现了土地完全公有
D.提高了抗日军队的战斗力
2.研读下图并判断,解放军根据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所开展的外线作战
毛泽东在《解发战争第二年的战
略方针》里说:贵果第二年作战
的基本任务是:卷行全国性的反
文,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
争引向国民免区域,在外线大量
开敌…贵界第二年作战的部分
任条是:以一都分生力和广大地
方都队缝续在内线作战,开灭内
线敌人,收复失地。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B.直接导致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C.标志着影响全局的战略决战的开始
D.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1951年7月21日的《人民日报》报道:“在广西省的每一条公路和曲折的山路上,不断来往着
运输货物的车辆和肩挑的行商、农民;河里穿行着运货的船只。这在其他地区也许算不得什么,
但在广西,这却是一个多少年来没有过的新景象”。这一“新景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党和
政府领导开展了
A.土地改革
B.稳定物价
C.剿匪反特
D.抗美援朝
4.1963年8月,副总理李先念在谈到两年来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时指出:“减少职
工和城镇人口,是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过去两年中,在这方面进行了艰巨的
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时调整国民经济采取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的措施,主要是因为
A.城乡人口严重失衡
B.基础设施投资过大
C.市场物资供应紧张
D.粮食生产出现问题
5.1992年,中共十四大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
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大的这一重大战略决策
A.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B.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C.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全盘否定
D.表明我国已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6.马克思认为,当人类的生产技术发展到可以利用自己制造的工具对天然产物进行加工的时候,
人类才进入文明时代。文明时代意味着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根本变革,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
志开始对自然的改造与支配。下列关于不同地域人类早期文明产生前提的说法中,符合马克思
观点的是
A.两河流域的乌鲁克城出土了青铜工具
B.印度河流域哈拉帕遗址发现宏大的神庙
C.尼罗河流域农民观测星象制定太阳历
D.长江流域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并定居生活
7.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记载:“亚历山大在东征中建立了数十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
市,将希腊的语言、建筑和制度引入东方,同时鼓励士兵与当地人通婚。”这一记载主要反映
亚历山大的东征
A.促进希腊文化在东方的传播与融合B.彻底摧毁了波斯帝国的政治军事体系
C.导致帝国内部因民族矛盾迅速分裂D.推动地中海地区与印度河流域的贸易
8.13世纪英格兰某庄园领主的账簿有以下记录:“本年度收取货币地租共计12镑,较往年增加3
镑:农奴每周需服劳役由3日减至2日,另有5户缴纳赎金免除全部劳役。”这反映出当时该
地区
A.商品市场交换成为庄园经济的唯一形式B.农奴通过赎买彻底摆脱了人身束缚
C.商品经济发展使封建生产关系有所松动D.领主己失去对庄园经济活动的控制
9.下表反映的是历史上黑奴贸易发展的基本状况,对该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阶段
时间
发展状况
①
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
兴起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