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北京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北京的地理位置及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初步掌握分析和概括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特色,理解北京的城市职能以及北京经济发展与城市职能的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学会分析区域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基本特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认识北京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北京的发展过程中,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形成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乐于参与教学,善于想象,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精神。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结合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知识应用性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拓展与应用。
3重点难点
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城市职能 .
难点:初步了解地理位置与基本区域特征的关系.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
【新课导入:创设情景】:
中国地理学会在网上发了这样一则帖子:“中国地理学会定于2016年4月在北京举行中国初中生地理知识竞赛,竞赛方式由笔试加实地观察组成,欢迎全国各地中学生报名参加这次“中学生竞赛游”的活动,有问题的同学请在回帖中提出,我们将一一回复。”
通过提问:大家想不想参加这次竞赛游?大家有什么关于北京的问题想问的?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北京的问题,激发学习积极性。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体现新课程“学习身边的地理”以及“学习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突出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活动2【讲授】析帖、回帖
【二.讲授新课】
(一).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展示帖子一:我知道北京是古都,很多朝代都把北京定为都城,它的地理位置究竟有什么优势呢?我对此很感兴趣,迫切想知道。——山东某中学生引导学生从相对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三方面认识北京的地理位置并分析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北京的自然环境的要素——气候和植被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并帮助学生学会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和分析地理位置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明确区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树立对区域地理特征各要素间的关联性的初步认识。
2.展示帖子二:我来自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我很想体验登山望远的惬意,领略江河东流如海的豪迈,北京能圆我的梦吗?——内蒙古某中学生引导学生认识北京的地形特征以及受地形影响下的河流特征。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识区域自然环境中的两大要素——地形及河流的基本特征,掌握通过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关系分析自然环境的特征的基本方法。
3.展示帖子三:在我们这里,买一件衣服一年四季都能穿,如果我参加此次4月北京竞赛游,我的衣服还可以吗?另外,听说北京的香山因红叶之美而驰名中外,此次我可以去香山看美丽的红叶吗?——三亚某中学生引导学生回顾北京的气候与植被的特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气候与植被特征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升华对知识的理解。
(二)活动:假设学生是本次活动的相关负责人,请学生对这上述三则帖子进行一一回复。
【设计意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与拓展并尽可能地“学以致用”。
活动3【讲授】北京的人文环境
(三).北京的人文环境
1.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
活动二:说一说你知道的“北京”;比一比谁知道的“北京”多。
【设计意图】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都以及我国的首都,学生对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已有一定的了解,这样的活动设计意在为学生提供交流知识的机会,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2.北京的飞速发展
(1)利用“1940年的复兴门外大街图片”与“2010年的复兴门外大街”两张具有强烈反差的图片对比说明北京的发展与变化非常大,尤其是城市面貌的变化。
【设计意图】体会北京的飞速发展与变化带来的结果,从而使学生产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
(2)利用北京的众多政治和文化机构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两大城市职能: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北京的重要政治和文化机构,帮助学生理解北京的城市职能。
(3)利用1980年——2010年北京产业结构统计表以及相应的产业结构变化折线图,引导学生分析北京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并分析产生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人文环境的基本要素经济、城市、交通等,并学会分析区域人文环境要素的方法。
活动4【活动】课堂小结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复述,通过对本节区域特征范例课教学过程的回顾,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为下一节《台湾省》进一步探究自然地理特征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做准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活动5【练习】课堂练习
【四.巩固练习】:见课件
【设计意图】强化知识、巩固提高。
课件18张PPT。第一节 首都北京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一)相约北京比一比,谁知道的“北京”多?说一说,你知道的“北京”?(二)走进北京——历史文化名城20世纪50年代初的复兴门外大街现在的复兴门外大街(三)发现北京——现代化的大都市资料:三大产业与经济结构 世界各国把发展经济的各种产业分为三大类: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不同国家的划分标准不尽相同,我国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是农业和工业,第三产业是服务业,包括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产业,涵盖的产业很广泛,包括商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通讯业、餐饮业、行政服务等产业,三大产业的比重构成就是产业结构,它是衡量经济结构的主要指标。北京产业结构统计表(1980-2010)经济结构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依赖大依赖小污染大污染小“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1.北京从纬度位置来说位于北纬40度,从海陆位置来看,距海较近,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从以上可分析出北京所处的气候类型应该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2.北京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 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国家最重要的新闻机构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也在北京……这些说明北京的城市职能之一是( )
A.全国的经济中心 B.全国的文化中心
C.全国政治中心 D.全国交通中心 课堂练习:CC3.北京是世界上发展变化最快的城市之一。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北京具有人才、信息、科技、能源、资源优势
B.因北京的城市职能对环境保护有很高要 求,主要工业正有计划迁往郊区
C.北京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力发 展第三产业
D.工业部门中,电子、汽车等科技含量高、污染少、耗能少的工业蓬勃发展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