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6-18 08:00:57

文档简介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1新设计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发现差异是认识和利用差异,因地制宜,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第一步。本教学设计从课本的探索活动入手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秦岭---淮河线两侧不同在前面的学习中已初步感知,设计中对这个内容进行了简单讲解,进而引导学生概括两侧之不同,分析其原因。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特征进行确定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分别为秦岭--淮河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四大区域自然景观各异、地形气候不同,而四大区域内部则表现一定的相似性。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秦岭--淮河南北两侧自然环境的差异
2 在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图上,准确填注四大区域的名称和四大地理区域间地理分界线上的地理要素名称
方法与过程
1 运用景观图,直接感受重要地理界线两侧和我国四大区域的差异
2 抓住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和人文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四大区域的区域特征,并能通过比较找出区域间的明显差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认识各地区的差异性
2 关注家乡所在地理区域的区域特征,找出与相邻的地区差异
3学情分析
1、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人口、民族、地形、气候、河流等相关知识,初步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的不同,生活实例感受较多,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2、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分析图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能力基础。3、七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对我国的区域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且学生求知欲较强,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
教学难点 四大区域的区域差异对比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前景引入:课件展示(ppt2)
从课本探索活动入手,为什么会看到不同的颜色?学生翻开中国地形图,分别找出上述地区,试说出主要区别,引出地理区域的划分(ppt3)
(东部季风区---绿色中国,西北干旱区---黄色中国,青藏高寒区---白色中国)
板书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ppt4)
2目标呈现(ppt5)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秦岭---淮河线
引导学生看图并描出秦岭--淮河线,并出示秦岭淮河相关材料,学生思考;
课件展示(ppt6---ppt11)
A 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东西走向流向)
B 秦岭以北的地形区?(关中平原也叫渭河平原) 秦岭以南的地形区?(汉水谷地也叫汉中盆地)淮河以北的地形区?(华北平原)淮河以南的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
C 秦岭---淮河线从全国范围来看所处的位置:中部,中心地带,主要经过的省级行政单位有:甘肃、陕西、河南、安徽和江苏。
过渡:展示漫画,观察两侧有什么不同?(ppt12)1 比较秦岭--淮河线两侧的差异
A展示中国气候图,学生观察秦岭--淮河线两侧的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差异
北 小于800mm,半湿润地区 小于0,暖温带 有
秦岭--淮河线 年降水量 1月平均气温 结冰期
南 大于800mm,湿润地区 大于0 ,亚热带 无
B 进一步比较秦岭--淮河线两侧的自然景观差异,完成下表(ppt13)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冬季河流有无封冻
温度带
干湿区
植被类型
耕作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四大地理区域
展示四副图片,初步感受景观差异(ppt14)
学生在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上指出图片上景观的位置
结合教材内容,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并在图上描出,并明确四大区域划分的依据(ppt15)
A 秦岭--淮河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
B 400mm年等降水量线(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
C 青藏高原边缘线(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指导学生简图记忆,并分析四大区域间的差异
学生读教材,了解每个区域的内部特征,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完成“比较”活动,填写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差异比较表(见教材P52表ppt19)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分布范围
地形
气候
温度带高寒气候
年降水量干湿地区植被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常绿林
草原荒漠
高寒植被
联系实际思考;我们所在的位置属于什么区域?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与相连的区域有什么差异?理解感受区域差异(ppt16)
图片辨析 分别属于什么地区?进一步感受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差异(ppt1718)
南方地区 东部季风区,气候湿润
北方地区 (种植业,林业)
西北地区 非季风区,气候干燥(畜牧业)
青藏地区 地势高,气温低(畜牧业
活动3【练习】课堂练习
1 王维名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你知道该诗送别的人将要去哪儿吗?(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 西北地区植被从东向西的分布规律是 ( ) A、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B、荒漠草原——草原 C、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荒漠草原——荒漠 3 下列有关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它是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 B 它是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C 它是热带地区与温带地区的分界线 D 它是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4 大兴安岭以东以西分别属于( ) A 森林草原、荒漠 B 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C 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D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5 综合练习
(1)上面的降水柱状和气温曲线图,应该属于ABCD四大区域中 地区
(2)图中EFG三条河流中冬季能结冰的是 (填河流名称)
(3)图中山脉X与河流Y是我国的一条很重要的地理界线,其中河流是____,
(4)请写出秦岭淮河这条地理界线以北和以南两个地区在农业生产上比较不同点:
活动4【作业】课堂作业
能力培养与测试P40 1----10
课件22张PPT。1中国地图出版社SINOMAPS PRESS中图版2012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彩色中国?
一位外国友人到中国旅行,他乘飞机从中国的北方到南方、再从东部到西部,有人问他:你对中国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印象?他说:我看到了黄色中国、绿色中国和白色中国。这些不同颜色对应的是中国的哪些地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学习目标
1 能说出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及两侧的差异
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及各自特征
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四大区域的差异并填写P52的表格一、秦岭―淮河线秦岭概况 秦岭横亘于华夏大地中部,雄姿巍峨,沟壑众多,素有“天下之大阻”的称谓,它西起甘肃,东到河南西部,主体位于陕西南部与四川交界处,长约1 500千米,是昆仑山脉的延伸。岭南终年温暖潮湿,岭北干燥,冬季寒冷。同时也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秦岭以南秦岭以北 秦岭东西横亘,挡住了由东南往西北从太平洋吹来的季风带来的水汽,使秦岭以北气候干旱,黄尘飞扬,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是其典型的景观,而秦岭以南则降雨丰沛形成一派江南景象。黄土高原给人以苍凉和贫瘠的感觉,但秦岭以南的汉中和四川盆地则完全享受着秦岭的庇护和恩惠,是秦岭挡住了北方频频南下的冷空气,造就了汉中盆地和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的富裕。 秦岭的“贡献”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东流经豫、皖、苏三省,在三江营入长江,全长1 000千米,总落差约200米。淮河流域西起桐柏山和伏牛山,南以大别山和江淮丘陵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分界。流域东西长约700千米,南北平均宽约400千米,面积27万平方千米。 淮河概况淮 河注入长江
淮河入海通道淮河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0℃>0℃有结冰期无结冰期<800毫米>800毫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小麦、玉米水稻 把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四大分区的地理界线的确定判断下列景观属于哪些地区?西北地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北方地区温带落叶林南方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青藏地区高原雪山1 王维名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你知道该诗送别的人将要去哪儿吗(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 西北地区植被从东向西的分布规律是 ( )
A、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B、荒漠草原——草原
C、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荒漠草原——荒漠
3 下列有关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它是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 B 它是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C 它是热带地区与温带地区的分界线
D 它是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4 大兴安岭以东以西分别属于( )
A 森林草原、荒漠 B 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C 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D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练习 ⑴.上面的降水柱状和气温曲线图,应该属于ABCD四大区域中 地区
⑵.图中EFG三条河流中冬季能结冰的是 (填河流名称)
(3).图中山脉X与河流Y是我国的一条很重要的地理界线,其中河流是_
(4)请写出一条这条地理界线以北和以南两个地区在农业生产上比较不
同点:


5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