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6-18 13:43:07

文档简介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1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主要的民居形式,理解气候、地形、地质和生物等自然因素对我国民居的影响; 
2.了解我国傣族、藏族的传统民族服饰,理解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3.了解我国的地方菜系,理解自然环境与饮食的关系。 
2新设计: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我国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3学情分析:学生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大多数学生学习缺少自觉性,只要没有老师的督促检查,他们就不会主动学习,甚至有的学生存在严重的科别歧视,认为地理是副科,反正中考也不考,学也是浪费时间与精力,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4重点难点:1.大体了解我国不同地域不同的民居、服饰等地方文化特色;2.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5.1.1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主要的民居形式,理解气候、地形、地质和生物等自然因素对我国民居的影响; 
2.了解我国傣族、藏族的传统民族服饰,理解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5.1.2学时重点:通过对我国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的了解,培养理解与尊重地方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的情感。
5.1.3学时难点:大体了解我国不同地域不同的民居、服饰等地方文化特色
5.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
(小活动)对照对比一下P30页的三张图片。仔细观察,三位藏族同胞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穿藏袍的方式有何不同。
让学生能过自主活动讨论来探讨出答案。
(引入)通过上面的图片,我们注意到了,人们的着装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我国,辽阔的地域、复杂的地形使到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而自然环境的差异又使到我国许多的地方都各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下面,我们这节课就来大致了解一下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板书 1、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小活动)对照对比一下P30页的三张图片。仔细观察,三位藏族同胞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穿藏袍的方式有何不同。
让学生能过自主活动讨论来探讨出答案。
(引入)通过上面的图片,我们注意到了,人们的着装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我国,辽阔的地域、复杂的地形使到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而自然环境的差异又使到我国许多的地方都各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下面,我们这节课就来大致了解一下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板书 1、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二、讲授新课
提问: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关于文化的定义,什么是文化?
学生阅读回答:地方文化所包括的方面很多,为简易起见,课本就民居、服饰和饮食三个方面讲述。
(一)、我国民居、服饰的地方特色
1、想一想与说一说:你知道我国其他地方的住房、穿着还有饮食习惯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吗?下面的都是一些什么东西?
2、学生自由回答 让学生看图讲述,课件里的三张图片各是什么。找几个认得图片中的事物的学生发言讲述。
一)传统民居
课件情境:学生观察屏幕上的四幅来自我国内蒙古、新疆、陕西和江南水乡的民居的图片,注意对比不同地方的民居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讨论回答
课件情境:小活动:与同桌一起仔细观察说说、想想、找找,下列的民居都用了什么材料来建造?住在里面是冷是热?通风好不好?
学生细细观察图片,通过讨论的形式去自己解答问题。
学生回答:让学生相互补充,逐幅图讨论讲述解答。
小结:在不同的地方,人们的衣着往往也有着相当大的差异。
二)传统服饰
教学过程(续):
课件情境:下列各张图片人们都穿戴了什么?他(她)们的衣着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让学生与同桌一起逐幅图观察议论回答,并相互补充。活动3【活动】课堂小结
由以上可见,不同的地域,往往有着不同的地方文化。无论是在居住,还是服饰方面,都各有特色。 那么,这些不同的地方文化是在什么情况下形成的呢?想一想,什么地方人们穿的衣服是比较厚的?
5.2 第二学时
5.2.1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地方菜系,理解自然环境与饮食的关系;2.通过对我国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的了解,培养理解与尊重地方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的情感。
5.2.2学时重点:大体了解我国不同地域不同的饮食等地方文化特色
5.2.3学时难点: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5.2.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 
对照对比一下P34页的两张图片。仔细观察,不同地方的人以什么为主食。你平时的主要食物是什么?
让学生能过自主活动讨论来探讨出答案。
通过上面的图片,我们注意到了,人们的饮食是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我国,辽阔的地域、复杂的地形使到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而自然环境的差异又使到我国许多的地方都各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特色。下面,我们这节课就来大致了解一下自然环境对地方饮食文化的影响。
(板书 1、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2))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一)、我国饮食的地方特色
课件情境:说一说:你知道我国其他地方有什么我们本地没有生产的特色食品吗?学生回答:学生观看图片讲述。
课件情境:1、内蒙古的草原饮食文化;2、甘肃兰州的农牧饮食文化;3、有广东特色饮食文化--凉茶;4、广东潮汕地区的功夫茶
(二)、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1、课件情境:想一想与说一说:下列的几种民居在我们四会这里能不能大量建造并应用?
学生讨论回答:以学生小组讨论形式,细细对比三张图片里的蒙古包、竹楼和窑洞与四会本地民居的不同。教师下到课堂去巡回指导。学生在回答时注意以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补充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小活动:阅读课文,说一说多雨和少雨的地方建筑的屋顶大致是怎么样的。并从地图册的图片里找出来,并加以思考。
学生回答:
小结(考虑学生学习情况,也可以让一位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来作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环境条件不同的地方民居各有不同。为了适应草原放牧而需要经常搬迁,蒙古族居住在蒙古包里。为了能通风、凉爽、透气以适应终年皆夏的天气,傣族人以木竹建构楼房。因为少雨干燥,新疆人可以用泥土砖构造荫房,用于晾
制葡萄干。
2、课件情景---议一议与说一说:
对照课本图K,我国北方人民冬季穿着有什么特点?我们本地冬季衣着比他们薄还是厚?造成冬季时南北方衣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稍留时间让学生读图思考。
3、课件情景:议一议与说一说:本地以大米还是面食为主?为何本地人吃饭时基本都会吃鱼?这与本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联系?你平常有没有吃羊肉、喝牛羊奶的习惯?这又与本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4、小结:由以上可见,不同的地域,往往有着不同的地方文化。无论是在居住、服饰还是饮食方面,都各有特色。那么,这些不同的地方文化是在什么情况下形成的呢?想一想,什么地方人们穿的衣服是比较厚的?
活动3【活动】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大致了解到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居住、服饰和饮食文化。从蒙古包、黄土窑洞到傣族竹楼,从羊肉马奶到面包大米,从皮衣棉袄到单衣短衫,各地的居住、服饰与饮食文化都非常有特色。而这些地方文化的差异的形成,其中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自然环境。
课件38张PPT。 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本节知识结构自然环境适应影响民居的造型、结构、材料、功能气候地形土壤南北民居建筑造型差异平原与山区民居差异服饰的材质、样式与色彩傣族、藏族、蒙古族服饰水源农作物生长人们饮食的食材、口味与习惯中国八大菜系探索 上面三张照片分别是藏族同胞一天的早晨、上午、中午劳动时段拍摄的照片,说说藏族同胞在一天中穿藏胞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并试着分析原因。探索解答早晨:衣物厚重、穿戴整齐严实
上午:藏民一边袖子只穿单衣。
中午劳动:藏袍则是脱下挂在腰间。说明从早晨到中午气温升高很明显。(同一天不同时刻气温不同,从早晨到中午升温幅度大,温差明显) 通过上面的照片,我们注意到了,人们的着装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我国,辽阔的地域、复杂的地形使到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而自然环境的差异又使到我国许多的地方都各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 下面我们这节课就来大致了解一下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民居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建筑安全、舒适、健康、美丽适应自然环境一、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顺应环境中的有利因素避免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洪水、寒冷、潮湿、危险等各式民居的形成观察并说说我国不同地方的民居有什么不一样?南北民居造型差异气候适应想想我国南北民居造型与气候是如何适应的?降水多、气温高降水少屋顶坡度大、窗户小屋顶坡度小甚至平顶、窗户较大利于排水、减少阳光直射,降低室内温度晒粮食、利于冬季获取更多阳光,增加室内温度影响因素山区吊脚楼平原四合院地形山区平原顺山坡地势盖起规则,且多院落华北地区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民居适应影响地形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是一种传统的住宅建筑形式,四面有房屋,中间是院子。房屋砖墙较厚,多青砖灰瓦。南窗较大,有利于光照。想一想:请从气候、地形、采光、御寒等方面,说一说四合院是怎样与当地环境相适宜的?北京四合院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平原: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布局规则,多院落砖墙较厚夏季挡光,冬季保温御寒南窗较大利于采光蒙古包易于拆装,搬运方便,适于游牧民族经常搬迁的流动生活 蒙古包与内蒙古牧民游牧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结果窑洞:凿洞而居
分布:陕甘宁地区 傣族竹楼楼底架空,供牲畜和堆放杂物,楼上是家人居住、生活的地方气候:夏季高温,年降水少。土壤:黄土疏松易于挖掘、直立性好、结构均匀、富含钙质等就地取材、省力、省料、省工、省地、冬暖夏凉全年高温,降水量大,湿热当地盛产竹、木,就地取材,房屋四面通风;一楼架空,二楼住人,避免湿热与水涝二、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服饰衣、裤、裙、鞋、袜以及头、颈、胸、手等部位佩戴的饰物抵御寒暑、减少日晒、遮挡风雨、防止蚊虫叮咬、美化自身等功能随环境不同而改变维吾尔族服饰——花样较多,非常优美,富有特色。 维吾尔族男性——讲究黑白效果,这样粗犷奔放。 维吾尔族妇女——喜用对比色彩,使红的更亮,绿的更翠。 维吾尔族是个爱花的民族,人们戴的是绣花帽,着的是绣花衣,穿的是 绣花鞋,扎的是绣花巾,背的是绣花袋,衣着服饰无不与鲜花息息相关。 维吾尔人族衣料一般选用著名的“艾得里斯绸”。 维吾尔族传统服装极富特色:男子穿“袷袢”长袍,右衽斜领,无纽扣,用长方丝巾或布巾扎束腰间;农村妇女多在宽袖连衣裙外面套对襟背心;城市妇女现在已多穿西装上衣和裙子;维吾尔族男女都喜欢穿皮鞋和皮靴(方便骑射),皮靴外加胶质套鞋;男女老少都戴四楞小花帽;维吾尔族花帽有用黑白两色或彩色丝线绣成的民族风格图案,有些还缀有彩色珠片;妇女常以耳环、手镯、项链为装饰品。 傣族主要居住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全年大部分时间气候湿热。 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筒裙,男子一般穿对襟或者大襟小袖衫,下穿肥大的长裤。(透风散热)襟:敞开的衣服。蒙古族的长袍、坎肩(马甲、女士外套)、皮帽、皮靴等服饰既有较强的防寒作用,又便于骑乘。红缨帽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 海拔高,风沙大,气候酷寒(挡风御寒 )衣裳前幅的下边 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素白色服装,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妇女穿短衣长裙,这也是朝鲜族妇女服装的一大特色。短衣朝鲜语叫:“则高利”,是一种斜领、无扣用带子打结、只遮盖到胸部的衣服;长裙,朝鲜语也叫做“契玛”,腰间有细褶,宽松飘逸。这种衣服大多用丝绸缝制而成,色彩鲜艳。朝鲜族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裤腿宽大的长裤,裤脚系上丝带。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在改穿制服或西服。 三、自然环境对饮食习惯的影响自然环境饮食材料与做法农作物种类南方湿热多雨稻米大米为主食北方降水较少小麦面粉为主食饮食习惯东北地区储藏冬菜和腌制酸菜冬季严寒而漫长湖南(潮湿气候)辣食山西吃醋碱性水质四 喜 丸 子山东菜系
原味、厚重、老火候四川菜系
麻辣、厚味辣 子 鸡江苏菜系
以水鲜为主,刀工精细 一 品 罗 汉浙江菜系
注重本味,制作精细 西 湖 醋 鱼广东菜系
清甜、爽脆、幼嫩八



盅福建菜系
淡雅、鲜嫩、和醇佛 跳 墙湖南菜系
油重色浓,注重酸辣霸 王 别 姬安徽菜系
重油、重色、重火功 一 品 锅复习题1、右图是我国北京地区的传统民居四合院的布局图。请你从采光、御寒、传统文化等角度分析四合院的特点。(1)四合院颜色灰暗,利于冬季吸收太阳光热、保持室内温度。
(2)老北京是皇城,各色鲜艳的琉璃瓦等建筑材料被用于皇族和贵族住宅的建筑,平民不许使用。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牛肉炖萝卜2、炖菜是东北人十分喜爱的菜肴,当地人常把肉、土豆、白菜、萝卜等一起放在锅里炖熟而食。请你从气候和物产等方面分析炖菜在东北地区受欢迎的原因。 土豆、萝卜、白菜都是东北常见的蔬菜,各种食材一起放在锅里炖熟而食的习惯有利于食物的保温,适应东北地区寒冷气候。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地域自然环境差异显著民居服饰饮食戏剧经度跨度大纬度跨度大5000年的文明历史气候类型差异降水差异气温差异地形复杂民族多样地域生产生活方式差异……DDB红缨帽、小背心外套白色、长裙长袍帽子银色饰品多朝鲜族苗族藏族蒙古族BACA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