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招远第一中学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第3章第3节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 课件(14张ppt)+教学设计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招远第一中学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第3章第3节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 课件(14张ppt)+教学设计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6-16 22:42:19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第三章第3节 硫的转化 含有硫元素的物质在自然界中依靠大自然的作用进行相互转化。那么,在实验室中怎样实现这些物质间的转化呢?二、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
-2 0 +4 +6 实验可以选取H2S、S、SO2、 浓硫酸这些
含硫的物质及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转化关系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2.二氧化硫的性质比空气密度大易溶于水易液化(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①酸性氧化物的通性a.与水反应 SO2+H2O H2SO3b.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SO2 + CaO = CaSO3 a.与水反应 c.与碱的反应:CaSO3+ H2O+SO2=Ca(HSO3)2 SO2+Ca(OH)2=CaSO3↓+ H2O思考:1.向澄清石灰水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硫的现象?2.是否能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二氧化碳和二
氧化硫?SO2+2NaOH=Na2SO3 + H2OSO2的尾气处理可用NaOH溶液练习:

写出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d.与盐的反应:SO2+Na2SO3 +H2O=2NaHSO3SO2+2NaHCO3=Na2SO3+2CO2+H2O
除杂:CO2(SO2):思考:通入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SO2+Na2CO3=Na2SO3+CO2②氧化性SO2+H2S=3S↓+2H2O③还原性a.与O2反应:2SO2+O2 2SO3
b.与氯水反应:
Cl2 + SO2 + 2H2O =H2SO4 +2HCl思考:氯气与二氧化硫均有漂白性,若将这两种气体等物质的量混合,通入品红溶液中,有何现象?若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呢?④漂白性
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c.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应用:用来检验SO2漂白原理:SO2与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
加热可恢复原色。注: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不退色)(三)酸雨及其防治1、酸雨的概念:大气中正常降水的pH为5.6,
通常将pH小于5.6的降水叫酸雨。粉尘3.酸雨的防治 (1)从实际出发,对酸性物质的排放加以控制; (2)改变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
从根本上解决。 (1)酸雨会使湖泊的水质变酸,导致水生生物死亡;
(2)酸雨浸渍土壤,会使土壤变得贫瘠;
(3)长期的酸雨侵蚀会造成森林大面积死亡、
建筑物、古迹遭到破坏等等。2.危害本节课结束,谢谢!!!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二氧化硫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鲁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硫的转化》中的一部分,此前教材编排涉及钠、铁、氯、碳、氮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二氧化硫作为硫家族成员之一,贯穿元素硫整个知识体系,衔接单质、氧化物、酸及其盐之间的转化,是硫元素知识框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也为必修二以及选修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无机物中元素及其化合物学习的一个重点。另外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使用不当会引起酸雨等环境问题,体现出化学对生活、生产的实际应用。
二、学生分析
学生前期通过学习钠、铁、氯、碳、氮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已经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方法,并初步具有基本实验技能。通过类比法和化合价法学习二氧化硫,可进一步完善对硫家族知识框架的形成,同时又为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认识做好铺垫。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酸雨,通过进一步网络查询,逐步系统认识酸雨形成、危害和防治,认识二氧化硫的功与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和应用。了解
二氧化硫对环境污染,知道酸雨形成和防治方法。
方法与过程:通过网络查询资料,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以及引起酸雨的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预测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利用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实验能力;利用数字实验室探究酸雨的酸性变化,认识酸雨形成机制以及二氧化硫部分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酸雨的引入,建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心,同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意识,树立化学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学习理念。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网络资料收集,让学生能够通过上网查询有关二氧化硫的性质以及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防治的图片或者视频,建立初步认知,并从中学会正确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条件限制,不能学生分组实验,视频播放,让学生对自己预测性质加以验证;引入数字化实验,探究酸雨的酸性随时间变化原因,并制作小视频展示,了解其反应机理。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展示
请展示有关二氧化硫造成的环境问题。补充展示鲜花漂白对比图片。
学生展示网上查询的资料图片或者视频
网络图片或视频
导入
本节课来认识一下二氧化硫,它具有什么性质呢?
活动1
适当归纳点拨
学生分组展示对二氧化硫物理性质和用途的认识
实物展台投影学生预学案。
活动2
给定一定范围的试剂,让学生分析、设计实验
学生分组讨论,预测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并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
视频播放二氧化硫有关化学性质实验(二氧化硫有毒,需在通风橱进行)
学生更改自己的预学案
活动
学生角色扮演,从企业家、环保人士、农民、化学家等角度叙述对酸雨的不同见解
展示
提出问题:酸性如何变化?为什么?
学生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酸雨酸性变化过程的活动视频
手机记录活动过程
展示数字化实验图像
训练与评价
问卷星:练习和自我评价
学生利用手机完成问卷星
手机、问卷星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学生自我活动的安排:网络查询有关资料、学生探究酸雨酸性变化活动、视频制作、角色扮演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让学生体验生活、体验化学在生活中的独特魅力和成功的感受。
2、白板与视频的使用,更加安全、直观化,可以让学生比较形象的审视二氧化硫的学习角度,有利于学生建立二氧化硫整体框架,便于理解和记忆。
3、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参与整个过程。
4、引入数字化实验,让学生接触比较先进的实验仪器和理念,为今后的高层次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