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云南省大理州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河姆渡人、半坡人分别创造了风格迥异的干栏式房屋和半地穴式房屋。体现了中国远古居民( )
A. 适应和利用自然 B. 开始城市建设 C. 迁徙寻找新居所 D. 出现贫富分化
2.《国语 齐语》提到:“恶金(铁金属)以铸锄、夷、斤、刚,试诸壤土。”《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记载:“若以铁杵投地,则地无坚而不陷。”这印证了春秋战国时期( )
A. 王室衰微 B. 铁制农具出现及应用
C. 百家争鸣 D. 大规模兼并战争频繁
3.图示法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是( )
A. 陈胜、吴广起义 B. 楚汉之争 C. 秦朝灭亡 D. “文景之治”
4.“不是张骞通西域,安能佳种自西来?”一支支驼队驮着茶叶、桃、梨、杏去了西域,又驮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到中原。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
A. 巩固了国家统一 B. 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C. 促进了物种交流 D. 改变了古代经济结构
5.“怀牒自进”是科举制度的主要特征之一,指士子可自行携带身份证明(膜)向宫府报名参加科举考试,无需贵族或官员推荐。这表明科举制( )
A. 确保了官吏廉洁 B. 推动了教育发展 C. 加强了皇帝权力 D. 打破了门阀垄断
6.《全球通史》记述:“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航海业以其杰出的技术和惊人的范围,明确证明了中国在世界航海业中的领先地位。”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
A. 郑和下西洋 B. 吴国船队到夷洲 C. 鉴真东渡 D. 郑成功收复台湾
7.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对历史学习有独特价值。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空白处应填的关键词是( )
A. 思想控制 B. 君主专制 C. 中央集权 D. 边疆管理
8.“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把同一个王朝划分成了两个时代,并把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体制送上了一条不归路。”材料中的“划分成了两个时代”主指( )
A. 社会性质变化 B. 革命任务变化 C. 领导阶级变化 D. 指导思想变化
9.1884年,云贵总督岑毓英在昆明承华圃新建厂房,建立了云南机器局,揭开云南工业近代化的序幕。这一事件响应的口号是( )
A. 实业救国 B. 自强求富 C. 变法图强 D. 民主共和
10.下列美术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是( )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C. 华北敌后战场的大较量 D. 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11.下图是小云同学绘制的人民解放战争年代尺,其中与“争取和平”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 重庆谈判 B. 发动三大战役 C. 解放区的自卫反击 D. 渡江战役
12.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投资比例为58%,交通运输为19.2%,水利农林为7.6%,文教卫生为7.4%,其他为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约为1:7.9。这反映出“一五计划”期间( )
A. 农轻重比例协调 B.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 重点培养建设人才 D. 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13.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根据如图内容,①②处应是( )
A. 列宁主义 科学发展观
B. 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
C. 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毛泽东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4.21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下列外交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有( )
①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④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15.某班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制作了下列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该填写( )
A. 儒略历 B. 象形文字 C. 阿拉伯数字 D. 《汉谟拉比法典》
16.“在一定程度上,封君封臣制是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替代品,这一制度使得社会连成一个整体,从上到下形成了所谓责任的‘链条’”。材料中的“链条”是指( )
A. 城市自治 B. 西欧庄园 C. 封赐土地 D. 金钱赎买
17.示意图能够简明扼要地表明史实之间的关系。与图中甘蔗及砂糖生产技术从“欧洲传入美洲”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文艺复兴 C. 工业革命 D. 资产阶级革命
18.观察《英国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变化图》,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业革命的开展 B. 早期殖民掠夺 C. 文艺复兴的兴起 D. 新航路的开辟
19.美国宪法制定的参与者杰斐逊认为:“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监督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基于这一理念,美国1787年宪法( )
A. 宣布脱离英国殖民统治 B. 贯彻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C. 恢复了王在法下的传统 D. 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20.在世界近现代舞台上,苏俄曾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下列材料,材料描述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①他说:“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奴。”
②改变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③伴随着乌拉的呐喊声,士兵们冲进了冬宫,临时政府被推翻
④斯大林认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农民必须作出牺牲,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A. ①农业集体化 ②赫鲁晓夫改革 ③十月革命 ④新经济政策
B. ①废除农奴制 ②新经济政策 ③十月革命 ④农业集体化
C. ①农业集体化 ②苏联成立 ③二月革命 ④新经济政策
D. ①废除农奴制 ②赫鲁晓夫改革 ③二月革命 ④农业集体化
21.罗斯福认为,纯粹的救济如饮鸩止渴,只能麻痹人的精神意志,而以最低工资代替救济金则能充分尊重被救济者的尊严和自尊心。因此,他( )
A. 实行按劳取酬 B. 推行“以工代赈” C. 整顿金融体系 D.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22.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的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实际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C. 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D. 卡德纳斯推行土地改革,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
23.有人认为:“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科学理论,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该理论是( )
A. 达尔文的进化论 B.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C.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D. 牛顿的经典力学
24.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人类发展面临重大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各国应当( )
A.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 继续推行霸权霸道霸凌行径
C. 坚决反对经济全球化 D. 忽视粮食和能源等多重危机
25.“我们……郑重宣布:我们这些联合起来的殖民地现在是,而且按公理也应该是,独立自由的国家;我们对英国王室效忠的全部义务,我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全部断绝,而且必须断绝。”文中的“我们”是指( )
A. 欧洲殖民扩张的策划者 B.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者
C. 北美独立战争的参加者 D. 法国大革命的参与者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中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阔的胸襟
贞观二十一年(647)在唐太宗晚年总结统治经验时,就曾以“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向群臣宣扬。唐朝沿袭汉朝的做法,对于归附的西域各国君长都加以册封,设置羁縻(意为笼络、拉拢进而控制)州的即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由于唐朝皇室有少数民族血统,吸取历史经验,承继两汉和亲、通婚政策更为积极广泛,经常用之解决争端,改善与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
——摘编自李大龙《西北民族研究》
材料二广袤的疆域
边疆是中国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边疆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局,边疆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稳定大局。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充分证明,内地和边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宁失千军,不失寸土”这个古训,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摘编自马大正《不断深化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研究》
材料三广泛的争论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陕甘总督左宗棠
“新疆不复,于肢体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海防西征,力难兼顾……移西饷以助海防。”——直隶总督李鸿章
(1) 材料一中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2) 为加强对图中A地区的管理,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正式行政机构的名称是什么?元朝时,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形成的新的民族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两例事件说明清朝时期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宁失千军,不失寸土”。
(3) 材料三中两位历史人物在边疆安全方面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并选择一历史人物说说该领域取得的成就。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意义。
27.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过程,也是民族意识觉醒,走向民族复兴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与自己无关)……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二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从群众运动角度来看,辛亥革命也不能与五四运动相比,它只能被视为以军事斗争为主的革命 国民依旧。五四运动在两个月时间里就遍及20多个省的100多个城市 参加者包括了学生、工人、工商业者、市民、农民、士兵乃至部分官僚政客、军阀 不仅打击了国内的卖国投降势力,而且成功地拒签所谓的“凡尔赛和约”。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对列强瓜分首次表现出没有屈服……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悟的人民群众的斗争状况。
——改编自王文涛《五四运动与中华民族国家责任意识的全面觉醒》
材料四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所占的地位实在太重要了。以往,中国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历次反抗战争,没有一次不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使多少爱国志士为此抱恨终天,这次战争却完全不同了。
——摘编自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五崔可夫指出: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还需要特别指出:正是由于中国人民的坚决抗战,才使反法西斯联盟“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得以实施。中国军民的伤亡人数超过 2100万,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1000亿美元。
——摘编自齐世荣等《世界史 现代史编》
(1) 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指出近代国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列举1895-1911年间的两例史实,说明“甲午大败”后“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时期民族意识觉醒的主要表现。(不能照抄材料)
(4) 根据材料四和材料五谈谈你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所占的地位实在太重要了”的理解。并简述其国际意义。
28.某班同学以“中国现代制度的创新”为主题开展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帮助他们完成下列任务。
第一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第二篇 1949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三篇 1950—1952年底① ______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第四篇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五篇 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② ______ 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六篇 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率先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③ ______ 在全国推开。
第七篇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④ ______ ”的伟大构想。
第八篇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 请在①②③④中任选两项,写出相关的内容。
(2)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现代制度的创新”为主题,撰写一篇小短文。(要求:结合相关史实,表述成文,字数不少于80字)
29.某校历史学科开展以“合作共赢的世界实践”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世界联合的进程
时间 事件
1929年 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1年9月 九一八事变
1933年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6年 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937年7月 七七事变
1939年9月 德国突袭波兰
1942年1月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944年6月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
1945年5月 德国战败
1945年8月 美国投放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
1945年9月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任务二】区域合作的典范
时间 事件 合作领域
1951年 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经济(重工业)
1967年 欧洲共同体成立 经济一体化
1993年 A成立 经济、政治、外交等领域合作
2002年 欧元正式流通 货币一体化
【任务三】全球治理同心谱
(1) 根据【任务一】的历史事件,围绕“团结合作”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不少于120字)
(2) 根据【任务二】中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A处内容并分析欧洲区域合作的发展趋势。
(3) 通过以上探究性学习,围绕【任务三】中国际组织与“合作共赢的世界实践”谈谈你的认识。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A
7.【答案】B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B
13.【答案】D
14.【答案】B
15.【答案】D
16.【答案】C
17.【答案】A
18.【答案】A
19.【答案】B
20.【答案】B
21.【答案】B
22.【答案】C
23.【答案】A
24.【答案】A
25.【答案】C
26.【答案】【小题1】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小题2】名称:澎湖巡检司。民族:回族。事件:雅克萨之战、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任意写出两个)
【小题3】主张分别是:左宗棠主张海防和塞防并重;李鸿章主张侧重海防。示例:左宗棠收复新疆;李鸿章组建北洋水等
【小题4】历史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和团结,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抵御外侮,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27.【答案】【小题1】原因:君主专制造成国民意识淡薄;疆域辽阔,各省联系少,彼此隔绝
【小题2】史实:戊戌变法(公车上书)、辛亥革命、义和团运动、张謇等人进行“实业救国”
【小题3】主要表现:五四运动的参与人数多,范围广(规模更大);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参与阶层多):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影响更大)
【小题4】理解: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国际意义: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28.【答案】【小题1】略
【小题2】略
29.【答案】【小题1】观点:二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结合材料史实进行论述:1929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之下,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德意日轴心国推行种族压迫与军事扩张,将人类拖入战争深渊。中国率先开辟东方主战场,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从此反法西斯同盟国集中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抗法西斯。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德国投降进程。1945年8月美国投放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正式宣告结束。最后进行总结:综上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全球正义力量团结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史诗,彰显了人类捍卫和平与正义的永恒信念
【小题2】欧盟。
趋势:从单一经济领域(重工业)合作逐步扩展到经济、政治、外交、货币等多领域一体化或者从经济局部合作到经济政治多领域输入合作
【小题3】认识:国际组织、区域组织是协调各国利益、解决全球问题的重要平台;只有通过平等协商、互利合作,才能应对气候变化、贸易摩擦等全球性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合作可以从政治安全到经济、社会等多领域合作:合作主体既可以是国家联盟也可以是区域组织、国际组织广泛参与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