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直至背诵;体味词句,揣摩作者的感情,体会作品的意韵。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诗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对古代诗歌作品的鉴赏力。
【教学重点】
品读描写意象的词句,领会游子愁苦的心境
【教学难点】
对有悲有喜、互相映衬的意象进行品读,体会游子愁苦的心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许是丰收的,也许是浪漫的,也许是多愁善感的。那么,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去体会体会。
二、解题(板书题目于黑板上)
大家看下板书在黑板上的标题,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歌的标题有什么不同?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诗最盛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宋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就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又包括散套和小令。其中以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
三、作者简介
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提,称为“元曲四大家”。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
四、诗歌朗读
1、学生齐读
2、录音范读(要求听的过程中划分节奏、注意重音)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根据节奏请学生朗读
听完朗读,并自己朗读了,那么请大家去体会一下,作者描绘的这个意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悲凉、凄凉、凄苦、忧伤、伤感……)
4、请学生把忧伤的情调读一读,读出这种秋的味道。
5、全班再次朗读,读出情感。
五、品析鉴赏
读着读着,这秋意就渗出来透出来感觉出来了,可是这全篇曲子当中并没有写悲凉、哀伤、伤感,你又是从哪里读到的呢?
1、一曲小令,一缕情思,一种意境,你认为《天净沙·秋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这种情思,这种意境?
明确:断肠。(断肠什么意思?)
成语:肝肠寸断 ——肝和肠断成一寸一寸,形容极度悲痛。
《世说新语·黜免》
:桓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2、秋景可以入画,可以行文的有许许多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如月、钱塘江的清潮、残荷、香山红叶,可是诸多如画的秋景,马致远弃而不用,为何独取“枯藤、老树、昏鸦”呢?
景对思念之情有何帮助?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是什么?情是什么?(思念故乡)
所以作者在这些感情之下,作者选取了一些能够代表自己内心感情的。
再看,在“藤、树、鸦”之前作者用了什么词来形容它的呢?
举例子,假如我今天心情很好,看见的藤是怎样的呢?(生机勃勃的新藤)树是怎样?(繁密、绿树成荫)乌鸦是怎样的?(有精神的)
3、“小桥流水人家”又是怎样的一幅图?(课件播放三张小桥流水的图片)比较一下,哪一幅图更符合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讨论)
为什么要写到人家?跟前面的昏鸦有何联系?
4、“古道西风瘦马”中“马”为何瘦?何为瘦马?
5、马在颠沛流离中都跑瘦了,那么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是怎样的呢?请闭上眼睛,想一想,在夕阳的斜晖里,在萧瑟的秋风中,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请你把这些文字在脑海中幻化成一幅幅的图像,然后再用语言把你所想到的图像表达出来,或者用画把它描绘出来。(请学生用语言和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6、带有感情的朗读
7、这首小令妙在什么地方呢?(它妙就妙在……)谈谈自己的感悟。
妙在:化景为情,情从景出;语言凝练,刻画准确;格调清逸,音节和谐。
评价:此曲为“秋思之祖”——元周德清
小结:马致远用哀婉、凄清的曲调诉说了游子的断肠天涯。
六、迁移拓展,对比欣赏
同样是写秋,这几首的诗词与马致远的《秋思》有什么不同的吗?
1、刘禹锡的《秋词》
2、元白朴《天净沙秋》
七、总结
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就是道德表现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除了最后一句,全都是景语,而字字却是扣着“情”来写,古人说:“凡景物,皆情语”,《天净沙 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
【教学反思】
讲完这节课,我感到语文课堂一定要紧紧抓住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点,能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最大容量地去训练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应力求达到知识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在此同时,听过好几节语文课,有些教师只在于过多进行内容分析,而忽视了作者的情感抒发,“文以情而发,”我始终还是坚信这样的一句话,因此在课堂上我仅仅抓住“秋思”的主题,让学生围绕词语、句子进行品读和赏析,品读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同时对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拓展延伸,像讲到“昏鸦”时,我让学生读相关诗句“饥啅空篱雀,寒栖满树鸦。荒凉池馆内,不似有人家。
——元稹。昏鸦何处落,野渡少人行。黄叶声在地,青山影入城。——文天祥”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昏鸦”意象的理解。
古代诗歌的教学任务,不能停
( http: / / www.21cnjy.com )留在以诵读为主要手段来使学生感知诗的韵律美上,而要循此继进,采用多种方式来使学生产生朦胧的美的意识,培养学生再造意像的能力和联想的能力,我采用“学生自己用话描绘诗歌”的方式既加深学生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又巩固学生对诗句的记忆,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大脑活跃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语言组织能力,真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之中了。
在这节课上,我在今后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更需要注意的是,我讲的语言还是太多,不能够做到简炼,在教学有序的衔接时,不能够做到很好地过渡,过于太强势,课堂设计的教学问题还不能够具有开放性,在讲这首小令的情语时“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时,没有做到深入下去,给人一种没有沉下来的感觉,有的只是泛泛地讲,没有点到重要内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