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通过透镜看世界 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7 通过透镜看世界 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6-04 16:58:30

文档简介

7 通过透镜看世界
A基础达标 
1.普通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实像,其成像原理相当于(A)
A.照相机的镜头 B.投影仪的镜头
C.放大镜 D.凸面镜
2.如图所示,小强同学用两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
B.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台显微镜
C.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
D.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
3.(2024巴中期末)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
B.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反光镜利用光的折射提高载物片亮度
4.(2022泸州期末)下列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是关于它们的二次成像的说法: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③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④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上述说法正确的是(C)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 跨学科实践  生物课上同学们在显微镜下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是人口腔上皮细胞放大的 虚 (选填“实”或“虚”)像,当玻片向 左上 移动并增大放大倍数时,像可以从A变成B。
6.如图所示为某望远镜内部部分光路图,物镜是凸透镜,O为光心,F为物镜的一个焦点,焦距为1 000 mm。
(1)在图中画出光线a、b经物镜折射前的入射光线。
(2)目镜对光线起 会聚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是 凸 (选填“凹”或“凸”)透镜。
(3)用此望远镜观测月球时,月球经物镜成一个 倒立 (选填“倒立”或“正立”)、 缩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
B能力提升 
7.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两次放大作用,人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某次实验用显微镜清楚观察到载物片中被观察的物体,其中物镜的焦距是2.5 cm。则物体到物镜距离可能为(B)
A.5 cm B.3 cm
C.2.5 cm D.1 cm
8.下列四种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D)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10×;物镜10×
C.目镜5×;物镜40×
D.目镜10×;物镜40×
9.(2025北京期末)小乐用焦距为14 cm和5 cm两个凸透镜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自制望远镜。在教室用该望远镜观察校园里的物体,他需要调整镜筒的长度,通过实践研究他发现:物镜和目镜之间的最佳成像距离约为 19 cm。
C拔高培优 
10. 科学探究  自制水滴显微镜来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
(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 凸透 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为显微镜的 物 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 mm~15 mm,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任意滴一滴水滴,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距离的情况下,应该把水珠变 厚 (选填“厚”或“薄”),直至看到与原来方向相反、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 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6 mm(3)透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 同一竖直直线上 ,并且保持凸透镜水平,看到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 倒立的 (选填“正立的”或“倒立的”),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 上 (选填“上”或“下”)移动。 7 通过透镜看世界
A基础达标 
1.普通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实像,其成像原理相当于( )
A.照相机的镜头 B.投影仪的镜头
C.放大镜 D.凸面镜
2.如图所示,小强同学用两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
B.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台显微镜
C.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
D.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
3.(2024巴中期末)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
B.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反光镜利用光的折射提高载物片亮度
4.(2022泸州期末)下列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是关于它们的二次成像的说法: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③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④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 跨学科实践  生物课上同学们在显微镜下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是人口腔上皮细胞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当玻片向 移动并增大放大倍数时,像可以从A变成B。
6.如图所示为某望远镜内部部分光路图,物镜是凸透镜,O为光心,F为物镜的一个焦点,焦距为1 000 mm。
(1)在图中画出光线a、b经物镜折射前的入射光线。
(2)目镜对光线起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是 (选填“凹”或“凸”)透镜。
(3)用此望远镜观测月球时,月球经物镜成一个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
B能力提升 
7.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两次放大作用,人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某次实验用显微镜清楚观察到载物片中被观察的物体,其中物镜的焦距是2.5 cm。则物体到物镜距离可能为( )
A.5 cm B.3 cm
C.2.5 cm D.1 cm
8.下列四种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10×;物镜10×
C.目镜5×;物镜40×
D.目镜10×;物镜40×
9.(2025北京期末)小乐用焦距为14 cm和5 cm两个凸透镜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自制望远镜。在教室用该望远镜观察校园里的物体,他需要调整镜筒的长度,通过实践研究他发现:物镜和目镜之间的最佳成像距离约为 cm。
C拔高培优 
10. 科学探究  自制水滴显微镜来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
(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 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为显微镜的 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 mm~15 mm,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任意滴一滴水滴,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距离的情况下,应该把水珠变 (选填“厚”或“薄”),直至看到与原来方向相反、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 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
(3)透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 ,并且保持凸透镜水平,看到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 (选填“正立的”或“倒立的”),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