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走进实验室 评价卷(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走进实验室 评价卷(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6-04 19:47:41

文档简介

第1章 走进实验室评价卷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天气渐凉,小明发现家中做馒头时,面团发酵所需时间变长,猜想面团发酵情况可能受温度影响。小明取了几块相同的小面团,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发酵并观察记录,这一步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C.猜想与假设
D.设计实验、制订方案
2.下列长度单位,按由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km,m,dm,cm,mm,μm,nm
B.km,m,dm,cm,μm,nm,mm
C.nm,μm,mm,cm,dm,m,km
D.mm,μm,cm,dm,m,km,nm
3.小明身高为1.65 m,下列关于其身高的单位转换表达正确的是( )
A.1.65 m=1.65 m×100=165 cm
B.1.65 m=1.65×100 m=165 cm
C.1.65 m=1.65×100 cm=165 cm
D.1.65 m=1.65 m×1.65 m=165 cm
4.中华民族老祖宗智慧的结晶。日晷是一种测量工具,它测量的是( )
A.时间 B.长度 C.体积 D.声音
5.采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块的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采用甲刻度尺读数更精确些
B.甲刻度尺零刻度线没有对齐物块的一端,故测量方法是错误的
C.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 mm
D.采用乙刻度尺,物块长度应为2.80 cm
6.小明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如表所示。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 )
实验次数 ① ② ③ ④
测量值 2.34 cm 2.36 cm 2.35 cm 2.37 cm
A.2.355 cm B.2.36 cm C.2.35 cm D.2.45 cm
7.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学习错误和误差后,进行了交流讨论,提出了下列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B.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C.错误是不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8.我国古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作“尺”,如图。“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的长度相差大约为( )
A.3 mm B.3 cm
C.3 dm D.3 m
9.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身高增长非常明显。如图所示,八年级的小明今年体检发现自己又长高了,则这一年他长高了( )
甲 乙
A.5 mm B.5.0 mm
C.5 cm D.5.0 cm
10.要测量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测量10个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并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1.在数字后填写单位或者在单位前填写数字:
(1)某物体的长为29.58 cm,则准确值是 cm。
(2)中学生大拇指指甲的宽度约为12.0 。
(3)校运动会上某男生3 000 m比赛成绩约为630 。
(4)教室前后的长度约为900 。
12.如图所示是两种测量时间的工具,若要测量同学们100 m跑的成绩,应选择 (选填“甲”或“乙”)表,甲表内圈的分度值为 min。
甲     乙
13.电视机的尺寸大小可用屏幕对角线的长度表示。小明家的电视机按1∶50的比例缩小后,如图所示。用你手里的刻度尺进行测量后可知,该电视机的实际尺寸约为175 cm,约合 英寸。(1英寸=
2.54 cm,结果保留整数)
14.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 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实验室是近代科学史第一个专业化的科学实验室。
15.如图甲所示,硬币直径的测量值是 cm;如图乙所示,利用一根粗细均匀的铅笔和刻度尺来测量细铁丝的直径,线圈圈数是32圈,则铁丝的直径是 cm。
甲 乙
16.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测得木块长度的准确值是 cm,测量结果应记录为 cm。
三、实验探究题(17题4分,18题8分,19题8分,20题10分,21题4分,22题10分,共44分)
17.想要测量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的长度,小明采用如下步骤:
A.用L除以地图比例尺即为北京到上海两地的铁路线长
B.取下棉线,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两记号间的长度L
C.找一张铁路交通地图,找到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
D.把软棉线与所选的铁路线重合,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处用红笔在棉线上做记号
(1)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2) (选填“能”或“不能”)用有弹性的橡皮筋代替软棉线。
18.(1)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
;

(2)如果用这把刻度尺进行正确测量,则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是

19.科学制作小组准备制作一个“水钟”来计时,准备的实验材料有饮料瓶、打孔器、水、笔、纸条、秒表、剪刀等。实验步骤如图所示:
(1)初步制作:取两个饮料瓶按虚线位置剪开成为甲、乙两瓶,乙瓶瓶盖上钻一小孔,乙瓶叠放在甲瓶上,乙瓶上的水将滴落到甲瓶中。
(2)在空甲瓶壁贴上纸条,用秒表计时,在纸条上标出每一分钟水面的 ,按 (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顺序标出对应1 min~10 min的时间刻度;如果在乙瓶壁贴上纸条, (选填“能”或“不能”)标出1 min~10 min的时间刻度。
(3)实验后,同学们发现有的“水钟”能记录很长时间,有的则不可以,主要原因可能是瓶盖上小孔 (选填“大小”或“形状”)不一致,造成相同时间内,滴的水滴数量不相同。
20.降落伞是让人或物体从空中安全降落到地面的一种工具,广泛用于应急救生、空投物资等。某学习小组同学对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了兴趣,并开展了以下实验探究。
[实验器材]①纱布、棉布、防水布;②小沙包若干;③剪刀、刻度尺、透明胶带、绳子、天平。
[提出问题]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
假设一: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面材料有关;
假设二: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面面积有关;
假设三: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和重物的总质量有关。
[收集证据]如图所示,将沙包挂在降落伞上,并使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实验时,同学们发现实验器材中缺少一种测量工具 ,完善实验器材后继续实验,获得表中数据。
组 别 伞面 材料 伞面面积 /cm2 伞和重物的总质 量/g 降落时间/s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
1 纱布 1 200 100 8.6 8.5 8.7 8.6
2 棉布 1 200 100 9.3 9.5 9.4 9.4
3 防水布 1 200 130 10.7 10.8 10.9 10.8
4 防水布 1 500 130 13.1 13.4 13.4 13.3
5
[得出结论]分析上述数据,发现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 有关。
[思考讨论]进一步分析发现,针对建立的假设,所收集的证据并不完整,请你在表格中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21.组成物体的分子很小,肉眼是看不见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身边的器材用油膜法来估测分子的直径。实验步骤和原理如下:
(1)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油酸分子,我们在实验前可以通过注射器测量出每一滴油酸的体积为7.5×10-6 cm3。
(2)把一滴油酸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随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甲所示,坐标纸中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1.5 cm。我们可以数出轮廓内的方格数(未满半格的不计入个数,超过或等于半格的算一格),从而估测出油膜的面积是 cm2(结果保留整数)。

(3)如图乙所示,假设这层油膜是由每个油酸分子紧密排列组成的,则我们就可以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大约为 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的脉搏与运动有什么关系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1:脉搏快慢与运动有关;
猜想2:脉搏快慢与运动无关。
究竟哪一种猜想正确呢 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对三位同学在安静状态、跳绳后、100 m跑后,分别测定他们在1 min内的脉搏次数,测得数据如下表:
姓名 安静状态 跳绳后 100 m跑后
小斌 78 95 110
小远 75 80 100
小燕 76 88 108
(1)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你支持第 种猜想。
(2)根据上述数据你得出的结论: 。
(3)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是按照怎样的步骤进行科学探究的 他们实验探究的过程大致为: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制订方案→ → →交流、评估和反思。 第1章 走进实验室评价卷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天气渐凉,小明发现家中做馒头时,面团发酵所需时间变长,猜想面团发酵情况可能受温度影响。小明取了几块相同的小面团,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发酵并观察记录,这一步属于科学探究中的(B)
A.提出问题
B.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C.猜想与假设
D.设计实验、制订方案
2.下列长度单位,按由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C)
A.km,m,dm,cm,mm,μm,nm
B.km,m,dm,cm,μm,nm,mm
C.nm,μm,mm,cm,dm,m,km
D.mm,μm,cm,dm,m,km,nm
3.小明身高为1.65 m,下列关于其身高的单位转换表达正确的是(C)
A.1.65 m=1.65 m×100=165 cm
B.1.65 m=1.65×100 m=165 cm
C.1.65 m=1.65×100 cm=165 cm
D.1.65 m=1.65 m×1.65 m=165 cm
4.中华民族老祖宗智慧的结晶。日晷是一种测量工具,它测量的是(A)
A.时间 B.长度 C.体积 D.声音
5.采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块的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采用甲刻度尺读数更精确些
B.甲刻度尺零刻度线没有对齐物块的一端,故测量方法是错误的
C.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 mm
D.采用乙刻度尺,物块长度应为2.80 cm
6.小明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如表所示。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B)
实验次数 ① ② ③ ④
测量值 2.34 cm 2.36 cm 2.35 cm 2.37 cm
A.2.355 cm B.2.36 cm C.2.35 cm D.2.45 cm
7.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学习错误和误差后,进行了交流讨论,提出了下列观点,其中正确的是(D)
A.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B.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C.错误是不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8.我国古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作“尺”,如图。“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的长度相差大约为(B)
A.3 mm B.3 cm
C.3 dm D.3 m
9.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身高增长非常明显。如图所示,八年级的小明今年体检发现自己又长高了,则这一年他长高了(D)
甲 乙
A.5 mm B.5.0 mm
C.5 cm D.5.0 cm
10.要测量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最佳的是(C)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测量10个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并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1.在数字后填写单位或者在单位前填写数字:
(1)某物体的长为29.58 cm,则准确值是 29.5 cm。
(2)中学生大拇指指甲的宽度约为12.0 mm 。
(3)校运动会上某男生3 000 m比赛成绩约为630 s 。
(4)教室前后的长度约为900 cm 。
12.如图所示是两种测量时间的工具,若要测量同学们100 m跑的成绩,应选择 甲 (选填“甲”或“乙”)表,甲表内圈的分度值为 1 min。
甲     乙
13.电视机的尺寸大小可用屏幕对角线的长度表示。小明家的电视机按1∶50的比例缩小后,如图所示。用你手里的刻度尺进行测量后可知,该电视机的实际尺寸约为175 cm,约合 69 英寸。(1英寸=
2.54 cm,结果保留整数)
14.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 电 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卡文迪什 实验室是近代科学史第一个专业化的科学实验室。
15.如图甲所示,硬币直径的测量值是 2.60 cm;如图乙所示,利用一根粗细均匀的铅笔和刻度尺来测量细铁丝的直径,线圈圈数是32圈,则铁丝的直径是 0.16 cm。
甲 乙
16.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测得木块长度的准确值是 2.5 cm,测量结果应记录为 2.50 cm。
三、实验探究题(17题4分,18题8分,19题8分,20题10分,21题4分,22题10分,共44分)
17.想要测量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的长度,小明采用如下步骤:
A.用L除以地图比例尺即为北京到上海两地的铁路线长
B.取下棉线,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两记号间的长度L
C.找一张铁路交通地图,找到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
D.把软棉线与所选的铁路线重合,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处用红笔在棉线上做记号
(1)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CDBA 。
(2)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用有弹性的橡皮筋代替软棉线。
18.(1)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零刻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对齐 ;
 刻度线没有紧靠被测物体 ;
 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 。
(2)如果用这把刻度尺进行正确测量,则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是
 1 mm 。
19.科学制作小组准备制作一个“水钟”来计时,准备的实验材料有饮料瓶、打孔器、水、笔、纸条、秒表、剪刀等。实验步骤如图所示:
(1)初步制作:取两个饮料瓶按虚线位置剪开成为甲、乙两瓶,乙瓶瓶盖上钻一小孔,乙瓶叠放在甲瓶上,乙瓶上的水将滴落到甲瓶中。
(2)在空甲瓶壁贴上纸条,用秒表计时,在纸条上标出每一分钟水面的 高度 ,按 从下到上 (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顺序标出对应1 min~10 min的时间刻度;如果在乙瓶壁贴上纸条, 能 (选填“能”或“不能”)标出1 min~10 min的时间刻度。
(3)实验后,同学们发现有的“水钟”能记录很长时间,有的则不可以,主要原因可能是瓶盖上小孔 大小 (选填“大小”或“形状”)不一致,造成相同时间内,滴的水滴数量不相同。
20.降落伞是让人或物体从空中安全降落到地面的一种工具,广泛用于应急救生、空投物资等。某学习小组同学对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了兴趣,并开展了以下实验探究。
[实验器材]①纱布、棉布、防水布;②小沙包若干;③剪刀、刻度尺、透明胶带、绳子、天平。
[提出问题]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
假设一: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面材料有关;
假设二: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面面积有关;
假设三: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伞和重物的总质量有关。
[收集证据]如图所示,将沙包挂在降落伞上,并使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实验时,同学们发现实验器材中缺少一种测量工具 秒表 ,完善实验器材后继续实验,获得表中数据。
组 别 伞面 材料 伞面面积 /cm2 伞和重物的总质 量/g 降落时间/s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
1 纱布 1 200 100 8.6 8.5 8.7 8.6
2 棉布 1 200 100 9.3 9.5 9.4 9.4
3 防水布 1 200 130 10.7 10.8 10.9 10.8
4 防水布 1 500 130 13.1 13.4 13.4 13.3
5  纱布  1 200  130
[得出结论]分析上述数据,发现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与 伞面材料、伞面面积 有关。
[思考讨论]进一步分析发现,针对建立的假设,所收集的证据并不完整,请你在表格中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21.组成物体的分子很小,肉眼是看不见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身边的器材用油膜法来估测分子的直径。实验步骤和原理如下:
(1)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油酸分子,我们在实验前可以通过注射器测量出每一滴油酸的体积为7.5×10-6 cm3。
(2)把一滴油酸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随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甲所示,坐标纸中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1.5 cm。我们可以数出轮廓内的方格数(未满半格的不计入个数,超过或等于半格的算一格),从而估测出油膜的面积是 126 cm2(结果保留整数)。

(3)如图乙所示,假设这层油膜是由每个油酸分子紧密排列组成的,则我们就可以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大约为 6.0×10-10 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的脉搏与运动有什么关系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1:脉搏快慢与运动有关;
猜想2:脉搏快慢与运动无关。
究竟哪一种猜想正确呢 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对三位同学在安静状态、跳绳后、100 m跑后,分别测定他们在1 min内的脉搏次数,测得数据如下表:
姓名 安静状态 跳绳后 100 m跑后
小斌 78 95 110
小远 75 80 100
小燕 76 88 108
(1)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你支持第 1 种猜想。
(2)根据上述数据你得出的结论: 脉搏的快慢与运动有关,随着运动强度增强,脉搏变快 。
(3)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是按照怎样的步骤进行科学探究的 他们实验探究的过程大致为: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制订方案→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 得出结论、作出解释 →交流、评估和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