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声的世界 评价卷(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声的世界 评价卷(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6-04 19:50:00

文档简介

第3章 声的世界 评价卷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把手指放在喉结附近,比较说话时和不说话时手指的感觉,这个实验的目的是(A)
A.探究声音的产生 B.探究声音的传播
C.探究声音的速度 D.探究声音的特征
2.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 Hz~20 000 Hz,把低于20 Hz的声叫次声波,把高于20 000 Hz的声叫超声波。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D)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弱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高于20 000 Hz
D.大象发声的频率小于20 Hz,人耳感觉不到
3.考古人员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编钟演奏乐曲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如图所示编钟的相同位置,主要改变了声音的(B)
A.传播速度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4.声让我们通过听觉感知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甲  乙 丙   丁
A.图甲: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图乙: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的位置弹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
音色
C.图丙: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听到铃声逐渐减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图丁:静止的烛焰随音箱发出声音的变化而“舞动”起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5.在屋内讲话比在旷野里讲话要清楚响亮,是因为(B)
A.屋内反射面多,有回声,旷野无反射面,无回声
B.声音在屋内被反射回来并与原声混合,使原声加强
C.屋内和旷野空气的传声性能不一样
D.实际是一样的,只是感觉不同
6.请你细心体会,下列场景中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B)
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
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
C.舞台上,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
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
7.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8.植物能发出声音吗 科学家做了一个相关的实验,实验中发现在切割番茄的植株时,人耳听不到声音,但在靠近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录制的声音,居然能清晰地听到植物发出的声音。这个实验说明,植物能发出(C)
A.响度很小的次声
B.响度很大的次声
C.响度很小的超声
D.响度很大的超声
9.第十一届巴人文化艺术节给巴中人民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C)
A.动听的音乐是通过空气传入观众耳朵的
B.女歌手唱高音部分时,她的声带振动频率高
C.旁边观众的喧哗声对于认真观看节目的小高而言是乐音
D.主持人报幕后,小李知晓了节目名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0.某声音监测器测得某次鸟鸣和猫叫的声音信息如表所示,则(C)
声音 鸟鸣 猫叫
声音的频率/Hz 5 000 800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30 60
A.鸟鸣的响度大 B.猫叫是超声波
C.鸟鸣的频率高 D.猫叫的音调高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1.人听到蚊子飞行的“嗡嗡”声,是由蚊子翅膀 振动 产生的,通过 空气 传入人耳。但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蝴蝶发出声音的 频率 不在可听声的范围内。
12.噪声已经成为城市污染源之一,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的地方市政部门会用噪声强度显示仪监测周围的噪声,如图所示的噪声强度显示仪上显示“82.7 dB”字样,这是用来检测声音 响度 (选填“响度”“音色”或“音调”)大小的。“今天防噪声”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 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
13.学校开运动会,裁判员的原声波形图如图所示,当他拿着扩音器指挥现场时,裁判员的声音通过扩音后的声波波形是图 甲 (选填“甲”“乙”或“丙”)。在图甲、乙、丙中,音调相同的是 甲、乙 ,响度相同的是 甲、乙、丙 。
裁判员的原声    
甲 乙   丙
14.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声传递信息的是 ①②④⑥ ,属于声传递能量的是 ③⑤ 。(均选填序号)
①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 ②声呐捕鱼 ③超声波碎石 ④B超检测身体 ⑤用超声波来清洗眼镜片 ⑥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情况
15.有一口竖井,深度未知。在井口大喊一声,0.5 s后听到井底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则井深 85 m;在井口向井内抛下一个石子,5.25 s后听到石子落到井底的声音,则石子下落的平均速度为 17 m/s。
三、实验探究题(16题8分,17题8分,18题12分,共28分)
16.如图所示,在“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中,小明的猜想是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被逐渐抽出,电铃的声音将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
(1)可以得出结论: 真空不能传声 。
(2)在做该实验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减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① 玻璃罩内没有抽成真空 ;② 悬挂电铃的线可以传播声音 。
(3)根据实际的现象,得出预想的结论,采用了 科学推理 法。
17.小林为了练琴时不打扰邻居,计划将自己练琴的房间改造成隔音房间。在实施房间改造之前,他设计实验来测评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实验器材有:数字噪声计(可测量声音的强弱)和闹钟各一个、两个相同的纸盒、相同厚度的海绵和泡沫板若干。
(1)小林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①在一个纸盒内安装海绵,在另一个纸盒内用相同的方式安装泡
沫板;
②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装有海绵的纸盒内, 把噪声计放在纸盒外一定距离处 ,读出噪声计的示数A1;
③ 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装有泡沫板的纸盒内 , 把噪声计放在纸盒外相同距离处 ,读出噪声计的示数A2;
(2)比较(1)中步骤②③中噪声计的示数,若A118.如图所示是小宇家挂的金属管风铃,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宇想探究金属管发出声音时振动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相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 1.5 2 131
2 30 2 1 284
3 50 2.5 656
(1)敲击金属管时,声音是由金属管 振动 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金属管,金属管发出声音的 响度 将不同。
(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3 号管。
(3)根据表中数据,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金属管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的增大而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长度和直径都不相同,没有控制变量 。
(4)如果想探究金属管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直径、长度的关系,则需再增加一根长度为20 cm、直径为 2或2.5 cm的金属管。
四、简答题(共3分)
19.有一句成语叫“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据说姑苏城外的寒山寺里有一口古钟,经撞击后发出的声音不仅洪亮浑厚,而且停止撞击后还良久不绝。于是有人得出结论:物体停止振动仍然能够发声。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答案:该结论是错误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古钟振动产生声音,当停止撞击古钟后,因为古钟仍然在振动,所以人仍能听到声音。
五、计算题(20题5分,21题8分,共13分)
20.倒车防撞超声波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测量车尾到障碍物的距离的。如图所示,如果倒车雷达发出声音信号后经过0.02 s返回接收器,求车尾到障碍物的距离。(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解析:由题知,超声波到达障碍物所用的时间
t=0.02 s×=0.01 s,
根据公式v=可得,
车尾到障碍物的距离
s=vt=340 m/s×0.01 s=3.4 m。
答案:3.4 m
21.如图所示,长度为200 m的火车从山崖匀速驶向一座大桥,当车头距离桥头150 m时鸣笛,5 s后车头到达桥头,同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火车又匀速以相同的速度用1 min完全通过了该大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求:
(1)火车的速度。
(2)桥头到山崖的距离。
(3)大桥的长度。
解析:(1)火车的速度为v1===30 m/s。
(2)5 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s2=v2t1=340 m/s×5 s=1 700 m,
则桥头到山崖的距离为s===925 m。
(3)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经过的路程为s3=v1t2=30 m/s×60 s=1 800 m,
则大桥的长度为l桥=s3-l车=1 800 m-200 m=1 600 m。
答案:(1)30 m/s (2)925 m (3)1 600 m第3章 声的世界 评价卷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把手指放在喉结附近,比较说话时和不说话时手指的感觉,这个实验的目的是( )
A.探究声音的产生 B.探究声音的传播
C.探究声音的速度 D.探究声音的特征
2.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 Hz~20 000 Hz,把低于20 Hz的声叫次声波,把高于20 000 Hz的声叫超声波。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弱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高于20 000 Hz
D.大象发声的频率小于20 Hz,人耳感觉不到
3.考古人员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编钟演奏乐曲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如图所示编钟的相同位置,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
A.传播速度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4.声让我们通过听觉感知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图乙: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的位置弹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
音色
C.图丙: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听到铃声逐渐减小,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图丁:静止的烛焰随音箱发出声音的变化而“舞动”起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5.在屋内讲话比在旷野里讲话要清楚响亮,是因为( )
A.屋内反射面多,有回声,旷野无反射面,无回声
B.声音在屋内被反射回来并与原声混合,使原声加强
C.屋内和旷野空气的传声性能不一样
D.实际是一样的,只是感觉不同
6.请你细心体会,下列场景中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
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
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
C.舞台上,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
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
7.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8.植物能发出声音吗 科学家做了一个相关的实验,实验中发现在切割番茄的植株时,人耳听不到声音,但在靠近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录制的声音,居然能清晰地听到植物发出的声音。这个实验说明,植物能发出( )
A.响度很小的次声
B.响度很大的次声
C.响度很小的超声
D.响度很大的超声
9.第十一届巴人文化艺术节给巴中人民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动听的音乐是通过空气传入观众耳朵的
B.女歌手唱高音部分时,她的声带振动频率高
C.旁边观众的喧哗声对于认真观看节目的小高而言是乐音
D.主持人报幕后,小李知晓了节目名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0.某声音监测器测得某次鸟鸣和猫叫的声音信息如表所示,则( )
声音 鸟鸣 猫叫
声音的频率/Hz 5 000 800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30 60
A.鸟鸣的响度大 B.猫叫是超声波
C.鸟鸣的频率高 D.猫叫的音调高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1.人听到蚊子飞行的“嗡嗡”声,是由蚊子翅膀 产生的,通过 传入人耳。但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蝴蝶发出声音的 不在可听声的范围内。
12.噪声已经成为城市污染源之一,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的地方市政部门会用噪声强度显示仪监测周围的噪声,如图所示的噪声强度显示仪上显示“82.7 dB”字样,这是用来检测声音 (选填“响度”“音色”或“音调”)大小的。“今天防噪声”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 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 减弱噪声。
13.学校开运动会,裁判员的原声波形图如图所示,当他拿着扩音器指挥现场时,裁判员的声音通过扩音后的声波波形是图 (选填“甲”“乙”或“丙”)。在图甲、乙、丙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
裁判员的原声    
甲 乙   丙
14.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声传递信息的是 ,属于声传递能量的是 。(均选填序号)
①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 ②声呐捕鱼 ③超声波碎石 ④B超检测身体 ⑤用超声波来清洗眼镜片 ⑥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情况
15.有一口竖井,深度未知。在井口大喊一声,0.5 s后听到井底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则井深 m;在井口向井内抛下一个石子,5.25 s后听到石子落到井底的声音,则石子下落的平均速度为 m/s。
三、实验探究题(16题8分,17题8分,18题12分,共28分)
16.如图所示,在“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中,小明的猜想是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被逐渐抽出,电铃的声音将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
(1)可以得出结论: 。
(2)在做该实验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减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① ;② 。
(3)根据实际的现象,得出预想的结论,采用了 法。
17.小林为了练琴时不打扰邻居,计划将自己练琴的房间改造成隔音房间。在实施房间改造之前,他设计实验来测评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实验器材有:数字噪声计(可测量声音的强弱)和闹钟各一个、两个相同的纸盒、相同厚度的海绵和泡沫板若干。
(1)小林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①在一个纸盒内安装海绵,在另一个纸盒内用相同的方式安装泡
沫板;
②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装有海绵的纸盒内, ,读出噪声计的示数A1;
③ , ,读出噪声计的示数A2;
(2)比较(1)中步骤②③中噪声计的示数,若A118.如图所示是小宇家挂的金属管风铃,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宇想探究金属管发出声音时振动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相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 1.5 2 131
2 30 2 1 284
3 50 2.5 656
(1)敲击金属管时,声音是由金属管 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金属管,金属管发出声音的 将不同。
(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管。
(3)根据表中数据,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金属管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的增大而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
(4)如果想探究金属管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直径、长度的关系,则需再增加一根长度为20 cm、直径为 cm的金属管。
四、简答题(共3分)
19.有一句成语叫“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据说姑苏城外的寒山寺里有一口古钟,经撞击后发出的声音不仅洪亮浑厚,而且停止撞击后还良久不绝。于是有人得出结论:物体停止振动仍然能够发声。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五、计算题(20题5分,21题8分,共13分)
20.倒车防撞超声波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测量车尾到障碍物的距离的。如图所示,如果倒车雷达发出声音信号后经过0.02 s返回接收器,求车尾到障碍物的距离。(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21.如图所示,长度为200 m的火车从山崖匀速驶向一座大桥,当车头距离桥头150 m时鸣笛,5 s后车头到达桥头,同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火车又匀速以相同的速度用1 min完全通过了该大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求:
(1)火车的速度。
(2)桥头到山崖的距离。
(3)大桥的长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