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复习巩固卷(二)-2024-2025学年物理八年级下册人教版(2024)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1.在完成真空铃实验后,小明突发奇想,将一个封闭了部分气体的小气球放入真空罩内,并不断将罩内空气抽出,发现罩内密闭的小气球慢慢变大了。此过程中,小气球中气体哪个物理量没有发生变化( )
A.密度 B.体积 C.重力 D.以上三个物理量都改变
2.临沂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种植的水果香甜可口。如图所示,是果农手拿苹果的图片,则下列对此苹果的估计最合理的是( )
A.苹果的高度约8cm B.苹果的重力约0.2N
C.苹果的体积约0.2m3 D.苹果从1.5m高处自由落到地上大约需要2s
3.陕西是跳绳的故乡,多次掀起跳绳热。小丽每天都抽时间通过跳绳来锻炼身体,她的体重为50kg,每次跳起的高度约为6cm,1min跳100次。小丽在跳绳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 )
A.20W B.50W C.100W D.500W
4.下列工具中,正常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托盘天平 B.一次性筷子 C.钓鱼竿 D.钢丝钳
5.2024年11月25日,神州十九号宇航员太空拆快递、做实验。空间站处于“微重力”环境,飞船舱内的东西,如果不用带子固定都会飘浮不定。若航天员在飞船舱内进行体能锻炼,下列活动可进行的是( )
A.举哑铃 B.做俯卧撑 C.引体向上 D.拉弹簧
6.下列对四种仪器的操作、使用或读数情况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7.某同学把汤匙支在手指上保持平衡,如图所示是他画出的汤匙重力的示意图( )
A.B.C. D.
8.图甲是《墨经》中记载的我国古代提升重物的工具—“车梯”,图乙是其等效图。若利用此“车梯”使的重物在内匀速竖直上升,所用的拉力为,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车梯”时做的有用功为 B.使用“车梯”时人做功的功率为
C.使用“车梯”时人拉绳的速度为 D.“车梯”的机械效率约为66.7%
二、填空(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9.小明提着质量为6kg的木箱沿水平路面匀速前进了50m,再提着木箱上了7m高的斜坡,则整个过程中小明所做的功为 J(g取10N/kg)。
10.向下喷出燃气,火箭就加速上升,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过程中,火箭相对于天舟八号货运飞船是 的。
11.如图所示,路人帮助老人将三轮车推上斜坡,这个过程中,路人的推力对三轮车 (选填“做功”或“不做功”);斜坡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斜面,它可以 (选填“省力”或“省功”);若只增大推动三轮车的速度,该斜坡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提高”“降低”或“不变”)。
12.如图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先在木板上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是 N;若拉着物体继续往前在毛巾上以相同速度匀速运动,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物体。已知绳子自由端拉力为500N,物体在竖直方向上被匀速提升了3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该过程中的有用功为 J。
14.如图所示的钢丝钳是小明在课外科技小制作中用到的工具,手柄处有凸起的纹路,是为了 摩擦;用钢丝钳把铜丝折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小明用力握钢丝钳的手柄时,手掌感觉到疼痛,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
15.如题图所示,小明用滑轮组将重为400N的货物在20s内匀速提升了2m,小明对绳子的拉力为250N,不计绳重及滑轮上的摩擦。则动滑轮的重力为 N,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16.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用拉力的力将重为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使绳自由端移动,若绳,则拉力F的功率为 W。
三、作图题(共6分)
17.(1)“推墙”锻炼并配合呼吸可以很好的放松背部肌肉,请在图中画出墙壁对锻炼者的弹力F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一个气球被细绳牵引着处于静止状态,请画出该气球所受浮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8题6分,第19题8分,第20题8分,第21题10分,共23分)
18.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按照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种情况进行实验,其中A为木块,B为重物,甲、乙两图中的接触面较光滑且粗糙程度相同,丙图中接触面较粗糙.
(1)图甲中,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当木块做 运动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比较甲、 两图的实验,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3)对比甲、丙两图的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
(4)小明将图甲中的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弹簧测力计的计数为图甲中示数的一半,便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有关”的结论.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5)为了使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小明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丁所示,该装置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长木板,他用水平拉力F拉动长木板,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木块C受到水平向 (填“左”或“右”)的摩擦力,若此时增大拉力F,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和“不变”)
19.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钩码所受重力G/N 提升高度h/m 拉力F/N 绳断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
1 2 0.05 1.0 0.15 66.7%
2 4 0.05 1.7 0.15 78.4%
3 6 0.05 2.4 0.15 88.3%
(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
(2)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 有关。
(3)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小明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让小球从同一斜面由静止滚下,撞击水平面上的小木块;
(1)实验中,探究的动能是指________(填序号);
A.小球在斜面上时的动能 B.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
C.小球撞击木块后的动能 D.木块的动能
(2)实验中通过观察 来比较动能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3)让同一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目的是探究小球的动能大小与 的关系;
(4)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
21.生活处处有物理,小丁利用矿泉水瓶、硬纸片、清水,海绵,橡皮膜、玻璃管、浓盐水、锥子、红墨水(为了方便观察染色),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时,通过观察 来比较矿泉水瓶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
(2)在图甲、乙、丙操作中,观察 和 两图可知: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完成实验后,小丁用锥子在装有水(滴有红墨水)的饮料瓶侧壁扎三个高度不同的孔,观察图A现象,这个小实验可以研究液体的压强大小与 的关系。
(4)将矿泉水瓶装满水,瓶口覆盖一张硬纸片后倒置,硬纸片不下落,如图B所示,说明了 的存在。
(5)如图C所示,小丁用橡皮膜将玻璃管的一端蒙住,装入适量浓盐水并滴入两滴红墨水,把玻璃管浸入装水的饮料瓶中,直到内外液面相平,发现橡皮膜向下凸出。实验证明,深度相同时,盐水的内部压强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内部压强。
(6)图甲实验中,若在饮料瓶的瓶底扎一个小孔,随着水的不断流出,直到瓶子中的水全部流出,瓶子的重心将________。
A.降低 B.不变
C.升高 D.先降低后升高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2题6分,第23题8分,共14分)
22.如图所示,工地上用该装置从竖直深井中提取泥土。某次,将一筐重为900N的泥土匀速竖直向上提升至平台的过程中,用时15s,卷扬机将绳自由端竖直向下拉动8m,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300W。筐的重量忽略不计,问:
(1)该装置中的A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 ;泥土被提升的高度为 m;
(2)拉力F做的功是多少?
(3)该装置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3.如图所示,一个平底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杯质量为100g,里面水的质量为500g,杯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求:(g取)
(1)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强;
(2)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力;
(3)整个杯子对桌面的压强。
《期末复习巩固卷(二)-2024-2025学年物理八年级下册人教版(2024)》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A B D D C B C
1.C
【详解】B.由题意可知,不断将罩内空气抽出,发现罩内密闭的小气球慢慢变大了,说明小气球中气体体积变大,故B不符合题意;
A.由于小气球封闭,所以小气球内空气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根据可知,密度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
CD.封闭小气球内空气质量不变,根据G=mg可知,小气球中气体的重力没有发生变化,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详解】A.人手掌的宽度约10cm,由图可知,苹果的高度约8cm是比较合理的,故A符合题意;
B.苹果的质量约为200g即0.2kg,起重力为G=mg=0.2kg×10N/kg=2N
故B不符合题意;
C.苹果的密度与水接近,则其体积为
故C不符合题意;
D.苹果从1.5m高处自由落到地上大约需要0.2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详解】她在一分钟内跳绳的功为
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为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详解】A.天平使用时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属于等臂杠杆,故A不符合题意;
BC.钓鱼竿、筷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BC不符合题意;
D.钢丝钳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详解】A.举哑铃通过克服哑铃的重力来锻炼身体,失重状态下无法实现,故A不符合题意;
B.做俯卧撑通过克服自身的体重来锻炼身体,失重状态下无法实现锻炼身体,故B不符合题意;
C.做引体向上通过克服自身重力来锻炼身体,失重状态下无法实现锻炼身体,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弹簧拉力器健身,是靠拉动弹簧来锻炼身体,弹力与是否失重无关,能够实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A.使用刻度尺时,刻度尺有刻度一侧紧贴被测物体,从刻度尺的零刻度或整数刻度开始测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测量液体体积时,将量筒置于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应按照左盘放被测物体,右盘放砝码的方式,测量物体的质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使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重力时,将待测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确保物体悬挂稳定,避免晃动或倾斜,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详解】当汤匙在手指上保持平衡时,汤匙与手指接触的那点即为汤匙的重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C
【详解】A.重物的重力
有用功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知道,绳子承重段数n=4,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拉力做的总功
拉力做功的功率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人拉绳的速度
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车梯”的机械效率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420
【详解】木箱的重力G=mg=6kg×10N/kg=60N,小明提着木箱沿水平路面匀速前进了50m,在这个过程中,小明对木箱的作用力是竖直向上的,而木箱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因此小明在水平路面上对木箱不做功,小明提着木箱上了7m高的斜坡,在这个过程中,小明对木箱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与木箱的移动方向(竖直向上)相同,因此小明对木箱做功W=Gh=60N×7m=420J,所以,整个过程中小明所做的功为420J。
10. 相互 静止
【详解】[1]火箭向下喷出燃气时,燃气对火箭施加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因此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在火箭升空过程中,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作为火箭的载荷,与火箭一起运动,两者之间没有位置变化,因此火箭相对于飞船是静止的。
11. 做功 省力 不变
【详解】[1] 路人的推力有使三轮车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故路人的推力对三轮车做功。
[2] 斜坡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斜面,使用斜面可以省力,不能省功。
[3] 只增大推动三轮车的速度,路人帮助老人将三轮车推上斜坡过程中的有用功和总功不变,故机械效率不变。
12. 2 变大
【详解】[1]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N。
[2]若拉着物体继续往前在毛巾上以相同速度匀速运动,由于物体对毛巾的压力不变,仍等于对木板的压力,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大,所以摩擦力变大,又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所以拉力变大,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
13.2400
【详解】由图可知滑轮组有效绳子段数,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拉力做的总功
则滑轮组做的有用功
14. 增大 形状 相互的
【详解】[1]钢丝钳的手柄处有凸起的纹路,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2]用钢丝钳把铜丝折弯,铜丝在力的作用下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小明用力握钢丝钳的手柄时,手掌感觉到疼痛,说明小明的手用力握钢丝钳手柄的同时,也受到手柄力的作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5. 100 800 80%
【详解】[1]由图可知,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n=2,货物的重力为400N,小明对绳子的拉力为250N,则动滑轮的重力为
[2]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W有=Gh=400N×2m=800J
[3]拉力F做功为W总=Fs=Fnh=250N×2×2m=1000J
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16.100
【详解】已知使绳自由端移动,则绳子移动的速度为
则拉力F的功率为
17.(1)
(2)
【详解】(1)墙壁对锻炼者的弹力方向垂直于墙壁指向锻炼者,作用点在锻炼者上,如图
(2)气球受到的浮力方向竖直向上,作用点在气球的重心,如图
18.(1)匀速直线
(2)乙
(3)接触面粗糙程度
(4) 错误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5) 不需要 右 不变
【详解】(1)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当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只改变压力大小,乙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大于甲中的示数,故比较甲、乙两图的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3)比较甲、丙两图的实验可知,压力大小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即受到的摩擦力不同,故可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1][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他们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积大小;实验中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是错误的,因为接触面积减小一半的同时压力也减小一半,存在两个变量,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5)[1][2][3]由图可知,木块相对于长木板向左运动,因此受到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因此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右。若此时增大拉力F,速度发生变化,但是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即该装置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
19.(1)匀速
(2)物重
(3)不变
【详解】(1)由二力平衡的知识知,实验中要竖直向上缓慢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此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测力计示数才等于拉力大小,测力计示数稳定便于读数。
(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看到,在三次实验中,滑轮组是相同的,但钩码的重力不同。随着钩码重力的增加,拉力也在增加,但机械效率却在提高。这说明,对于同一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主要与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3)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但不计摩擦及绳重,那么动滑轮的重力仍然不变。因此,在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有用功和额外功都不会改变,总功也就不会改变。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也不会改变。
20.(1)B
(2) 木块移动的距离 转换法
(3)速度
(4)见解析
【详解】(1)小球从斜面滚下来,对木块做功,故实验中,探究的动能是指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实验中,对木块做功,动能越大,对木块做功越多,木块移动的距离越远,故可以根据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判断动能的大小。
[2]通过看得见的木块移动的距离来描述看不见的动能的大小,称为转换法。
(3)让同一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到达水平面的速度不同,动能不同,故探究小球的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4)甲、乙两次实验,A、B是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高度相同,质量不同,B球的质量比较大,木块移动的距离大,故B球的动能大,故结论为当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21.(1)海绵的凹陷程度
(2) 甲 乙
(3)液体深度
(4)大气压强
(5)大于
(6)D
【详解】(1)压力作用效果用海绵凹陷程度来反映,海绵形变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这用到了转换法。
(2)[1][2]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控制压力一定,受力面积不同,因此应分析比较甲、乙的实验,两图的压力大小不变,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同,海绵的凹陷程度不同,且受力面积越小,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
(3)如图A所示,越往下的孔深度越大,水射出的越远,说明压强越大,由此可知可以研究液体的压强大小与深度有关。
(4)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用纸片盖住瓶口后倒置,纸片不会落下,是大气压将纸片和水托住的,该现象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5)如图C所示,小华用橡皮膜将玻璃管的一端蒙住,装入适量浓盐水并滴入两滴红墨水,把玻璃管浸入装水的饮料瓶中,直到内外液面相平,发现橡皮膜向下凸出,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可以证明,深度相同时,盐水的内部压强大于水的内部压强。
(6)随着水的不断流出,瓶子和水的重心会下降;直到瓶子中的水全部射出时,瓶子的重心会升高,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2.(1) 方向 4
(2)4500J
(3)80%
【详解】(1)[1]图中A滑轮是定滑轮,根据定滑的特点可知,A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
[2]图中连接动滑轮绳子的股数是2股,已知绳自由端竖直向下拉动8m,则泥土被提升的高度为
(2)已知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300W,时间为15s,则拉力做的功为
(3)拉力做的有用功为
该装置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3.(1)
(2)1.2N
(3)
【详解】(1)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强为
(2)已知杯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则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力为
(3)整个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为
整个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