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冲刺卷】2025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物理练习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1.鸮卣(xiāoyǒu)是商代时期一种猫头鹰造型的酒器。图是鸮卣的文创纪念品,关于它的长度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4mm B.4cm C.4dm D.4m
2.“晋北鼓吹(唢呐艺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图传承人吹奏唢呐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压不同的音孔是为了改变音调
B.唢呐声是由吹奏者声带振动产生的
C.听众是根据响度辨别出唢呐声的
D.唢呐声是通过固体传入听众耳中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它是未来理想能源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B.地球、篮球、新冠病毒、原子、电子是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列的
C.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纤中的折射传输信息的
D.破镜难以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较大的斥力
4.杠杆在生产生活中普遍使用,如图所示,下列工具使用过程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食品夹 B.筷子
C.修树剪刀 D.赛艇的浆
5.小明用图装置演示“眼睛是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光屏模拟“视网膜”,水透镜模拟“晶状体”,保持水透镜到光屏的距离不变,调节蜡烛的位置,通过注射器抽、注水改变“晶状体”厚度,使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B.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变大
C.与照相机成像的特点相同
D.通过调节像距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6.如图所示是关于物态变化的四个情景,以下说明或解释错误的是( )
A.图甲为东北出现的雾凇景观,雾凇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B.图乙为山西壶口瀑布出现的冰挂景观,冰挂的形成要放热
C.图丙为冬季下雪的场景,“下雪不冷化雪冷”,是雪熔化要吸热,雪形成要放热
D.图丁为大雾天气,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7.电梯是高层住宅必备的工具。如图所示是某种升降电梯的工作原理图,它由轿厢M、配重m、电动机、钢丝绳、定滑轮、动滑轮C等部件连接组成,电梯的最大载重量指的是除开箱体质量外能承载的最大质量。配重的质量(配重看作整个系统动力的一部分),电梯箱体的质量为1000,动滑轮C质量为100,电动机的最大功率为43.5,电梯在运行过程中总是以1.5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电梯向上运动,载入后总质量为3900。不计一切摩擦和绳重,,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电动机此时的拉力大小为 B.电动机此时的功率为
C.该电梯的最大载重量为3000 D.该电梯最大的机械效率为72.5%
8.如图,某家庭电路的输电线甲、乙从右端进户。闭合开关S,LED灯发光、电风扇正常工作,用试电笔检测插座,只有检测右孔时氖管发光。由于出现故障,电风扇停止工作,LED灯仍发光,用试电笔检测插座两孔,氖管均发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风扇短路 B.甲输电线为火线
C.电风扇与LED灯是串联关系 D.甲输电线上的b、c两点之间断路
二、填空(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9.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 cm。
10.秋冬季节,糖炒板栗很受人们欢迎。如图所示,在炒板栗时常要在锅中放入一些砂石,因为砂石的比热容 升温快,与板栗充分接触,并通过 的方式使板栗内能增大。很远就能嗅到熟板栗香甜的气味,这属于 现象。
11.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重大发现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例如:英国的物理学家焦耳做了大量的实验,发现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 导体电阻以及通电时间的关系。法拉第经过10年的不懈探索,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 现象。
1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向楼上提升物料,已知滑轮重80N,货篮重120N,不计绳重及摩擦。工人用该装置匀速提升空货篮时的拉力为 N。若工人能施加及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520N,现要向楼上提升瓷砖物料,每块瓷砖重100N,试求当匀速提升瓷砖时,该装置所能达到的最大机械效率为 。
13.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三个相同的烧瓶A、B、C内盛有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水或煤油液体,三个瓶中电阻丝(电阻丝与液体间有绝缘处理)的阻值关系为RA=RC>RB,当闭合开关S,通电一定时间后(液体均未达到沸腾),三瓶中温度计示数分别为tA、tB、tC。不计热损失(比热容c水> c煤油),则tA、tB、tC的大小关系 。
14.如图甲所示电路的电源电压为6V,闭合开关后,两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则电阻R1的电功率为 W;断开开关后,电阻R2的阻值为 Ω。
15.如图所示,两个重力均为G的物体夹在两板之间保持静止,则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N。
16.如图甲所示电路,,闭合、断开,将滑片P移至某一位置;然后保持滑片P位置不变,再闭合、断开;并将两次电流表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描点如图乙所示,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
三、作图题(共6分)
17.按要求作图。
(1)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用斜向上的力拉动木块,请在图中画出绳子对木块的拉力。
(2)如图乙所示,为凸透镜的光心,为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图中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8题6分,第19题8分,第20题8分,第21题10分,共23分)
18.“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装置如图所示,白纸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一块平面镜竖直放在纸板上,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自由移动的激光笔,使其发出的光紧贴纸板入射。
(1)让光紧贴纸板入射的目的是 ,图中的入射角是 度;
(2)如果平面镜没有与纸板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入射时,在纸板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多次实验,在纸板上画出入射光线和对应的反射光线后,发现没有量角器,为了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结论,你的操作是 。
19.“天和”学习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正方体物块A、烧杯等实验器材“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步骤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已知,。
(1)该小组将正方体物块A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方,然后将物块A缓慢地浸入水中,实验现象如图甲、乙、丙所示。该实验现象表明: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
(2)由图丙可知:物块A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大小为 N。若将物块A继续下放,如图丁所示,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保持不变,该现象表明物块A所受浮力大小不变。通过如图丙、丁两次实验可以得出:浮力大小与 无关。
(3)该小组要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该比较 三次实验现象。实验中选用的盐水的密度为 。
(4)该实验中物块A的密度为 。
20.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小明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C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度分别为的位置由静止滚下(、),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物理探究方法,对以下问题进行解答。
(1)实验中,探究的动能是指( )(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小球在斜面上的动能
B.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
C.木块被小球撞击时的动能
(2)用来研究超速安全隐患时需要控制不变的量是 ,实验时应选择 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用来研究超载安全隐患时,应选择 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3)小球从斜面由静止滚到底部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 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忽略斜面的摩擦力对小球的影响,其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实验中,小球在这三个水平表面上滑行的过程中,推动木块克服摩擦做功最多的是球 (选填“A”、“B”或“C”)。
21.小明在测“导体的电阻”的实验中,连成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1)小明连成如图甲所示电路后,他就直接闭合了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发现电流表的示数将 ,电压表的示数将 ;(两空均选填“发生变化”或“保持不变”)
(2)同桌说在闭合开关前,应该先检查电路有无错误,经检查电路发现甲图有一处连接错误,该导线是 (选填“a”、“b”、“c”或“d”);
(3)闭合开关前还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最 (选填“左”或“右”)端;在本次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 ;
(4)同桌帮他纠正错误后,闭合开关,下表是他们实验时记录和计算的数据,发现第3次实验计算的电阻值和前两次的相差太大,可能是测量数据有误。为此,他们再次进行了实验,实验时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经过分析,他们明白了错误的原因是 ,该电表此时的示数为 ;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1 1 0.2 5
2 2 0.4 5
3 2.5 2.5 1
(5)纠正表格中的错误并得到正确的结论后,同组的小华没有用电压表,用一个已知最大阻值为R的滑动变阻器的,和一个电压未知但保持不变的电源,设计了如图丙所示实验电路图,也测出了未知电阻的阻值,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先将滑片移至最右端,测出此时的电流;
②再将滑片移至最左端,测出此时的电流;
则待测电阻的阻值 (用含有和R的式子表示)。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2题6分,第23题8分,共14分)
22.如图所示的是某新型太阳能汽车,该汽车的动力完全由安装在车顶的电池板收集的太阳能提供。接收太阳能的电池板有效面积为。某次试车过程中,该车在水平路面上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汽车(包括司乘人员)的总质量为,汽车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为车重的。
(1)求汽车的重力;
(2)求汽车在测试中匀速行驶时的功率;
(3)若试车时太阳光照射到电池板单位面积上的功率为,则此过程中该太阳能汽车的能量转化效率为多少?(假设试车过程中太阳的光照情况不变)
23.跨学科实践课上,实验小组制作了一个简易空气质量检测仪。如图甲所示的是空气质量检测仪的电路,其中定值电阻为,电源电压恒为不变。用电流表的示数反映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的高低,用代替,值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气敏电阻的阻值随空气质量指数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电流表示数为时,电磁铁把衔铁吸下来,电路报警,净化系统开始工作。其中电磁铁中线圈的电阻不计。
(1)由图乙可知,气敏电阻的阻值随空气质量指数的增大而 ;
(2)当电路报警时,求气敏电阻的电功率;
(3)若想让仪器检测灵敏度降低,使空气质量指数为200时电路再报警,请提出一种合理化建议(通过计算说明)。
《【中考冲刺卷】2025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物理练习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A B C C A D D
1.B
【详解】由图可知,纪念品的长度接近3根手指的宽度,由于一根手指的宽度略大于1cm,所以3根手指的宽度接近4cm,故纪念品的长度约4c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详解】A.按压不同的音孔,可改变空气柱的长度,则空气柱的振动频率发生变化,从而改变音调,故A正确;
B.由于一切声音都是由声源振动产生的,所以唢呐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由于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品质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听众可以根据音色辨别出唢呐声,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唢呐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听众耳中,故D错误。
故选A。
3.B
【详解】A.核燃料在地球上的储量是一定的,核能不是可再生能源,而可再生能源是未来理想能源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故A错误;
B.篮球是地球上的一个物体,篮球的空间尺寸比新冠病毒大,新冠病毒的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包括电子和原子核,所以地球、篮球、新冠病毒、原子、电子是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列的,故B正确;
C.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从光导纤维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多次反射从另一端射出来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
D.“破镜难重圆”是因为破镜碎片间的距离没有达到分子相互作用的距离,故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A.食品夹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A不符合题意;
B.筷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B不符合题意;
C.修树剪刀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C符合题意;
D.赛艇的浆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详解】A.水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
B.注水时水透镜变厚,会聚能力变强,水透镜的焦距变小,故B错误;
C.通过注射器抽、注水改变“晶状体”厚度,使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成像的特点相同,故C正确;
D.保持水透镜到光屏的距离不变,调节蜡烛的位置,通过注射器抽、注水改变“晶状体”厚度,使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所以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度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故D错误。
故选C。
6.A
【详解】A.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冰挂是水凝固形成的,凝固放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之所以“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雪的形成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使空气温度升高,雪熔化时要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雾是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D
【详解】A.整个装置中,配重拉着动滑轮的轴,与动滑轮同步运动,有三段绳子承担动滑轮与轿厢及载重的总重,则有
电动机此时的拉力大小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电动机所拉绳子移动距离s与轿厢上升高度h的关系为
所以电动机所拉绳子移动速度v绳与轿厢上升速度v厢的关系为
电动机此时的功率为,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电动机的最大功率为43.5kW,电动机所拉绳子移动速度一定,为3m/s,则电动机对绳子的最大拉力为
能提升的最大总重为
该电梯的最大载重量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该电梯此时的机械效率为,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D
【详解】B.闭合开关S,LED灯发光,电风扇正常工作,说明开始电路正常,用试电笔检测插座,只有检测右孔时氖管发光,说明乙是火线,甲是零线,故B错误;
AD.电路出现故障时,LED灯发光,说明LED灯的支路是正常的,且电路中不是短路故障;电风扇停止工作,说明电风扇所在支路断路,用试电笔检测插座两孔,氖管均发光,这说明左右两孔与火线之间是连接的,且输电线从右端进户,所以故障是b、c之间断路了,故A错误,D正确;
C.电风扇停止工作时,LED灯仍能发光,说明两者的工作互不影响,是并联连接,故C错误。
故选D。
9.3.20
【详解】刻度尺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图中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起始端从0.00cm开始,故物体的长度为3.20cm。
10. 小 热传递 扩散
【详解】[1]在炒板栗时常要在锅中放入一些砂石,因为砂石的比热容小,与其他质量相同的物质相比,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砂石升高的温度多,升温快。
[2]砂石与板栗充分接触,板栗吸收砂石放出的热量,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板栗内能增大。
[3]很远就能嗅到熟板栗香甜的气味,这属于扩散现象,板栗分子扩散到空气中。
11. 电流的大小 电磁感应
【详解】[1]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规律,即焦耳定律。该定律表明,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平方、导体的电阻以及通电时间成正比。因此第一空应填写“电流的大小”。
[2]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经过长达10年的实验研究,在1831年首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一重大发现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为电磁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直接促成了发电机的发明。因此第二空应填写“电磁感应”。
12. 100 80%
【详解】[1]如图所示,该装置有2段绳子承担物重,即n=2,所以工人用该装置匀速提升空货篮时的拉力为
[2]因为工人能施加及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520N,且不计绳重及摩擦,所以能够提升的最大物重为
由于每块瓷砖重100N,则工人所能提升瓷砖的块数为
所以工人用该装置实际能够提升的最大物重应为,实际最大拉力应为
故该装置匀速提升瓷砖时,所能达到的最大机械效率为
13.tC>tA>tB /tB【详解】由于三电阻丝串联、通过的电流相同,,由可知,A、C中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相同,B中产生的热量最少,由于A、B中都为水,因此产生热量多的温度计升高的示数就大,故;由可知,吸收的热量和质量都相同时,比热容越小,温度变化越快,因此煤油中温度计的示数大,故;综合分析可得:tC>tA>tB (或tB14. 1.8 5
【详解】[1]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并联,电流表A1测R1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电流表A2示数大于电流表A1的示数,所以电流表A2的量程为0~3A,分度值为0.1A,示数为1.5A,即I=1.5A;电流表A1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A,即I1=0.3A,电阻R1的电功率为P1=UI1=6V×0.3A=1.8W
[2]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知,通过L2的电流为I2=I-I1=1.5A-0.3A=1.2A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电阻R2的阻值
断开开关后,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0,通过的电流也为0,但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电压和电流无关,所以电阻R2的阻值仍然为5Ω。
15.0
【详解】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一致,所以二者相对静止,即两物体之间不产生相对移动或者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摩擦力为0N。
16.10
【详解】电路结构为两个定值电阻并联,滑动变阻器R串联在干路中,实验进行了两次测量,第一次:仅R1接入电路(闭合S1、断开S2);第二次:仅R2接入电路(闭合S2、断开S1)。两次测量中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保持不变。设电源电压为U,滑动变阻器阻值为R,第一次测量(R1接入):电流I1=0.3A,电压U1=3V;根据欧姆定律U = I1×(R1+ R) = 0.3×(R1 + R)
电压表示数U1 = I1×R1 = 0.3×R1 = 3V
可得R1=10Ω。
第二次测量(R2接入):电流I2=0.4A,电压U2=2V,根据欧姆定律U = I2×(R2 + R) = 0.4×(R2 + R)
电压表示数U2 = I2×R2 = 0.4×R2
可得R2=5Ω。由于电源电压U不变,则0.3×(10 + R) = 0.4×(5 + R)
解得3 + 0.3R = 2 + 0.4R,移项得:1 = 0.1R,解的R=10Ω。
17.(1)
(2)
【详解】(1)先画出力的作用点,从力的作用点起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最后在箭头末端标出字母F。如图所示:
(2)凸透镜对光有会聚最用,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会聚与焦点,如图所示:
18.(1) 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50
(2)不能
(3)见解析
【详解】(1)[1]光线不易直接观察,光紧贴纸板入射的目的是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则图中的入射角是90°-40°=50°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平面镜没有与纸板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入射时,反射光线不在纸板平面上,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为了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结论,在没有量角器的情况下,可进行的操作是:把白纸板沿法线对折,观察反射光线与对应的入射光线能否重合。若能重合,则可证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9.(1)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2) 2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
(3) 甲、丙、戊
(4)
【详解】(1)实验现象如图甲、乙、丙中,液体密度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即所受浮力不同,说明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1]由图丙可知,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F浮丙=G-F丙=8N-6N=2N
[2] 如图丙、丁两次实验,液体密度相同,深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说明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3)[1]要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该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故选甲、丙、戊三次实验进行探究。
[2]由甲、丁两图可知,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F浮丁=2N,所以物体的体积
由甲、戊两图可知,物体完全浸没在盐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F浮′=2.4N, 浸没时V排′=V=2×10-4m3
则盐水的密度为
(4)由图甲可知,物体的重力G=8N,物体质量
物体的密度
20.(1)B
(2) 质量 甲、乙 甲、丙
(3) 重力势 不变
(4)C
【详解】(1)A.小球下落到水平面时因为具有动能才能撞击木块运动,所以实验中探究的动能是指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故选B。
(2)[1]研究超速安全隐患即探究速度不同时对动能大小的影响,需要控制质量不变。
[2]由图可知,甲、乙两图中,小球质量相等,下落高度不等,滑到斜面底端撞击木块时的速度不同,所以实验时应选择甲、乙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3]用来研究超载安全隐患即探究质量不同时对动能大小的影响,需要控制速度不变即下滑的高度相等,故应选择甲、丙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
(3)[1]小球从斜面由静止滚到底部的过程中,高度减小,速度增大,质量不变,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所以下滑过程中实际上就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2]小球从斜面由静止滚到底部的过程中,忽略斜面的摩擦力对小球的影响,能量只在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转化,其机械能不变。
(4)小球在这三个水平表面上滑行的过程中,丙图中木块移动的距离最远,说明小球C推动木块克服摩擦做功做的功最多,故选C小球。
21.(1) 发生变化 保持不变
(2)d
(3) 左 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4) 看错了量程 0.5A
(5)
【详解】(1)[1][2]据甲图可知,电路是定值电阻和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化,导致总电阻变化,由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发生改变,电源电压不变,则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2)据甲图可知,电压表应测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因此导线d连接错误。
(3)[1]闭合开关前,为了保护电路,变阻器应移至阻值最大处,即最左端。
[2]测“导体的电阻”的实验中,需进行多次测量,以便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故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实现多次测量。
(4)[1][2]乙图中电流表选择的是小量程,分度值是0.02A,读数为0.5A,表格中填写的是2.5A,原因是读错量程。
(5)由丙图可知,先将滑片移至最右端,电路为待测电阻单独串联,此时的电流,可得电源电压为
再将滑片移至最左端,电路为待测电阻和变阻器串联,且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测出此时的电流,可得电源电压为
两式相等,可得待测电阻的阻值。
22.(1)4800N
(2)960W
(3)20%
【详解】(1)汽车的重力
(2)汽车匀速直线行驶时,牵引力等于阻力,牵引力
汽车的功率
(3)试车过程,所做的有用功
此过程吸收的太阳能
该太阳能汽车的能量转化效率
23.(1)减小
(2)0.432W
(3)见解析
【详解】(1)据乙图可知,气敏电阻的阻值随空气质量指数的增大而减小。
(2)据甲图可知,控制电路是串联的,当电流表示数为时,电路报警,控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
气敏电阻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
此时气敏电阻的电功率为
(3)空气质量指数为200时,气敏电阻接入电路的阻值为,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下来的条件未变,故电路报警电流为不变,则此时电路中的总电压、总电流和总电阻均不变,所以接入的阻值应变为所以可以将定值电阻换成的;
如果不更换电阻,报警电流不变,仍为,则电源电压为
所以可以将电源电压下调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