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17 15:0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第11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一、农村改革
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坚持_________制度的前提下,实
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发展商品经济。
2.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概况:___________等地农民首创_________的生产责任制,后推广
到全国,完善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意义:极大地解放了___________,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3)方向: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安徽凤阳县包产到户农业生产力3.乡镇企业的崛起:
(1)背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解放了农村劳动力。
(2)意义:乡镇企业的崛起改变了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推动了_____
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_______进程。城镇工业化二、城市改革
1.理论基础: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
(1)改变了单一公有制经济的结构,形成了以_______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
(2)改变了高度集中的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政府宏观调控、以
间接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公有制计划经济管理体制3.重点:国有企业改革。
(1)内容:扩大了企业_______,加强了企业责任制,将企业推向市场,
朝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_________制度目标迈进。
(2)意义: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了企业的效益。自主权现代企业4.民营企业的勃兴:
(1)兴起:在_________的大潮中,个体经济、民营经济蓬勃兴起。
(2)意义:不仅有利于增加_____机会,而且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
部分,在壮大国民经济、改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就业【知识拓展】
新中国成立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史料解读】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凤阳县农民歌谣
【解读】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种做法完善后,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在全国推广,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知识构建】
A: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国有企业【历史线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改革首先从中国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乡镇企业随之出现,促进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在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增强了企业活力,提高了企业效率。民营经济蓬勃兴起,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农村的发展变化见证了共和国66年的风雨历程,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了“心系农村”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政策调整】(1)为图一中情形的出现奠定法律基础的文件是《       》;图二的契约签订于安徽省凤阳县     。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小岗村【面貌变化】
(2)同学们在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政策的重大变化时得出“地位的翻身”“急躁的冒进”“伟大的创造”的结论。请结合上述图片和所学历史知识简要说明。
“地位的翻身”:
“急躁的冒进”:
“伟大的创造”:提示: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推翻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由于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和对国情认识不清,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农村逐渐富裕起来。【经验教训】
(3)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66年的发展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怎样的启示?
提示:必须坚持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