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课件 2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课件 2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18 22:0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 第二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的境遇: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第二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汉武帝的“贤良对策”1、背景汉武帝吸取秦亡短期而亡的教训,西汉前期的皇帝都比较重视人才
汉武帝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但存在许多社会问题:北方和南方经常边境不宁;王国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迫切需要人才背景第二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汉武帝的“贤良对策”1、背景2、贤良对策贤良对策:
汉武帝令中央有关部门和各郡县,推荐既贤良又有才能的知识分子;
汉武帝亲自拟定有关的时政问题进行策问。第二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汉武帝的“贤良对策”1、背景2、贤良对策3、作用作用:
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
董仲舒等人通过这一途径进入政府官员行列,为儒学的发展提供了良机。第二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汉武帝的“贤良对策”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1、董仲舒的生平董仲舒生平:生活在西汉文、景和武帝朝代
博览群书,专心致志
三次应对汉武帝策问《天人三策》受赏识、为官
汉代儒学代表、大学问家 创制新儒学思想
晚年著《春秋繁露》《春秋繁露》书影第二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汉武帝的“贤良对策”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1、董仲舒的生平2、新儒学体系的形成“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文化专制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加强君权的需要,儒学披上神学外衣 “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糅合道家、阴阳五行思想改造儒家思想, 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民本和仁政思想, 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第二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汉武帝的“贤良对策”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汉武帝的措施措施:
思想上: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上:汉武帝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教育上:汉武帝兴办太学,让天下文士学习儒家经典第二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汉武帝的“贤良对策”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汉武帝的措施2、教育状况儒家经典《五经》成为国家规定教科书———教育被儒家垄断兴办太学,太学生学完五经
考试合格后到政府任职————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为官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儒学地位汉武帝令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
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教育状况 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结果:儒学为什么能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思考题: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A、法家思想导致秦朝短命而亡
B、儒家提出了“君权神授”的理论
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
D、儒家思想适应了时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