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呼风唤雨的世纪》课件(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呼风唤雨的世纪》课件(共5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05 09:1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任务:
20世纪科幻之旅
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初读课文
词语我会认
呼风唤雨 获得 依赖 潜入 百亿 探索 奥秘 船舶 物质 哲学
huàn
huò
lài
qián

suǒ
ào

zhì
zhé
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
依赖: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
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
洞察:很清楚地观察。
理解词语






亿







生字我会写

ào
不要写成“木”

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
 
听写词语
呼风唤雨 世纪 技术 改观
程度 超过 百亿 原子核
奥秘 日益 联系 物质
哲学 任何 改善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结合本单元前两课学到的提问方法,边读课文边提问,并做好批注。
3.整理问题清单,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再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本文描写了20世纪人类依靠( )改变了生活,把美好的愿望变成了( ),突出变化的速度( ),内容( ),范围( ),真是一个( )的世纪。
科技
现实


广
呼风唤雨
“一位同学”阅读了这篇课文后一共提了6个问题。你们能把它们进行分类吗?
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根据课文内容提问
“‘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在现代指什么?
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20世纪的科学技术还创造了哪些神话?
联系生活实际提问
读第1~2自然段,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呢?
分类提问
为什么说“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哪些发现和发明?
. . . .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句话在全文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呼风唤雨”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20世纪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0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一个时代。在这一时期,人类在各个科学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包括但不限于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地球科学、天文学以及工程技术等。这些领域的成果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物理学: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原子可变性和同位素的发现,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的建立,量子论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等,都为人类认识宇宙和微观世界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工具。
化学:同位素化学、化合价的电子理论、络合物化学键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法的成就等,推动了化学科学的深入发展,并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的产生和发展,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诞生和发展,以及神经生物学的进步等,不仅揭示了生命的奥秘,也为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医学:免疫疗法和免疫学的发展,器官移植技术的出现,以及新药和新疗法的不断涌现等,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工程技术:电话、卫星通讯等先进通信手段的出现,广播与电视的普及,计算机的发明和发展(包括微处理器的诞生、软件工程概念的形成、因特网的出现等),自动化技术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激光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兴起等,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问题
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辨一辨:“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
发现
是看到或者找到不被人知道的事物或规律。
(原先存在的)
发明
是人们创造出以往没有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原先不存在)
细读第4自然段,思考:人类有哪些“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默读第3自然段,并进行提问。
示例:在过去的社会里有没有“千里眼”
“顺风耳”呢?
问题
现代科学技术出现之前,人类生活是怎样的?出现之后,人类生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
读课文3-4自然段,寻找答案。
出现之前 出现之后
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没有飞机,更没有宇宙飞船。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类的美好愿望变为现实: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电视、远程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地球变成“地球村”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 “千里眼”“顺风耳” 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 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来形容。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现代科学技术创造了哪些奇迹,这些奇迹怎样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登上月球 潜入海底 洞察天体
电视 程控电话 因特网
现代科学技术
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靠的是什么?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发现
发明
长度单位,因为宇宙间的距离非常大,所以只能以光年来计量。光线一年所走的距离称为一个光年,约为9万4千6百零8亿公里。
光年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发现
洞察天体
探究原子核
发现
电视
高速火车
发明
登上月球: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将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巴兹”·奥尔德林送上月球表面,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登月。这一壮举不仅标志着人类对太空探索的重大突破,也极大地激发了全球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随着天文望远镜和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能够观测到更远、更暗的天体,对宇宙的认识不断加深。射电望远镜、哈勃空间望远镜等先进设备的投入使用,使得人类能够洞察到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揭示了宇宙的奥秘。
潜水器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能够潜入深海,探索未知的海洋世界。深海探测不仅揭示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还为人类寻找新的资源提供了可能。
随着粒子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的发展,人类对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核能、粒子加速器等技术的出现,不仅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也为能源、医疗等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等现代通讯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新闻、娱乐、教育等信息,促进了全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互联网的发展更是推动了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家中就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在线服务,如在线购物、远程教育、在线医疗等。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如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等,使得人们可以更加灵活地接受教育。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网络连接,就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交通工具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出行,无论是商务旅行还是休闲旅游都变得更加容易。
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作比较
把过去与现在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这是一种什么说明方法?
为什么“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20世纪之前,科学技术相对落后,人类对自然非常依赖,只能在神话中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20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改造程度加深,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伯特兰·罗素在1923年的这句名言:“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深刻揭示了科学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变人类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八十多年后的今天,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科学确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美好生活。
“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示例:电视给生活增加了趣味;因特网、手机让我们跟远方亲人的沟通变得更加方便;高铁让出行变得更加便捷;扫地机器人做家务不再辛苦;科技馆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5G技术使生活更加智能化……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电视
程控电话
因特网
20世纪
练一练
一、选词填空。
发明 发现
1.智慧的班主任老师( )了同学们的小秘密。
2.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 )之一。
发现
发明
二、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任选一种造句。
1.那时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汽车,也没有飞机。( )
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
排比
设问
雪花飘落到高高的山顶上,飘落到辽阔的大地上,飘落到静静的小河里。
X射线:1901年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和物质结构的研究。
杂交水稻:1964年,袁隆平在茫茫稻海中寻找到一棵自然株,从此,中国农业开始了第二次绿色生命。袁隆平被称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空调:1902年由美国人开利设计成功并申请专利。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