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专题训练:实验题
1.小红的爸爸准备购买一辆SUV型(运动型多用途)轿车,可是上网搜索后发现有人说这种车重心较高,汽车容易翻倒。小红通过观察家里台灯、照相机三脚架的稳度(即稳定性)后,提出疑问“物体的稳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她进行如下猜想:
猜想①:与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
猜想②:与重心高低有关;
猜想③:与支持面的大小有关。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小红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她首先制作了几块重力相同、底面积不相同、重心高低不同的圆柱体,然后将它们依次放在木板上(物体不滑动)。慢慢转动木板,直至圆柱体翻倒,记录此时木板转过的角度θ,如图1所示,记录结果如下表。
实验次数 圆柱体的半径大小/cm 圆柱的重心高度/m 木板转过的角度θ/°
1 6 0.2 35
2 8 0.2 45
3 10 0.2 60
4 6 0.35 30
5 6 0.45 25
(1)小红是通过 来判断物体的稳度。
(2)小红发现卡车装载货物时,重物太靠前,前轮负荷过大,转向就费劲;重物太靠后,又会号致转向发飘,高速行驶时易造成事故,可知猜想①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3)为验证猜想②,应选择2、4、5三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圆柱体的重心越低,稳定性越 (选填“好”或“差”);
(4)分析1、2、3三组数据可验证猜想 (选填“①”“②”或“③”),得出的结论是: ;
(5)依据以上结论,卡车装货时为了卡车不易翻倒,如图2所示,应把轻的货物(如泡沫塑料)装在 (选填“A”或“B”)层;
(6)设汽车车轮和地面的四个接触点围成的四边形的面积为S,汽车的重心离地面高度为h,现有汽车甲和乙,重力G相同,结合小红的探究结果,你认为通过简单比较 (写出表达式)的大小,就可初步比较甲、乙两辆汽车的稳度。
2.在用橡皮筋自制测力计的活动中,小红分别将A、B两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均为0.5N),如图甲所示,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记录橡皮筋所受的拉力F和橡皮筋的长度l,然后多次改变钩码的悬挂数量,根据多组测量数据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图像中PM、PN段为直线。请解答:
(1)分析图乙可知,A、B两根橡皮筋的原长均为 cm;在一定范围内,橡皮筋的伸长量Δl与橡皮筋所受拉力F成 比;
(2)若用这两根橡皮筋分别制成测力计,用橡皮筋 制成的测力计测量力的范围更大。用橡皮筋 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度更高。(两空均选度“A”或“B”)
3.雨天,小明看到防滑鞋的鞋底很粗糙,猜想这可能会增大鞋与路面间的摩擦。他选择长木板、毛巾、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等器材,利用如图所示的方式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根据 知识,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 运动时,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本实验主要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法;
(3)实验中发现图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图甲的大,由此得出结论:当 相同时,接触面越 ,滑动摩擦力越大;
(4)小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掉一半后重新进行实验,如图丁所示,将测得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与图甲测得的摩擦力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小芳认为此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
(5)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在木板上拉动木块时,发现操作很困难,他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如图戊所示,其优点是 。
4.如图所示的是小华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 运动,根据 的原理,得出滑动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2)分析甲、乙两次实验,可得结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分析甲、丙两次实验,可得结论: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请举出生活中应用这一原理的实例 ;
(4)分析乙、丙两次实验, (填“能”或“不能”)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5)在实验后交流的过程中,小华发现有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丁所示,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的砝码,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会改变力的大小)为了测木块滑动摩擦力,需要测量物理量是_______。(填编号)
A.木板的质量 B.木块的质量 C.砝码的质量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
5.小宇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图甲所示,小宇往一侧托盘放入一个砝码时,发现木块静止不动,其原因是 。
(2)经老师指导后,小宇仅将图甲中小木块更换成轻质小卡片,其他不变,发现卡片向左运动。当小宇往右托盘也放一个与左盘相同砝码后,小卡片能保持静止,如图乙所示,这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大小 。
(3)小宇把图乙中的小卡片转动后如图丙所示,松手后观察到小卡片转动并恢复到原状,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 才能平衡。
(4)若想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是否要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可对图乙中小卡片的操作是 。
6.如图是利用U形管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因素”的实验过程。其中图①杯中装的是浓盐水,图②到图⑥杯中装的都是水。
(1)实验前,用手轻轻按压几下U形管压强计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发现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目的是 。
(2)将U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浸入液体中一定深度,转动橡皮膜朝向,均能观察到U形管中液体存在高度差,说明在液体中的各个方向存在压强。通过三次实验,可以说明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
(3)做①和②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的 是否有关。
(4)通过④⑤⑥三次实验,可以说明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的 有关。
7.小明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使用的器材有小桌、海绵、砝码、木板各一个。
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分析:
(1)通过观察甲、乙两图后得出结论: ;
(2)图丙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为p丙,图丁中的小桌对海绵的压强设为p丁,则p丙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p丁;由此可见,压强能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前提是 ;
(3)老师还提供了图戊所示的器材:①用钉子做腿的小桌;②海绵;③砝码;④木板;⑤盛有水的矿泉水瓶;⑥装有沙的容器,供同学们选择,同学们所选的下列四组器材中,不能达到小明探究目的的是__________。
A.①③⑥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
8.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海绵等器材做“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这里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2)乙图中A物体的重力与海绵对它的支持力 (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3)比较 两图所示实验,可以得到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4)小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由此他得出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问题是 。
9.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1)操作丙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
(2)分析比较操作甲、乙、丙、丁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浮力与 有关;
(3)分析比较操作甲、丙、戊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浮力与 有关;
(4)有同学猜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你认为这个猜想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请结合上图中信息进行分析)
10.按要求完成实验。
(1)题1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
(2)题2图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天平调节过程中,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游码的位置如乙图,石块的质量为 g;
(3)小明同学按照题3图的操作测量浮力的大小,由图可知,物体的重力为 N,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4)如题4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
11.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可供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棉布、毛巾、天平和小车。
(1)在上述器材中,不需要用到的器材有 。
(2)固定斜面,分别将小车从斜面上 (填“同一”或“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
(3)如图描述了先后两次实验中所呈现的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可作出如下科学推理:若没有阻力,则运动的小车将在水平面上 (填“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此实验运用“实验+科学推理”的方法,请列举出初中阶段还用到这个方法的物理实验: 。
(4)设实验中运动的小车在棉布上克服阻力做功为W1,在木板上克服阻力做功为W2,则W1 W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2.小明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他用质量不同的两个钢球M和m(M的质量大于m),分别从不同的高度H和h(H>h)由静止开始滚下,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完成以下问题。
(1)小明是通过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的,这种研究方法叫 。
(2)对比甲、乙两图可知:在 一定时,物体的 越大,其动能越大;乙、丙两图,不同质量的小球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3)该实验中研究物体的动能是指 (选填“小球”或“木块”)的动能。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4)在丙组实验中,若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则需要重做本组实验。A同学建议换用同样材质较长的木板,B同学建议换一个较大的木块,C同学建议降低钢球下滑的高度。你认为应当采用 (选填“A”“B”或“C”)同学的建议。
13.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一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已知重物A、B、C的质量关系为。三个完全相同的木桩和三个不同高度处释放时的重物位置如图甲所示,木桩被打击后陷入沙中的情形如图乙所示,重物B、C将木桩打入沙中的深度相同。
(1)让重物自由下落在木桩上,通过观察木桩陷入沙中的深度判断 (选填“重物”或“木桩”)的重力势能大小。
(2)比较 两个重物将木桩打入沙中的深度,可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和重物下落高度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在 一定时,物体的高度越 ,重力势能越大。
(3)结合(2)中的实验结论,通过比较B和C两个重物将木桩打入沙中的深度,我们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其质量有关的结论。
14.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重物A、B、C的质量关系为,木桩相同。木桩和重物位置如图甲所示。重物静止释放后,木桩被打击陷入沙中的情形如图乙所示,重物B、C将木桩打入沙中的深度相同。
(1)重物自由下落打击木桩,通过观察木桩陷入沙中的深度判断 (选填“重物”或“木桩”)的重力势能大小。这种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比较 两个重物将木桩打入沙中的深度,可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和重物下落高度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物体,被提升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3)结合(2)中的实验结论,通过比较B和C两个重物将木桩打入沙中的深度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其质量有关的结论;
(4)如图丙所示,是某一重物从某高度处由静止下落的过程中,下落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在下面的四个选项中,描述重力对该重物做功大小与下落时间关系最接近的图线是______;
A. B.
C. D.
(5)结合本实验和所学知识,分析图丁所示的水坝,发电机安装在 位置较为合理(选填“C”或“D”)。
15.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为排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实验前把杠杆中心支在支架上,杠杆静止在图甲位置,此时杠杆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达到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螺母向 调节(选填“左”或“右”);
(2)实验时,小明在杠杆左侧A位置(左边位置第四格)先挂了3个钩码,如图乙所示。则在右侧B位置(右边位置第三格)应挂 个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可以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中多次改变钩码的位置和个数,重复实验,得到三组数据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
(3)如图丙所示,小明在A位置挂一个弹簧测力计,在B位置挂了2个钩码。现将弹簧测力计从C位置移到D位置,在此过程中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在学习杠杆相关知识后,兴趣小组尝试了以下实践活动.
(1)实践活动一:制作简易杆秤
该兴趣小组制作的杆秤由秤杆、秤盘(放置待称量的物体)、提纽、秤砣组成,如题图甲;
①提纽相当于杠杆五要素中的 ,结合“秤砣虽小压千斤”这句话,此时杆秤相当于 (选填“省力”、“等臂”或“费力”)杠杆;
②A点为秤盘挂绳位置,B点为提纽位置,秤砣的质量为0.4kg,调节秤砣的位置到C点,此时秤杆恰好平衡(忽略秤杆自重对杆秤平衡的影响),则C点对应的刻度线数值应为 (选填“0”或“1”).若秤砣最远可移至D点,则此杆秤最大可称量 kg的物体。
(2)实践活动二:制作杠杆液体密度计
该小组制作的“杠杆液体密度计”如题图乙,将一轻质细硬杆用细线固定在O点并悬挂起来,物块固定悬挂在M点,把矿泉水瓶装满水,用细线悬挂在杆上,将悬挂点移至N点,使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N点对应的刻度值为水的密度值.换用相同的矿泉水瓶装满不同液体,重复以上操作,在杆上可标出悬挂点、、……对应密度的刻度值;
①若点在N点的左侧,则点对应的液体密度与水的密度的关系是 ;(选填“<”、“=”或“>”)
②该小组想增大此“杠杆液体密度计”的最大测量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换用质量相同但容积更 (选填“小”或“大”)的矿泉水瓶。
17.某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实验要求桌面水平且表面光滑,实验中定滑轮的作用是 。
(2)实验中,小明将系于小车两端的线分别跨过桌面左右两端的滑轮,在线两端的小盘上放上砝码,通过调整 来改变和的大小。
(3)实验中保持和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 (选填“转动”或“保持静止”),设计这一步骤是为了探究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是否 。
(4)小华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将小车替换成轻质小卡片,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
A.小卡片容易扭转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8.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若实验前杠杆静止时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处于 (选填“平衡状态”或“非平衡状态”),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能在 位置平衡。
(2)如图乙所示,在A处悬挂3个钩码,每个钩码重为0.5N。在B处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目的是 ,拉力的大小为 N。
(3)若沿着图乙所示的方向在B处斜拉弹簧测力计,拉力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回顾功的知识后,小明想能否将“”中的单位“”换成“J”,根据功的定义,你觉得可以换吗?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5)小明回到家里,发现家里的两种墙壁开关如图丙所示,按钮可绕面板内的轴转动。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 (选填“1”或“2”)较易损坏,因为按动这种开关需要的力较大。
19.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瑜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甲、乙、丙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次数 钩码重力G/N 钩码上升距离h/cm 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cm 机械效率/%
1 2 10 0.8 30 83.3
2 4 10 1.5 30 88.9
3 6 10 2.2 30 90.9
(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 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 (拉动过程中/静止时)读数;
(2)分析表中数据推测,若该滑轮组提升物体时机械效率为92.1%,物体的重力可能为______ ;
A.1N B.3N C.5N D.8N
(3)另一小组改变动滑轮重,提升同一物体多次实验,根据所测数据绘制出丁图像。分析可知: ;
(4)根据所学知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绳重和摩擦有关,分析图丁中的A点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一定______。
A.小于40N B.等于40N C.大于40N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页,共12页
第11页,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专题训练:实验题》参考答案
1.(1)木板转过的角度
(2)正确
(3)好
(4) ③ 其他条件相同时,支持面越大,物体的稳度越好
(5)A
(6)
2.(1) 5 正
(2) A B
3.(1) 二力平衡 匀速直线
(2) 压力大小 控制变量
(3) 压力大小 粗糙
(4)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5)见解析
4.(1) 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2)压力
(3)自行车把做的凹凸不平
(4)不能
(5)D
5.(1)木块受到桌面施加的摩擦力
(2)相等
(3)同一直线
(4)用剪刀将小卡片从中间剪开
6.(1)保证装置的气密性好
(2)相等
(3)密度
(4)深度
7.(1)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 等于 受压物体材料相同
(3)B
8.(1) 海绵的凹陷程度 转换法
(2) 不是 见解析
(3)甲、丙
(4)见解析
9.(1)0.5
(2)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
(3)液体的密度
(4) 不合理 见解析
10.(1)1.65
(2) 右 162
(3) 4 1
(4) 晶体 80
11.(1)天平
(2)同一
(3) 匀速直线运动 探究真空中是否能传播声音
(4)等于
12.(1)转换法
(2) 质量 速度 相同
(3) 小球 不能
(4)A
13.(1)重物
(2) A、B 质量 高
(3)能
14.(1) 重物 转换法
(2)A、B
(3)能
(4)C
(5) D
15.(1) 平衡 右
(2) 4 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3)变小
16.(1) 支点 省力 0 10
(2) > 小
17.(1)改变力的方向
(2)砝码的质量
(3) 转动 在同一直线上
(4)D
18.(1) 平衡状态 右 水平
(2) 便于测量力臂 2
(3)变大
(4)不可以
(5)1
19.(1) 匀速竖直向上 拉动过程中
(2)D
(3)见解析
(4)C
答案第2页,共3页
答案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