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7张PPT)
第七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1.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点到直线、点到平面、相互平行的直线、
相互平行的平面的距离问题.
2.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
夹角的计算问题.
3.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若异面直线 l1,l2 所成的角为θ,其方向向量分别是 u,v,则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如图,直线 AB 与平面α相交于点 B,设直线 AB 与平面α所
成的角为θ,直线 AB 的方向向量为 u,平面α的法向量为 n,则
3.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如图,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形成四个二面角,我们把这四个
二面角中不大于 90°的二面角称为平面α与平面β的夹角.
若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是 n1 和 n2,则平面α与平面β的夹角
即为向量 n1 和 n2 的夹角或其补角.设平面α与平面β的夹角为θ,则
【常用结论】
(1)线面角θ的正弦值等于直线的方向向量 a 与平面的法向量 n
所成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即 sin θ=|cos〈a,n〉|,不要误记为
cos θ=|cos〈a,n〉|.
(2)二面角的范围是[0,π],两个平面夹角的范围是
4.利用空间向量求距离
(1)点到直线的距离
(2)点到平面的距离
如图,已知平面α的法向量为 n,A 是平面α内
的定点,P 是平面α外一点.过点 P 作平面α的垂线l,
交平面α于点 Q,且 n 是直线 l 的方向向量,则点
(3)线面距、面面距均可转化为点面距进行求解.注意体积法在
求点到平面距离时的应用.
【名师点睛】
(3)如图,若两个法向量指向二面角的同侧,则二面角的余
弦值是 cos〈m,n〉的相反数;若两个法向量指向二面角的异
侧,则二面角的余弦值与 cos〈m,n〉相等.
考点一 利用向量求空间的角
考向 1 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答案:C
(2)有公共边的等边三角形 ABC 和 BCD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则异面直线 AB 和 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
解析: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 2.取 BC 的中点 O,连接 OA,
OD.因为等边三角形 ABC 和 BCD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所以 OA,
OC,OD 两两垂直,以点 O 为坐标原点,OD,OC,OA所在直线
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题后反思】
(1)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思路:
①选好基底或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②求出两直线的方向向量 v1,v2;
(2)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关注点:
考向 2 向量法求线面角
(1)求证:MN∥平面 PBC;
(2)求证:平面 PBC⊥平面 ABCD;
(3)求 CM 与平面 PAD 所成角的正弦值.
∴MN∥BE.
∵MN 平面 PBC,BE 平面 PBC,
∴MN∥平面 PBC.
图 1
(3)解:建立如图 2 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图 2
【题后反思】
(1)求线面角的思路
①求出直线的方向向量 a 与平面的法向量 b;
考向 3 向量法求二面角
(1)证明:平面 PAD ⊥平面 ABCD;
(2)若点 E 为棱 PC 的中点,求平面 AEB 与平面 BCE 夹角的
余弦值.
(2)解:由(1)知 DC⊥平面 PAD ,
∴DC⊥DA.
∴底面 ABCD 为正方形.
设 AD 的中点为 O,连接 OP,在平面 ABCD 内作 OF∥DC
交BC 于点 F,
∵△PAD 为等边三角形,
∴PO⊥AD.
∴PO⊥平面 ABCD.
如图,以O为坐标原点,OA,OF,OP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
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题后反思】利用向量法确定二面角大小的常用方法
(1)找法向量法: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在平面的法
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
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的大小.
(2)找与棱垂直的方向向量法: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
找到与棱垂直且以垂足为起点的两个向量,则这两个向量的夹角
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大小.
【考法全练】
1.如图,在边长是 4 的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E,F 分别
为 AB,A1C 的中点,则直线 EF 与 CD1 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_.
解析:以 D 为坐标原点,DA,DC,DD1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D(0,0,0),A1(4,0,4),C(0,4,0),E(4,2,0),
F(2,2,2),D1(0,0,4),
2.已知三棱柱 ABC-A1B1C1 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A1 在底
面 ABC 上的射影为△ABC 的中心,则 AB1 与底面 ABC 所成角的
正弦值为__________.
(1)证明:∵PA ⊥平面 ABCD,AD 平面 ABCD,
∴PA ⊥AD,
又∵AD⊥PB,PB∩PA =P,PB,PA 面 PAB,
∴AD⊥平面 PAB ,
又 AB 平面 PAB ,
∴AD⊥AB,
在△ABC 中,AB2+BC2=AC2,
∴AB⊥BC,
∵A,B,C,D 四点共面,
∴AD∥BC,
又∵BC 平面 PBC,AD 平面 PBC,
∴AD∥平面 PBC.
(2)解:以 DA,DC 为 x 轴、y 轴,过点 D 作平面 ABCD 垂直
的线为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
令 AD=t,则 A(t,0,0),P(t,0,2),D(0,0,0),
考点二 求空间距离
[例 4](2024 年天津卷)如图,在四棱柱 ABCD-A1B1C1D1 中,
AA1⊥平面ABCD,AB⊥AD,AB∥CD,AB=AA1=2,AD=DC=
1,M,N 分别为 DD1,B1C1 的中点.
(1)求证:D1N∥平面 CB1M;
(2)求平面 CB1M 与平面 BB1C1C 夹角的
余弦值;
(3)求点 B 到平面 CB1M 的距离.
又 ME 平面 CB1M,D1N 平面 CB1M,
∴D1N∥平面 CB1M.
【题后反思】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常用方法
(1)直接法:过 P 点作平面α的垂线,垂足为 Q,把 PQ 放在某
个三角形中,用解三角形方法求出的 PQ 的长度就是点 P 到平面α
的距离.
(2)转化法:若点 P 所在的直线 l 平行于平面α,则可转化为求
直线 l 上某一个点到平面α的距离.
(3)等体积法:把点到面的距离转化为某个三棱锥的高,先利
用其他方法求出该三棱锥的体积与底面积,进而求得三棱锥的高.
(4)向量法:设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 n,A 是平面α内任意一
点,则点 P 到平面α的距离为 d=
【变式训练】
1.如图,P 为矩形 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PA ⊥平面 ABCD.
若已知 AB =3 ,AD =4 ,PA =1 ,则点 P 到直线 BD 的距离为
________.
解析:如图,分别以 AB,AD,AP 所在直线为 x 轴、y 轴、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P(0,0,1),B(3,0,0),D(0,4,0),
2.(2023年天津卷)如图,在三棱台ABC A1B1C1中,若A1A⊥平面ABC,AB⊥AC,AB=AC=AA1=2,A1C1=1,M,N分别为BC,AB的中点.
(1)求证:A1N∥平面C1MA;
(2)求平面C1MA与平面ACC1A1所成角的余弦值;
(3)求点C到平面C1MA的距离.
(2)解:以 A 为原点,AB,AC,AA1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
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题知 A(0,0,0),B(2,0,0),C(0,2,0),M(1,1,0),
C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