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6-05 13:2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如图为某大湖附近一城市气象站测得的某日湖陆风风速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③为一天中风力最大的时刻,原因是③时刻( )
A.太阳辐射最强 B.地面辐射最强 C.湖陆之间温差最大 D.湖面温度最高
2.下列关于湖风转陆风及湖风最强的时刻,组合正确的是( )
A.②、① B.②、③ C.④、① D.④、③
读如图“大西洋年平均海水性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a曲线代表的是( )
A.低纬度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 B.中纬度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
C.高纬度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 D.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
4.a曲线中,海水密度最大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如图左图是某河段示意图,右图为沿甲乙的河道横断面的可能情况推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造成图中河道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包括( )
A.地形地势 B.河流流量 C.地转偏向力 D.河岸岩性差异
6.下列关于图中河流流向及该河道横断面,组合正确的是( )
A.自北向南、② B.自北向南、④ C.自南向北、① D.自南向北、③
云南元谋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形,形成于地质新生代第四纪的湖相沉积环境,属于砂砾黏土沉积岩,因远望如林而得名。读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7.云南元谋土林( )
A.主要是由流水溶蚀而成
B.主要由风力侵蚀而成
C.砂砾黏土沉积岩形成后,该地经历了地壳抬升
D.其岩石形成于海洋环境
8.云南元谋土林的沉积岩形成时期( )
A.地球进入冰河时代 B.裸子植物比较繁盛
C.是重要的煤炭成矿期 D.地球上的植物已全部演化为被子植物
高寒草毡层是高寒区自然植被下形成的松软、坚韧且耐搬运的表土层,由有机土壤物质、活根与死根根系交织缠结而成,土层较薄,是维护高寒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研究人员对若尔盖高原高寒草毡层进行考察,发现该区域草毡层下是风化程度较低的母质层或基岩,而草毡层的土壤矿物质颗粒则以细颗粒为主。读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9.草毡层下母质层或基岩风化程度较低的原因是( )
①气候寒冷干燥②该地风力较弱
③草毡层覆盖减少风化④表土层较薄,植物根系不发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该地区草毡层对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表现为( )
①增加地表水分蒸发②增加地表水下渗③降低土壤昼夜温差④提高土壤肥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威海位于山东半岛东端,三面临海,生态环境良好,是著名的“长寿之乡”,也是山东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城市,2020年该市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高达27%。研究显示,环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该市老龄化程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威海市老龄化程度高对当地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影响是( )
A.提高人口合理容量,因老年人口消费需求较低
B.降低人口合理容量,因劳动力不足制约经济发展
C.对人口合理容量无显著影响,因环境承载力稳定
D.提高人口合理容量,因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减轻负担
12.威海市老龄化程度高(超过27%)对其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①加快城市化进程,吸引更多年轻人口迁入寻求就业机会
②减缓城市化进程,因劳动力短缺制约产业扩张并增加城市养老负担
③推动城市功能转型,发展康养产业以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
④引发逆城市化现象,老年人口向郊区分散居住减轻市中心压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是“某地区AB两个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关于该地区A城从阶段Ⅰ到阶段Ⅲ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环境污染加剧
C.城市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D.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14.下列关于阶段Ⅲ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出现逆城市化
B.相对阶段Ⅰ、Ⅱ,中心区人口密度较高
C.相对阶段Ⅰ、Ⅱ,中心区环境污染较轻
D.城市沿河流延伸
傣族竹楼是傣族传统民居,多建于坡度较大的山脚或平坝边缘,以木竹为结构,底层架空,上层住人,屋顶呈“人”字形,坡度大,覆盖茅草或瓦片。竹楼四周常种植高大乔木,形成独特的聚落景观。下图示意傣族竹楼及周边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傣族聚落多选址于山脚或平坝边缘,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防御野兽袭击②减少耕地占用③便于获取建筑材料④防洪避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竹楼屋顶坡度大的主要作用是( )
A.美化造型,彰显文化 B.快速排水,防止渗漏
C.降低风速,抵御台风 D.增加光照,节约能源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钱塘江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其形成是天体引力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盛行东南季风,钱塘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地处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口的舟山渔场,位于东海大陆架,海底地形复杂,光照充足,自古以来就因渔业资源丰富而闻名,是中国最大的渔场。如图示意杭州湾及舟山渔场位置。
(1)图中杭州湾海域从近海到外海表层海水的盐度逐渐 (填“升高”或“降低”),其主要原因是 。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海水盐度随季节变化很大,入海口海水盐度最低的季节是 (填“冬季”或“夏季”),其原因是 。
(2)分析钱塘江涌潮在农历八月十八达到峰值的自然原因。
(3)说明舟山渔场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境内,呈东北—西南狭长分布,湖水面积年均2339平方千米,冬季受西北风影响大,为枯水期,湖面水位大幅下降,湖面结冰期长。湖岸地势西高东低,且西岸坡度大、多陡崖。呼伦湖东南岸沙丘分布多,形成沙丘带,近几年沙丘带逐步扩大东移。下图为呼伦湖地理位置及沙丘带分布示意图。
(1)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呼伦湖冬季湖陆风的强弱变化并说明原因。
(2)推测呼伦湖东、西两岸冬季结冰的先后顺序,并从水深、盐度方面说明判断理由。
(3)从沙源、风向和沉积条件的角度,分析呼伦湖西岸无沙丘带分布的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羌族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它是由部分游牧民族南迁、辗转寻求栖居之地的历史进程中,逐渐演变而成。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高山峡谷中的某羌族村寨形成于明末清初。内部由不同功能空间(由林间小路连接)组成,构成“一村四寨”的格局。其中居住空间由位于半山腰的四处古寨组成,寨内多石质碉楼、碉房。如图为该村空间结构图和碉楼景观图。
材料二:北川碉楼多为平面四方形,以居住为主,分三层:底层养牲畜、中层住人、高层堆放杂物。屋顶平台用于晒粮、手工劳作及休憩,兼具生活与生产功能。墙体以石片和黄泥土为主要建材,墙基深达1.35米,石墙内侧垂直、外侧略向内倾斜,形成稳固的金字塔结构,抗震性能极强。
(1)从地形、自然灾害和农业生产管理方面分析该村寨采用一村四寨分散布局的原因。
(2)分析羌族村寨布局于半山腰的好处。
(3)根据碉楼建筑特点,说明其在适应当地自然环境中所起的作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D B B C A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C D D B
17.(1) 升高 近海入海口处有淡水河流注入,稀释海水 夏季 夏季钱塘江进入汛期,入海径流流量大
(2)天文因素:农历八月十八,月球、太阳的引潮力达到最大;风向因素:8月盛行东南季风,风向与潮水方向一致,风力推动潮水加剧涌潮的形成;地形因素:杭州湾呈喇叭口状,口大肚小,潮水进入湾内后,水位迅速抬升,形成特大涌潮;入海径流影响:8月,钱塘江流量大,与潮水发生顶托,抬升潮水水位。
(3)大陆径流注入带来丰富营养物质;寒暖流交汇扰动底层营养物质上泛;宽广的大陆架提供适宜光照和光合作用环境;海底地形复杂,为鱼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殖的场所。
18.(1)湖陆风变化:冬季呼伦湖湖陆风减弱。
原因:冬季湖水结冰,湖面与陆地的温差减小,热力环流的动力减弱;冬季盛行西北风,其风力强劲且方向相对稳定,会干扰湖陆风的形成。
(2)东岸比西岸先结冰。
理由:东岸地势较平坦,湖水较浅,水体热量散失快,更容易结冰;东岸有淡水河流注入,湖水盐度较低,更易结冰。
(3)西岸无河流入湖,缺少泥沙堆积,枯水期西岸无湖滩出露,沙源短缺;该地区风力强劲,盛行偏西风,将沙粒从西岸吹向东岸;西岸地势坡度较大,多陡崖,不有利于泥沙的堆积和沙丘的扩展。
19.(1)峡谷陡坡地块破碎,土地分散,分散布局便于分片管理生产空间;分散居住降低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
(2)半山腰地势较高,可避免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威胁;靠近林区便于获取木材、石材等建材;保留谷底平坦土地用于农耕;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符合历史上羌族防御外敌的需求。
(3)深墙基与金字塔形石墙结构:抵御地震带频繁活动;分层设计:底层养畜防潮,中层住人保温,高层储物节省空间;黄泥石片墙体:就地取材,适应山区资源条件,并起到防风雨和保温的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