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春酒》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春酒》教学设计及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17 17:0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春酒》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品味文章的关键性词语和句子,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3、通过分析课文,体会琦君散文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
4、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品味文中对故乡,童年,母亲的怀念,从而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的关键性词语和句子,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品味文中对故乡,童年,母亲的怀念,从而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童年趣事导入
(此环节旨在唤起学生童年记忆,调动学生积
( http: / / www.21cnjy.com )极性)童年,是人生项链中最璀璨的一颗宝石,是记忆汪洋中最动人的一朵浪花。在你的童年记忆中,有那么一朵最美丽的浪花吗?在你们的记忆中,小时候做过哪些有意思的事?由我们的童年导入作者童年的故事。
【板书】春酒 琦君
二、跳读课文,把握回忆
(此环节旨在快速筛选信息,把握文章主要事件内容)
屏显:作者回忆了小时候哪三件事?
为何多年以后,作者对这些事念念不忘?
生自读三四分钟后,思考回答。
师呈现:过新年 喝春酒 喝会酒
三、选读课文,感受美好
(此环节旨在通过小组讨论,朗读课文,掌握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品味家乡人物,感悟风俗美,人情美)
屏显:在这些美好的回忆中有哪些美好的人?从文中哪里看出来?
示例: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一马当先,不请自到:写出了我当时情不自禁,对喝春酒充满期望而急切的热情;
蜜蜂似的:用比喻修辞手法,写出了当时“我”很“馋嘴”、可爱的样子。
还:吃饱了还不满足,小孩子真可爱。(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或修辞或词语等各方面赏析)
生选读找出讨论交流,师指导朗诵。
【板书】 我,母亲,阿标叔,乡亲。
师依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并总结概括细节描写。
1、分析我的人物形象
【板书】可爱、调皮、活泼、纯真、充满童真童趣
2、讨论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是作者养母,婶婶)
【板书】母亲——热情好客、慷慨大方、勤劳简朴、温柔慈爱、热心助人、无私大方、善良纯朴、耐心细致、勤劳能干
3、分析阿标叔的人物形象
阿标叔
——热情好客、乐于助人
4、分析乡亲的人物形象
乡亲——善良、纯朴、好客
师小结:自幼父母双亡的作者,她的童年没有孤
( http: / / www.21cnjy.com )苦无依的凄凉,童年的她活泼可爱天真顽皮中透着最至真至纯的童真童趣,因为有这样慈爱温柔善良的母亲,有这样淳朴热情善良的乡亲。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最质朴的风俗美,最崇高的人情美。
【板书】风俗美 人情美
四、悟读课文,探究品味
(此题旨在品味最后一段,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屏显:一篇春酒喜相逢,多少滋味在其中,琦君之意不在酒,在于这酒里满是 的味道?
依据学生回答板书
1、家乡的味道
2、童年的味道
3、母亲的味道
过渡:当童年母亲被时光带走,当故乡被万水千山阻隔,当人若秋鸿杳无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而她自制的八宝酒却怎么也找不到家乡童年母亲的味道。
再读最后一段
师小结: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的回忆,更是作者情感的依托。琦君的作品大多是回忆童年的,她写故乡,写亲人,写师友,因为她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五、朗诵仿写,迁移扩展
(此题旨在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内化本文中的思乡情)
屏显:乡愁永远是剪不断、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乱的情。它是一曲悠扬的笛声,它是一张永不褪色的邮票,它更是一杯值得永久回味的八宝酒,如果你是在外求学或出国留学或在异乡工作的游子,想起故乡,你会说些什么?写出你的思乡情。
六、小结
师呈现自己写的片段结束课文:沉甸甸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梦,荡漾在弱柳拂堤的那汪小池,嬉耍的浪花溅起多彩的童年。梦,不是缠绵,在夏夜的闷热中,飘香的清风,吹开了那火急火燎的心扉。原来,乡愁是母亲那轻摇的蒲扇,迷糊中塑成经典
七、作业
1、围绕童年或故乡写一篇300字小作文
2、课外阅读琦君《烟愁》、《家乡味》、《乡思》等
播放歌曲《望乡》结束
教学反思
任何一个课堂的准备都不是教师个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体现,每个环节都要以学生的接受状况和呈现状况来精心考虑和安排。问题的设置,教学方法的使用等都是围绕学生这个中心角色来安排。每个过程都要想到可能的或未知的。所以,准备过程就是教师脑海中一个简单的假想过程中的师生对话。这是我备课过程中最大的心得体验,也是最呕心沥血的一个准备过程。
上课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调动体验,营造情境
情境导入,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绪调动是课堂关键,所以,在学生走入课堂的等待过程中,播放他们最熟悉的儿歌《外婆的澎湖湾》这首轻松快乐的歌曲,然后问他们的童年有何趣事,这是一个有话可说的问题,学生的话匣子随之打开,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忍俊不禁,都在津津乐道,欢乐的氛围潜入课堂。
二:围绕导语,一线串珠,
在此课的设计中,我主要抓住导语中“最美好的回
( http: / / www.21cnjy.com )忆”设置问题:1回忆了哪三件事(把握内容);2在这些回忆中有哪些美好的人(人物赏析);3,为何这些回忆是最美好的?其中包含了哪些味道?(情感挖掘)这三个问题设置,概括了文中内容,品味了语言,赏析了人物,感悟了情感。
三:读中品味,读中感悟
散文的教学一定离不开朗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篇清新素淡有典雅隽永的文章更适合朗读。所以在品味语言,赏析人物这个环节我指导学生朗诵,在对最后一段的朗读中去感悟并内化共鸣思乡情。
四:自我体验,仿写练习
语文的学习是听说读写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整合过程,学生的练笔训练也很重要。在情感被唤起的当下更容易情动于心而发于言,考虑到这个扩展延伸部分,引用余光中,席慕容,舒兰的诗可能比较多,我就没有再朗读了,直接出示席慕容的诗给他们写作一点借鉴,最后呈现教师自己的小诗句来互动分享并结束全文。师的写作并朗读获得学生的掌声,这可能是我遗憾的课堂最温馨的感动了。
五:音乐感染,共情熏陶
音乐的魅力是无法言喻的,快乐的能感染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幽雅的能陶冶人,共情的能打动人。在课堂上,我有三处音乐。开始的《外婆的澎湖湾》调动气氛,中间朗读配乐营造一种背景气氛,最后结尾大家在满文军的《望乡》的歌声中离开,伴着歌声走进教室,伴着歌声走出教室。我希望他们是愉悦。
每一节课都是一个不完美的课堂,我还有很多地方有待提高,这也许是我最应该反思的地方。
一:课堂驾驭能力不够
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一个隐身而又主心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角色,似乎学生是完全的主体,老师是一个平等交流和倾听者。殊不知这种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更是一种功力,老师于无形中处处把控而又随时牵引着学生。我就缺少这样一种能力,学生不按自己预设的方向回答时,内心就开始焦灼,语言的表达就开始有些僵硬,环节的衔接过渡就缺少了点行云流水的自然。
二:朗读没达到预期效果
本身自己最擅长的朗诵没特别的表现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师的范读少了,学生读书的形式少了。其实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有比赛读,男女搭配合作读,师生PK读等多种形式。但课堂上这些都被自己的紧张给疏忽了。
三:评价学生的语言缺少点艺术
老师的评价能牵动学生的情感感应,而我的评价可能太平常了,这点我在听了后面老师的课时才越发感觉到老师评价的语言本事也是一种艺术。
“道可道,非常道”成长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 http: / / www.21cnjy.com )没有千锤百炼的敲击哪有乘风破浪的豪情,所以,这一次让我更进一步的看到自己,看出自己。告诉自己,你成长了一次,这本身就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