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一厘米》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一厘米》是当代女作家_______的作品。主人公是_______,作为一位普通的母亲,她为孩子的_______做出艰辛的努力。
答案:毕淑敏|陶影|健康成长
解析:前两空相当容易,根据所读所记直接填写即可。第三空,提到“成长”即可,不提则为错。
点评:毕淑敏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人性化、时代性很强,多多阅读。
2、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物|情节|环境。
解析:小说三要素是耳熟能详的知识,根据记直接填写即可,不要求顺序。
点评:对于文体的基本知识,平时注意记忆,并且对于概念的内涵要有所了解。
3、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等。
答案: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理描写及作用
解析:前几个空是指描写的方法,老生常谈的问题,容易填写。后面的空是指描写角度,要注意根据两空并列的形式来判断,必须是“一对”知识概念,如果填“细节描写”,那一个空就没不好填了,没有相对的概念,所以应该填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还是注意不能生造概念,如不能把“侧面描写”答成“反面描写”,不能根据“细节描写”来推出“整体描写”,没有“整体描写”这个概念。
点评:对于文体的基本知识,平时注意记忆,并且对于概念的内涵要有所了解。
4、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有尾声。
答案: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解析:注意本题的答点是“小说情节的组成部分”,要与小说的“三要素”和记叙文“六要素”区别开来。
点评:学习中对一些易混的文体知识概念要注意分辨,明确记忆。
5、给下面字注音。
拽______ 戳______ 肘______
答案:zhuài|chuō|zhǒu
解析:本个字拼音都容易拼音,关键在韵母,uai、uo、ou容易混淆。
点评:给汉字拼音是常考题,平时学习中对难读字易错读字要注意拼读,加强记忆。
6、根据拼音写汉字。
烤lào hōng 制 jūn 裂 mǎng 蛇 脱jiù zhàn 凉 狡xiá
答案:烙|烘|俐|皲|莽|臼|湛|黠
解析:根据拼音写汉字,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再结合语境判断。写汉字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区别同音字形似字的偏旁部首的易错点。
点评:字音字形题是常考题,平时学习中对难读字易错读字要注意拼读,加强记忆。
7、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 )
A、惩(chěn)罚 皲(jūn)裂 吝(lìn)惜 捺(nà)
B、塑(sù)料 挑剔(tì) 允(yǔn)诺 逻辑(jí)
C、矜(jīn)持 吮(shǔn) 磕(kē)头 骄横(hèng)
D、顷(qǐng)刻 哄(hōng)笑 脱臼(jiù) 兀(wù)自
答案:A
解析:A项中“惩”读chéng
点评:此类选择题判断点较多,必须细心地一项一项辨析,按要求做出判断。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刹那 古筝 竹笋 报消 B、秉公 释然 耐烦 配服
C、挑剔 帐蓬 冰晶 潇洒 D、狡黠 内疚 反驳 无措
答案:D
解析:用和反选排除法,有错不排除,A“消”为“销”,B“配”为“佩”,C“蓬”为“篷”,答案为D。
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9、成语填空。
声色俱 不依不 目 口呆 斩钉 铁
苦思 想 温文尔 而不舍 无可挑
答案:厉|饶|瞪|截|冥|雅|锲|剔
解析:首先要根据文字所示了解成语,根据成语意意判断所填的字,注意结合意义辨析字形,不要写错字。
点评:成语是汉语言中的精华,平时学习要注意积累,对含义、结构、文字在明确地记忆。
10、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油漆皲裂的车门上,有一道白线——皲裂:
②怎么连妈妈都不等了,旋即又释然——释然:
③老人慈祥的脸上露出狡黠——狡黠:
④年轻些的干部更加彬彬有礼——彬彬有礼:
答案: ①因干燥而开裂 ②形容疑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③本指狡猾奸诈,这里指小聪明 ④形容举止文雅,有礼貌
解析:本题几个词在句子中都是使用本义,根据知识积累直接解释即可。
点评:对常用词语的掌握,是语文学习中的基本功,关键在时多积累。
12、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写出合适的词语。
①我也是(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这票是人家送我的,你不看就过期了。
②周围的人聚集过来,(你一嘴,我一句)地议论。
③她(做事已有通盘考虑,很有把握)地向小也点点头。
④我虽不在古城之内,也请你们纵横下,得(先张大声势以压倒对方),让编辑眼前“忽”的一亮。
答案:①借花献佛②七嘴八舌③胸有成竹④先声夺人
解析:本题是成语含义理解的问题,根据句中括号里表达的内容,抓住关键信息点从“本义”或“比喻义”方面来联想,判断成语。
点评:本题是要求学生对成语有所识记,明确了解成语的含义,必须在平时的学习中下功夫。
1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陶影费了一番思索,才明白红衣青年的意思,他们娘俩应该有两张票。
B、“谁说不要票?”红衣青年歪着头问,他挺喜欢人越聚越多。
C、“没有,妈妈。我没有……”小也带出哭音。
D、为什么一定要买票呢?就是没有她,车也要一站站开,也不能因此没有司机和售票员,也不会少烧汽油。
答案:A
解析:A句第一个逗号多余,因为前后内容关系紧密。
点评:解答此类题必须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B、虽然每天工作很忙,还是要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C、这是一个无疑的英明决策。
D、这个问题在群众中引起了广泛的议论。
答案:D
解析:用反选排除法,A“走了……距离”动宾搭配不当;B“虽然……还是……”关联词错用;C“无疑”应该在“是”前,语序不当。答案为D。
点评: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1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象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狗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了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答案:④②①③⑤
解析:本组句子是对景物观察的说明性文字,按说明顺序排序,④句首先说明观察景物的时间和地点,②根据前句“南下”一词可知先到“北坡”,所以先写“北坡”,①再写“南坡”,③衔接前句“巨彬”而写林间的情景,⑤由前句视觉写到听觉。
点评: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
16、指出下列语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①“小也,你不够的。还差一厘米。”她温柔地说。
②陶影一个箭步冲过去,啪地一下打在孩子的头颅上,声音清脆,仿佛踩破一个乒乓球。
③陶影觉得见了鬼:莫非孩子像竹笋一样见风就长
④她勃然大怒了:“谁叫你把瓜皮啃成这样!”
⑤陶影突然有些伤心,不就是一座庙吗 怎么连妈妈都不等了,旋即又释然,带儿子出来,不就是要让他快乐嘛!
答案:语言 |动作|心理 |神态语言|心理
解析:根据知识积累,了解各种描写的特点,根据各句内容判断即可。
点评: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与塑造人物形象密切相关,学习中要充分了解,学会使用。
17、指出下列比喻句的本体与喻体。
①以她现有的家境要培养出具有大家风度的孩子,需要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这很难,就像用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一样,但并不是做不到。
本体:
喻体:
②陶影用目光包裹着儿子,随着小也的步伐,这目光像柔软的蚕丝从茧中抽了出来。 本体: 喻体:
③陶影的手像折断的翅膀僵在半空。
本体:
喻体:
④日子像雪白的面粉,毫无变化地流泻过去。
本体:
喻体:
答案:①本体: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 喻体: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 ②本体:目光 喻体:蚕丝③本体:手 喻体:翅膀 ④本体:日子 喻体、:面粉
解析:根据知识积累,了解比喻的特点,根据两物的相似点找到本体与喻体。
点评:比喻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对其特点和三种类型在学习中要掌握。
18、课文中哪些情节表现了陶影为成为一个”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所做的艰辛努力 作为一个普通女工,一个普通母亲,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答案:情节略。她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把儿子培养成城实、正直、善良、有责任感、有教养的人。正是因为这些,才使这位母亲在平凡中显出伟大。
解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根据所学所记回顾作品内容,抓住答点概括有关内容;第二句从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来分析解答。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必须熟悉作品内容,学习时要多阅读,思考问题。
19、文中多处描写了陶影的心理活动,试找出一两处,并说说这些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答案:“陶影就感觉到巨大的责任。是她把这个秀气的小男孩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表达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责任感,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解析:按照题目中的要求选出描写人物心理的句子即可,从表现人物性格或思想来说明其作用。
点评:心理描写是直接表达人物思想状态的手法,学习中要认真领会,学会运用。
20、课文用了许多独特而形象的比喻,试举出一二句,结合上下文,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答案:“小也挤过去。他的头发像干草一样蓬松,暗无光泽”,表现孩子弱小天真的形象。
解析:按照题目中的要求选出比喻句,根据句子内容从表现事物或人物的特征来说明其作用。
点评:比喻修辞的特点是生动形象,能突出事物的特点,学习中要认真领会,学会运用。
21、“公园买票”这件事情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承上启下,为作者升华母爱作了重要的铺垫。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公园买票”这一情节,了解其与其它情节的关系,从铺垫情节方面具体分析解答。
点评:阅读小说,要了解情节之间的关系,了解写作的方法,学有所用。
22、陶影和小也都这样重视小也有没有达到1.1米的问题的原因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答案:陶影重视是因为它关系到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问题,自己想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一个正直人。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有关情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从母亲对自己的形象对孩子的教育这方面具体分析解答。
点评:阅读小说,要了解情节之间的关系,了解写作的方法,学有所用。
23、你如何评价“陶影”这个人物形象?
答案:“陶影”是一个生活节俭的女人,但更是一个关心孩子成长,懂得教育孩子的伟大的母亲。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根据情节中人物的言行表现来分析人物形象,并作以评价。
点评:分析、评价人物形象是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方法之一,学习中要把握,学会分析。
三、课内阅读
24.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陶影独自坐公共汽车时,经常不买票。
为什么一定要买票呢 就是没有她,车也要一站站开,也不能因此没有司机和售票员,也不会少烧汽油。
当然她很有眼色,遇上认真负责的售票员,她早早就买票,只有对那些吊儿郎当的,她才小小地惩罚他们,也为自己节约一点儿钱。
陶影是一家工厂食堂的炊事员,在白案上,专做烤烙活,烘制螺旋形沾满芝麻的小火烧。 她领着儿子小也上汽车,先把儿子抱上去,自己断后。车门夹住了她背上的衣服,好像撑起一顶帐篷。她伶俐地扭摆了两下,才脱出身来。
“妈妈,买票。”小也说。小孩比大人更注意形式,不把车票拿到手,仿佛就不算坐车。 油漆皲裂的车门上,有一道白线,像一只苍白的手指,标定1.1米。
小也挤过去。他的头发像干草一样蓬松,暗无光泽。陶影处处俭省,但对孩子的营养绝不吝惜。可惜养料走到头皮便不再前进,小也很聪明,头发却乱蓬蓬。
陶影把小也的头发往下按,仿佛拨去浮土触到坚实的地表。她摸到儿子柔嫩的头皮,像是塑料制成, 有轻微的弹性。那地方原有一处缝隙。听说人都是两半对起来的,对得不严,就成了豁豁嘴;就算对得准,要长到严丝合缝,也需要很多年。这是一道生命之门,它半开半合,外面的世界像水,从这里流进去。每当抚到这道若隐若现的门缝,陶影就感觉到巨大的责任。是她把这个秀气的小男孩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她很普通,对谁都不重要,可有可无,惟独对这个男孩,她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
在小也的圆脑袋和买票的标准线之间,横着陶影纤长而美丽的手指。由于整天和油面打交道,指甲很有光泽,像贝壳一样闪亮。
“小也,你不够的。还差一厘米。”她温柔地说。她的出身并不高贵,也没读过许多书。她喜欢温文尔雅,竭力要给儿子留下这种印象,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她感觉自身高贵起来。 “妈妈!我够来我够来!”小也高声叫,把脚下的踏板跺得像一面铁皮鼓,“你上次讲我下次坐车就可以买票了,这次就是下次了,为什么不给我买票 你说话不算话!”他半仰着脸,愤怒地朝向他的妈妈。
陶影看着儿子。一张车票两毛钱。她很看重两毛钱的,它等于一根黄瓜两个西红柿如果赶上处理就是三捆小红萝卜或者干脆就是一堆够吃四天的菠菜。但小也仰起脸,像一张半开的葵盘,准备承接来自太阳的允诺。
“往里走!别堵门口!这又不是火车,一站就从北京到保定府了,马上到站了!”售票员不耐烦地嚷。
按照往日的逻辑,冲她这份态度,陶影就不买票,可今天她说:“买两张票。” 面容凶恶的售票员眼睛很有准头:“这小孩还差一厘米,不用买票。”
小也立刻矮了几厘米,而绝不是一厘米。买票与不买票强烈地关系着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尊严。
两毛钱就能买到尊严,只发生在人的童年。没有一个妈妈能够拒绝为孩子提供快乐。 “我买两张票。”她矜持地重复着。
小也把他那张票粘在嘴唇上,噗噜噗噜吹着响,仿佛那是一架风车。
他们是从中门上的,前门下的。前门男售票员查票,陶影觉得他很没有眼力:哪个带孩子的妈妈会不买票 她就是再穷再苦,也得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昂起头。
她把票很潇洒地交给售票员,售票员问:“报销不 ”她说:“不要了”。其实她应该把票根保存起来。这样以后哪次集体活动或开食品卫生会,她骑车去,回来后可以用这张票报销。夫妇都是蓝领工人,能省就省一点。可小也是个绝顶机灵的孩子,会追着妈妈问:“咱们出来玩的票也能报销吗 ”在孩子面前,她不愿撒谎。
(1)为什么陶影独自坐公共汽车经常不买票 为什么陶影在儿子可以不买票的情况下非买票不可
答案:在生活拮据酌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小聪明节约一点钱。因为两毛钱就能买到尊严,没有一个妈妈拒绝为孩子提供快乐。
(2)结合选文内容,分析陶影的人物性格特点。
答案:她是一个生活不富裕,处处节省,又有一些小聪明爱贪便宜的普通妇女。但她对自己的孩子却甘愿付出一切,为了孩子她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从这一点说又是一个称职的母亲。
解析:第一题,根据所学所记,回顾有关情节,了解陶影生活的状况和作为母亲对孩子的爱护,从这方面来分析解答。第二题,从人物在某处生活处境中的行为和对孩子的情感两方面来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点评:阅读小说,对情节要充分了解。分析人物形象是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方法之一,学习中要把握,学会分析。
四、拓展阅读
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赵丽宏
我说人的心灵是一棵树,你是不是觉得奇怪?
真的,心灵是一棵树,从你来到这个世界,从你走进茫茫人海,从你孩提时睁开蒙昧的眼睛那一刻开始,这棵树就已经悄悄地发芽、生根,悄悄地长出绿叶、伸展开枝丫,在你的心里形成一片只属于你自己绿荫。难道你不相信?
不知道,其实不知不觉中你已经无数次看见这样的花在自己身边开放。
当你在万籁俱寂的夜间突然听到一曲为你响起的美妙音乐……
当你在冰天雪地的世界遇到一间为你开着门的小屋,屋里正燃烧着熊熊的炉火……
当你在十字路口徘徊,有人微笑着走过来给你善意的指引……
当你的身体因寒冷和孤寂而颤抖,一双温暖的手轻轻地向你伸来……
当你发现有一双美丽的眼睛用清澈的目光默默凝视着你……
我无法一一列举各种各样的“当你”——当你欢乐,当你迷茫,当你为世界的壮阔和奇丽发出惊奇的赞叹,当你被人间的真情深深地感动……
当你的灵魂和感情受到震撼,受到感动,不管这种震撼和感动如电闪雷鸣般强烈,还是像微风一样轻轻从你心头掠过……
每逢这样的时刻,便是你观赏到心灵之花向你怒放的时刻。每当这样的时刻,你的心灵之树也在悄悄发芽、长叶,在向辽阔的空间伸展自由的枝干。没有一个画家能用画笔描绘出这样的景象,没有一个诗人能用诗句表达出这样的过程。这是一个无声无形的过程,但是它所引起的变化,却悠悠长长、绵延不绝,改变着生命的历史,丰富着人生的色彩。
你相信吗?你的心灵一定会开一次花,一定的。也许是灿然的一大片,也许只是孤零零的一朵、也许是举世无双的奇葩,也许只是一朵毫不起眼的小花……你的心灵之花也许开得很长,常开不败;也许只是昙花一现,稍纵即逝……
谁也无法预报心灵之花开放的时辰,更无法向你描述它们怒放时的奇妙景象。但我可以告诉你,这样的花,每时每刻都在人间开放。有人在向世界奉献爱心的时刻,就是花开的时刻。
愿你的心灵悄悄地开花。
愿我们的世界成为一个心花怒放的世界。
选自《阅读世界》2007年第4期
(1)阅读这篇散文,说说贯穿全文的是哪一句话?
答案: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2)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答案:爱满人心、爱满人间
解析:第一题,阅读全文,抓住“贯穿全文”这一提示,即可了解本题的指的是“线索”,在文中找到“这句话”即可。第二题,本题与作品的主旨有关,结尾的三个自然段已经清晰地表达了出来,要紧扣关键词“愿”和关键句“有人在向世界奉献爱心的时刻,就是花开的时刻。”来解答。这也是命题的目的:对考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点评:了解作品的主旨,要根据不同的文体运用不同的方法,对于散文来说,要抓住作者抒情情感的句子来理解,这些句子一般在文首或文尾。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