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二)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一数(二)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6-17 18:23:21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数一数要求:1、任意选择一种能数得又对又快的方法数
2、可借助计数器边拨边数
3、从以上任选一题与同桌互相数一数1、从九千五百数到一万
2、从九千八百七十数到一万
3、从九千九百八十八数到一万
四千二百四十三二千四百二十1000张大约厚13厘米10000张大约厚( )厘米130 上万只鸟展翅翱翔一头鲸鱼的体重约八千九百九十八千克秦始皇兵马俑有陶俑七千多件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是我国的珠穆朗玛峰,约
八千八百四十四米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四千五百米,铁路桥长六千七百米万里长城,长约七千三百千米10000天大约是27年,一个小男生10000天后就成为了一个中年男人10000米在400米标准跑道上需跑25圈,在我们学校的操场需跑58圈数一数(二)
1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1000以内的数,会认、会读、会写,能够一个一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等多种方式数到1000,认识了计数单位“个、十、百、千”等,知道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体会和感受生活中的大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2教学设计理念
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并了解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数黄豆,计数器拨数等多种操作活动,经历数的抽象过程,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2.借助操作活动,了解“千”与“万”这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发展位值概念。
数学思考:
1.通过估计能否装得下一万粒黄豆的探讨培养学生面对现实问题时的思考力与数学运用能力。
解决问题:
1.在估计方法与数数方法的选择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策略的选择能力。
情感与态度: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估一估”、“猜一猜”等多样化的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借助操作活动,了解“千”与“万”这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发展位值概念。
2.通过“估一估”、“猜一猜”等多样化的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教学难点:
1.在估计方法与数数方法的选择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策略的选择能力。
5教具准备
课件、玻璃瓶、黄豆、计数器、米尺
6学具准备
计数器
7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想一想,引出万的认识
1.昨天老师一直在研究一个问题,想知道我在研究什么问题吗?(拿出一个玻璃瓶和一袋黄豆),我家里有一个玻璃瓶和一袋黄豆,我想把这些黄豆装到这个玻璃瓶里,我就想这个玻璃瓶能不能装下1万粒黄豆呢?你们认为可以吗?
2.(有些学生可能会说可以,有些学生可能会说不可以)。
你们这么快就给出了答案?这只是你们的第一直觉,是吗?
3.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估计出来到底能不能装得下一万粒黄豆?小组里讨论一下
4.谁来代表你们小组说一说有什么好方法?
生可能会:可以先数出100粒黄豆有多少,然后再试一试玻璃瓶里能装下几个100粒
生可能会:数出1000粒黄豆,看能不能装下10个1000.
……
5.哦,我明白了,很多同学想先数出一小部分的黄豆,以这部分黄豆作为参照,看看这个玻璃瓶里能装下几份这样的黄豆。 大家认为这个方法可行吗?
【设计理念】:利用生活中随机产生的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事例来导入新课,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2【讲授】(二)估一估,初步认识万
1.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杯子,把这个杯子装满,大约是一千粒,现在你能估计了吗?谁来试试?
2.先往玻璃瓶里倒入一小杯黄豆(用纸隔开),再倒入一小杯黄豆,一生在台上操作,其他学生跟着数。
3.数到9个一千时,师问:再多一个一千是多少?
生可能会:一万。则师:刚才是多少?现在呢?为什么刚刚都是9个一千的现在却变成一万了?
有可能一部分学生说一万,一部分学生说10个一千。则师问:到底是10个一千还是一万?
4.先让学生自己争论,充分说明自己的理由,解释千位满十向万位进一
5.谁能用计数器来解释一下?(请一生上台操作演示,利用计数器说明千位满十向万位进一)
6.看着计数器我们一起再来数一数,师拨生数,一个一千、两个一千……十个一千,千位满十向万位进一。
7.谢谢大家,老师终于明白了,原来当千位上是10个一千时,满十需向万位进一,就变成了一个万。(师边说边板书:10个一千,满十进一,一万,10个一千是一万。)
【设计理念】: 利用实物的实际操作一步步演示出每一步数的过程,把抽象的数和形象的实物紧密结合,通过数形结合使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万”,更好的了解“千”与“万”这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活动3【活动】(三)数一数,进一步认识万
1.现在我们知道了10个一千是一万,那你能数一数吗?
出示:(1)从八千六百数到一万
(2)从九千八百七十数到一万
(3)从九千九百八十七数到一万
2.我们来看一下数的要求。
出示要求:(1)任意选择一种能数得又对又快的方法数
(2)用计数器一边拨一边数
(3)从以上任选一题与同桌互相数一数
3.看清楚要求了吗?开始和同桌数一数吧。
4.说一说,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以上三题你是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数的?汇报完后,一生在台上拨计数器,其余看着计数器一起数。
6.数完后我们再来说一说,(出示4个千、2个百、4个十和3个一),这里组成了一个什么数?这个数是由什么组成的?你能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吗?
7.这个呢?(出示2个千、3个百、12个十)。
【设计理念】:各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本环节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拨一拨、数一数,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满十进一”。另外,本环节让学生根据不同题目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说一说”此环节的设计上有意识的渗透了些读数写数的知识,既强化了十进制,又使学生把数和图以及计数器之间建立了联系,为下一堂课的读数写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活动4【练习】(四)猜一猜,感受万的大小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万。在你的印象中一万是一个怎样的数?(生自由说)
2.大家看看这就是一万粒黄豆(师举起装了10000粒黄豆的玻璃瓶),你能想象一下若把这一万粒黄豆平铺会占多大的地方吗?(出示:一千粒黄豆)
3.我如果把这一千粒黄豆铺在数学书封面上,大概和数学书表面大小差不多。(出示图片)
4.一万粒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出示一万粒黄豆平铺的情景图)。
5.你能估计一下这个瓶子大约能装多少黄豆吗?能装下一万粒绿豆吗?大概能装几粒绿豆?如果大米呢?(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合理猜想)
6.你知道10000页书有多少吗?用手比划一下
7.一本数学书大约有50张,20本这样的书有多少张?1000,大概有多厚?先用手比划,老师收集20本书,我们用尺子量一量有多厚,大概是13厘米厚,现在是1000张,如果10000张,需要刚才的几个这么多?为什么?因为10个一千是一万。
8.10000张纸有几厘米厚?130厘米厚,闭上眼睛想一想,130厘米大概是多少?用手比划比划。
9.你们的平均身高大约是130厘米,我找了一个身高刚好是130厘米的同学,大家来看看,10000张纸的厚度大概就和这个同学的身高差不多。
10.10000张纸多吗?
11.感受完了10000张纸的多少,我们来感受一下10000人有多少:
(1)我们班大约有多少人?(大概50人)为了方便,我们用50人计算。
(2)如果1000人,需要几个班?想象一下大概是多少?
(3)看一看一千多人在操场上列队的情景,若10000人需要几个这么多,大概排到哪去了?你有什么想法?
(4)你想看看现实生活中的万人景象吗? 看看体育馆里的万人景象
【设计理念】:大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对于万的感知也是比较模糊的,数与实际生活实物中的数量很难对应,我采用了生活中最具体的东西来做素材,通过本环节一层层不同层度的估计和实际演示,可以让学生形象的感受到万的大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感。
活动5【测试】(五)看一看,拓展万的认识
1.你见过哪些生活中的大数?(生自由说)
2.欣赏生活中的大数
上万只鸟展翅翱翔
一头鲸鱼的体重约八千九百九十八千克
秦始皇兵马俑有陶俑七千多件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是我国的珠穆朗玛峰,约八千八百四十四米
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四千五百米,铁路桥长六千七百米
万里长城,长约七千三百千米
10000天大约是27年,一个小男生10000天后就成为了一个中年男人
10000米在400米标准跑道上需跑25圈,在我们学校的操场需跑58圈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理念】:通过对生活中的大数的欣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万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大数在生活中的作用是很大的,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