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高度
1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2002年,国际数学大会在中国召开,华裔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为祖国的少年儿童题字“数学好玩”。设计这一单元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升孩子勤思考,敢想像,有想法的能力;启迪学生的思想,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孩子在真实可感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课标2011版》中指出:“综合与实践”课程是四领域之一的内容,它的学习方式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因此,设计“综合实践”课程之本源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与质疑”和“创新思想”,即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研究世界,这个世界即包括自然界,也包括社会各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问题意识”更为根本,《课标2011版》提出了“两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到“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转变,“四能”的培养需要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其中,“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承担重要职责。
2教材分析
1.纵向对比
册别
综合与实践
其他内容
一上
淘气的校园一起做游戏
一下
分口子
填数游戏
二上
班级旧物市场
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
二下
上学时间
“重复”的奥秘
三上校园中的测量
搭配中的学问
时间与数学
三下
小小设计师
我们一起去游园有趣的推理
四上
滴水试验
编码数图形的学问
四下
密铺奥运中的数学优化
五上设
计秋游方案
图形中的规律
尝试与猜测
五下
“象征性”长跑有趣的折叠
包装的学问
六上
反弹高度
看图找关系
比赛场次
六下
绘制校园平面图
神奇的带子可爱的小猫
这一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
(1)第一部分:综合与实践。
根据课程标准修订的要求,每学期安排1次,有的是课内完成,大部分需要课内外相结合。“综合与实践”这一部分,根据“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第一学段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可能是基于表面信息直接提出的,让孩子经历“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的活动过程。第二学段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通过“活动任务”、“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交流反思”的活动过程,鼓励学生“从头到尾”思考问题。在活动最后设计了“自我评价”的栏目,鼓励学生对于自己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2)第二部分:其他内容。
包括数学游戏、数学趣题、数学应用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1—2年级每学期安排1个专题活动,3—6年级每学期安排2个专题活动。
本课内容属于综合与实践这一部分,建议2课时完成。
2.横向对比
通过横向对比苏教版与北师版后发现:
二者存在的相同点:活动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司空见惯的现象,真实可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者存在的不同点:苏教版的教材侧重于让孩子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教材给出了具体的报告单,致使孩子解决问题的策略相对单一。北师版的教材侧重于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让孩子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全过程。教材给了孩子很大的空间去自由思考,解决策略多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问题意识以及批判精神。
3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研究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比、平均数等知识,这正是本课学生在对数据进行数学处理时所需要的知识储备。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自我发展的意识和挑战的意识,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调研,目的是想了解学生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程度,和在实践活动中可能会遇到的难点。根据调研我发现:学生的问题意识较薄弱,学生缺乏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经验,经过引导能够从老师所呈现的自然现象中发现并提出一些实践问题。
4我的思考
本课的设计,先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喜欢的篮球自由下落的现象,探索一些实践问题。由于活动内容是孩子熟悉的、喜欢的,具有一定的经验,所以有助于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进而培养孩子根据标准与因素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更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的研究过程既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又能综合应用统计和分数以及比等相关的知识,进而了解球的弹性的一些科学知识。“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目标不同于其他领域内容的教学目标,是多维多元的,且在短期内不容易实现。“综合与实践”设计所要求的课时数虽然只有2课时,但设计并实施该课程的意义重大,其承载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在我看来,“综合与实践”的活动离不开“好情境、好问题”,更应该以基本的“知识点”为载体,运用基本的知识解决综合性的问题,或者引发更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完成好“综合与实践”课需要教师对学科基本概念、学科发展史有深入理解;需要教师对教学事件、生活事件(尤其细节)具有敏感性和洞察力。
5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孩子经历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聚焦问题明确任务,孩子能深度参与方案设计以及修正、动手实验以及反思的过程。
6板书设计
反弹高度
篮球在自由下落后,第一次反弹的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
三思而后行
分工
严谨
工具
实事求是
步骤科学
困难
7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它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一、实践活动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课伊始,由学生亲生经历的熟悉的“篮球自由下落的过程”这一实践活动导入,这样的情境真实可感,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方便孩子调动已有的经验去发现并提出问题。
二、实践活动探寻,突出学生主体
本着“学生主体”的思想,从“
发现并提出问题-聚焦问题-初步设计方案-调整并形成方案-动手实验-
反思交流-自我评价”“从头到尾”都敢于放手,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并且鼓励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不断探寻球反弹高度的规律,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不仅提高了自己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而且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积累了积极的学习情感。孩子在真实可感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三、实践活动延伸,指向学生未来
在总结阶段,老师首先让学生轻松回顾了本节课所参与的实践活动的过程以及收获,在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注重了对这次实践活动过程的回顾,让学生知道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重在实践,在实践中探寻知识,发现规律。还有哪些想要研究的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试一试。指向了学生的未来,让学生知道关于“球”的实践研究活动并非结束,还有许多要研究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我们的实践活动仍需继续。
8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聚焦问题,明确任务。
1.聚焦问题,明确任务。
过渡:同学们,昨天大家通过观察篮球自由下落的过程,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最终筛选出了一个适合在这样的场地、适合在数学课上研究的问题,还记得是什么吗?生说师ppt出示。
预设:篮球在自由下落后,第一次反弹的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
2.板书任务。
老师板书:篮球在自由下落后,第一次反弹的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情境、问题真实可感,有助于提高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活动2【活动】二、集思广益,设计方案。
1.制定方案的重要性。
问题有了,接下来该干点什么呢?
预设:
马上实验。
哦你想马上实验。
做个计划。
你们觉得有必要吗?
分工
···
你想怎样分工?
注意:要顺着孩子的想法!
【设计意图】培养孩子“三思而后行”的习惯。再写一遍实验目的,为的是让孩子更加明确任务。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们,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到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体现自主学习。感受制定方案的重要性。
2.
方案中都包括些什么?
过渡:其实就像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那样,我们在动手实验之前一定要制定一下方案,依照方案去做,可以提高效率。结合你们六年的学习经验来说说,方案中都应该包括些什么呢?
预设:
分工
工具
每一步做什么……
3.制定方案。
过渡:通过大家的集思广益,我们对方案中应该包括些什么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请组长拿出报告单,先讨论讨论,然后将你们组的方案填在报告单上。Ppt出示
4.交流借鉴,调整方案。
(1)交流借鉴
以组为单位汇报,引导学生开展生生互动式交流。营造互相借鉴的“学习场”。
预设:有的组提到工具的选择问题,因为工具直接影响数据的准确性!有的组想到要合理进行分工,这样有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做事效率!有的组说到要想好每一个步骤怎么做,这样做事半功倍,提高准确性!有的提到同一高度测量三次、不同高度每次测量2次,以便提高准确性!还有的孩子可能会想到用中数、众数、平均数来表示结果,为的还是实验的准确性,体现实验的严谨……。
准确
严谨
【设计意图】给孩子们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通过互动交流,使学生学会借鉴别人的经验,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高效、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在进行数据记录或分析整理时会应用到学过的知识比如:分数、百分数、比、平均数等,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工具性。
(2)调整方案
这么多好的想法,想必你们一定受到了很多启发吧?需要完善你的方案吗?如需完善,请用红笔进行标注修改!
【设计意图】学会借鉴别人的经验,体会借鉴别人的经验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技巧!使孩子领悟到一个方案在实施之前,要经过不断的交流碰撞,等方案变得更加严谨科学了,后面的动手实验过程才会更加的顺利,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具说服力!培养孩子的反思意识。
3.展示方案。
这是两组修改完的方案,你们觉得可以根据方案进行实验了吗?
【设计意图】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正确操作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得出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的重要保障。所以实验之前,进一步明确与完善方案设计,使学生能够熟记实验步骤,学会实验方法,明确实验注意事项等,显得尤为重要。
活动3【活动】动手实验,合作探究。
ppt出示合作要求
1.动手实验。
2.互动交流。
(1)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生生互动。
第一组边介绍边演示,孩子通过观看演示可以互动出很多问题。
预设:球没和尺子平行,尺子不够垂直,录像时ipaid要和球尽量水平,观察数据时要蹲着等。
第二组,直接汇报后交流后重点在结论上。然后很快把其他组的结论也写在黑板上。
(2)对比结论,你想说什么?
预设:由于操作过程(如:观察数据\工具使用规范\实验次数有限……)有误差,所以我们的结论是不够准确的!我们可以把它们求出平均数。
(3)权威调查。
你们这次的结果,够不够权威了,能在网上公布吗?
预设:还是不能。
教师公布一则信息。
ppt出示,比赛用球标准,引发碰撞。
Ppt:"标准的比赛篮球充气后,从1.80米的高度自由下落到地面上,反弹起来的高度不得低于1.20米,也不得高于1.40米。"
预设:学生的结论中会出现
等结果,其实标准用球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的比就是
(0.667)~
(0.778),孩子会马上算自己的结果是否在这个区间,以便查看自己的球是不是符合标准!孩子的不敢公布与比赛用球标准的高度统一产生了碰撞,由这个碰撞,引发思考:一方面要尊重误差,另一方面要勇敢自信!使孩子感到成功的快乐。
【设计意图】让孩子自选工具,体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兴趣。通过与他人分工合作,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自主探索,孩子在自由民主的学习场中,经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的过程,渐渐深刻认识到科学的结论不是一蹴而就的,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获得测量活动的实际经验。通过篮球标准,让孩子体会到:一方面要尊重误差,另一方面要勇敢自信!使孩子感到成功的快乐。
活动4【活动】交流反思。
在这一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这个知识你是怎么获得的?还有哪些想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你有什么收获?”问题的设计具有人性化,让学生轻松地回顾,去思考今天的收获。“这个知识你是怎么获得的?”
更注重了回顾知识的形成过程。“还有哪些想要研究的问题?”指向了学生的未来,这样的实践研究仍需继续。
活动5【作业】自我评价(布置成作业)
在这次活动中,你的表现是。。。。。。请把每项后面的☆涂上颜色,涂满五个做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