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积木比赛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2-33页《搭积木比赛》的内容。
教材分析
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过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及由不超过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在四年级下册已经学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这节课继续学习从三个方向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这节课学生在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观察、想象和探索,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感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不同,并且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发展空间观念。??? 这节课由4个实践活动组成。1.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没有遮挡的),看着立体图形从三个方向画出平面图形。
2.根据搭好的有遮挡的立体图形,看着立体图形从三个方向画出平面图形。3.看给出的两个方向的平面图形搭出立体图形。4.用6个正方体搭不同的立体图形,比比谁的搭法多。
二、学生分析
我们的学生来自农村,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都略差。学生已学习过不多于4个小正方体组合的立体图形的视图,现在数量上虽然仅多了1个小正方体,但拼摆时的变化却多出许多,各种拼摆组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也会各不相同,它们的视图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学生已经有了生活经验、实践活动经验,再通过动手操作、实物观察、想像、描述等活动,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就可以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前测
根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我设计了2道前测题。
1.用4块正方体任意搭没有遮挡和有遮挡的立体图形,并且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
看着有遮挡的立体图形画出平面图形,对于小部分孩子来说有些难度。
2. 按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搭立体图形。看看最多用几个小正方体?最少用几个?
从上面看到的 从正面看到的
这两道前测题既检验了学生对已有知识掌握的程度,又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3、一个立体图形,从左面看是 ,想一想搭这个图形最少用几个小正方体?最多用几个?
前测的结果显示3个孩子第一题看着立体图形画平面图形不会画,主要是凹进去和鼓出来的那个小正方体所看到的平面不知道怎么画;第二题没什么错误;第三题有百分之五十五的孩子最多需要多少个写的是n个。他们心里明白是无数个,但是语言不规范。四、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1、学生们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能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2、学生们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发展空间观念。
五、教学重难点
1、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能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2、学生们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六、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小正方体(每人6块)、方格纸2张、一支彩笔。
教具准备:教师用正方体演示块8个;自学提示一张;幻灯片。一、引入:(1分)
小时候都玩过积木吧?今天咱们再来重温一下儿是的游戏怎么样?但如果只是单纯的玩,也没什么意思。这样,咱们边玩边进行比赛,先自己计分,最后看看你和对手谁获胜好吗?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时游戏------搭积木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又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把新课变成比赛活动,使学生很快乐。)二、新授:
(一)热身比赛 :任意搭
1、师:每人五块正方体,任意摆有遮挡和没有遮挡的立体图形,比比谁规定时间内摆法最多。我特别想知道你们都摆了什么样子,可是我又不能到每个人那去看,谁有什么好办法吗?(画平面图形)
真聪明,现在比赛开始。(画一种加一分)
2、检验。(师巡视,用iPad拍有遮挡的立体图形)
(1)我看很多同学摆的立体图形很复杂,你愿意到前面摆出来吗?
(2)你能根据前面的立体图形,按上面、正面和左面看到的,把平面图形画出来吗?
(老师拍下来孩子们画的平面图形,前面展示。出现错误的讲解)(对了加分)
问:被挡住的正方体还画出来吗?
(设计意图:由搭、画简单的立体图形开始,使学生学会看立体画平面图形。)(二)第二场比赛:给平面搭立体。(15分钟)
老师:刚才我们看着搭好的立体图形画出从左面、上面、正面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你们都画的很好。那如果反过来给你按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让你通过想像搭出立体图形,你会吗?那好,咱们现在就来尝试一下。
(出示题)师:这是我摆出来的。读题,做,订正。
先想一想这个立体图形是什么样的,想好了再摆小正方体验证。
指名上前搭。
师:刚才老师给了三个方向上看到的平面图形,让大家猜它的形状,你们得出了统一的答案。那如果只给你两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你能确定出他的样子吗。
出示:
你们想一想这个立体图形什么样呢?先想象,再动手摆,如果正方体不够,可以和同桌合着用。
汇报几种不同摆法,问:最少用几块?(5块,8种摆法)最多呢?(8块,7种摆法)(共15种摆法)
如果有不同搭法上前演示,如果没有,老师演示投影,搭出不同图形,并问:这样搭行吗?为什么?
老师提问:为什么上一道题大家只摆出了一个统一的立体图形,而这道题却摆出了好几种?(缺了一个方向的条件)那再给一个什么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就能摆出统一的立体图形了?(上面)
从上面看到的 (板书) 生动手摆。(对的加分)
老师小结:你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真不错。(老师动手演示)刚才我们根据给出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搭立体图形,有那么多种搭法,从而知道了给出两个方向只能确定出搭立体图形所需正方体的范围,也就是最多和最少各需要多少块。那么如果要知道这个立体图形具体什么形状,就必须从几个方向(三个方向)来观察?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意识到给出两个方向的平面图形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必须再给出一个方向,也就是从三个角度来观察,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
老师:咱们再来进行一个这样的练习好不好? 出示数学书33页3题。
学生读题,先想像再汇报。说理由。
生思考后汇报,上前边展示不同搭法边说思路。猜对的加分。(自己加分)
老师小结:通过以上游戏,我们再次体会到从两个方向观察可以确定搭这个立体图形所需正方体的范围,还深刻的感受到要从几个方面观察才可以确定一个立体图形的具体形状?(三个)板书:三个方向观察(正、上、左或右),确定立体图形形状。
(设计意图:此环节充分发散孩子的求异思维,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了兴趣。并使孩子深刻的体会到要从三个方面观察才可以确定一个立体图形的具体形状。)(三)第三场比赛:。(7分钟)
老师:下面我们要进行最后一场比赛了,叫“看谁搭的多”。
?出示:
老师:出示题目要求,先认真读题,边看图想像边猜都可以怎么搭。比比谁的搭法多。
上前汇报,一种加一分(自己加分)(共5种)
师:为什么只提供从上面看到的形状,你们就能准确的说出有5种搭法呢?(因为这次比赛规定了小正方体的个数—6个,所以只能有5种搭法。
那如果不规定用几块,只给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你们想一想有多少种摆法?(无数)(指名上前边搭边讲)
师总结:通过以上活动说明,只给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会有多少种摆法?(无数),给两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只能确定搭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范围;只有给出几个方向看到的才能确定一个立体图形的形状?(3个)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对全课的一个总结和提升。通过此环节使孩子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只给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会有无数种摆法,给两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只能确定搭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范围;只有给出三个方向看到的才能确定一个立体图形的形状。教材并没有涉及不规定小正方体块数的情况下给出一个方向的平面图形最多需要多少块,所以设置这个环节不仅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从而进一步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三、总结全文。(2分钟)
老师:课下和对手比,看谁获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想说点什么?
老师:这节课你们充分发挥想像,表现非常出色。课下你们可以去挑战块数更多的,使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设计意图:在对本节课进行回顾总结的同时让学生课下去探索更难的,激起他们的兴趣,使知识进一步延伸。)板书设计: 搭积木:三个方向观察(正、上、左面),确定立体图形形状《观察物体---- 搭一搭》【课后反思】
导入设计的趣味性。
由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时游戏------搭积木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又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把新课变成比赛活动,使学生很快乐。
2、? 环节设计的层次性。
本节课各个环节设计层层深入,由易到难。第一个环节是看立体画平面,第二个环节是给平面搭立体。第三个环节是看平面图形猜正方体个数。一些环节,如给出两个平面图形搭出立体图形,让学生大胆想象,搭出不同的立体图形,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第四个环节是给6块小正方体和一个方向上看到的,确定有几种搭法。3、参与面的广泛性。
全体学生都在积极参与,每个人都充分的进行思考、想象、拼摆等活动,而不是个别人在动,其余人在听。4、语言表达的全面性。
在本节课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反馈所搭立体图形时,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描述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并且每个环节都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充分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5、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整节课中,学生动手很有序,课堂上秩序井然。在整节课中不是让学生单纯的摆,而是每个环节都让他们先思考、想象,然后再动手,最后再对照题目加以验证。这样设计,使他们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反思。在课上,不是教给他们知识,而是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6、教学相长的体现。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互相启发。如当学生在给出两个平面图形搭出立体图形这一环节中,开始都只搭出了同一种立体图形。当老师移动一个立方体改变图形形状但仍符合题意后,学生豁然开朗。因此在后面的同类练习中,学生竟然摆出了十几种之多,真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从这可以看出,老师有时一个画龙点睛的动作,可以启发孩子更灵活的思维。
课件9张PPT。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搭一搭。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可以有几个小正方体?⑴它可能是下面的哪一个?( )( )( )( )√⑵搭一搭,看一看,你选对了吗?⑵搭一搭,看一看,你选对了吗?⑶按上面要求搭小正方体,最多能用几个小正方体,
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先想一想,再搭一搭验证。看谁搭得多。用6个小正方体搭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比比谁的搭法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