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通过吗
1教学目标
1.
结合“去奶奶家”的具体情境,学习综合运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利用示意图化繁为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2学情分析
本课是北师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第四课时《去奶奶家》一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后的一节解决问题课程。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线段图,因此这节课不要求所有学生都会画线段图,而是定位在让学生感受示意图在解决问题中发挥的作用即可。
3重点难点
重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利用示意图化繁为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
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利用示意图化繁为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过春节去爷爷奶奶家吗?你们是怎么从自己家到爷爷奶奶家的呢?(引出情境)
活动2【讲授】一、看一看,说一说(情境中读懂图意)
师:过春节了,爸爸妈妈带着淘气去奶奶家玩。这里有一张淘气去奶奶家的地图(ppt出示地图),
1、你能看懂淘气去奶奶家是怎样乘车的吗?(等待30秒,给学生看的时间)
2、图中还有哪些数学信息?(追问,直到学生将图中的数学信息说全)
3、谁能完整地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两个人互相说说。(生先互说,再指明说。)
生观察地图后描述。(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不同颜色的路线分别代表什么,并在图上指一指乘火车的是哪一段,乘汽车的是哪一段。把每一条路线乘坐的哪种车、行驶速度、行驶时间都说清楚,为下面用图示表示做好准备。)
活动3【活动】二、画一画(画图表示数学信息)
1、去除干扰因素。
ppt制作相应去除按钮,预设:①背景图②站点③多余的火车路线④火车和汽车的图标)
2、独立尝试画图。
ppt上打出关键词:简单、清晰)请你试着画一画,画好后与同伴讲一讲你是怎样表示的。
3、展示、交流。
师: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同学的作品。这是哪位同学的作品?请你来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
生汇报:(按从繁到简的层次,如果教科书提供的哪幅图学生没有画出来,教师可以直接呈现作为补充。)
①对第一种图示方法,只要学生说清楚了,老师应及时欣赏、鼓励。
②出示第二种略简洁的图示方法,师追问:你们能看懂吗?它能表示原图的路线吗?
③线段图示出示时,师:你的方法真大胆!居然把原来弯弯曲曲的路线完全拉直了。它能表示原图的路线吗?你真了不起!
4、比较、总结。
师(将三幅作品放在一起):这三幅图都能表示原图的意思,我们可以把它们叫做示意图。你认为哪幅示意图能更清晰、简洁地表示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生回答。(引导学生对不同形式的线路图进行观察和比较,使学生感受到逐步简化的过程。)
师小结:像图三这样的示意图更简洁、清晰,不仅画起来方便,而且也便于观察,容易看出其中的数量关系。人们还给它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线段图。
活动4【活动】三、标一标(在图中标出指定位置)
1、读清题意
师:
淘气上午9时乘火车出发,2小时后火车大概会开到哪呢?(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请你在图中标出来。(ppt打出文字要求)
2、独立完成
生在图中标出指定位置,师巡视,找到有代表性的作品。
3、交流、展示
师:请你说一说是怎样确定这个位置的。(要求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以及估测的方法)
生汇报。(要让学生明确:因为淘气需要先乘4小时火车,2小时行驶的位置大约是江城到新站路程的一半。预设学生可能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比如:测量出表示乘火车总路程线段长度再取一半;或者直接用眼睛进行估测大约在哪个位置,也或者以
为度量标准数一数,得到大概位置。)
师:同学们,你们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我们学过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厉害!
师:在不同的图上标这个位置,你有什么感受?(学生非常快地在示意图(尤其是线段图)中标出铁路段的中点,让学生初步感受示意图对解决问题的帮助。)
活动5【练习】四、算一算(巩固乘法计算)
师:你还能利用示意图解决下面的问题吗?淘气家到奶奶家一共有多少千米?(ppt出示原图和问题)
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师巡视指导。
2.联系示意图,汇报交流。
师:请你联系黑板上的示意图说说算式的意思。(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算式的实际意思,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将每个算式对应所表示的图,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再一次体会示意图对解决问题的帮助。学生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成综合算式,在反馈综合算式时,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师:看来示意图不仅画起来方便,看起来简洁、清晰,我们还能借助示意图和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你觉得示意图好不好?你们愿不愿意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和它们交朋友?你们真会学习!
活动6【讲授】五、总结回顾
师:回顾一下,今天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引导学生回顾如何读情境图,如何画图理解题意,怎样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善于反思的好习惯。)
生回答。(不要求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只要有体会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