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重
1新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活动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进行丰富的体验感受活动,提供味精、木瓜、苹果、梨、2分硬币、回形针、黄豆等丰富多样学生熟悉的现实素材,通过掂、估、称等方式,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体验,多次实际感受1千克、1克的具体质量。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估熟悉物体的质量,如椅子、鸡蛋、橡皮擦、冰糖、大米等的质量,使学生在估计物品的质量时,能够在头脑中逐步形成初步的千克、克质量参照体系,头脑中参照体系越丰富,对学生理解质量单位和估计物体质量就越有帮助。整个活动过程,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感受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教学目标
1.
通过掂、对比、估、称等实践活动,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千克、克质量参照体系,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通过估一估培养学生的估量意识,初步学会利用已知物体的质量估计未知物体的质量。
3.
能运用千克和克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学情分析
“有多重”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比轻重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有初步的轻重观念。此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对吨的认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发现大部分学生懂得用“斤”来描述自己的体重或水果、蔬菜、肉的质量。但是对于千克、克等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却很少有认识的,更不清楚1千克、1克的质量有多重。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只靠观察无法获得清晰的认识。因此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千克、克的质量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停留在学生会根据物体的质量大小选择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即可,忽略学生对1千克、1克具体质量的实际感受,忽略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如:一个鸡蛋重约50(
),大部分学生由于知道鸡蛋是小东西,填千克太大,就选择克。但是到了高年级,一个鸡蛋重约0.05(
),就有很多学生还是填克。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1千克、1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计物体大概质量的能力。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呈现比轻重情境。
幻灯出示两个同学,一个又高又胖,一个稍矮偏瘦。谁比谁重?为什么?老师把又高又胖换成又矮又胖的,让学生难以判断,出现不同答案。不能直接看出来了吧,怎么办?引导学生得出:称。
2.揭示课题。称能准确得出有多重,板书课题:有多重。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比体重的轻重是学生所熟悉的情境,学生平时就有这方面的体验,容易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制造分岐,引出称的必要性,让学生感受称的作用。]
活动2【讲授】二、用称体重,引出千克
1.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用什么来称?(秤)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出示台秤、天平、杆秤、电子体重秤、电子秤(小)、电子秤(超市用的)图片。你想选择哪一种秤来称?
2.通过称体重引出质量单位千克。
幻灯出示两个同学称体重的图片,并配两个电子秤屏幕放大的图片。观察得出两人的体重,你怎么知道单位是千克?(因为右边有字母Kg)。引出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千克。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秤,唤醒学生对秤的已有认识。通过称体重,让学生认识千克这个质量单位(Kg),并感受千克的必要性。]
活动3【讲授】三、实践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千克
(1)认识1千克
①称、掂味精,初步感知1千克。
老师在台秤上放上一袋味精,你怎么知道是1千克?(因为指针指向大的数字1,表盘上面还有Kg,所以是以千克为单位的)。我们在用秤时要先看清每台秤的质量单位是什么?老师先示范掂1千克的味精,学生再模仿掂,把1千克质量的感觉记在心里。
②称、掂水果,再次感知1千克。
组长拿一袋水果出来(第1、2小组是木瓜、第3、4、5小组是苹果、第6、7小组是梨子),称一称几个大约是1千克?(1个木瓜、5个苹果、7个梨大约是1千克)每人拿1袋水果在手上掂一掂,再一次的把1千克的感觉记在心里。掂完后,另一只手拿起1千克的味精同时掂一掂。
③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质量大约是1千克?老师出示幻灯:1瓶洗发水重约1千克,4本数学课本重约1千克。
[设计意图: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对周围世界的主动探究,所以教师要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在称味精的时候,才引导学生认识台秤的表盘,把对表盘的介绍融入到称的环节,使学生认识到用秤前要先认识秤的刻度、单位等信息。
教师在此设计了三次掂1千克,第1次掂味精是初步感知1千克的质量,第2次掂水果是再次感知1千克的质量(不同小组是不同水果,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同样是1千克的水果,个头越小,数量越多),第3次让学生同时掂1千克的味精和水果,是为了让学生感受虽然东西不同,但是它们的质量都是大约1千克。出示生活中1千克重的洗发水、4本数学课本,丰富学生的质量参照体系。]
(2)认识几千克
①椅子有多重
估一估你们坐的椅子,有几千克?你是怎么估的?(掂和对比)怎样才能知道估得准不准呢?(称)
②介绍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幻灯出示:一张课桌重约8千克,一桶纯净水重约18千克。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千克”这个质量单位,知道了像称体重、椅子这种比较重的物体,一般用“千克”作单位。
[设计意图:估计物体的大概质量,是本课的难点。为了减少学生盲目的估计,我通过表扬懂得与1千克味精、水果对比的同学,让学生体会到与已经知道的物体质量对比,再估计不知道物体的质量,能让我们估得更准。]
活动4【讲授】2.、认识克
(1)认识1克
①称、掂硬币,初步感知1克。老师用台秤称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发现指针几乎没动。为什么会这样?怎么办?(硬币太轻,台秤的单位是千克,换成敏感的电子秤来称)每个小组用电子秤称,并汇报结果。你怎么知道是1克?(看秤上面的单位“g”),g表示什么呢?引出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每个同学用手掂一掂2分的硬币,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
②估、掂回形针、黄豆,再次感知1克。不能称,只能掂一掂,从篮子里找出重1克的东西。并用手指头告诉老师你拿了几个回形针和黄豆?看老师称一称:2个回形针大约是1克,4颗黄豆大约是1克。让学生拿1克的回形针或黄豆放在手上,再次的掂一掂,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
③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质量大约是1克?(一张作业纸、一张100元人民币重约1克)
[设计意图:老师故意用台秤(托盘秤)称1枚2分的硬币,由于太轻,指针几乎没动,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认识到1枚2分的硬币不适合用千克作单位,需要引入一个更小的单位;而且要用电子秤来称,体现出电子秤的优越性。克这个单位,对于学生来说比千克更少接触,更少体验。所以,教师除了掂硬币,还让学生掂1克重的回形针、黄豆,还向学生介绍一张作业纸、一张100元人民币重约1克,目的是让学生多次感受,丰富体验,建立1克的质量概念。]
(2)一个鸡蛋有多重
如果有学生刚才拿了鸡蛋。这时师说:这个同学刚才拿了鸡蛋,你们想对他说什么?(1个鸡蛋比1克重多了。)估一估一个鸡蛋有几克?学生估后汇报,并称一称,掂一掂,把50克的感觉记在心里。
(3)一块橡皮擦有多重
老师再给你们一次机会,我们来估这块橡皮擦有多重?学生估后汇报,并称一称。请估得准的同学来介绍经验。再次感受对比的作用。
小结:我们刚才又认识了“克”这个质量单位,知道了像回形针、一个鸡蛋、一块橡皮擦这种比较轻的物体,一般用“克”作单位。
[设计意图:克与千克之间的跨度太大,只认识1克就让学生来估几克、几十克、几百克的东西是有很大的难度的。因此老师选择了鸡蛋这这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先学生估鸡蛋有多重,很多学生只估4克、5克,这时让学生称后,再通过掂一掂,把50克的感觉记在心里。之后,再估橡皮擦就估得比较准了。使学生先经历挫折,再感受成功,这样对成功的经验会感受得更深。]
活动5【讲授】3、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1)认识净含量的含义
是不是,每种物体的质量都必须先称才知道有多重呢?可以怎么知道?(看包装上写的。)学生看味精的净含量,并汇报。老师介绍500克也就是1斤,斤生活中经常使用,但斤不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净含量500克是什么意思?回答后,让学生在电子秤上称一称,发现是505g。为什么会多出5g。(多出来的5克是袋子的质量。)
(2)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1袋味精的净含量是500克,2袋的净含量是多少?老师把2袋味精剪开倒进盘子里称,是1千克。得出1千克=1000克。
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刚才通过掂、对比、估、称的方法,知道了很多种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认识了千克、克这两个质量单位。
[设计意图:净含量是生活中常见的标识,通过让学生猜它的含义,并用称一称来验证,从而明白净含量的含义。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6【练习】四、实践应用,提升能力
超市里有很多地方也有质量单位,淘气逛捷龙超市(出示幻灯)时遇到一些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他解决吗?
1.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或数字。
我买了一包50(
)的薯片,一个2(
)的西瓜,一个800(
)的白菜
;买了一袋大米5千克是(
)克,1瓶洗洁精2000克是(
)千克。
学生回答,薯片填克后,先不出现,问生有没有不同答案。若没有,师说填千克行吗?为什么?
2.估一估,称一称,比比谁估得准。
1包冰糖
我的估计
称的结果
淘气:温馨提示:每人把估的结果写在表格里,再由组长统一称,称后把结果填上去,比比谁估称得准。
3.小组比赛装2千克大米。
淘气:我要买2千克大米,不用称你能帮我装一袋2千克的大米吗?比一比哪一小组装的最接近,最接近的评为金牌小组。小组合作。
为了比赛公平,请组长把台秤搬到讲台桌上排一排。小组合作装2千克的大米,装完小组长把大米放到台秤上,最接近的评为金牌小组,老师宣布结果。
淘气:谢谢同学们的帮忙,质量单位不仅在超市里能找到,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请同学们回家后再去找找!再见!
[设计意图:利用超市这个学生熟悉的情境,把3道练习融合在里面,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练习的设计有层次性,从易到难,形式多样,内容全面。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会估计冰糖、大米的质量。]
活动7【活动】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你表现的评价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