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 教学设计 (5)

文档属性

名称 找规律 教学设计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6-17 22: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找规律
1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第4版小学数学第6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书30、31页
2学习目标
1、探索两个个位都是0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解释计算的过程与方法。
2、在数学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发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根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发展运算能力。
3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发现和应用乘法的运算规律
【学习难点】:
明确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
4教材剖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学习了乘法的认识及乘法口诀,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而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及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1教育网
通过新知识的学习,学生要能发现和应用乘法的运算规律,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决定运用从复习旧知引出新知,从浅入深的逐步学习的学习方法来开展教学。
5教学过程
【学习流程】:
复习谈话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又要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要检测同学们有没有把我们学过的知识给遗忘了。
课件出示“12×4=”问:你能说说这个式子算的是什么?你能想到哪些方法来计算这个乘法算式 21cnjy.com
逐层深入
学习新知
(一)提出问题
同学们真不错,很快就想出了计算方法。那下面这些题你能快速告诉我答案吗?课件出示题目
5×1=
3×2=
12×4=
5×10=
3×20=
12×40=
50×10=
30×20=
120×40=
2、这么快呀,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算的?
3、说得真好,请大家仔细观察三组题目你发现她们有什么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发现问题
1、学生根据刚刚的问题各抒己见(板书两位数乘整十数)
2、引导学生比较两个乘数和积,得出2个发现:
发现1: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倍。
发现2:一个乘数扩大10倍,另一个乘数也扩大10倍,积则扩大10×10=100倍。
3、把2个发现结合50×10说一说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学生说,教师板书)
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1).先把乘数中末尾0前面的数相乘;5×1=5(2).再看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2个0(3).就在乘得的数(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500
(三)尝试做题
1、根据自己的发现写出几组算式,并计算结果
6×3=
    15×4=
18×2=
2、根据所写算式思考:150×40的积为什么不是2个0?
(四)灵活运用
给出一个带计算结果的计算题,让学生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
16×3=48
16×30=
160×30=
160×3=
16×300=
三、从易到难
巩固运用
笑笑和淘气看见同学们今天表现很好,于是就说:“你们今天表现这么好,我们一起去数学城堡找智慧爷爷告诉他听!”可是来到城堡门口刚准备过桥,突然出现了一条计算蛇:“你们想过桥,必须把我出的题目全部做对才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同学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1、书31页1题(配合问题串中的1-3)
2、书31页2题(配合问题串中的4)
3、书31页3题(运用发现的规律找得数相等的算式)
4、书31页4、5题(运用所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梳理所学
总结收获
5.1.2板书设计
找规律
——两位数乘整十数
50×10=500
(1)

5×1=5
(2)

2个0
(3)

500
5.1.3教学反思
《找规律(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反思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学习了乘法的认识及乘法口诀,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而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及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1·cn·jy·com
通过新知识的学习,学生要能发现和应用乘法的运算规律,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决定运用从复习旧知引出新知,从浅入深的逐步学习的学习方法来开展教学。设计练习时也是从易到难,从巩固新知到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
在试教学时,我在复习环节没有让孩子说一说
“12×4”算式的表示意义,接着新授环节中让孩子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时候,个别优秀的学生直接把整十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讲出来了,而大部分学生还是一知半解的,所以在后来的课堂上我在复习环节加了一个问题:“12×4算的是什么?”那在新授课时过渡就比较自然,孩子们也更懂。www.21-cn-jy.com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故事情节就更能吸引他们,小挑战更能激起他们的斗志,所以我用故事作为习题的导语,果然孩子们很感兴趣,也没有觉得这些题目无味。
总体来说,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教学设计,但是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有的前后衔接不够顺畅,孩子的数学语言的训练有待加强,数学思维有待提高。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