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题型专项培优 应用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解答题
1.一节课有小时,教师讲授新知大约占了全部时间的,学生小组活动大约用了全部时间的,其余的时间是自主测试。自主测试大约占全部时间的几分之几?
2.本场数学考试时间设定为小时,当你做到此题时,估计时间已经过去了, 照此推算,你下面可用的时间占本场考试总时间的几分之几?
3.李老师家5月份的支出中,还房贷占,用于食品支出占,这两项支出占总支出的几分之几?
4.玲玲买了一本笔记本,付给营业员10元,找回2.2元。这本笔记本多少元钱?(用方程解)
5.学校食堂运来60袋大米,比运来的面粉多15袋.运来面粉多少袋?(用方程解)
6.甲、乙两膄轮船同时相距30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甲船每小时行32千米,乙船每小时行28千米,几小时两船相遇?(列方程解答)
7.武汉和南京之间的长江航道长708千米。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武汉和南京开出,沿长江航道相向而行,经过12小时相遇。已知甲船的速度是23千米/时,乙船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列方程解答)
8.一张圆桌桌面的直径是1.6米,用铝合金条把桌边包起来。至少需要铝合金条多少米?
9.校园里的杨树和松树一共有36棵,杨树的棵数是松树的3倍。杨树和松树各有多少棵?
10.一块面积是公顷的果树园,其中的种苹果树,其余种桃树,桃树的面积是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11.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它的,第二次用去它的,还剩下全长的几分之几?
12.书店原有甲、乙、丙三类书各120本。现在甲还剩,乙还剩,丙还剩。如果书店要进货,这三类书哪类书要多进一些?
13.甲、乙两车从相距360千米的两个城市同时相对开出,甲车的速度为65千米/时,乙车的速度为55千米/时,两车开出几小时后相遇?
14.在一张长方形纸上(如图)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剩下纸的面积呢?
15.同学们采集树种,第一小组采集千克,第二小组比第一小组多采集千克,第三小组比第二小组少采集千克,第三小组采集树种多少千克?
16.张阿姨在果乐水果店买了23.8元的水果,她用储值卡付完钱后,卡里还剩67.5元。在这次消费前储值卡里有多少元?(列方程解答)
17.笼中鸡头和兔头共35个、鸡腿和兔腿共94条。笼中鸡、兔各有多少只?(列方程解决问题)
18.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开出,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在离中点30千米处相遇。已知慢车每小时行60千米,快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9.以点O为圆心,先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半圆,再计算出这个半圆的周长和面积.
20.刚刚有36元钱,丽丽的钱数是刚刚的,丽丽有多少元钱?
21.已知下图圆中三角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请求出这个圆的面积。
22.同学们去植树,五年级植的棵数是四年级的4倍,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植120棵。四年级植树多少棵?(列方程解答)
23.五(1)班给优秀少先队员发奖品,有笔记本24本,水彩笔36支,平均分给每个优秀少先队员正好分完而且没有剩余,每名优秀少先队员至少可分到多少本笔记本?多少支水彩笔?
24.动动手,画一画!有半径分别为4厘米,2厘米,2厘米的三个圆,任意的一个圆都与另外两个圆相切,即两个圆相交只有一个公共点,并且两个较小的圆都在较大的圆内.
(1)画出相对应的图形.
(2)画出该图形所有的对称轴.
25.五年级同学做操,每9人一队或每12人一队都正好,已知五年级人数在160~190人之间,五年级有多少人?
26.学校组织四、五年级学生去春游,五年级145人,四年级132人,五年级买门票比四年级多用65元,每张门票多少元?(方程解)
27.兰花、菊花分别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兰花不竞繁华,空谷幽香;菊花隐逸远世,鬓染秋霜。兰花每12天浇一次水,菊花每8天浇一次水。张阿姨4月28日给兰花和菊花同时浇了水,下一次再给这两种花同时浇水应是几月几日?
28.公园里有一个直径是8米的圆形花坛,花坛的周围修了一条1米宽的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9.食堂运来45袋大米和面粉,大米的袋数是面粉的4倍,大米和面粉各多少袋?(列方程解答)
30.一节课40分钟。同学们做实验大约用了小时、占全课时间的,老师讲解大约用了小时、占全课时间的,其余时间用来做作业。做作业大约用了多少小时?
31.一次数学竞赛,结果参赛的学生中有得优,得良,得中,其余得差,已知参加竞赛的学生不满50人,得差的学生的人数是几人?
32.兄弟二人从100米跑道的起点和终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跑步,弟弟在前,每分跑120米;哥哥在后,每分跑140米。几分钟后哥哥追上弟弟?
33.在一个长9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内作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34.学校会议室每排有26个座位,张老师、李老师和王老师打算坐在第一排相邻的座位上,并且李老师要坐在最左边,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35.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还剩几分之几没有修?
36.用一根绳子,在一棵大树干上绕一周的长度是1.57米.这棵大树的直径是多少厘米?
37.小冬、小青两人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离甲地40米处第一次相遇,相遇后两人仍以原速继续行走,并且在各自到达对方出发点后立即沿原路返回,途中两人在距乙地27米处第二次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远?
参考答案
1.
【分析】把一节课的总时间看作单位“1”,用单位“1”减去教师讲授新知的时间,再减去学生小组活动所用的时间,剩下的就是自主测试所占的时间。
【详解】1--
=1-
=
答:自主测试大约占全部时间的。
【点睛】找准单位“1”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注意区分具体的量和分率。
2.
【分析】把本场数学考试时间看作单位“1”,时间已经过去了,还剩,用减法计算。
【详解】1-=
【点睛】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要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3.
【分析】把李老师家5月份的总支出看作单位“1”, 房贷占,食品支出占,用,即可求出这两项支出占总支出的几分之几,据此解答。
【详解】
即这两项支出占总支出的。
4.7.8元
【分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般“问什么,设什么”,所以先设这本笔记本元,再找到题目的等量关系:笔记本的价格+找回的钱数=付给营业员的钱数,最后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求解即可。
【详解】解:设这本笔记本元钱。
答:这本笔记本7.8元。
5.45袋
【详解】解:设运来面粉x袋
x+15=60
x=45
答:运来面粉45袋.
6.5小时
【分析】相遇问题,根据甲乙两艘轮船相距300千米,可得等量关系式:甲船行驶的距离+乙船行驶的距离=300千米,根据题意,先设x小时两船相遇;再根据等量关系式可列方程:32x+28x=300,再解出答案即可。
【详解】解:设x小时两船相遇。
32x+28x=300
60x=300
x=5
答:5小时两船相遇。
7.36千米/时
【分析】根据相遇问题的计算公式:路程和=速度和×时间,(甲船速度+乙船速度)×12=708,据此解答。
【详解】解:设乙船速度为x千米/时。
(23+x)×12=708
23+x=708÷12
23+x=59
x=36
答:乙船速度为36千米/时。
【点睛】熟练掌握相遇问题的相关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8.5.024米
【分析】由题意可知,用铝合金条把桌边包起来,求铝合金条的长度,就是求圆的周长,根据圆的周长公式,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详解】(米)
答:至少需要铝合金条5.024米。
9.杨树27棵;松树9棵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杨树棵数+松树棵树=总棵数,可以设松树有x棵,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x+3x=36,再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求出的方程的解就是松树的棵数,进而可以求出杨树的棵数。
【详解】解:设松树有x棵,则杨树有3x棵。
x+3x=36
4x=36
x=36÷4
x=9
3×9=27(棵)
答:杨树有27棵,松树有9棵。
【考点】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大致步骤是:(1)根据题意找准等量关系式;(2)设未知数x,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3)解方程;(4)检验并写答。
10.
【分析】将果树园的总面积当作单位“1”,根据分数减法的意义,用单位“1”减去种苹果树的面积占总面积的分率,即为种桃树的面积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详解】1-=
答:桃树的面积是这块地的。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完成简单的分数减法应用题的能力。
11.
【分析】把全长看成单位“1”,用全长减去第一次用去的分率,再减去第二次用去的分率,就是剩下了全长的几分之几。
【详解】1﹣﹣
=﹣
=
答:还剩下全长的。
【点睛】本题先理解把全长看成单位“1”,然后根据减法的意义进行求解。
12.甲类书
【分析】先把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上15,换算成,把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上20,换算成,把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上12,换算成,再进行比较大小,找出出售最多的书。
【详解】总本数相同,所以单位“1”相同
=
=
=
<<
所以<<
即甲类书售出的多。
答:这三类书甲类书要多进一些。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异分母分数比大小:把分数进行通分,先把分母统一,再把分子进行比较,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13.3小时
【分析】设两车开出x小时后相遇。甲车的速度为65千米/时,x小时行驶65x千米,乙车的速度为55千米/时,x小数行驶55x千米。甲车行驶的路程+乙车行驶的路程=两个城市的距离,列方程:65x+55x=360,解方程,即可解答。
【详解】解:设两车开出x小时后相遇。
65x+55x=360
120x=360
120x÷120=360÷120
x=3
答:两车开出3小时后相遇。
14.12.56平方厘米;7.44平方厘米
【分析】在这个长方形中剪一个最大圆,这个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把数据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圆的面积,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把数据代入公式求出长方形与圆的面积差即可求出剩余部分的面积。
【详解】4÷2=2(厘米)
3.14×22=3.14×4=12.56(平方厘米)
4×5-12.56
=20-12.56
=7.44(平方厘米)
答:这个圆的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剩下纸的面积是7.44平方厘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圆的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
15.千克
【分析】第二小组比第一小组多采集千克,则第二小组=第一小组采集的千克数+,得出第二小组的采集千克数。第三小组比第二小组少采集千克,则第三小组=第二小组-得出第三小组的采集千克数。综合两个数量关系式,第三小组采集的千克数=第一小组采集的千克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千克)
答:第三小组采集树种千克。
16.91.3元
【分析】设在这次消费前储值卡里有x元,根据这次消费前储值卡里的钱数-付的钱数=还剩的钱数,列出方程解答即可。
【详解】解:设在这次消费前储值卡里有x元。
x-23.8=67.5
x-23.8+23.8=67.5+23.8
x=91.3
答:在这次消费前储值卡里有91.3元。
17.鸡有23只,兔有12只
【分析】根据题干,设鸡有x只,则兔有(35-x)只,每只鸡有2条腿,那么x只鸡有2x条腿,每只兔有4条腿,(35-x)只兔有4×(35-x)条腿,又因为鸡腿和兔腿共94条,所以2x+4×(35-x)=94,计算出鸡的只数,进而求出兔的只数。
【详解】解:设鸡有x只。
2x+4×(35-x)=94
2x+140-4x=94
140-2x=94
140-2x+2x=94+2x
94+2x=140
2x=46
x=23
兔子:35-23=12(只)
答:笼中鸡有23只,兔有12只。
【点睛】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题,设其中的一个量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答即可。
18.72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设快车每小时行x千米;5小时行驶5x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0千米,5小时行驶60×5千米;经过5小时在离中点30千米处相遇,说明两车相遇时的路程相差2个30千米;即快车行驶的路程-慢车行驶的路程=30×2千米。列方程:5x-60×5=30×2,解方程,即可解答。
【详解】解:设快车每小时行x千米。
5x-60×5=30×2
5x-300=60
5x-300+300=60+300
5x=360
5x÷5=360÷5
x=72
答:快车每小时行72千米。
【点睛】本题考查方程的实际应用,关键明确快车行驶的路程比慢车行驶的路程多两个30千米。
19.如图,周长为10.28厘米,面积为6.28平方厘米
【分析】以点O为圆心,以4÷2为半径,即可画出符合要求的半圆,要求半圆的周长,根据圆的周长=π×d,代入式子,求出整个圆的周长,然后用周长除以2求出半圆弧的长,最后要加上直径的长即可;半圆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的一半.
【详解】作图如下:
3.14×4÷2+4=10.28(厘米)
3.14×(4÷2)2÷2=6.28(平方厘米)
答:这个半圆的周长为10.28厘米,面积为6.28平方厘米.
20.30元钱
【分析】表示把刚刚的钱数平均分成6份,丽丽占其中的5份;这样用刚刚的钱数除以6求出每份是多少,再乘5即可求出丽丽的钱数。
【详解】36÷6×5
=6×5
=30(元)
答:丽丽有30元。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把刚刚的钱看作单位“1”。
21.37.68平方厘米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可知:S=,两条直角边长相等,且都等于圆的半径,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所以可得,即,代入到圆的面积公式S=中,即可求出这个圆的面积。
【详解】根据分析得,(平方厘米)
可得
3.14×12=37.68(平方厘米)
答:这个圆的面积是37.68平方厘米。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利用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即可解决问题。
22.40棵
【分析】根据“五年级植的棵数是四年级的4倍”,可以设四年级植树棵,那么五年级植树4棵;根据“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植120棵”可得出等量关系:五年级植树的棵数-四年级植树的棵数=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植的棵数,据此列出方程,并求解。
【详解】解:设四年级植树棵,那么五年级植树4棵。
4-=120
3=120
3÷3=120÷3
=40
答:四年级植树40棵。
23.2本笔记本,3支水彩笔
【分析】根据“平均分给每个优秀少先队员正好分完而且没有剩余”、“至少可分到”可知,优秀少先队员的人数应该为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据此求出总人数,再用笔记本和水彩笔的总量分别除以总人数即可。
【详解】24=2×2×2×3
36=2×2×3×3
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2×2×3=12
24÷12=2(本)
36÷12=3(支)
答:每名优秀少先队员至少可分到2本笔记本,3支水彩笔。
【点睛】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明确优秀少先队员的人数应该为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从而再进一步解答。
24.如图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画出该图形,然后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画出这个图形的对称轴即可.
解:如图: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作图的能力,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作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180人
【分析】每9人一队或每12人一队都正好,说明总人数是9和12的公倍数,先求出9和12的最小公倍数,然后通过试数法找出它们最小公倍数的整数倍在160~190的数,即可得解。
【详解】9=3×3
12=3×4
9和12的最小公倍数:3×3×4=36
36×4=144(人)<160人(不合题意)
36×5=180(人)(符合题意)
36×6=216(人)>190人(不合题意)
答:五年级有180人。
【点睛】本题考查公倍数的应用,理解题意,先求最小公倍数,再试数是解题关键。
26.5元
【分析】数量×单价=总价,将门票单价设为未知数,从而分别表示出五年级、四年级的门票总额,再利用减法列方程,从而解出方程。
【详解】解:设每张门票x元。
145x-132x=65
13x=65
13x÷13=65÷13
x=5
答:每张门票5元。
【点睛】本题考查了简易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找出数量关系列方程。
27.5月22日
【分析】兰花每12天浇一次水,菊花每8天浇一次水,可知张阿姨给兰花和菊花同时浇了水的日子是6的倍数也是8的倍数,即是6和8的公倍数的时间,要求至少就是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2=2×2×3
8=2×2×2
所以12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
2×2×2×3
=4×2×3
=8×3
=24
2+22=24(天)
答:下一次再给这两种花同时浇水应是5月22日。
【点睛】这道题主要考查最小公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28.28.26平方米
【分析】求小路的面积即求环形的面积,由花坛的直径是8米,可以求出花坛的半径是8÷2=4米,即内圆半径为4米;外圆半径=内圆半径+小路的宽度,即4+1=5米。根据环形面积公式,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详解】8÷2=4(米)
4+1=5(米)
3.14×(52-42)
=3.14×9
=28.26(平方米)
答:这条小路的面积是28.26平方米。
【点睛】此题考查了圆环的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这里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并找到对应的数量关系。
29.面粉9袋;大米36袋
【详解】解:设食堂运来面粉为x袋,则食堂运来大米为4x袋。
x+4x=45
5x=45
x=45÷5
x=9
4x=4×9=36
答:食堂运来面粉为9袋,则食堂运来大米为36袋。
30.小时
【分析】一节课的时间-做实验的时间-老师讲解的时间=做作业的时间,据此解答。
【详解】40分钟=小时
--
=--
=(小时)
答:做作业大约用了小时。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分数带单位与不带单位的区别,即带单位表示确定的量,不带单位表示总数的一部分。
31.1人
【详解】试题分析:首先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再把,,,进行通分,首先找分母7、3、2的最小公倍数,2、3、7又两两互质所以7、3、2的最小公倍数是2×3×7=42,
再通分,又知学生数不满50人,得出总人数,由此可求出得差的学生的人数.
解:首先找分母7、3、2的最小公倍数,
++=++=,
1﹣=又因为总人数不到50人,人数只能为整数获下的占;所以总人数为42人,
42×=1(人);
答:得差的学生的人数是的为1人.
点评:此题主要是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再求出题里分数中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从而求出得差占的几分之几,一定要注意不满50人,就解决了.
32.5分钟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哥哥追上弟弟时,哥哥跑的路程-弟弟跑的路程=100米,已知弟弟的速度为每分钟120米,哥哥的速度为每分钟140米,所以可以设x分钟后哥哥追上弟弟,据此列出方程:140x-120x=100,求出方程的解即可。
【详解】解:设x分钟后哥哥追上弟弟。
140x-120x=100
20x=100
x=5
答:5分钟后哥哥追上弟弟。
【点睛】找准等量关系式,并依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33.18.84厘米;28.26平方厘米
【分析】长方形内作一个最大的圆,则圆的直径=长方形最短边6厘米,由此利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即可解答。
【详解】圆的周长是:3.14×6=18.84(厘米)
圆的面积是:3.14×
=3.14×9
=28.26(平方厘米)
答:这个圆的周长是18.84厘米,面积是28.26平方厘米。
【点睛】此题考查了圆的周长=πd、圆的面积=πr2的计算应用,抓住长方形内最大圆的特点,得出这个圆的直径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4.48种
【详解】试题分析:首先选座位,根据题意,可得张老师、李老师和王老师可以坐在从左边起第1、2、3个座位上,第2、3、4个座位上,第3、4、5个座位上,…,第24、25、26个座位上,一共有24种坐法;然后根据李老师要坐在最左边,可得每种情况下有2种坐法,再根据乘法原理,求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即可.
解:24×2=48(种)
答:一共有48种不同的坐法.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排列组合问题的应用,考查了乘法原理的应用,要熟练掌握,注意不能多数、漏数.
35.
【分析】把全长看作单位“1”,根据分数减法的意义,用1--即可求出剩下没修的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据此解答。
【详解】1--
=-
=
答:还剩没有修。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数减法的计算和应用,掌握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6.这棵大树的直径是50厘米
【详解】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一周的绳子的长度,就是树干的周长,即圆的周长已知,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就可以求出其直径的长度.
解:1.57÷3.14=0.5(米)=50(厘米);
答:这棵大树的直径是50厘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的灵活应用.
37.93米
【分析】
小冬、小青两人第一次相遇时,合行的路程即为甲、乙之间的距离,此时,小冬行了40米。根据题意画图分析:
从上图中看出,他们到第二次相遇时共行了甲、乙间距离的3倍。因此,此时小冬共行了3个40米,即40×3=120米,再从图中可知,小冬走的路程比甲、乙间距离多了27米,用120-27,即可求出甲、乙两地相距多远。
【详解】乙两地相距:
40×3-27
=120-27
=93(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93米。
【点睛】应用线段图或其他图形,把题目中的条件和所求的问题表示出来,使问题具体、形象、易懂,数量关系清楚,从而得到解题的线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