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面积
1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实物和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会比较面积的大小。
2.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3.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什么是面积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唱“幸福拍手歌”)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学生拍手)
师:同学们是用什么来拍手的?
生:手掌面。
师:手掌面是不是手掌的表面?
生:是。
活动2【讲授】什么是面积
1.
感知面积概念
(1)认识物体的表面
师:同学们知道了手掌面是手掌的表面,那还可以找出身边的物体的表面吗?谁能举出例子说一说,并摸一摸。
生:书本的封面、黑板的表面、桌子的表面等等。
师:乒乓球的桌面、水立方的上表面、荷叶的表面等等。(课件演示)
(2)物体表面的大小
(将准备好的数学书的封面和牙膏盒的封面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黑板上的牙膏盒的封面和数学的封面哪个表面大?
生:数学书。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了解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小结:通过观察,操作与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比如说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叫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桌面的大小叫桌面的面积。谁还能像老师这样来描述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面积?
【评析:利用学生周边的事物,让学生通过摸一摸、说一说、看一看,来感知面积的存在和面积的大小,比较自然的过渡到“面积”的含义上。】
(3)抽象出封闭图形
①(叫两个学生沿着数学书的封面和牙膏盒的封面在黑板上画出来,再把贴在黑板上的数学书封面和牙膏盒封面拿下来,让同学仔细观察。)
师:黑板上两个图形有什么特征?
生1:它们是长方形。
生2:它们都是封闭的。
……
师:对,它们都是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课件出示封闭图形,让同学们观察。)
师:“封闭”是什么意思呢?
(请学生回答,师最后来总结学生的表达语言。)
②(课件出示题目)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封闭图形?哪些不是?
∩
请学生回答。
(4)封闭图形的大小
(课件出示一元硬币和五角硬币等,让同学们观察图中的图形谁大谁小?)
小结:这说明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比如:长方形的大小叫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大小叫正方形的面积,谁还能像老师这样来描述一些封闭图形的面积?
【评析:在实物中抽象出“封闭图形”,形象展示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过程,使学生从感知中升华知识,形成抽象的概念;学生用儿童语言解释“封闭”的含义,使抽象概念更容易被理解。及时地进行判断封闭图形的练习,使学生对封闭图形的认识得以巩固,理解更到位,概念更容易被理解。及时地进行判断封闭图形的练习,使学生对封闭图形的认识得以巩固,理解更到位,概念更清晰。】
(5)归纳出面积的概念
师:这两句话都是告诉我们什么(板书课题:什么是面积)?你能把这两句话“合二为一”吗?
(请学生回答,其余学生评价、修改或补充,师最后小结出面积概念。
【评析:学生在抽象概括中,不但体会到优化知识的好处,还体验到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升华为数学化的数学知识的具体过程。】
(6)举例说明,丰富认识
现在请同学们举例说明身边物体的表面或是封闭图形的大小。(先让同桌两说一说,再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2.
探讨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大小
①
这两个图形谁大谁小
(叫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拿出来,借助你们手中的小圆片,小正方形,尺子,等工具,小组同学一起想办法,看看怎样才能比较出它们的面积的大小。注意小组合作时,别人说你认真听,大家比一比,哪个小组秩序好,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②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③
全班交流。
刚才大家借助工具,比较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大小,老师也想到了几种方法,大家想不想看一看?(课件演示)
同学们真能干,只要你爱动脑筋,就能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在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一些呢?为什么?
小结:这些方法都很好,我们在用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评析:在学生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得出很多种方法,折叠法、数方格、方块法等,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各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感受方格在比较中的优势。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每个人
1.
感知面积概念
(1)认识物体的表面
师:同学们知道了手掌面是手掌的表面,那还可以找出身边的物体的表面吗?谁能举出例子说一说,并摸一摸。
生:书本的封面、黑板的表面、桌子的表面等等。
师:乒乓球的桌面、水立方的上表面、荷叶的表面等等。(课件演示)
(2)物体表面的大小
(将准备好的数学书的封面和牙膏盒的封面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黑板上的牙膏盒的封面和数学的封面哪个表面大?
生:数学书。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了解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小结:通过观察,操作与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比如说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叫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桌面的大小叫桌面的面积。谁还能像老师这样来描述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面积?
【评析:利用学生周边的事物,让学生通过摸一摸、说一说、看一看,来感知面积的存在和面积的大小,比较自然的过渡到“面积”的含义上。】
(3)抽象出封闭图形
①(叫两个学生沿着数学书的封面和牙膏盒的封面在黑板上画出来,再把贴在黑板上的数学书封面和牙膏盒封面拿下来,让同学仔细观察。)
师:黑板上两个图形有什么特征?
生1:它们是长方形。
生2:它们都是封闭的。
……
师:对,它们都是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课件出示封闭图形,让同学们观察。)
师:“封闭”是什么意思呢?
(请学生回答,师最后来总结学生的表达语言。)
②(课件出示题目)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封闭图形?哪些不是?
∩
请学生回答。
(4)封闭图形的大小
(课件出示一元硬币和五角硬币等,让同学们观察图中的图形谁大谁小?)
小结:这说明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比如:长方形的大小叫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大小叫正方形的面积,谁还能像老师这样来描述一些封闭图形的面积?
【评析:在实物中抽象出“封闭图形”,形象展示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过程,使学生从感知中升华知识,形成抽象的概念;学生用儿童语言解释“封闭”的含义,使抽象概念更容易被理解。及时地进行判断封闭图形的练习,使学生对封闭图形的认识得以巩固,理解更到位,概念更容易被理解。及时地进行判断封闭图形的练习,使学生对封闭图形的认识得以巩固,理解更到位,概念更清晰。】
(5)归纳出面积的概念
师:这两句话都是告诉我们什么(板书课题:什么是面积)?你能把这两句话“合二为一”吗?
(请学生回答,其余学生评价、修改或补充,师最后小结出面积概念。
【评析:学生在抽象概括中,不但体会到优化知识的好处,还体验到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升华为数学化的数学知识的具体过程。】
(6)举例说明,丰富认识
现在请同学们举例说明身边物体的表面或是封闭图形的大小。(先让同桌两说一说,再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2.
探讨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大小
①
这两个图形谁大谁小
(叫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拿出来,借助你们手中的小圆片,小正方形,尺子,等工具,小组同学一起想办法,看看怎样才能比较出它们的面积的大小。注意小组合作时,别人说你认真听,大家比一比,哪个小组秩序好,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②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③
全班交流。
刚才大家借助工具,比较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大小,老师也想到了几种方法,大家想不想看一看?(课件演示)
同学们真能干,只要你爱动脑筋,就能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在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一些呢?为什么?
小结:这些方法都很好,我们在用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评析:在学生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得出很多种方法,折叠法、数方格、方块法等,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各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感受方格在比较中的优势。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想法都成为一种课程资源,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补充、互相完善,不断吸收他人的观点,实现资源共享。这种资源共享不仅仅是简单地解决了知识上的问题,更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人与人合作之间的快乐,同时享受到积极思考获得成功的喜悦。
想法都成为一种课程资源,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补充、互相完善,不断吸收他人的观点,实现资源共享。这种资源共享不仅仅是简单地解决了知识上的问题,更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人与人合作之间的快乐,同时享受到积极思考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3【活动】什么是面积
同学们知道平时我们要注意锻炼,身体才会健康,学习也一样,学到知识,我们注意要应用,知识才能更牢固。下面,我们就到快乐练功房里瞧一瞧都有哪些项目。(课件出示)
1.
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课本41页第1题)
2.
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面积大?(课本41页第2题)
3.
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等于几个小方格那么大。(课本41页第3题)
4.
哪个图案面积大?(课本41页第4题)
师:同学们都很认真,下面我们来一个创意大比拼,请打开课本的第40页,画一画: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
(学生操作,老师巡视指导,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师:通过这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他们画的图形的面积都是7个方格,可以形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