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 【广西专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 【广西专用】(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06 09:4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届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 【广西专用】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19分)
(广西2023届中考)班级正在制作短视频《壮美广西》,以下是部分解说词,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题。
【开篇画面】广西,站在中国这张异彩纷呈的全家福的西南一隅。她像一个朴实的邻家姑娘,不太张yáng(_______),却难掩其秀外慧中。这里有得天独厚的绿水青山,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这里安居乐业,共同描绘美丽和谐的新时代画卷。
【节日画面】广西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每逢节日,人们载歌载舞,欢聚一堂。“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如今也是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每年“三月三”,各族歌手齐聚歌圩,你唱我和,以歌会友,以歌传情。真可谓“______,______”。
【体育画面】广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当丰盛,其中不少项目深受各族群众喜爱。在壮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中,抢花炮是非常流行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各地潜心挖掘传统体育项目,推广民族体育活动,让一些体育项目从小众逐步走向大众。
1.阅读“开篇画面”解说词,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粗字注音。
(1)张yáng(___) (2)和谐(____)
2.“开篇画面”解说词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
3.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框线的词语。
(1)欢聚一堂:
(2)潜心:
4.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使解说词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
①八桂团结谱新曲
②四海风云增光辉
③九州奋发奏华章
④五湖气象呈祥瑞
(广西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广西正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各校组织“我为家乡代言”实践活动。
5.某校计划调查“广西传统节日的传承现状”,请你设计一个具体的调查项目。
6.作为志愿者,你在景区看到游客随意丢弃垃圾,请用委婉得体的语言劝阻一位正在扔矿泉水瓶的游客。
(广西2023届中考)7.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如今也是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
B.每年“三月三”,各族歌手齐聚歌圩,你唱我和,以歌会友,以歌传情。
C.广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当丰盛,其中不少项目深受各族群众喜爱。
D.在壮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中,抢花炮是非常流行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届中考)8.根据语境,填写文学常识和古诗文名句。
文物里的中国多姿多彩,诗词里的中国隽永千年。
先秦诗人以“①_________,在水一方”营造浪漫意境,北魏郦道元以“清荣峻茂,②_________”赞美春冬胜景,唐代陈子昂以“前不见古人,③_________”慨叹时间绵长,④_________(人名)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抒写雄心壮志。
南宋晏殊借花落燕归暮春图,表达“⑤_________,⑥_________”的惆怅之感;元代马致远借深秋晚景图,抒发游子“⑦_________,⑧_________”的浓重乡愁……
中华文明史册上的优秀诗文灿若繁星,给世代中国人带来无尽的艺术享受。
二、阅读(41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9分)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中式夹袄搭配牛仔裤、泡泡袖旗袍、盘扣皮衣叠穿帽衫、针织毛衫配马面裙……最近刮起了一股“新中式”风,很多年轻人穿着“新中式”出游、逛街。人们不禁要问:“新中式”服装新在哪里?何以收获越来越多的支持者?
②“新中式”服装是一种以传承为基础的创新,设计师将小立领、对襟、提花暗纹等古典元素应用于细节之中,并衍生出新的变化趋势。比如从设计元素上看,“新中式”服装可以融入盘扣、云肩等经典中式元素;从款式上看,有的能够一眼看出继承了旗袍、马褂等中式服装版型。设计师们不断琢磨款式、图案、颜色、面料等领域的创新,使其更具年轻态、时尚感。比如,“新中式”服装已“进军”衬衫、T恤、西装、大衣、羽绒服等多个品类。
③“新中式”服装主打一个穿着自由,适用于多种场合。比如,有的“新中式”服装,在保留了旗袍、马褂等传统剪裁方式的基础上,引入了西服、连衣裙等现代服饰的剪裁技巧,让消费者可以根据身形选择合适的版型。“新中式”服装融合了经典中式风格与现代时尚元素,衍生出多样风格,变得更好搭配,从而一步步走入消费者的衣橱。
(选自《“新中式”激活年轻人文化基因》,有删改)
【材料二】
“新中式”为何能出圈?一方面,消费者力挺传统文化。“新中式”风格既符合当代时尚审美标准,又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吸引这些消费者的是“新中式”所代表的文化传承和民族自信,更是年轻消费者对传统文化日益提升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新中式”服装是展现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好的载体。比如,我们尝试通过用漳绒和漳缎去表现渔樵耕读,用米浆做古法盘扣,让消费者通过服饰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消费者不仅仅是在为“新中式”服饰等商品买单,更是认可其背后承载的美学意义和文化价值。新中式流行的背后体现出消费者对多元化和丰富精神层面消费的需求。很多“新中式”服装都是围绕真丝、香云纱、绸缎等天然质感的传统面料展开,无不透露着独特的中式审美气质。
(选自《“新中式”服装为啥受追捧》,有删改)
【材料三】
新中式还出现了跨品类趋势。消费者们不仅穿新中式时装,也会化新中式妆、戴新中式珠宝、喝新中式茶饮,形成了一种整体风格和气质表达。具体数据见下图。
【注】商业笔记数指品牌或商家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的与商业相关的内容数量。商业笔记互动量是指商业笔记被用户进行的互动活动的总量,包括点赞、评论和收藏。
【材料四】
如何让“新中式”的风劲吹?如何让“新中式”潮流找到更大舞台?“新中式”服装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比如一些明星同款,价格相差数倍等。“新中式”服装如何长红?需要让一批植根传统、设计在线、品质优良的品牌“冒”出来,让产品质量更加“上乘”,引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时装的风靡需要持续植入新元素、注入新血液,可以从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源源不断汲取力量。可以根据年轻人的需求,选用新材料、引入新工艺、运用新技术,让产业版图拓得更宽,不断提高服装的时尚感和实用性,让其走进更多人的“衣柜”。
(选自《“新中式”何以风头正劲》,有删改)
9.下列对“新中式”服装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从设计元素和款式方面举例说明新中式服装的创新之处。
B.“新中式”既保留传统的剪裁方式,又引入了现代服饰的剪裁技巧。
C.“新中式”服装能展现传统文化,让消费者通过服饰了解传统文化。
D.只要是符合人们穿搭习惯的“新中式”产品,一定会有很大的市场。
10.材料三是某电商平台对各行业领域投放的商业笔记数及互动量的统计,请认真读图,写出你的结论(不出现具体数据)。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你从以上材料中获取有关信息,将研究报告补充完整。
关于“新中式”服装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提出 “新中式”服装为什么能成为流行热潮? 二、研究方法 查阅报刊和网络 三、原因整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发展建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届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突然出现的我
李娟
①小时候我家在城里开着一个小商店,店里有着高高的柜台,铺着厚厚的木板。喝酒的人一个挨一个靠在上面高谈阔论,一人持一只杯子或拎一瓶酒。桌上一堆空酒瓶和花生壳。这是我最早接触的哈萨克人。那时我一点也不懂哈萨克语,虽说每日相处,但还是感觉距离遥远,像面临踞天险为关的城池。
②如今,我会说一些哈萨克语了,起码能维持最基本的一些交流,但仍面临着那个城池,难以往前再走一步。
③记得刚刚进入扎克拜妈妈的家庭生活时,一天傍晚扎克拜妈妈让我去看看骆驼在不在南面大山那边。我跑到山上巡视了一番,跑回家气喘吁吁地报告:“骆驼没有!只有‘山羊’!”但当时我还不会“山羊”的哈萨克语,一着急,就用手摸了一把下巴,做出捋胡子的样子:“这个嘛,有的!”
④扎克拜妈妈恍然大悟,大笑而去。从此之后,每当派我去赶山羊的时候,大家就会冲我捋胡子:“李娟,快去!”这当然只是一个笑话,但时间久了,这样的笑话一多,却让我感到孤独得近乎尴尬。
⑤闲暇时候,总是一个人走很远很远,却总是无法抵达想去的那个地方。山坡下,溪水边,蒲公英在白天浓烈地绽放,晚上则仔细地收拢花瓣。洁白轻盈的月亮浮在湛蓝明亮的天空中,若有所知。月亮圆的时候,全世界再也没有什么比月亮更圆。月亮弯的时候,全世界又再没有什么比月亮更弯。
⑥也许我并不孤独,只是太热情……无论如何,我点点滴滴地体会着这孤独,又深深地享受着它。我借由这孤独而把持自己,不悲伤,不烦躁,平静清明地一天天生活。记住看到的,藏好得到的。
⑦我记录着云。有一天,天上的云如同被一根大棒子狠狠乱搅一通似的,眩晕地胡乱分布。另外一天,云层则像一大幅薄纱巾轻轻抖动在天空。
⑧我记录着路。那些古牧道。那些从遥远的年代里就已经缠绕在悬崖峭壁间的深重痕迹。我想象过去的生活,那时,人们几乎一无所有……荒蛮艰辛,至纯至真。但是,无论他们,还是我们,都渴望着更幸福更舒适的生活,这一点永远没有改变。
⑨我记下了最平凡的一个清晨。半个月亮静止在移动的云海中,我站在山顶,站在朝阳对面。看到扎克拜妈妈正定定地站在南边草坡上。更远的地方,斯马胡力牵着马从西边走来。更远的地方,稀疏的松林里,卡西穿着红色的外套慢慢往山顶爬去。这样的情景之前无论已经看到过多少次,每一次还是会被突然打动。
⑩一个阴沉的下午,天上的太阳只剩一个发光的圆洞,大约快下雨了。赶牛的卡西回到家后,显得很疲惫,头发上插着一根羽毛。我开始以为是她穿过丛林时不小心挂上的,谁知她一到家就小心取下来,递给扎克拜妈妈。我突然想到,这大约就是猫头鹰①羽毛吧。据说哈萨克族将猫头鹰羽毛视为吉祥的事物,我想问是不是,却不知“猫头鹰”这个词怎么说,就睁只眼闭只眼地模仿了一下,她们一下子明白了,扎克拜妈妈说是。卡西说羽毛是捡来的,扎克拜妈妈仔细地抚摸它,把弄弯的毛捋顺了,然后送给我,让我夹进自己的本子里。我不禁欢喜起来,真心地相信这片羽毛的吉祥。那是第一次感觉自己不那么孤独。
有一次我出远门,因为没电话,大家不知道我回来的确切日期,斯马胡力就每天骑马去汽车走的石头路边看一看。后来还真让他给碰到了。可是马只有一匹,还要驮我的大包小包,于是他让我骑马,自己步行。我们穿过一大片森林、一条白桦林密布的河谷,还有一大片开阔的坡顶灌木丛,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回到冬库儿的家中。路上,斯马胡力为了给我惊喜,引马绕远路,让我看到了山间的瀑布。我感受到了他满当当的欢乐与情谊。
在这丰饶的夏牧场,我之前的那点孤独算什么呢?
(节选自李娟《前山夏牧场》,有删改)
【注释】①猫头鹰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上的云或凌乱或轻盈,既写云的状态,也隐含了我的感受。
B.我记录古牧道,想象过去的生活,思考古今人们的共同追求。
C.在平凡的清晨被平凡的情景打动,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偶然的。
D.回家的路上,我们穿过森林、河谷、丛林,看到了不同的风景。
13.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14.文章第⑤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
15.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写你的村庄,你就写了世界。”作者在本文中呈现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2024年中考一模)文言文阅读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出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入国①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②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③,桓公④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⑤。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⑥而大丑也。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节选自《墨子·亲士》)
【注释】①入国:治理国家。②缓:怠慢,耽误。③文公:晋文公。出走:逃亡。④桓公:齐桓公。⑤遇:遭遇。丑:侮辱。摄:同“慑”,威慑。⑥抑:容忍,忍耐。⑦太上:最好的。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百里奚举于市 东市买骏马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皆以美于徐公
C.而能以其国存者 以其境过清
D.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 其名为鲲
17.下列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
B.乙文第一段开门见山地点明主题,提出国君重视人才对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性。
C.甲乙两文所举的事例都说明了好事与坏事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甲乙两文都是以议论为主、辅以叙事来论述人才对于国家存亡的重要性。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此之谓用民。
19.甲文写到了舜“生于忧患”的事例,请概括舜所经历的“忧患”和经历“忧患”带来的“增益”。
20.甲文中所列举的六个人的事例与乙文中“三子”的事例的作用有何异同?
三、综合(10分)
想象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班级召开“播撒想象的种子”的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广西2023届中考)21.【任务一:名著中知想象】你所在的学习小组计划在班会上展示名著阅读笔记,请你将有关内容补充完整。
我们在名著阅读中感受到了想象的魅力。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虚构了一个魔幻世界,赋予孙悟空多种超凡本领,比如①_____;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想象尼摩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②_____,带领团队在大海中自由航行;《艾青诗选》中,艾青曾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表达③_____的感情。
22.【任务二:想象中话未来】班会上,同学们就“未来生活”的话题发挥想象,积极发言。请你根据语境将对话补充完整,要求清楚、连贯、不偏离主题。
主持人:同学们好!未来的生活将是怎样的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小广:①______。
小西:没错,人们只要报名参加星际旅行团,就能乘坐太空飞船到达火星。
壮壮:大家都说太空,我来说说未来的地球吧。②______,虽然没有红绿灯但交通秩序井然。
美美:我也来说说,未来海底会建立“鲲龙”科考站,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主持人:感谢大家的积极发言。让我们③______。
23.【任务三:实践中谈想象】班会上,因小发明获奖的壮壮分享了他的心得:“想象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壮壮的发言引发了你的思考。请就“想象与创造的关系”表达你的看法,写一段80字以内的议论性文字。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四、写作(50分)
(广西桂林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24.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我们生活在各种群体中,小到家庭、宿舍、小组、班级、学校,大到社区、家乡、国家、民族。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各种群体,或许有共同完成的任务,或许有共同奋斗的目标,或许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你处在怎样的群体中?又得到了怎样的收获与感受?
请以《我们这个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充实,感情真挚;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扬;(2)xié
2.答案:示例:异彩纷呈、秀外慧中、得天独厚、绿水青山、多姿多彩、安居乐业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积累。作答时,考生要注意题干提示的答题范围,即“‘开篇画面’解说词”。考生通读该解说词,找出成语即可。书写时,要注意将字形写准确。
3.答案:(1)快乐地聚集在一起。
(2)用心专而深。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意思的把握。作答时,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阐释词语意思即可。
4.答案: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对对联的把握和运用。作答时,首先明确对联一般具有字数相等,相同位置词性和结构相同,平仄相合,内容相关等特点。然后分析四个句子的内部短语结构和平仄。
①八桂团结(主谓短语)谱新曲(动宾短语)—→(仄声)
②四海风云(偏正短语)增光辉(动宾短语)—→(平声)
③九州奋发(主谓短语)奏华章(动宾短语)—→(平声)
④五湖气象(偏正短语)呈祥瑞(动宾短语)—→(仄声)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③相同位置的短语结构一致,②④相同位置的短语结构一致,故①③为一副对联,②④为一副对联,且①④为上联,②③为下联。最后结合上文“各族歌手齐聚歌圩,你唱我和,以歌会友,以歌传情”的语境可知,答案应为①③。
5.答案:示例:调查内容包括不同年龄段人群对节日活动的参与度、传统习俗的熟悉程度及传承意愿等。
解析:本题考查设计调查项目。设计调查“广西传统节日的传承现状”的具体项目,要围绕传统节日传承的各个方面来思考。比如参与度方面,可调查广西各年龄段人群对传统节日习俗的参与情况;知晓度方面,调查广西民众对传统节日历史由来的了解程度;传承方式方面,调
查广西传统节日在学校教育中的体现等。
6.答案:示例:您好!这里的山水美景需要大家共同爱护,矿泉水瓶可以扔到前面的分类垃圾桶,我帮您带过去吧?感谢您的配合!
解析:本题考查语音表达。劝阻游客随意扔矿泉水瓶,语气要委婉得体。先礼貌称呼,然后点明其行为,接着从景区环境等角度说明这样做不好,最后提出合理建议。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病辨析。C项,搭配不当。“体育项目”与“丰盛”不搭配,可将“丰盛”改为“丰富”。答案选C。
8.答案:①.所谓伊人
②.良多趣味
③.后不见来者
④.李白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
⑥.似曾相识燕归来
⑦.夕阳西下
⑧.断肠人在天涯
9.答案:D
解析:A选项,材料一的第②段“从设计元素上看,‘新中式’服装可以融入盘扣、云肩等经典中式元素;从款式上看,有的能够一眼看出继承了旗袍、马褂等中式服装版型”,通过这两个方面举例说明了新中式服装的创新之处,该选项理解正确。
B选项,材料一第③段提到“有的‘新中式’服装,在保留了旗袍、马褂等传统剪裁方式的基础上,引入了西服、连衣裙等现代服饰的剪裁技巧”,所以该选项表述无误。
C选项,材料二指出“‘新中式’服装是展现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好的载体。比如,我们尝试通过用漳绒和漳缎去表现渔樵耕读,用米浆做古法盘扣,让消费者通过服饰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说明“新中式”服装能让消费者通过服饰了解传统文化,该选项正确。
D选项,“只要……一定”的表述过于绝对。“新中式”产品受欢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符合时尚审美、承载文化价值等,仅仅符合穿搭习惯并不能保证一定会有很大的市场,该选项理解有误。
10.答案:2023年“新中式”整体热度高涨,除了服饰穿搭,这阵热潮蔓延到了美妆、餐饮、养生、家居等领域,其中美食养生行业的增长率最高。
解析:从材料三的图表可以看出,2023年“新中式”相关的商业笔记数和互动量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说明“新中式”整体热度高涨。除了服饰穿搭领域,“新中式”的热潮还蔓延到了美妆护肤、美食养生、家居家装等多个行业领域。通过对比各行业的增长率,可以发现美食养生行业的增长率最高。
11.答案:原因整理:
①“新中式”服饰品类众多。
②更具年轻态、时尚感。
③穿着自由,能够适用于多种场合。
④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日益提升。
⑤“新中式”服装符合消费者对多元化和丰富精神层面消费的需求。
发展建议:
①要培养一批植根传统、设计在线、品质优良的品牌。
②要提高其产品质量。
③要结合传统文化。
④持续植入新元素,选用新材料、引入新工艺等,不断提高服装的时尚感和实用性,让产业版图拓得更宽。
解析:原因整理:
材料一提到“‘新中式’服装已‘进军’衬衫、T恤、西装、大衣、羽绒服等多个品类”,说明“新中式”服饰品类众多。
材料一指出设计师们不断创新,使“新中式”服装更具年轻态、时尚感。
材料一表明“新中式”服装主打穿着自由,适用于多种场合。
材料二提到“吸引这些消费者的是‘新中式’所代表的文化传承和民族自信,更是年轻消费者对传统文化日益提升的认同感和自信心”,说明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日益提升。
材料二指出“消费者不仅仅是在为‘新中式’服饰等商品买单,更是认可其背后承载的美学意义和文化价值。新中式流行的背后体现出消费者对多元化和丰富精神层面消费的需求”。
发展建议:
材料四提到“需要让一批植根传统、设计在线、品质优良的品牌‘冒’出来”。
材料四指出要让产品质量更加“上乘”,即提高其产品质量。
材料四表明时装的风靡需要持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即结合传统文化。
材料四提到“可以根据年轻人的需求,选用新材料、引入新工艺、运用新技术,让产业版图拓得更宽,不断提高服装的时尚感和实用性”。
12.答案:C
解析:ABD.正确。C.有误,“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偶然的”错误,原文“这样的情景之前无论已经看到过多少次,每一次还是会被突然打动”,可知并不是非常偶然的。故选:C。
13.答案:①感到孤独得近乎尴尬;②扎克拜妈妈把卡西捡来的代表吉祥的猫头鹰羽毛送给我;③感受到欢乐与情谊
解析:①结合“扎克拜妈妈恍然大悟,大笑而去。从此之后,每当派我去赶山羊的时候,大家就会冲我捋胡子:‘李娟,快去!’这当然只是一个笑话,但时间久了,这样的笑话一多,却让我感到孤独得近乎尴尬”句得出:感到孤独得近乎尴尬。②结合“一个阴沉的下午,天上的太阳只剩一个发光的圆洞,大约快下雨了。赶牛的卡西回到家后,显得很疲惫,头发上插着一根羽毛。我开始以为是她穿过丛林时不小心挂上的,谁知她一到家就小心取下来,递给扎克拜妈妈。我突然想到,这大约就是猫头鹰羽毛吧。据说哈萨克族将猫头鹰羽毛视为吉祥的事物,我想问是不是,却不知‘猫头鹰’这个词怎么说,就睁只眼闭只眼地模仿了一下,她们一下子明白了,扎克拜妈妈说是。卡西说羽毛是捡来的,扎克拜妈妈仔细地抚摸它,把弄弯的毛捋顺了,然后送给我,让我夹进自己的本子里。我不禁欢喜起来,真心地相信这片羽毛的吉祥。那是第一次感觉自己不那么孤独”内容得出:扎克拜妈妈告诉“我”是猫头鹰羽毛并且送给“我”,让“我”夹进自己的本子里。③结合“有一次我出远门,因为没电话,大家不知道我回来的确切日期,斯马胡力就每天骑马去汽车走的石头路边看一看。后来还真让他给碰到了。可是马只有一匹,还要驮我的大包小包,于是他让我骑马,自己步行。我们穿过一大片森林、一条白桦林密布的河谷,还有一大片开阔的坡顶灌木丛,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回到冬库儿的家中。路上,斯马胡力为了给我惊喜,引马绕远路,让我看到了山间的瀑布。我感受到了满满当当的欢乐与情谊”句得出:感受到了欢乐与情谊。
14.答案:内容上:文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通过描绘蒲公英和月亮的景象,展现了白天与夜晚的自然变化,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适应新环境过程中的孤独感受。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也为后文的转变和逐渐适应打下了基础。
解析:内容上:文章第⑤段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通过描绘蒲公英和月亮的景象,展现了白天与夜晚的自然变化,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适应新环境过程中的孤独感受。结构上:这一段景物描写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位于文章中间部分,前面讲述了作者与哈萨克人的距离感以及语言沟通的困难,后面则介绍了作者逐渐适应并与哈萨克人建立联系的过程。这一段景物描写既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也为后文的转变和逐渐适应打下了基础。综上所述,文章第⑤段的景物描写既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
15.答案:从哈萨克人一人持一只杯子或拎一瓶酒,桌上一堆空酒瓶和花生壳的喝酒场景,看出作者呈现了一个生活贫穷、人民性情豪爽的世界;
从作者记录的最平凡的清晨,看出作者呈现了一个百姓勤劳、生活安乐的世界;
从扎克拜妈妈把卡西捡来的代表吉祥的猫头鹰羽毛送给我,看出作者呈现了一个民风淳朴、百姓善良的世界;
从斯马胡力每天骑马去汽车走的石头路边看一看我没有回来,让我骑马,他步行,让我看山间瀑布,看出作者呈现了一个热情友好、充满爱的世界。
16.答案:A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集市/集市。B.给/比。C.自己的/这里。D.名声/名字。故选:A。
17.答案:D
解析:ABC.正确。D.有误,甲、乙两文从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故选:D。
18.答案:(1)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2)这就叫作善于用人。
解析: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重点词语有:恒,常常,总是;过,犯错误;然后,这样以后。句意为:人常常犯错,这样以后才能改正。②重点词语有:此,这;谓,叫作。句意为:这就叫作善于用人。
19.答案:舜在历山耕种,经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磨砺;后被尧发现,成为尧的继承人。
解析:根据甲文中的“舜发于畎亩之中”“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知,舜所经历的忧患是“在历山耕种,经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磨砺,后来被尧发现,成为尧的继承人。
20.答案:相同点:都历经磨难,在文中充当论据。
不同点:甲文中列举六位由卑微到显贵的杰出历史人物,论述了磨难造就人才的道理。乙文列举晋文公齐桓公和勾践作为国君失败后因为自信再次成功的事例,论证了逆境之中不怨天尤人,能忍辱负重就能成功的观点。
解析: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甲文中六个人的事例和乙文中“三子”的事例都是事实论据,几个人都是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与挫折,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甲文中的六个人物出身低微,经受痛苦生活的磨炼之后成就不平凡的事业,作者引用这些例子强调了磨难对于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乙文中的“三子”原来都是国君,他们能屈能伸,用积极的态度对待逆境,这三个事例说明失败之后不气馁,善于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就会成功。
21.答案:①示例:翻筋斗云/七十二变/火眼金睛
②潜水艇
③示例:热爱祖国/热爱土地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掌握。第①空,孙悟空拜菩提祖师学艺,学得七十二变、翻筋斗云等高超本领。后来大闹天宫,又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练就了火眼金睛。考生任选其一填空即可。第②空,根据阅读积累可知,尼摩船长驾驶着“诺第留斯号”潜水艇在海上航行。第③空,“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出自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该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的形象,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炽热的爱国之情。考生据此填写即可。
22.答案:示例:①未来人人可以到太空旅行
②飞行汽车和公共交通工具在空中穿梭/未来地球会成为全智能世界
③乘着想象的翅膀飞向未来吧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全对话。补写对话的关键是围绕主题,结合上下文分析要填写的句子。第①空,结合“未来生活”的话题和下文“人们只要报名参加星际旅行团,就能乘坐太空飞船到达火星”“大家都说太空”的发言可知,该空应围绕“未来人类可以到太空旅行”这一方向进行补写。第②空,结合上下文“我来说说未来的地球吧”“虽然没有红绿灯但交通秩序井然”可知,此处应表达“未来地球上的交通情况”或“未来地球的变化”。第③空,结合“感谢大家的积极发言。让我们”可知,后面应是总结或倡议性的内容。考生可从“奔向未来生活”的角度进行补写。
23.答案:示例一: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想象给创造带来灵感和启示,推动我们探索新领域。没有想象,创造就失去了活力。可以说,想象不止,创造不停。
示例二:创造是想象的实践。创造性活动可让想象变得更有价值。正是创造,使想象中的“顺风耳”变成了今天的雷达。可见,创造是使想象变为现实的必由之路。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性微写作。作答时,先围绕“想象与创造的关系”来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围绕确定的观点,根据自己的素材积累情况,选择恰当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进行论述。论述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要真实、正确,不能胡编乱造或表述错误;二是要围绕论据展开适当的分析。此外,注意逻辑要清晰,语言要连贯,字数要符合要求。
24.答案:例文:
我们这个班集体
嘿!我们这个班集体正是大名鼎鼎的A中学B班,班风优良,成绩优秀,这当然离不开我们班的“定海神针”——黄老师。
黄老师从初一起就担任我们的班主任。“绝类弥勒”的外貌,洪钟般的响亮的嗓音,恰如气吐山河、似冬夜后破晓时分的雄啼。他上语文课时滔滔不绝,典故一个接一个,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黄老师外号“拼命三郎”,每天第一个来到班级,放学后最后一个走出教室。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班一直雄赳赳,气昂昂。
一晃就到了初三下学期,我带大伙参观下我们这个可爱的班集体吧。
傍晚,学校突然停电。电灯熄灭的那一刹那,教学楼里传来一阵欢呼声和热烈的掌声,而我们班的同学们却抬头看了看熄灭的灯管,又垂下了头。
“看不清的同学可以把桌子向窗边移动,可以往前移一下桌子……”黄老师话音未落,搬移桌椅的“嘎吱”声已响成一片。不知不觉间,窗边的座位已从六排变为八排,过道也坐满手拿笔和本子的同学。
太阳收起最后一束光,下山休息了。教室里慢慢昏暗下来。“啪嗒,啪嗒”,同学们纷纷打开自己的电学实验箱,将连接好电路的小灯泡高挂在桌子上的水杯上,或斜放在桌子前方的笔袋上。教室里一盏盏闪着微光的灯,就像黑夜里绽放寒光的星星。
“请同学们拿出书本,翻到第22页,我们今天复习古诗词。”黄老师走上讲台,声嘶力竭地讲解着。我抬头扫了一眼教室,同学们气定神闲,没有窃窃私语,没有打闹嬉戏,没有无所事事,有的只是借着微弱的光低头奋笔疾书的身影。
那一刻,我被深深震撼了:一个个低下的头,一双双坚定的眼睛,一支支挥舞着的笔,一盏盏“迷你台灯”,或许这就是我们班一直名列前茅的原因吧。
课间休息时,大家都没有走动,静静趴着!我放下笔,揉了揉眼镜,深呼吸,然后又重新握起笔。第二次模拟考试就在下周进行。
终于,来电了。同学们集体欢呼,片刻后教室里又恢复了平静。教室里静悄悄的,但我却分明听到了梦想绽放的声音……
这就是我们这班集体普通的一天。严谨、坚持、这就是黄老师对我们的耳濡目染的影响。我们也带着这些“精神属性”,相互鼓励,向中考冲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