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幽径悲剧》课件(7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度[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幽径悲剧》课件(7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18 09:4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4张PPT。幽径悲剧学习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在文章所流露的感情倾向。
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在反复阅读中,体会文章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3.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懂得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创设情景法、问题导引法、诵读品味法进行教学。我以新课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为指导,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品读、美读文本,边读边思,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质疑、交流,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意识。
通过品读、美读把握文章情感,学习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精神。 ??引导学生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树立维护真、善、美的精神。
*情感诗廊*忆往昔
小园香径独徘徊
痛今朝
断根枝空空悲切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美的毁灭越美的东西被毁灭,
其悲剧性就越强烈。  季羡林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被称为“东方学  大师”。
   感动印象:智者永,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荣辱不惊。   颁奖词: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说,把心留在东方。
     --“感动中国2006评委会”走近作者一生无数头衔,唯独喜欢“教授”这一称号。
一生精通英、德、印等多种语言,唯独热爱着祖国的文字。
出生山东清平县,家境也十分清贫,唯独满腹诗书之足。
就读清华,博得“四剑客”之一的美誉。
留学德国,二战的烽烟造就他成为东方语言大师。回归祖国,执教北大。
文革间挨斗受批受尽凌辱,可从未放弃救世治学之道。
十年磨一剑,译成了印度人都惧怕的《罗摩衍那》。
是他-------大力的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是他-------推动了东方文化的前进。
他就是一代宗师——季羡林
   在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那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送来一盆枝繁叶茂的君子兰,向这位学贯中西、笔耕一生、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表示敬意。并风趣地对季老说:“您现在是红衣少年!”
吊   死   鬼导入新棵 老师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北大新学伊始,一位外地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进入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天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学者令人钦佩的人格魅力。  蜿 蜒 潋 滟 藤 萝 抖 擞 猬集
惆 怅 荆 棘 虬干 摇曳 斛

毛骨悚然 蚊蝇 愚氓wān yán liàn yànténg luódǒu sǒuwèi jíchóu chàng jīng jíqiú gànyèhúsǒngyíngméng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根据课文内容,你觉得课题“幽径悲剧”指的是幽径本身的悲剧还是发生在幽径上的悲剧? ☆用一句话概括课文讲了一个
什么悲剧。(发生在幽径上的悲剧)北大燕园内,作者住处附近一条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被无情砍伐的悲剧。这篇课文一共有16小节,我把它们分为三个部分:
1-6小节为第一部分
7-10小节为第二部分
11-16小节为第三部分
为什么要这么分呢?我们学习了课文后就会知道答案。自由朗读第一部分(1-6小节):?这个部分主要讲什么?
幽径:幽径的平常与不平常;幽径上的美景1-6:幽径之美 ?读课文一二小节,找出“作者为什么说幽径很平常但又不平常?”?读课文3-6小节,思考此处是怎样描写幽径美景的,又描写了怎样的幽径美景?
先写了幽径的地理位置,是( ),接下去用了( )顺序描写山上和湖中的美景。第3小节后半部分写了山上( )三个季节的景色,第4小节写湖中也就是荷塘,作者主要描写了荷塘( )的景色,而第5小节则合写了( )和( )的( )。怎样写美景?写了怎样的美景?一面傍湖,一面靠山 时间春夏秋夏季山上湖中冬景(从课文3-5节找)?第一部分(1-6小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课文主要是写古藤萝的,为什么不直接写藤萝,却用了6小节来描写幽径,把幽径写得很美?)提示
根据上下文理解,分析第7小节第一句话幽径之美藤萝之美(铺垫)烘托?侧面表现藤萝之美“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 第一部分以描写幽径之美侧面烘托了藤萝之美,但侧面烘托毕竟不能取代正面描写,所以第二部分就具体地正面描写了藤萝的美。
因此,第二部分概括为四个字就是:7-10:藤萝之美★朗读7-10小节,找出描写藤萝之美的句子。(课文7、8、10小节中)★如何理解“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课文第10小节倒数第2、3两句)对古藤的感觉,与特定的环境是分不开的。经过了十年浩劫,不但人遭难,连花木也被无情诛伐。茫茫燕园中,只剩下幽径上的这一株仅存的藤萝,因而也就成了惟一的精神寄托和安慰。 季羡林先生在他的另一篇散文《二月兰》中写到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心情。他写道:“我当时日子实在非常难过。我知道正义是在自己手中,可是是非颠倒,人妖难分,我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答,一腔义愤,满腹委屈,毫无人生之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成了“不可接触者”,几年没接到过一封信,很少有人敢同我打个招呼。我虽处人世,实为异类。” “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11小节第1句)文章急转而下,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看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讲了什么?如果也和第一和第二部分一样用四个字概括,应该是哪四个字?11-16:藤萝之悲 ?“藤萝之悲”悲在哪里?发生了怎样的悲剧?找出文中描写藤萝被毁后的惨状的语句,并谈谈你的感受。(课文第11小节) ?古藤萝被砍伐后,作者的反应时是怎样的?推测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反应:课文13小节
心情:悲伤、痛心、失望、愤怒 ?试着理解第12小节“真正的伟人们”的含义? 作者对他所说的伟人有着鄙视的感情。“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这样”指的是像作者一样富于感情,“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具有博爱之心。而“伟人们决不会这样“说明他们决不泛爱生灵,处事冷面无情,甚至滥杀无辜。这里的”真正的伟人们“含贬义,作者把他们放到了自己的对立面,怀着鄙视厌弃的感情。 ?古藤萝除了外在美,还有没有内在的可贵品质?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课文14小节“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世”,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这句话批判了“世人”什么? ?怎样理解课文末段?作者批评世人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对自然对他人的关爱,自私、冷漠、无情。是指作者将永不放弃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责任,表现了作者矢志不渝的决心。 ?作者把古藤萝的形、声、色、香之美写到极致,其目的是什么?凸出强烈的悲剧效果。悲剧是美的毁灭,文章着力描写了藤萝的美,不仅有外在美还有内在品格。藤萝越美,那么它被毁的悲剧也就越凸出。 ?除了把藤萝的写得很美来凸出悲剧效果,还有没有别的地方加强了悲剧效果?文章着力描写了藤萝被毁时的惨状,令人触目惊心;那么美的藤萝是毁于愚氓之手,十分可悲;对悲剧气氛的渲染。
作者用“毁于愚氓之手”来概括藤萝悲剧,这是非常慎重、准确而发人深思的。文章写于1992年,这一棵藤萝毁于写作时的“今年春天”,“十年浩劫”已结束十五六年,改革春风劲吹,取得了重要成绩。但是,由于国民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因而出现了“愚氓灭美”的现象。从中可以看到努力实行科教兴国,提高国民思想文化和审美素质的重要。 读9-10两段文字,探究:作者为什么对这株藤萝情有独钟?.答:唯一的精神寄托和安慰.困惑共解 藤萝被毁前,这原本是一株怎样的藤萝?盘曲而上 成了吊死鬼
红绿相映 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
淡淡幽香 万分委屈、投诉无门
嘤嘤嗡嗡 哭泣,哭泣,哭泣……

被毁之前 被毁之后 真相调查被杀原因
凶手姓名 “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 “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 “每年春天,它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 谁是凶手?
愚 氓!






【第二幕】悲藤萝之惨
请同学们阅读第11段至文末,先找出最能表现藤萝被毁后惨状的词句,然后用这株古藤萝的口吻自述悲惨经历。
被杀原因
凶手姓名
真相调查藤萝之美师生合作外在美内

美形:“ 盘曲而上”色:“苍黑”,“万绿丛中一点红”香:“一股幽香”和:与大树和睦相处声:“嗡嗡的蜜蜂声”善:阅尽沧桑,从无害人之心探讨悲剧   1、“藤萝毁于愚氓之手”的悲剧,让作者心生悲痛,难道他仅仅是为这一棵藤萝而悲伤吗?  这里的藤萝是真善美的象征,愚氓是美的毁灭者的象征。藤萝被毁灭的悲剧其实就是世人对美的忽视,对美的否定,对美的毁灭,所以说古藤萝的悲剧,其实是在说人的悲剧,人们亲手一个一个地消灭身边的美,这是让作者最为心痛的,而且这样的悲剧每天还在上演着。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身为北大教授的季老却常常为一些小动植物而落泪,你怎样看待其人?
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良知、责任与勇气   2、“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这样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这里的“十字架”是什么呢?为什么作者要背下去?  这里的十字架指的是“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责任”,作者深感到社会对于“愚氓”毁灭美丽的现象还没有引起起码的重视,呼唤社会群体爱美护美意识的提高,自己愿意承担起呼唤人们重视美,保护美的责任,表现了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悲剧的制造者是愚氓,悲剧发生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愚氓灭美现实告诉我们什么? 人们的愚昧无知把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逐渐毁灭。人们的愚昧与贪婪把民族传统的道德文化遗弃(传统道德文化的内涵是真善美)。 悲剧主题
这悲剧不仅仅是一株藤萝的悲剧,不仅仅是幽径悲剧,而且还是整个燕园的悲剧,整个时代的悲剧,整个民族的悲剧,甚至是整个人性的悲剧! 时代悲剧人性悲剧民族悲剧燕园悲剧悲剧反思 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
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
任何一只虫的鸣叫也是人的鸣叫。
??????????????????——刘亮程《一个人村庄》拓展训练 我们的身边是否还有“愚氓之手”,“愚氓灭美”的现象?请以“悲剧还在延续”为话题,说说身边的“悲剧”。被毁前的圆明园被毁前的圆明园被毁的圆明园明天还有树吗?明天还有树吗?让人窒息的垃圾山这是鲸鱼?啊,救救我吧!   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制止这样的事情的发生? 提高国民素质、制定相应制度、规范和处罚条例、加大宣传力度……教师寄语智慧的人们创造出美好的世界;
愚昧的人们制造着一幕幕悲剧;
珍爱环境,善待自然;
共同生存,共同发展!
让悲剧不要在我们手中重现! 假如与季羡林老先生有一分钟的面对面的时间,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课后学习 在生活中,你曾为一株草、一朵花的折损而伤心过吗?你曾为一只猫、一条狗的病痛流过泪吗?如果有,请你将这段感情经历写下来。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