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七下期末专题复习—化学模块(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4)七下期末专题复习—化学模块(一)(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6-09 09:4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2024)七下期末专题复习—化学模块(一)(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科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
A.Cu﹣铜分子 B.3O﹣3个氧元素
C.N2﹣2个氮原子 D.4H+﹣4个氢离子
2.《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新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其中C的化合价为(  )
A.+4价 B.﹣4价 C.+2价 D.﹣2价
3.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可以由分子构成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空隙,分子间空隙比原子间空隙大
4.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构成与组成
B.!原子结构
C.X表示氧化反应,Y表示化合反应
D.地壳中元素含量
5.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D.水分子由氢气和氧气构成
6.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同种物质中的同种元素,其化合价不一定相同
B.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D.同种元素的原子,其质子数不一定相同
7.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为用针刺破细线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膜会把细线拉过去,该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乙图为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的现象,说明液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C.丙图为将一定量的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的现象,说明酒精蒸发了
D.丁图为两个铅块没有被重物拉开的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8.肼,又称联氨,常用作火箭的燃料,每个肼分子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则肼的化学式可以写作(  )
A.2N4H B.NH C.2NH2 D.N2H4
9.中国天宫空间站使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镓原子的质子数是69.72 B.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
C.镓离子的质子数是69.72 D.镓离子的电子数是31
10.根据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现象,推导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还需获取的信息有(  )
①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②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③参与反应的水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个数比为2:2:1
④参与反应的水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质量比为9:1:8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和②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B.③和④均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
C.粒子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①②③④共表示四种元素的粒子
12.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②2NH3③SO2④O⑤Mg2+⑥2OH﹣⑦H2O.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13.对乙酰氨基酚(化学式C8H9NO2)是一种治疗流感的退烧止痛药。下列有关对乙酰氨基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乙酰氨基酚中含有1个氧分子
B.对乙酰氨基酚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4:1
C.保持对乙酰氨基酚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对乙酰氨基酚分子
D.对乙酰氨基酚中含有8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
14.已知一个SO2的分子质量是n千克,一个SO3的分子质量是m千克(假设两种分子中,硫原子、氧原子分别具有相同的中子数)。若以硫原子质量是作为标准,则S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5.化学符号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按要求填空:
(1)①铜原子:    ;②氧气分子     ;③钠离子:    。
(2)写出下列化学式:①氦气:    ;②水:    ;③氯化镁:    。
16.小科在学习中建构了如图所示的碳及其化合价的价类二维图。
(1)A点物质由C、O两种元素组成,则它的化学式为     。
(2)图中B点对应的物质的类别是     (填“单质”或“化合物”)。
(3)甲烷(CH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17.图甲是元素周期表中某种元素的信息,图乙是A、B、C、D是四种粒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F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该元素的原子19F的中子数为     。
(3)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序号)
(4)图C表示的粒子的符号是     。
18.小科将一根细线松弛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上,把框架进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所示:
(1)若将肥皂膜的a部分用热针刺破,棉线的形状是以下的     。
(2)下列选项中的实验,其原理与第(1)题原理一致的是     。
A.气体扩散 B.压缩空气
C.酒精与水混合 D.铅柱黏合
1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经历了10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段发展史。
(1)表一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迈耶尔和门捷列夫都提到了这部分,只是门捷列夫更为完善,表一中与F元素核外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是     。
(2)表二是八音律表的一部分,按照纽兰兹的理论,请找出与B元素性质相似的元素,它与氧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3)分析上述科学史料,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可多选)
A.研究复杂的现象往往需要寻找规律
B.科学家在研究元素周期规律时,不需要借助任何技术
C如果当时门捷列夫没有发现元素周期表,以后就不会再有人发现了
D.随着科学的进步,新的元素陆续会被发现
E.纽兰兹的八音律理论中没有稀有气体元素,说明他的理论完全错误
20.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镁基固态储氢技术是储存氢气途径之一,其过程可分为吸附、储氢、释氢三个环节,如图所示。
储存方式 ﹣252℃低温液态储氢 200℃镁基固态储氢
模型图
(1)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2)据图分析,储氢环节发生的是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3)适当提升温度能使镁基材料吸附氢气速度增大,请从温度对热运动的影响角度,进行解释    。
(4)氢气储存方式还有低温液态储氢。相同体积氢气和氢化镁所含微粒数如表所示。结合表格信息,说明镁基固态储氢技术的优点。    。
三、实验探究题
21.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史料1:1897年,汤姆生提出有粒子嵌于原子表面的原子结构,并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从而建立了葡萄干面包模型。
史料2: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如下现象:
①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从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史料1中,汤姆生发现的粒子是     。
(2)卢瑟福提出原子内部大部分是空的,他的依据是史料2中的     (填序号)。
(3)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实验现象的图像是     。
22.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为探究水的组成及影响电解水速率的因素,某小组同学设计下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先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含少量氢氧化钠),再接通直流电源。已知:水中加入的氢氧化钠只起增强导电性作用,本身不参与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支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2)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3)检验甲管内产生的气体,其具体操作是     。
(4)电解纯水速率较慢,为探究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进行多次实验,测得产生20mL氢气所需时间如图:
①电解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改变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是     。
②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     。
四、解答题
23.尿素是农业上常见的一种化肥,某化工公司生产的商品尿素外包装标签如图所示。请回答:
(1)尿素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含氮量很高的氮肥,其中的“氮”指     (填“氮元素”或“氮单质”)。
(2)尿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
(3)某品牌尿素在广告中宣传,氮元素质量分数高达52.3%,请通过计算,判断该广告是否属实?
24.洗手液是生活中常备卫生用品,其中的抗菌成分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氯己定是常见的抗菌成分。(氯己定化学式为C22H30Cl2N10,相对分子质量为505)
(1)从物质分类角度分析,氯己定属于     。(选填“单质”或“化合物”)
(2)在氯已定(C22H30Cl2N10)中质量分数最小的为     元素。
(3)洗手液中的氯己定含量过少会导致杀菌效果不佳,过多则会刺激皮肤。通常100克洗手液中氯元素的质量应在0.02克﹣0.05克之间。已知某品牌抗菌型洗手液100克含有氯己定0.505克,请通过计算判断该品牌抗菌型洗手液的氯元素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其他成分不含氯元素)
25.材料一:1803年,道尔顿在原子论中提出元素由微小的不可分的原子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比例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复杂原子”。
材料二:1809年,盖 吕萨克认同道尔顿的原子论,并提出自己的假说: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包括“复杂原子”)。道尔顿反对盖 吕萨克的假说,他认为若该假说成立,解释化学反应时,有些反应会推导出“半个原子”,与原子论矛盾。
材料三: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解决了道尔顿和盖 吕萨克的矛盾。随后科学家们确立并逐步完善了“原子﹣分子”学说。
材料四: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阳离子,理、钠、钾等金属很容易失去电子,所以常被用作电池材料。
(1)道尔顿原子论中“复杂原子”构成的物质,按现在物质的组成分类,属于纯净物中的     。
(2)依据道尔顿的原子论和盖 吕萨克的假说,下列反应能推导出“半个原子”的是     。(可多选)
A.1升氢气和1升氯气化合成2升氯化氢气体
B.2升氢气和1升氧气化合成2升水蒸气
C.木炭与1升氧气化合成1升二氧化碳
D.木炭与1升二氧化碳化合成2升一氧化碳
E.硫与1升氢气化合成1升硫化氢气体
(3)研究表明,半径越大的金属离子越容易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移动,充电速度越快:如图是锂、钠、钾三种金属的离子半径大小,电池容量相同的这三种电池,充满电的时间最短的是     电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D; 2.A; 3.D; 4.A; 5.B; 6.D; 7.B; 8.D; 9.B; 10.A; 11.C; 12.C; 13.C; 14.B;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5.Cu ; O2 ; Na+ ; He ; H2O ; MgCl2 ; 16.CO2 ; 单质 ; ﹣4 ; 17.19.00 ; 10 ; B、C ; Cl﹣ ; 18.B ; D ; 19.Cl ; BeO ; AD ; 20.氢分子 ; 物理 ;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 镁基固态储氢技术的发展,可实现氢气安全,高效及大规模储运 ;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1.电子 ; ① ; C ; 22.1:2 ; 水氢气+氧气 ;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甲管尖嘴处,打开活塞 ; 在一定范围内,电压越大,电解水速率越快 ; 12V、10%氢氧化钠溶液 ;
四、解答题(共3小题)
23.氮元素 ; 3:1 ; 24.化合物 ; 氢 ; 25.化合物 ; BD ; 钾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