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南省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
A. 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统治者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 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D. 注重民生已成为某些学派共识
2.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皮卡丘历史学习社团”将“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玄奘西行”、“开元盛世”作为一个课外活动课的内容,最符合这一活动内容的主题是( )
A. 隋唐的制度创新 B. 隋唐开明民族政策 C. 隋唐的繁荣开放 D. 中华文化传播域外
3.有学者指出宋初防弊之政的第一原则是收权,即尽量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第二原则是分权,即尽量使各层权力机构的权力趋于分散;第三原则是重文轻武。宋初防弊之政有助于( )
A. 维护政权稳定 B. 增强地方势力 C. 减轻财政负担 D. 简化行政流程
4.如图所示,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此措施的朝代是( )。
A. 北宋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5.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斗争中,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按其孕育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 红船精神——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B. 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C.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五四精神——长征精神
D. 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
6.如图是抗战时期的一次战役,关于如图战役表述正确的是( )
A. 此战役发生在抗战相持阶段 B. 此战役为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
C. 此战役中国军队取得了胜利 D. 此战役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迷梦
7.如表是新中国某一时期农村各阶级占有耕地情况。据表可知( )
农村各阶级户数的比重/% 农村各阶级占有耕地的比重/%
贫雇农 52.2 47.1
中农 39.9 44.3
富农 5.3 6.4
地主 2.6 2.2
合计 100.0 100.0
A.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 土地革命初见成效 C. 农村贫富差距扩大 D. 各阶级占比较均衡
8.古代世界纪年法多种多样。古代巴比伦王国使用巴比伦纪年,以第四王朝国王登基的日子为纪元;古希腊曾使用希腊纪年,这一纪年法来自世界创神的神话;古罗马通行罗马纪年,以创建罗马城的日子为纪元……这说明古代文明具有( )
A. 传承性 B. 互交性 C. 一致性 D. 多元性
9.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 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 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 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10.公元15世纪,美洲印第安人培育的玉米被引进到欧洲。此传播现象的实现得益于图中路线(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1923年5月24日,苏联人民委员会发布法令《关于交换》中规定:居民完成实物税以后剩余的农产品可以自由交换、买卖。交换和买卖法也适用于手工业和小工业制品。这些举措( )
A. 旨在利用计划向社会主义过渡 B. 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板复发展
C. 打击了农民和小生产者积极性 D. 保障工业化对农产品的需求
12.1930年美国有这样一首歌曲:“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此歌曲侧面反映了( )
A. 美国民众对社会主义向往 B. 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瓦解
C. 美国深受经济大危机打击 D. 罗斯福新政未取得成效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签订后,奕 等发起洋务运动,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派遣留美幼童,试图“师夷长技以自强”,却因甲午海战北洋舰队覆灭而破产。1905年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1912年推翻清王朝,却未阻止袁世凯复辟与军阀混战。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与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论战。民族危机的持续加深,迫使中国在“西方道路移植”与“本土革命创新”间寻找出路。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观点一:从器物革新到思想文化的“西学渐进”,是突破民族危机的关键路径。
观点二:西方模式难以根治中国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与本土实践结合才是出路。
请就其中的一个观点,选择材料中的相关史实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200字左右。
14.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但在明清时期逐步落后于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摘编自《中国的世界纪录》
材料二: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摘编自卢嘉锡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明清时期中西方科技发展对比(1500-1800年)
时期 中国重大科技成就 西方重大科技成就
1500-1600 《本草纲目》完成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1600-1700 《农政全书》编撰 牛顿建立经典力学
1700-1800 《四库全书》编纂 瓦特改良蒸汽机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结构角度分析这一特征形成的原因。
(2) 材料二中马克思的论述揭示了科技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请以”活字印刷术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为例,说明其如何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3) 根据材料三,18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呈现何种差异?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从国家政策和教育制度两个角度分析中国科技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
15.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侵略史,也是一部屈辱史,体现了近代中国的苦难与耻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夷在江南,抚局已定,盖金陵为南北咽喉,逆夷既已扼吭而据要害,不得不权为和戎之策,以安民而息兵。
——曾国藩(1842年9月17日)
材料二:上诊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摘编自1901年某条约
材料三:“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其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大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1936年12月12日《桂林日报》
(1) 材料一的“和戎之策”破坏了中国哪些主权?“和戎之策”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什么变化?
(2) 材料二条款反映了清政府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社会进程带来什么影响?
(3) 材料三《桂林日报》对“陕变”的评论体现了当时民众怎样的诉求?结合材料与所学,你如何理解“勇于对内,怯于对外”这一批评。综上,从国家主权或民族意识任一维度,谈谈近代中国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16.20世纪的世界是一个战争纷飞的时代,也是国际关系不断重塑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 对比图一和图二,一战后欧洲版图的重绘源自于哪一条约的规定?结合图二分析英国外交官在1920年为何认为“我们正在用新地图制造新麻烦”?
(2) 请从美苏关系变化的角度对材料二中的图片进行简要说明。
(3) 材料三图片体现了威胁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哪些因素?综上,上述材料体现了国际格局经历了哪几次变动?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模仿西方共和制,却陷入军阀割据。材料中五四运动后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标志着中国开始探索本土化革命道路。历史证明,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如后来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才真正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这种“本土创新”模式最终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救亡的根本目标
14.【答案】【小题1】主要特征:主要集中在与农业相关的领域;实用性强(或以实用技术为主);重经验总结、轻理论探究。
经济结构角度原因:中国古代以小农经济为主导(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小题2】内在联系:科技是推动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或科技发展推动社会变革。
活字印刷术推动欧洲社会转型: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后,大大降低了书籍的印刷成本,使得书籍能够更广泛地传播,推动文艺复兴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为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小题3】差异:中国主要是对传统科技的总结,西方出现了近代科学技术的突破;中国注重经验总结,西方重视理论研究。
原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中外科技交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八股取士,束缚创新思维
15.【答案】【小题1】主权: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变化:中国自然经济遣到破坏,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之中/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小题2】变化: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沦为洋人的朝廷。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小题3】诉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理解:国民党实行“攘外必先安内”,实行不抵抗政策。启示:必须维护主权完整,民族团结是抵御外辱的基础
16.【答案】【小题1】《凡尔赛条约》;过分削弱德国,激化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为二战埋下了隐患
【小题2】材料中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是美苏两国从战时同盟关系转变为对立关系/朋友到敌人由于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美苏国家利益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冲突,美苏关系走向对立。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最终固定下来。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也给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带来了长期的对峙和对抗,阻碍了全球一体化发展。美苏冷战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引发局部战争。客观上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
【小题3】因素: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两极格局再到多极化趋势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