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决战期末·50道单选题专练】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卷
1.《孙子算经》中有一道题,原文是:今有四人共车,一车空;三人共车,九人步,问人与车各几何?译文为:今有若干人乘车,每4人共乘一车,最终剩余1辆车;若每3人共乘一车,最终剩余9个人无车可乘,问共有多少人,多少辆车?设共有x辆车,可列方程( )
A. B. C. D.
2.下列图形不具有稳定性的是( )
A. B.
C. D.
3.幻方是古老的数学问题,我国古代的《洛书》中记载了最早的幻方——九宫格.将9个数填入幻方的空格中,要求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的3个数之和相等,例如图(1)就是一个幻方.图(2)是一个末完成的幻方,则的值是( )
A.0 B. C. D.32
4.已知三条线段的长分别是5,5,x,若它们能构成三角形,则整数的最大值是( )
A.11 B.9 C.7 D.5
5.已知 , 下列式子一定成立的是 ( )
A. B. C. D.
6.如图,点为边的中点,为的中线,设的面积为,的面积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7.一个标志性建筑的底面呈长方形,长是宽的2倍,在其四周铺上花岗岩,形成一个宽为3米的长方形框(如图所示).已知铺这个框恰好用了504块边长为0.5米的正方形花岗岩(接缝忽略不计).若设此标志性建筑底面长方形的宽为x米,给出下列方程:
①4×3(2x+3)=0.5×0.5×x 504;
②2×3(2x+6)+2×3x=0.5×0.5×504;
③(x+6) (2x+6)- 2x·x=0.5×0.5×504,
其中正确的是( )
A.② B.③ C.②③ D.①②③
8.若x<y,则下列不等式中不成立的是( )
A. B. C. D.
9.如图,将长方形的一角折叠,以(点在上,不与,重合)为折痕,得到,连结,设,的度数分别为,,若,则,之间的关系是( )
A. B. C. D.
10.已知抛物线(为常数,)上有四个点,若四个数中有且只有一个数大于0,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11.如图,BC∥DE,若∠A=32°,∠C=25°,则∠E等于( ).
A.25° B.57° C.64° D.67°
12.为了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某校七(1)班班委举行了一次安全知识抢答赛,抢答题一共20道,记分规则如下:每答对一道得5分,每答错或不答一道扣1分。若小红一共得70分,则她答对的道数为 ( )
A.14 B.15 C.16 D.17
13.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卷七“盈不足”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意思是:几个人合伙买一件物品,每人出元,则余元;若每人出元,则少元,问几人合买?这件物品多少钱?若设有人合买,这件物品元,则根据题意列出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为( )
A. B.
C. D.
14.如图所示,把长方形沿对折,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15.如图,点、、、在同一直线上,≌,,则( )
A. B. C. D.
16.小丽与爸爸、妈妈在公园里荡秋千,如图,小丽坐在秋千的起始位置处,与地面垂直,小丽两脚在地面上用力一蹬,妈妈在处接住她后用力一推,爸爸在处接住她.若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点到的距离为,点距离地面的高度是,,则点到的距离为( )
A. B. C. D.
17.甲乙两人在3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甲每分钟跑100米,乙每分钟跑80米,若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出发,则( )分钟后他们第一次相遇.
A.10 B.15 C.20 D.30
18.如图,∠ABC=∠BAD,再添加哪一个条件,不能证明△ABC≌△BAD( ).
A.AC=BD B.∠C=∠D C.AD=BC D.∠ABD=∠BAC
19.如图,点E,点F在直线AC上,AE=CF,AD=CB,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DF≌△CBE的是( )
A.AD∥BC B.BE∥DF C.BE=DF D.∠A=∠C
20.在下列实例中,属于平移过程的有( )
①时针运行的过程;
②电梯上升的过程;
③地球自转的过程;
④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行驶.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1.在中,当时,;当时,;则当时,的值为( )
A.2 B. C. D.5
22.如图,点B,F,E,D共线,∠B=∠D,BE=DF,添加一个条件,不能判定△ABF≌△CDE的是( )
A.AF∥CE B.∠A=∠C C.AF=CE D.AB=CD
23.现需要在某条街道上修建一个核酸检测点P,向居住在A,B小区的居民提供核酸检测服务,要使P到A,B的距离之和最短,则核酸检测点P符合题意的是( )
A. B.
C. D.
24.已知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m的值是( )
A.2 B. C. D.1
25. 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则从这个多边形的某个顶点画对角线,可以画出几条( )
A.5条 B.6条 C.7条 D.8条
26.检修一台机器,甲、乙小组单独做分别需,就可以完成.两小组合做后,再由乙小组单独做,则完成这台机器的检修任务还需的小时数为( )
A. B. C. D.
27.对定义一种新运算,规定:(其中均为非零常数),这里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四则运算.例如:.若,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①;②若,则;
③若,则有且仅有5组正整数解.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28.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四边形绕某一点旋转某一角度得到四边形(所有顶点都是网格线交点),在网格线交点中,可能是旋转中心的是( )
A.点 B.点 C.点 D.点
29.有大小两种盛酒的桶,已知5个大桶加上1个小桶可以盛酒3斛(斛,音hú,是古代的一种容量单位),1个大桶加上5个小桶可以盛酒2斛.1个大桶、1个小桶分别可以盛酒多少斛?设大桶可以盛酒斛,小桶可以盛酒斛,则可列方程组为( )
A. B.
C. D.
30.已知方程组 , 则 的值是( )
A. B. C.-9 D.9
31.如图,将绕点C顺时针旋转得到,使点A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边上,点B的对应点为E,连接,下列四个结论:①;②;③;④平分(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2.对于任意两个实数,给出以下两个运算法则:①;②,例如,.解决下列问题:已知正整数满足,且,关于这个四元方程下列说法:①,,,是该四元方程的一组解;②连续的四个偶数一定是该四元方程的解;③若,则该四元方程有7组解;正确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33.我国古代问题:以绳测井,若将绳三折测之,绳多四尺;若将绳四折测之,绳多一尺.绳长、井深各几何?这段话的意思是:用绳子量井深,把绳三折来量,井外余绳四尺;把绳四折来量,井外余绳一尺.绳长、井深各几尺?若设井深为x尺,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34.已知实数a,b,c,其中且满足,,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35.如图,将折叠使点落在处,折痕为,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则为锐角三角形
B.若,则为锐角三角形
C.若,则为锐角三角形
D.若且,则为锐角三角形
37. 如图,将绕点逆时针旋转到,点恰好落在边上. 已知,则的长是( )
A. B. C. D.
38. 买两种布料共138米,花了540元,其中蓝色布料每米5元,黑色布料每米3元,两种布料各买了多少米 设黑色布料买了x米,列方程正确的是( )
A.3x+5(138-x)=540 B.5x+3(138-x)=540
C.3x+5(540-x)=138 D.5x+3(540-x)=138
39.如图,中,于点,于点,交于点,若,则等于( )
A. B. C. D.
40.若,则( )
A. B. C. D.
41.如图,分别用火柴棍连续搭建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公共边只用一根火柴棍,如果搭建的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共用了2023根火柴,并且正三角形的个数比正六边形的个数多 个,那么能连续搭建的正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B. C. D.
42.如图,在△ABC中,点D是BC边上的一点,E,F分别是AD,BE的中点,连接CE,CF,若S△CEF=5,则△ABC的面积为( )
A.15 B.20 C.25 D.30
43.如图,在△OAB和△OCD中,OA=OB,OC=OD,OA>OC,∠AOB=∠COD=30°,如图,连接AC,BD交于点M,AC与OD相交于E,BD与OA相交于F,连接OM.则下列结论中:①AC=BD;②∠AMB=30°;③△OEM≌△OFM;④MO平分∠BMC.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4.一个多边形除一个内角外其余内角的和为1510°,则这个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是( )
A.27 B.35 C.44 D.54
45.甲、乙两人共同解关于x,y的方程组 ,甲符合题意地解得 乙看错了方程②中的系数c,解得 ,则 的值为( )
A.16 B.25 C.36 D.49
46.如图,在中,是的角平分线,点E、F分别是上的动点,若,当的值最小时,的度数为( )
A. B. C. D.
47.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下列四个结论:
①若它的解集是,则;
②当,不等式组无解;
③若它的整数解仅有3个,则a的取值范围是;
④若它有解,则.
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8.下列说法:
①符号相反的数互为相反数;②有理数a、b、c满足 ,且 ,则化简 的值为5;③若 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这个方程的解是 ;④若 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 ;
其中正确的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49.如图,是的角平分线,;垂足为交的延长线于点,若恰好平分.给出下列三个结论:①;②;③.其中正确的结论共有( )个
A. B. C. D.
50.如图,下列四个条件: ①BC=B′C;②AC=A′C;③∠A′CA=∠B′CB;④AB=A′B′.从中任取三个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为结论,则最多可以构成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决战期末·50道单选题专练】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卷
1.《孙子算经》中有一道题,原文是:今有四人共车,一车空;三人共车,九人步,问人与车各几何?译文为:今有若干人乘车,每4人共乘一车,最终剩余1辆车;若每3人共乘一车,最终剩余9个人无车可乘,问共有多少人,多少辆车?设共有x辆车,可列方程( )
A. B. C. D.
【答案】C
2.下列图形不具有稳定性的是( )
A. B.
C. D.
【答案】A
3.幻方是古老的数学问题,我国古代的《洛书》中记载了最早的幻方——九宫格.将9个数填入幻方的空格中,要求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的3个数之和相等,例如图(1)就是一个幻方.图(2)是一个末完成的幻方,则的值是( )
A.0 B. C. D.32
【答案】B
4.已知三条线段的长分别是5,5,x,若它们能构成三角形,则整数的最大值是( )
A.11 B.9 C.7 D.5
【答案】B
5.已知 , 下列式子一定成立的是 (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不符合题意;
、当时,,B不符合题意;
、,C符合题意;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进行即可求解.
6.如图,点为边的中点,为的中线,设的面积为,的面积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解:∵点D是BC的中点,AE为△ABD的中线,
∴点E为BD的中点,BE=DE=BD, BD=CD,
∴CE=3BE,
∴S△AEC=3S△ABE,
∵△AEC的面积为S,△ABE的面积为S1,
∴S=3S1.
故答案为:A.
【分析】由三角形中线可以知道,点E是三角形的中点。△ABE和△AEC,底在同一条直线上,高相等。所以面积比等于底边的比.
7.一个标志性建筑的底面呈长方形,长是宽的2倍,在其四周铺上花岗岩,形成一个宽为3米的长方形框(如图所示).已知铺这个框恰好用了504块边长为0.5米的正方形花岗岩(接缝忽略不计).若设此标志性建筑底面长方形的宽为x米,给出下列方程:
①4×3(2x+3)=0.5×0.5×x 504;
②2×3(2x+6)+2×3x=0.5×0.5×504;
③(x+6) (2x+6)- 2x·x=0.5×0.5×504,
其中正确的是( )
A.② B.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解答】 设此标志性建筑底面长方形的宽为x米.
①4×3(2x+3)=0.5×0.5×504,错误;
②2×3(2x+6)+2×3x=0.5×0.5×504,正确;
③(x+6)(2x+6)-2x x=0.5×0.5×504,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铺这个框恰好用了504块边长为0.5米的正方形花岗岩"和“宽为3米的长方形框”表示出长方形框的面积,再作出判断.
8.若x<y,则下列不等式中不成立的是( )
A. B. C. D.
【答案】D
9.如图,将长方形的一角折叠,以(点在上,不与,重合)为折痕,得到,连结,设,的度数分别为,,若,则,之间的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解:∵以(点在上,不与,重合)为折痕,得到,
∴
∵设,的度数分别为,,且四边形是长方形
∴
∵
∴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折叠性质,可得,根据角的构成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分别用含的式子表示出∠B'CE与∠B'EC,再利用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作答.
10.已知抛物线(为常数,)上有四个点,若四个数中有且只有一个数大于0,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B
11.如图,BC∥DE,若∠A=32°,∠C=25°,则∠E等于( ).
A.25° B.57° C.64° D.67°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32°,∠C=25°,
∴∠CBE=∠A+∠C=57°,
∵BC//DE,
∴∠E=∠CBE=57°;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CBE=∠A+∠C=57°,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CBE=57°.
12.为了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某校七(1)班班委举行了一次安全知识抢答赛,抢答题一共20道,记分规则如下:每答对一道得5分,每答错或不答一道扣1分。若小红一共得70分,则她答对的道数为 ( )
A.14 B.15 C.16 D.17
【答案】B
【解析】【解答】解:设答对的题目有x道,则答错或不答的题目有道,
∴
解得:
∴答对的题目有15道,
故答案为:B.
【分析】设答对的题目有x道,则答错或不答的题目有道,根据"答对一道得5分,每答错或不答一道扣1分。若小红一共得70分",据此列出方程:解此方程即可求解.
13.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卷七“盈不足”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意思是:几个人合伙买一件物品,每人出元,则余元;若每人出元,则少元,问几人合买?这件物品多少钱?若设有人合买,这件物品元,则根据题意列出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组,从而可以解答.
14.如图所示,把长方形沿对折,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解:由折叠可得:,
∵长方形中,,
∴,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折叠的性质求出,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解.
15.如图,点、、、在同一直线上,≌,,则(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
∴∠ADB=∠AEC=100°,
∴∠ADE=∠AEC=180°-∠AEC=180°-100°=80°,
在△ADE中,根据三角的内角和可得:
∠DAE=180°-∠ADE-∠AED=180°-80°-80°=20°,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邻补角求出∠ADE=∠AEC=180°-∠AEC=180°-100°=80°,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DAE的度数即可.
16.小丽与爸爸、妈妈在公园里荡秋千,如图,小丽坐在秋千的起始位置处,与地面垂直,小丽两脚在地面上用力一蹬,妈妈在处接住她后用力一推,爸爸在处接住她.若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点到的距离为,点距离地面的高度是,,则点到的距离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解: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点距离地面的高度是,
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点距离地面的高度是,
,
,
,
,
又由题意可知,,
,
,,
,
点到的距离为,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根据题意,利用,证得,得出,,结合的值,即可得到点到的距离,即可得出答案.
17.甲乙两人在3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甲每分钟跑100米,乙每分钟跑80米,若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出发,则( )分钟后他们第一次相遇.
A.10 B.15 C.20 D.30
【答案】B
【解析】【解答】解:设x分钟后两人相遇,根据题意得:
100x-80x=300
解得:x=15
故答案为:B.
【分析】 根据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出发可知,两人第一次相遇时,甲比乙多跑了一圈.据此可列方程求解.
18.如图,∠ABC=∠BAD,再添加哪一个条件,不能证明△ABC≌△BAD( ).
A.AC=BD B.∠C=∠D C.AD=BC D.∠ABD=∠BAC
【答案】A
【解析】【解答】∠ABC=∠BAD, AB=AB,
添加 AC=BD 得到SSA不能使故A错误,符合题意;
添加∠C=∠D ,根据AAS可得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添加AD=BC ,根据SAS可得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添加∠ABD=∠BAC ,根据ASA可得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进行逐一判定即可求解.
19.如图,点E,点F在直线AC上,AE=CF,AD=CB,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DF≌△CBE的是( )
A.AD∥BC B.BE∥DF C.BE=DF D.∠A=∠C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E=CF,∴AF=CE,
A、添加AD//BC,可得到∠A=∠C,由“SAS”可以判定△ADF≌△CBE,∴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添加BE//DF,可得到∠BEC=∠ AFD,不能判定△ADF≌△CBE,∴B选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C、添加BE=DF,由“SSS”可以判定△ADF≌△CBE,∴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添加∠A=∠C,由“SAS”可以判定△ADF≌△CBE,∴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逐项判断即可.
20.在下列实例中,属于平移过程的有( )
①时针运行的过程;
②电梯上升的过程;
③地球自转的过程;
④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行驶.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解析】【解答】解:①时针运行的过程属于旋转,①不符合;
②电梯上升的过程是平移,②符合;
③地球自转的过程属于旋转现象,③不符合;
④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行驶是平移,④符合.
故答案为:B.
【分析】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根据平移的定义直接判断即可.
21.在中,当时,;当时,;则当时,的值为( )
A.2 B. C. D.5
【答案】B
22.如图,点B,F,E,D共线,∠B=∠D,BE=DF,添加一个条件,不能判定△ABF≌△CDE的是( )
A.AF∥CE B.∠A=∠C C.AF=CE D.AB=C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若AF∥CE,可用ASA证明△ABF≌△CDE,A错误;
B、若∠A=∠C,可用AAS证明△ABF≌△CDE,B错误;
C、若 AF=CE ,根据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C正确;
D、若AB=CD,也可用SAS证明△ABF≌△CDE,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依次判断即可.
23.现需要在某条街道上修建一个核酸检测点P,向居住在A,B小区的居民提供核酸检测服务,要使P到A,B的距离之和最短,则核酸检测点P符合题意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解:作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然后连接B和对称点交直线l于点P,点P即为所求,故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作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然后连接B和对称点交直线l于点P,点P即为所求.
24.已知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m的值是( )
A.2 B. C. D.1
【答案】B
【解析】【解答】解:∵方程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
解得.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且未知数项的系数不为0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据此列出关于字母m的混合组,求解即可.
25. 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则从这个多边形的某个顶点画对角线,可以画出几条( )
A.5条 B.6条 C.7条 D.8条
【答案】A
【解析】【解答】解:∵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
∴这个多边形为8边形,
∴这个多边形的某个顶点画对角线,可以画出5条,
故答案为:A
【分析】先根据题意计算出该多边形的边数,进而结合多边形的对角线即可求解。
26.检修一台机器,甲、乙小组单独做分别需,就可以完成.两小组合做后,再由乙小组单独做,则完成这台机器的检修任务还需的小时数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解:设还需x小时完成这台机器的检修任务.
根据题意,得,
解得,
故还需小时才能完成这台机器的检修任务.
故选: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设还需x小时完成这台机器的检修任务.根据 两小组合做后,再由乙小组单独做 ,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得方程的解,即可得到答案.
27.对定义一种新运算,规定:(其中均为非零常数),这里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四则运算.例如:.若,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①;②若,则;
③若,则有且仅有5组正整数解.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答案】B
28.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四边形绕某一点旋转某一角度得到四边形(所有顶点都是网格线交点),在网格线交点中,可能是旋转中心的是( )
A.点 B.点 C.点 D.点
【答案】A
【解析】【解答】如图,连接、,作的垂直平分线,作的垂直平分线,作的垂直平分线,交到点M处,
故答案为:A.
【分析】连接、,作的垂直平分线,作的垂直平分线,作的垂直平分线,交到点M处,从而求解.
29.有大小两种盛酒的桶,已知5个大桶加上1个小桶可以盛酒3斛(斛,音hú,是古代的一种容量单位),1个大桶加上5个小桶可以盛酒2斛.1个大桶、1个小桶分别可以盛酒多少斛?设大桶可以盛酒斛,小桶可以盛酒斛,则可列方程组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解:设大桶可以盛酒x斛,小桶可以盛酒y斛,根据题意得,
,
故答案为:A
【分析】设大桶可以盛酒x斛,小桶可以盛酒y斛,根据题意即可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而即可求解。
30.已知方程组 , 则 的值是( )
A. B. C.-9 D.9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由①+②,可得:4a-2b=9,
∴2a-b=,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加减消元法求解二次元一次方程组的计算方法可得4a-2b=9,再求出2a-b=即可.
31.如图,将绕点C顺时针旋转得到,使点A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边上,点B的对应点为E,连接,下列四个结论:①;②;③;④平分(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32.对于任意两个实数,给出以下两个运算法则:①;②,例如,.解决下列问题:已知正整数满足,且,关于这个四元方程下列说法:①,,,是该四元方程的一组解;②连续的四个偶数一定是该四元方程的解;③若,则该四元方程有7组解;正确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答案】C
33.我国古代问题:以绳测井,若将绳三折测之,绳多四尺;若将绳四折测之,绳多一尺.绳长、井深各几何?这段话的意思是:用绳子量井深,把绳三折来量,井外余绳四尺;把绳四折来量,井外余绳一尺.绳长、井深各几尺?若设井深为x尺,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 设井深为x尺,
根据题意可得:,
故答案为:A.
【分析】 设井深为x尺,根据“绳子”的总长度不变可列出,从而得解.
34.已知实数a,b,c,其中且满足,,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35.如图,将折叠使点落在处,折痕为,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答案】B
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则为锐角三角形
B.若,则为锐角三角形
C.若,则为锐角三角形
D.若且,则为锐角三角形
【答案】C
37. 如图,将绕点逆时针旋转到,点恰好落在边上. 已知,则的长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是由 绕点逆时针旋转而得,
故答案为:C.
【分析】由旋转的性质得到结合已知条件进一步得得出结论
38. 买两种布料共138米,花了540元,其中蓝色布料每米5元,黑色布料每米3元,两种布料各买了多少米 设黑色布料买了x米,列方程正确的是( )
A.3x+5(138-x)=540 B.5x+3(138-x)=540
C.3x+5(540-x)=138 D.5x+3(540-x)=138
【答案】A
【解析】【解答】解:设黑色布料买了x米, 则蓝布买了(138-x)米,
根据题意可得: 3x+5(138-x)=540,
故答案为:A
【分析】设黑色布料买了x米, 则蓝布买了(138-x)米,根据 买两种布料共花了540元可列出方程 3x+5(138-x)=540。
39.如图,中,于点,于点,交于点,若,则等于(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D⊥BC,BE⊥AC,
∴∠ADB=∠BEC=90°,
∴∠FBD=∠CAD,
在△FDB和△CAD中,
,
∴△FDB≌△CDA,
∴DA=DB,
∴∠ABC=∠BAD=45°,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ADB=∠BEC=90°,得到∠FBD=∠CAD,证明△FDB≌△CA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
40.若,则(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
∴x>y,
∴x+2>y+2, x-2>y-2,2x>2y,-2x<-2y
∴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可。
41.如图,分别用火柴棍连续搭建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公共边只用一根火柴棍,如果搭建的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共用了2023根火柴,并且正三角形的个数比正六边形的个数多 个,那么能连续搭建的正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解:设连续搭建正三角形的个数为x个,连续搭建正六边形的个数为y个,
由题意得:,
解得:.
故答案为:D.
【分析】设连续搭建正三角形的个数为x个,连续搭建正六边形的个数为y个,看图可知,连续搭建正三角形所用的火柴为2x+1个,连续搭建正六边形所用的火柴为5y+1个,然后根据“正三角形的个数比正六边形的个数多 个和搭建的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共用了2023根火柴”,分别列方程,联立求解即可。
42.如图,在△ABC中,点D是BC边上的一点,E,F分别是AD,BE的中点,连接CE,CF,若S△CEF=5,则△ABC的面积为( )
A.15 B.20 C.25 D.30
【答案】B
43.如图,在△OAB和△OCD中,OA=OB,OC=OD,OA>OC,∠AOB=∠COD=30°,如图,连接AC,BD交于点M,AC与OD相交于E,BD与OA相交于F,连接OM.则下列结论中:①AC=BD;②∠AMB=30°;③△OEM≌△OFM;④MO平分∠BMC.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 AOB=∠COD=30°,
∴ ∠AOC=∠BOD,
∵ OA=OB,OC=OD,
∴ △AOC≌△BOD(SAS),
∴ AC=BD,故 ① 正确;
∴ ∠OAC=∠OBD,
∵ ∠AFM=∠BFO,
∴ ∠AMB=∠AOB=30°,故 ② 正确;
∵ OA>OC,
∴ ∠OCA>∠OAC,
∵ ∠OEM=∠OCA+∠COD=∠OCA+30°,∠OFM=∠OBD+∠AOB=∠OAC+30°,
∴ ∠OEM>∠OFM,
∴ △OEM与△OFM不可能全等,故 ③ 错误;
∵ △AOC≌△BOD,
∴ AC边上的高=BD边上的高,
∴ MO平分∠BMC,故 ④ 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依据SAS判定 △AOC≌△BOD推出AC=BD,即可判断 ①;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OAC=∠OBD,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AMB=∠AOB,即可判断② ;根据OA>OC得到∠OCA>∠OAC,再外角的性质可得∠OEM>∠OFM,即可判断③;再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边上的高=BD边上的高,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即可判断 ④ .
44.一个多边形除一个内角外其余内角的和为1510°,则这个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是( )
A.27 B.35 C.44 D.54
【答案】C
【解析】【解答】解:设这个内角度数为x,边数为n,
∴(n﹣2)×180°﹣x=1510,
180n=1870+x,
∵n为正整数,
∴n=11,
∴=44,
故选:C.
【分析】设出题中所给的两个未知数,利用内角和公式列出相应等式,根据边数为整数求解即可,再进一步代入多边形的对角线计算方法,即可解答.
45.甲、乙两人共同解关于x,y的方程组 ,甲符合题意地解得 乙看错了方程②中的系数c,解得 ,则 的值为( )
A.16 B.25 C.36 D.49
【答案】B
【解析】【解答】把 代入得: ,解得:c=4,把 代入得:3a+b=5,联立得: ,解得: ,则(a+b+c)2=(2﹣1+4)2=25.
故答案为:B.
【分析】将x=2,y=﹣1代入方程组中,得到关于a与b的二元一次方程与c的值,将x=3,y=1代入方程组中的第一个方程中得到关于a与b的二元一次方程,联立组成关于a与b的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得到a与b的值,即可确定出a,b及c的值.
46.如图,在中,是的角平分线,点E、F分别是上的动点,若,当的值最小时,的度数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在上,作于点,交于点,过点作于点,与交于点,连接,,如图,则,
∵平分,
∴,
∵,,
∴,同理,
∴,,,
∴,即:,在上时最小.
是的角平分线,
,
∵,
,则,
.
故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过点作于点,交于点,过点作于点,与交于点,连接,证得和,得到,,,根据,得到,在上时最小再由由是的角平分线,得到,结合“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得,得到的度数,即可得到答案.
47.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下列四个结论:
①若它的解集是,则;
②当,不等式组无解;
③若它的整数解仅有3个,则a的取值范围是;
④若它有解,则.
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解不等式,得,
解不等式,得,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若它的解集是,则,
解得:,故①符合题意;
②当时,,不等式无解,故②符合题意;
③若它的整数解仅有3个,则整数解为:2、3、4,
∴,
解得:,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若它有解,则,
解得:,故④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有①②④,共个,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再逐项分析判断即可.
48.下列说法:
①符号相反的数互为相反数;②有理数a、b、c满足 ,且 ,则化简 的值为5;③若 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这个方程的解是 ;④若 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 ;
其中正确的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答案】D
【解析】【解答】解:仅仅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故①错误;
由 ,且 ,
所以:
< < <
故②错误;
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或 ( )或 ,
或 或
或
当 时,原方程为:
当 时,原方程化为:
,不合题意舍去,
当 时,原方程化为:
综上:方程的解为: 或 故③错误;
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
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①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即可判断①错误;
②根据题意得出a+c=0,b-3<0,b-1<0,再求出=3,即可判断②错误;
③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求出m的值,代入方程得出一元一次方程,分别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判断③错误;
④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得出3a+4b=0,得出一元一次方程ax+b=0,得出x=-=,即可判断④正确.
49.如图,是的角平分线,;垂足为交的延长线于点,若恰好平分.给出下列三个结论:①;②;③.其中正确的结论共有( )个
A. B. C. D.
【答案】D
50.如图,下列四个条件: ①BC=B′C;②AC=A′C;③∠A′CA=∠B′CB;④AB=A′B′.从中任取三个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为结论,则最多可以构成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解答】解:Ⅰ.条件:①②③,结论:④;
∵ ∠A′CA=∠B′CB ,
∴∠A′CA+∠ACB′=∠B′CB+∠ACB′ ,
即∠A′CB′=∠ACB ,
∵B′C =BC,A′C=AC;,
∴△A′CB′≌△ACB(SAS),
∴ A′B′=AB.
即条件:①②③,结论:④正确;
Ⅱ.条件:①②④,结论:③;
∵ BC=B′C,AC=A′C ,AB=A′B′.,
∴△ACB≌△A′CB′(SSS),
∴∠A′CB′=∠ACB ,
∴∠A′CB′-∠ACB′=∠ACB-∠ACB′ ,
即∠A′CA=∠B′CB .
即条件:①②④,结论:③正确;
Ⅲ.条件②③④,SSA不能证明三角形全等,故不能得出结论①.
Ⅳ.条件①③④,SSA不能证明三角形全等,故不能得出结论②.
综上所述:最多可以构成正确的结论个数为:2个.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