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南省衡阳市2025年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湖南省衡阳市2025年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6-06 17:24:48

文档简介

湖南省衡阳市2025年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1.(2025·衡阳模拟)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以茶闻名,其中“安化千两茶”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请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安化千两茶”制作工序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采茶:从茶树上采摘茶叶
B.揉捻:通过外力将叶片揉破
C.杀青:高温蒸煮破坏酶的活性
D.干燥: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自然干燥
(2)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钾、钙、铁等,这里的“钾、钙、铁”是指(  )
A.原子 B.分子 C.离子 D.元素
(3)煮“茶”时,人们在远处就闻到了茶香。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
A.受热时分子体积变大 B.受热时分子间隙变小
C.分子破裂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D.受热时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2.(2025·衡阳模拟)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一定量固体的烧杯中滴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该固体是活泼金属
B 往NaOH溶液中通入CO2 没有明显现象 NaOH和CO2不反应
C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该溶液是碱溶液
D 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观察小灯泡是否变亮 小灯泡变亮 氯化钠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A.A B.B C.C D.D
3.(2025·衡阳模拟)某同学研究蜡烛在与,的混合气体中燃烧.氧气体积分数和燃烧时间的关系,图为实验装置及所测数据。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蜡烛燃烧时间与体积分数有关
B.浓度对蜡烛燃烧没有影响
C.在不同的体积分数下,蜡烛均能发生燃烧
D.蜡烛熄灭时集气瓶中不可能存在
4.(2025·衡阳模拟)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目,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蒸发氯化钠溶液
C.称量一定质量氢氧化钠固体
D.测定溶液的pH值
5.(2025·衡阳模拟)铀是一种核燃料,如图是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铀是非金属元素
B.铀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C.铀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
D.原子核内有92个中子
6.(2025·衡阳模拟)护手霜能够有效预防手部粗髓干裂,尤其是保湿型护手霜,在冬季使用可以使手部皮肤更加柔软滋润。护手霜中常含有一种叫做甘油的物质,该物质的分子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甘油属于有机化合物
B.甘油的化学式为C3H8O3
C.甘油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
D.甘油分子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
7.(2025·衡阳模拟)类比、迁移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所以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定是分子
B.阴离子带负电荷,则带负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C.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性质,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8.(2025·衡阳模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义务植树 B.绿色出行
C.田地焚烧秸秆 D.使用清洁能源
9.(2025·衡阳模拟)古有《齐民要术》记载“粟米曲作酢”,“面”即醋酸也。今有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出制取醋酸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醋酸不属于有机化合物
B.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该方法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D.古法酿醋中的粮食发酵过程属于缓慢氧化
10.(2025·衡阳模拟)NaCl、KCl、MgCl2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NaCl、KCl的饱和溶液从80℃降到t℃,析出NaCl的质量大
B.t℃时,NaCl和KCl的溶解度相同
C.t℃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
D.NaCl中含有少量MgCl2,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Cl
11.(2025·衡阳模拟)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少年长身体的时候要大剂量补钙
B.小星奶奶为了让菜长得更好使用大量肥料,喷洒农药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
D.人体内的O、C、H、N四种元素主要以水、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的形式存在
12.(2025·衡阳模拟)湖南省博物院馆藏丰富。下列藏品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素纱襌衣
B.T形帛画
C.人面纹铜方鼎
D.唐摹《兰亭序》绢本
13.(2025·衡阳模拟)下表为四种食物的近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食物 苹果汁 豆浆 玉米粥 鸡蛋清
A.表中数据由试纸测得
B.玉米粥一定显酸性
C.胃酸过多的患者不宜多吃苹果汁
D.豆浆的碱性比鸡蛋清的碱性强
14.(2025·衡阳模拟)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青铜文化历史悠久、西汉时期的湿法炼铜工艺就是利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金属材料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古代冶金技术彰显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介绍了“火法炼锌”的方法:把炉甘石()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如右上图所示),泥封,“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炉甘石()加入锌罐之前,先将其粉碎的目的是   。
15.(2025·衡阳模拟)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氧、镁、氯、溴四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氯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
(2)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   。
(3)溴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16.(2025·衡阳模拟)2024年10月,浏阳的水稻智慧化生产"四高"示范基地丰收,晚稻亩产达1360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水稻能为人类提供的营养素主要为   。
(2)在提高粮食亩产量时,合理地使用了农药和化肥。工作人员发现某农作物的叶子发黄、发育迟缓且易倒伏,应追加的一种复合肥料是   。
(3)水稻收割机使用的燃油中含有丙烯(),它完全燃烧的产物和蜡烛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请写出丙烯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7.(2025·衡阳模拟)阅读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2023年3月24日,以“AI新纪元,创造新世界”为主题GTIC2023中国AIGC创新峰会在北京举办,多个巨头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布新产品,OpenAI的GPT模型代表了当前该领域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人工智能的核心部件是芯片,它一般是用纯度极高的单质硅制成的。近年来,科学家发现用石墨烯代替硅,可提高电子芯片的性能:石墨烯是指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的二维薄片,电子在石墨烯中的运动速度达到光速的1/300,手机充电可以实现“秒充”;华为公司发行的5G平板电脑,就创新搭载了3D石墨烯散热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将氢气加入到石墨烯中可得到突破性的高分子新材料石墨[]
(1)石墨烯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2)石墨烯与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编号)。
A.石墨烯是一种绝缘材料
B.石墨烷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石墨烷中的n可以是1
D.石墨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
18.(2025·衡阳模拟)《周礼 考工记》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氢氧化钾以漂洗丝帛的工艺。将干燥的木头烧成草木灰(含),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即可。如图为模拟该法制取KOH的工艺流程。
(1)步骤I中涉及的操作名称为   ,该流程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步骤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步骤III中包含降温结晶,说明KOH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4)该去污液能漂洗丝帛。请你根据流程推测,该去污液中所含溶质的可能组成为   (用化学式表示)。
19.(2025·衡阳模拟)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1)的名称是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填数码)。
①防止冷凝水回流 ②便于观察 ③美观漂亮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将制取的,通入装置F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0.(2025·衡阳模拟)在学习盐的性质时,老师带来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如图A所示。以下为酸碱盐溶解性表(室温)的一部分,如表。
离子 NO-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不 不
探究一:溶液M的溶质是什么
(1)溶液M的溶质可能是或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为了确定溶液M中的溶质,同学们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现象为________说明溶液M中的溶质不是。
探究二:老师取一定量溶液M与Na2CO3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3)猜想一:、;猜想二:NaCl;猜想三:________。
【实验验证】甲同学进行了如表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________正确
【总结与交流】
(4)若要验证甲同学的实验结论,还可以选用的物质有______(多选,填字母)。
A. 溶液 B. KCl溶液 C. 稀盐酸 D. 溶液
21.(2025·衡阳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完成“实验活动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活动后,对实验中使用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开展了以下探究。取10g稀盐酸于烧杯中,向其中分批加入实验后回收的石灰石,直到不再产生气泡,共用去石灰石2g,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总质量为11.56g(假定杂质不参加反应)。试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2)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
(2)D
(3)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质的元素组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1)A、采茶是从茶树上采摘茶叶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揉捻是通过外力将叶片揉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杀青是高温蒸煮破坏酶的活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干燥是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自然干燥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C.
(2)物质由元素组成,这里的“钾、钙、铁”强调的是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答案为:D.
(3)A、分子受热时体积不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茶中含有的分子受热时分子间隙变大,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热茶有香味是分子不断在运动,该过程中并没有产生新分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煮“茶”时,人们在远处就闻到了茶香是因为茶中含有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
(2)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来解答;
(3)根据分子的特性是分子在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分子有质量来解答。
(1)【解答】(1)A、采茶是从茶树上采摘茶叶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揉捻是通过外力将叶片揉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杀青是高温蒸煮破坏酶的活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干燥是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自然干燥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C.
(2)(2)物质由元素组成,这里的“钾、钙、铁”强调的是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答案为:D.
(3)(3)A、分子受热时体积不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茶中含有的分子受热时分子间隙变大,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热茶有香味是分子不断在运动,该过程中并没有产生新分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煮“茶”时,人们在远处就闻到了茶香是因为茶中含有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解析】【解答】A、碳酸盐、金属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气。故向有固体的烧杯中滴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可能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无现象,不能说明NaOH和CO2不反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故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说明该无色溶液显碱性,不一定是碱溶液,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用氯化钠溶液中的氯离子和钠离子在水中自由运动,故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观察到小灯泡变亮,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活泼的金属和酸反应生成氢气来解答;
B、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来解答;
C、根据碱显碱性,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来解答;
D、根据溶液中有自由运动的离子能够导电来解答。
3.【答案】A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从图可知,氧气体积分数达到一定程度后,氧气体积分数越大,燃烧时间越长,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从图中无法看出二氧化碳浓度对蜡烛燃烧是否有影响,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开始氧气体积分数较低时蜡烛没有燃烧,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开始氧气体积分数较低时蜡烛没有燃烧,则蜡烛在氧气浓度低于一定浓度时会熄灭,蜡烛熄灭时集气瓶中有氧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氧气体积分数达到一定浓度才会支持物质燃烧,低于一定浓度不会支持物质燃烧来解答。
4.【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蒸发与蒸馏操作;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容器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来加快散热速度,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蒸发需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导致液体外溅,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称量有腐蚀性的物质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将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再将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pH值,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 为:A.
【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是将浓硫酸慢慢的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来加快散热速度,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以免产生烧伤事件来解答;
B、根据蒸发结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来加快蒸发速度,防止受热不均产生液体飞溅现象来解答;
C、根据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物体放于左盘,砝码放于右盘,且左右放等质量的纸张,有腐蚀性的物质的称量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来解答;
D、根据测溶液的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去待测溶液滴于pH试纸上,过一会儿与标准纸色卡进行对比读数来解答。
5.【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铀字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国际单位是“1”,即铀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0,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的周期数,铀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层,则铀在第七周期,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即铀的原子序数为92,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9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238-92=146,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方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原子序数,下方的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质量,国际单位是“一”;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以及是否是金属元素;原子中相对质量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的周期数来解答。
6.【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解析】【解答】A、由其分子模型可知甘油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属于有机化合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一个甘油分子中含有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故甘油的化学式为C3H8O3,书写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甘油的化学式为C3H8O3,其相对分子质量为,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甘油的化学式为C3H8O3,故甘油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分子结构模型图可知,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分子的式量就是各原子的相对质量之和,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来解答。
7.【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其化学性质,但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保持其化学性质,如铁由铁原子构成,铁原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所以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不一定是分子,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阴离子带负电荷,但带负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阴离子,如电子也带负电荷,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它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它的化性就是原子来解答;
B、根据带负电的微粒有电子、阴离子来解答;
C、根据化合物的概念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来解答;
D、根据溶液的概念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来解答。
8.【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树木可以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该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绿色出行可以减少机动车燃油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烟尘,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D、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传统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实现碳中和或碳达峰的措施使用新能源、绿色出行、植树造林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来解答。
9.【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A、醋酸含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在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该方法可将二氧化碳和甲烷转化为醋酸,可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减缓温室效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古法酿醋中的粮食发酵过程是物质与氧气的缓慢氧化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有机物来解答;
B、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来解答;
C、根据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二氧化碳和甲烷反应生成醋酸来解答;
D、根据粮食通过与氧发生的缓慢氧化生成醋酸来解答。
10.【答案】B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所以降温后其饱和溶液都有晶体析出,但不知道溶液质量的多少,所以无法确定析出晶体质量的多少,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t℃时NaCl和KCl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表示两物质该温度时溶解度相同,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t℃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结晶;氯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可以降温结晶,故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溶解度均随温度成正比,且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结晶;氯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可以降温结晶;某温度时的不同物质溶解度的交叉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可计算出析出晶体的质量来解答。
11.【答案】C,D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钙元素可知促进青少年 的生长发育,但不能大量补钙,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化肥、农药要合理施用,否则会污染河水和土壤,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灭火原理有隔绝氧气、清除可燃物和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人体内的O、C、H、N四种元素主要以水、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的形式存在,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A、根据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钙元素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来解答;
B、根据防止水体污染时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来解答;
C、根据灭火的原理是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与可燃物的接触来解答;
D、根据人体中的营养素是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元素在人体中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来解答。
12.【答案】C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素纱襌衣为蚕丝品,主要成分是有机高分子材料,不符合题意;
B、T形帛画为蚕丝品,主要成分是由机高分子材料,不符合题意;
C、人面纹铜方鼎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符合题意;
D、唐摹《兰亭序》绢本为蚕丝品,主要成分是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材料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天然材料,而金属、合金是金属材料,棉、毛和蚕丝是天然材料来解答。
13.【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解析】【解答】A. pH试纸只能读出整数,不能读出小数点后一位,故错误;
B. 玉米粥的pH在6.8到8.0之间,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故错误;
C. 苹果汁显酸性,胃酸患者不宜多吃,故正确;
D. pH大于7,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鸡蛋清的碱性强,故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pH试纸只能读出整数分析。
B、根据玉米粥的pH在6.8到8.0之间,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分析。
C、根据苹果汁显酸性,胃酸主要含有盐酸分析。
D、根据pH大于7,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分析。
14.【答案】(1)Fe+CuSO4=FeSO4+Cu
(2)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的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2)炉甘石加入锌罐之前,先将其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
【分析】(1)根据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来解答;
(2)根据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来加快反应速度来解答。
(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2)炉甘石加入锌罐之前,先将其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
15.【答案】(1)17
(2)2
(3)得到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解析】【解答】(1)原子结构图中圆圈里数字表示质子数,氯原子核内质子数是17;
(2)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如镁原子的结构图中,X=2;
(3)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分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就是各层的电子数之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该原子得失电子数来解答。
(1)圆圈里数字表示质子数,氯原子核内质子数是17;
(2)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如图即12=2+8+X,X=2;
(3)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16.【答案】(1)糖类
(2)KNO3等
(3)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水稻富含淀粉,能为人类提供的营养素主要为糖类。
(2)农作物的叶子发黄是因为缺乏氮元素,发育迟缓且易倒伏是因为缺少钾元素。所以应该补充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的复合肥。则应追加的一种复合肥料是KNO3等。
(3)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人体的六大营养素是水、无机盐、蛋白质、维生素、糖类和油脂来解答;
(2)根据化学肥料有氮肥、钾肥和磷肥,复合肥是某物质中含有氮、磷、钾中的多种为复合肥来解答;
(3)根据丙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1)水稻富含淀粉,能为人类提供的营养素主要为糖类。
(2)农作物的叶子发黄是因为缺乏氮元素,发育迟缓且易倒伏是因为缺少钾元素。所以应该补充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的复合肥。则应追加的一种复合肥料是KNO3等。
(3)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17.【答案】(1)0
(2)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B
【知识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化合价规律和原则;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石墨烯是指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的二维薄片,石墨烯是碳的单质,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
(2)石墨烯与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A、根据电子在石墨烯中的运动速度达到光速的1/300,手机充电可以实现“秒充”,可知石墨烯易导电,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根据一定条件下,将氢气加入到石墨烯中可得到突破性的高分子新材料石墨烷,可知石墨烷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石墨烷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石墨烷中的n不可以是1,应该是数值很大,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石墨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根据石墨烯是碳的单质,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来解答;
(2)根据不同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来解答;
(3)根据石墨烯是碳的单质具有导电性,石墨烷是高分子有机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1)石墨烯是指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的二维薄片,石墨烯是碳单质,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
(2)石墨烯与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A、根据电子在石墨烯中的运动速度达到光速的1/300,手机充电可以实现“秒充”,可知石墨烯易导电,不是绝缘材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根据一定条件下,将氢气加入到石墨烯中可得到突破性的高分子新材料石墨烷,可知石墨烷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C、石墨烷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石墨烷中的n不可以是1,应该是数值很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石墨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8.【答案】(1)过滤;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
(2)
(3)增大
(4)①KOH②KOH、K2CO3③KOH、Ca(OH)2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该流程中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步骤II中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该流程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故也分离是过滤。
(2)步骤II中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步骤III中包含降温结晶,即将氢氧化钾溶液降温后可得到氢氧化钾晶体,说明氢氧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4)若氢氧化钙与碳酸钾恰好完全反应,则该去污液中所含溶质为KOH;若碳酸钾过量,则氢氧化钙被完全反应,该去污液中所含溶质为KOH、K2CO3;若氢氧化钙过量,则碳酸钾被完全反应,该去污液中所含溶质为KOH、Ca(OH)2。
【分析】根据高温下分解碳酸钙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固体和液体分离是过滤,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以及氢氧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来解答。
(1)步骤I中的操作是将含有碳酸钾的溶液和不溶物进行分离,所以步骤I中涉及的操作名称为过滤;该流程中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分解反应;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步骤II中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该流程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故填:过滤;。
(2)步骤II中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步骤III中包含降温结晶,即将氢氧化钾溶液降温后可得到氢氧化钾晶体,说明氢氧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填:增大。
(4)若氢氧化钙与碳酸钾恰好完全反应,则该去污液中所含溶质为KOH;若碳酸钾过量,则氢氧化钙被完全反应,该去污液中所含溶质为KOH、K2CO3;若氢氧化钙过量,则碳酸钾被完全反应,该去污液中所含溶质为KOH、Ca(OH)2。故填:①KOH②KOH、K2CO3③KOH、Ca(OH)2。
19.【答案】(1)锥形瓶
(2);①
(3)BE;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故答案为①;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是固液不加热装置为B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将制取的通入装置F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
(2)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药品受热试管口低于试管底部的原因是防止水回流到试管底部引起受热不均而炸裂事件来解答;
(3)根据反应物的装置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来选择收集装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色来解答。
(1)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故选①;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是固液不加热装置,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择的装置组合是BE;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将制取的,通入装置F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0.【答案】(1) BaCl2
(2) 溶液不变色(或溶液仍为无色)
(3) NaCl、BaCl2 一
(4) A,C,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盐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硫酸钡、碳酸钡不溶于水,所以溶液M的溶质不能是硫酸钡、碳酸钡。名称为某化钡,则不可能是硝酸钡、硫酸钡、碳酸钡,可能是氢氧化钡或氯化钡,氯化钡化学式BaCl2;
(2)氢氧化钡溶液为碱性,氯化钡和硝酸钡溶液为中性。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酚酞在中性、酸性溶液中为无色。所以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现象为溶液不变色(或溶液仍为无色),说明溶液M的溶质不是氢氧化钡,而是氯化钡。
(3)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所以滤液可能含有氯化钠和过量的反应物。则猜想三为NaCl、BaCl2;氯化钙和氯化钠、氯化钡不反应。则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猜想一正确。
(4)A、硝酸钡和氯化钠、氯化钡不反应,硝酸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可以检验是否有碳酸钠,符合题意;
B、氯化钾和氯化钠、氯化钡、碳酸钠都不反应,不能检验是否有碳酸钠,不符合题意
C、稀盐酸和氯化钠、氯化钡不反应,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可以检验是否有碳酸钠,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和氯化钠、氯化钡不反应,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可以检验是否有碳酸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D.
【分析】(1)根据表中的溶解性来分析这瓶溶液可能是氯化钡或氢氧化钡来解答;
(2)根据酚酞遇到碱性物质变红色,遇到中性或酸性物质不变色来解答;
(3)根据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所得溶液的溶质的成分首先考虑生成物,其次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来解答;
(4)根据硝酸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来解答。
21.【答案】(1)0.44g
(2)解:设实验中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x=0.73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之和应等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故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2g)-11.56g=0.44g;
(2) 解:设实验中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x=0.73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质量减少的就是生成的气体的质量;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中已知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式量来计算氯化氢的质量以及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解答。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之和应等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反应前2g石灰石和10g盐酸,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总质量是11.56g,质量不一致是因为 ,在石灰石和盐酸的反应过程中产生了气体二氧化碳,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2g)-11.56g=0.44g,故填:0.44g;
(2)见答案。
1 / 1湖南省衡阳市2025年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1.(2025·衡阳模拟)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以茶闻名,其中“安化千两茶”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请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安化千两茶”制作工序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采茶:从茶树上采摘茶叶
B.揉捻:通过外力将叶片揉破
C.杀青:高温蒸煮破坏酶的活性
D.干燥: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自然干燥
(2)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钾、钙、铁等,这里的“钾、钙、铁”是指(  )
A.原子 B.分子 C.离子 D.元素
(3)煮“茶”时,人们在远处就闻到了茶香。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
A.受热时分子体积变大 B.受热时分子间隙变小
C.分子破裂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D.受热时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答案】(1)C
(2)D
(3)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质的元素组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1)A、采茶是从茶树上采摘茶叶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揉捻是通过外力将叶片揉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杀青是高温蒸煮破坏酶的活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干燥是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自然干燥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C.
(2)物质由元素组成,这里的“钾、钙、铁”强调的是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答案为:D.
(3)A、分子受热时体积不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茶中含有的分子受热时分子间隙变大,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热茶有香味是分子不断在运动,该过程中并没有产生新分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煮“茶”时,人们在远处就闻到了茶香是因为茶中含有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
(2)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来解答;
(3)根据分子的特性是分子在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分子有质量来解答。
(1)【解答】(1)A、采茶是从茶树上采摘茶叶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揉捻是通过外力将叶片揉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杀青是高温蒸煮破坏酶的活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干燥是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自然干燥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C.
(2)(2)物质由元素组成,这里的“钾、钙、铁”强调的是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答案为:D.
(3)(3)A、分子受热时体积不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茶中含有的分子受热时分子间隙变大,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热茶有香味是分子不断在运动,该过程中并没有产生新分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煮“茶”时,人们在远处就闻到了茶香是因为茶中含有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2025·衡阳模拟)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一定量固体的烧杯中滴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该固体是活泼金属
B 往NaOH溶液中通入CO2 没有明显现象 NaOH和CO2不反应
C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该溶液是碱溶液
D 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观察小灯泡是否变亮 小灯泡变亮 氯化钠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解析】【解答】A、碳酸盐、金属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气。故向有固体的烧杯中滴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可能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无现象,不能说明NaOH和CO2不反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故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说明该无色溶液显碱性,不一定是碱溶液,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用氯化钠溶液中的氯离子和钠离子在水中自由运动,故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观察到小灯泡变亮,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活泼的金属和酸反应生成氢气来解答;
B、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来解答;
C、根据碱显碱性,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来解答;
D、根据溶液中有自由运动的离子能够导电来解答。
3.(2025·衡阳模拟)某同学研究蜡烛在与,的混合气体中燃烧.氧气体积分数和燃烧时间的关系,图为实验装置及所测数据。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蜡烛燃烧时间与体积分数有关
B.浓度对蜡烛燃烧没有影响
C.在不同的体积分数下,蜡烛均能发生燃烧
D.蜡烛熄灭时集气瓶中不可能存在
【答案】A
【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从图可知,氧气体积分数达到一定程度后,氧气体积分数越大,燃烧时间越长,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从图中无法看出二氧化碳浓度对蜡烛燃烧是否有影响,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开始氧气体积分数较低时蜡烛没有燃烧,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开始氧气体积分数较低时蜡烛没有燃烧,则蜡烛在氧气浓度低于一定浓度时会熄灭,蜡烛熄灭时集气瓶中有氧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氧气体积分数达到一定浓度才会支持物质燃烧,低于一定浓度不会支持物质燃烧来解答。
4.(2025·衡阳模拟)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目,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蒸发氯化钠溶液
C.称量一定质量氢氧化钠固体
D.测定溶液的pH值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蒸发与蒸馏操作;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容器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来加快散热速度,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蒸发需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导致液体外溅,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称量有腐蚀性的物质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将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再将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pH值,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 为:A.
【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是将浓硫酸慢慢的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来加快散热速度,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以免产生烧伤事件来解答;
B、根据蒸发结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来加快蒸发速度,防止受热不均产生液体飞溅现象来解答;
C、根据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物体放于左盘,砝码放于右盘,且左右放等质量的纸张,有腐蚀性的物质的称量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来解答;
D、根据测溶液的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去待测溶液滴于pH试纸上,过一会儿与标准纸色卡进行对比读数来解答。
5.(2025·衡阳模拟)铀是一种核燃料,如图是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铀是非金属元素
B.铀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C.铀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
D.原子核内有92个中子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铀字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国际单位是“1”,即铀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0,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的周期数,铀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层,则铀在第七周期,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即铀的原子序数为92,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9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238-92=146,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方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原子序数,下方的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质量,国际单位是“一”;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以及是否是金属元素;原子中相对质量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的周期数来解答。
6.(2025·衡阳模拟)护手霜能够有效预防手部粗髓干裂,尤其是保湿型护手霜,在冬季使用可以使手部皮肤更加柔软滋润。护手霜中常含有一种叫做甘油的物质,该物质的分子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甘油属于有机化合物
B.甘油的化学式为C3H8O3
C.甘油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
D.甘油分子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解析】【解答】A、由其分子模型可知甘油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属于有机化合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一个甘油分子中含有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故甘油的化学式为C3H8O3,书写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甘油的化学式为C3H8O3,其相对分子质量为,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甘油的化学式为C3H8O3,故甘油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分子结构模型图可知,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分子的式量就是各原子的相对质量之和,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来解答。
7.(2025·衡阳模拟)类比、迁移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所以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定是分子
B.阴离子带负电荷,则带负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C.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性质,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其化学性质,但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保持其化学性质,如铁由铁原子构成,铁原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所以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不一定是分子,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阴离子带负电荷,但带负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阴离子,如电子也带负电荷,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它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它的化性就是原子来解答;
B、根据带负电的微粒有电子、阴离子来解答;
C、根据化合物的概念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来解答;
D、根据溶液的概念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来解答。
8.(2025·衡阳模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义务植树 B.绿色出行
C.田地焚烧秸秆 D.使用清洁能源
【答案】C
【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树木可以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该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绿色出行可以减少机动车燃油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烟尘,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D、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传统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实现碳中和或碳达峰的措施使用新能源、绿色出行、植树造林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来解答。
9.(2025·衡阳模拟)古有《齐民要术》记载“粟米曲作酢”,“面”即醋酸也。今有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出制取醋酸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醋酸不属于有机化合物
B.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该方法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D.古法酿醋中的粮食发酵过程属于缓慢氧化
【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A、醋酸含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在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该方法可将二氧化碳和甲烷转化为醋酸,可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减缓温室效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古法酿醋中的粮食发酵过程是物质与氧气的缓慢氧化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有机物来解答;
B、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来解答;
C、根据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二氧化碳和甲烷反应生成醋酸来解答;
D、根据粮食通过与氧发生的缓慢氧化生成醋酸来解答。
10.(2025·衡阳模拟)NaCl、KCl、MgCl2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NaCl、KCl的饱和溶液从80℃降到t℃,析出NaCl的质量大
B.t℃时,NaCl和KCl的溶解度相同
C.t℃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
D.NaCl中含有少量MgCl2,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Cl
【答案】B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所以降温后其饱和溶液都有晶体析出,但不知道溶液质量的多少,所以无法确定析出晶体质量的多少,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t℃时NaCl和KCl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表示两物质该温度时溶解度相同,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t℃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和氯化镁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结晶;氯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可以降温结晶,故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溶解度均随温度成正比,且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结晶;氯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可以降温结晶;某温度时的不同物质溶解度的交叉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可计算出析出晶体的质量来解答。
11.(2025·衡阳模拟)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少年长身体的时候要大剂量补钙
B.小星奶奶为了让菜长得更好使用大量肥料,喷洒农药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
D.人体内的O、C、H、N四种元素主要以水、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的形式存在
【答案】C,D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钙元素可知促进青少年 的生长发育,但不能大量补钙,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化肥、农药要合理施用,否则会污染河水和土壤,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灭火原理有隔绝氧气、清除可燃物和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人体内的O、C、H、N四种元素主要以水、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的形式存在,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A、根据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钙元素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来解答;
B、根据防止水体污染时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来解答;
C、根据灭火的原理是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与可燃物的接触来解答;
D、根据人体中的营养素是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元素在人体中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来解答。
12.(2025·衡阳模拟)湖南省博物院馆藏丰富。下列藏品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素纱襌衣
B.T形帛画
C.人面纹铜方鼎
D.唐摹《兰亭序》绢本
【答案】C
【知识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素纱襌衣为蚕丝品,主要成分是有机高分子材料,不符合题意;
B、T形帛画为蚕丝品,主要成分是由机高分子材料,不符合题意;
C、人面纹铜方鼎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符合题意;
D、唐摹《兰亭序》绢本为蚕丝品,主要成分是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材料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天然材料,而金属、合金是金属材料,棉、毛和蚕丝是天然材料来解答。
13.(2025·衡阳模拟)下表为四种食物的近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食物 苹果汁 豆浆 玉米粥 鸡蛋清
A.表中数据由试纸测得
B.玉米粥一定显酸性
C.胃酸过多的患者不宜多吃苹果汁
D.豆浆的碱性比鸡蛋清的碱性强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解析】【解答】A. pH试纸只能读出整数,不能读出小数点后一位,故错误;
B. 玉米粥的pH在6.8到8.0之间,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故错误;
C. 苹果汁显酸性,胃酸患者不宜多吃,故正确;
D. pH大于7,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鸡蛋清的碱性强,故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pH试纸只能读出整数分析。
B、根据玉米粥的pH在6.8到8.0之间,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分析。
C、根据苹果汁显酸性,胃酸主要含有盐酸分析。
D、根据pH大于7,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分析。
14.(2025·衡阳模拟)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青铜文化历史悠久、西汉时期的湿法炼铜工艺就是利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金属材料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古代冶金技术彰显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一书,介绍了“火法炼锌”的方法:把炉甘石()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如右上图所示),泥封,“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炉甘石()加入锌罐之前,先将其粉碎的目的是   。
【答案】(1)Fe+CuSO4=FeSO4+Cu
(2)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的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2)炉甘石加入锌罐之前,先将其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
【分析】(1)根据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来解答;
(2)根据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来加快反应速度来解答。
(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2)炉甘石加入锌罐之前,先将其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
15.(2025·衡阳模拟)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氧、镁、氯、溴四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氯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
(2)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   。
(3)溴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答案】(1)17
(2)2
(3)得到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解析】【解答】(1)原子结构图中圆圈里数字表示质子数,氯原子核内质子数是17;
(2)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如镁原子的结构图中,X=2;
(3)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分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就是各层的电子数之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该原子得失电子数来解答。
(1)圆圈里数字表示质子数,氯原子核内质子数是17;
(2)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如图即12=2+8+X,X=2;
(3)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16.(2025·衡阳模拟)2024年10月,浏阳的水稻智慧化生产"四高"示范基地丰收,晚稻亩产达1360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水稻能为人类提供的营养素主要为   。
(2)在提高粮食亩产量时,合理地使用了农药和化肥。工作人员发现某农作物的叶子发黄、发育迟缓且易倒伏,应追加的一种复合肥料是   。
(3)水稻收割机使用的燃油中含有丙烯(),它完全燃烧的产物和蜡烛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请写出丙烯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糖类
(2)KNO3等
(3)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水稻富含淀粉,能为人类提供的营养素主要为糖类。
(2)农作物的叶子发黄是因为缺乏氮元素,发育迟缓且易倒伏是因为缺少钾元素。所以应该补充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的复合肥。则应追加的一种复合肥料是KNO3等。
(3)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人体的六大营养素是水、无机盐、蛋白质、维生素、糖类和油脂来解答;
(2)根据化学肥料有氮肥、钾肥和磷肥,复合肥是某物质中含有氮、磷、钾中的多种为复合肥来解答;
(3)根据丙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1)水稻富含淀粉,能为人类提供的营养素主要为糖类。
(2)农作物的叶子发黄是因为缺乏氮元素,发育迟缓且易倒伏是因为缺少钾元素。所以应该补充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的复合肥。则应追加的一种复合肥料是KNO3等。
(3)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17.(2025·衡阳模拟)阅读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2023年3月24日,以“AI新纪元,创造新世界”为主题GTIC2023中国AIGC创新峰会在北京举办,多个巨头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布新产品,OpenAI的GPT模型代表了当前该领域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人工智能的核心部件是芯片,它一般是用纯度极高的单质硅制成的。近年来,科学家发现用石墨烯代替硅,可提高电子芯片的性能:石墨烯是指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的二维薄片,电子在石墨烯中的运动速度达到光速的1/300,手机充电可以实现“秒充”;华为公司发行的5G平板电脑,就创新搭载了3D石墨烯散热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将氢气加入到石墨烯中可得到突破性的高分子新材料石墨[]
(1)石墨烯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2)石墨烯与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编号)。
A.石墨烯是一种绝缘材料
B.石墨烷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石墨烷中的n可以是1
D.石墨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
【答案】(1)0
(2)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B
【知识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化合价规律和原则;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石墨烯是指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的二维薄片,石墨烯是碳的单质,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
(2)石墨烯与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A、根据电子在石墨烯中的运动速度达到光速的1/300,手机充电可以实现“秒充”,可知石墨烯易导电,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根据一定条件下,将氢气加入到石墨烯中可得到突破性的高分子新材料石墨烷,可知石墨烷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石墨烷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石墨烷中的n不可以是1,应该是数值很大,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石墨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根据石墨烯是碳的单质,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来解答;
(2)根据不同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来解答;
(3)根据石墨烯是碳的单质具有导电性,石墨烷是高分子有机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1)石墨烯是指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的二维薄片,石墨烯是碳单质,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
(2)石墨烯与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A、根据电子在石墨烯中的运动速度达到光速的1/300,手机充电可以实现“秒充”,可知石墨烯易导电,不是绝缘材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根据一定条件下,将氢气加入到石墨烯中可得到突破性的高分子新材料石墨烷,可知石墨烷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C、石墨烷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石墨烷中的n不可以是1,应该是数值很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石墨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8.(2025·衡阳模拟)《周礼 考工记》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氢氧化钾以漂洗丝帛的工艺。将干燥的木头烧成草木灰(含),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即可。如图为模拟该法制取KOH的工艺流程。
(1)步骤I中涉及的操作名称为   ,该流程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步骤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步骤III中包含降温结晶,说明KOH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4)该去污液能漂洗丝帛。请你根据流程推测,该去污液中所含溶质的可能组成为   (用化学式表示)。
【答案】(1)过滤;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
(2)
(3)增大
(4)①KOH②KOH、K2CO3③KOH、Ca(OH)2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该流程中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步骤II中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该流程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故也分离是过滤。
(2)步骤II中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步骤III中包含降温结晶,即将氢氧化钾溶液降温后可得到氢氧化钾晶体,说明氢氧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4)若氢氧化钙与碳酸钾恰好完全反应,则该去污液中所含溶质为KOH;若碳酸钾过量,则氢氧化钙被完全反应,该去污液中所含溶质为KOH、K2CO3;若氢氧化钙过量,则碳酸钾被完全反应,该去污液中所含溶质为KOH、Ca(OH)2。
【分析】根据高温下分解碳酸钙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固体和液体分离是过滤,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以及氢氧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来解答。
(1)步骤I中的操作是将含有碳酸钾的溶液和不溶物进行分离,所以步骤I中涉及的操作名称为过滤;该流程中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分解反应;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步骤II中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该流程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故填:过滤;。
(2)步骤II中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步骤III中包含降温结晶,即将氢氧化钾溶液降温后可得到氢氧化钾晶体,说明氢氧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填:增大。
(4)若氢氧化钙与碳酸钾恰好完全反应,则该去污液中所含溶质为KOH;若碳酸钾过量,则氢氧化钙被完全反应,该去污液中所含溶质为KOH、K2CO3;若氢氧化钙过量,则碳酸钾被完全反应,该去污液中所含溶质为KOH、Ca(OH)2。故填:①KOH②KOH、K2CO3③KOH、Ca(OH)2。
19.(2025·衡阳模拟)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1)的名称是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填数码)。
①防止冷凝水回流 ②便于观察 ③美观漂亮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将制取的,通入装置F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1)锥形瓶
(2);①
(3)BE;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故答案为①;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是固液不加热装置为B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将制取的通入装置F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
(2)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药品受热试管口低于试管底部的原因是防止水回流到试管底部引起受热不均而炸裂事件来解答;
(3)根据反应物的装置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来选择收集装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色来解答。
(1)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故选①;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是固液不加热装置,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择的装置组合是BE;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将制取的,通入装置F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0.(2025·衡阳模拟)在学习盐的性质时,老师带来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如图A所示。以下为酸碱盐溶解性表(室温)的一部分,如表。
离子 NO-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不 不
探究一:溶液M的溶质是什么
(1)溶液M的溶质可能是或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为了确定溶液M中的溶质,同学们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现象为________说明溶液M中的溶质不是。
探究二:老师取一定量溶液M与Na2CO3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3)猜想一:、;猜想二:NaCl;猜想三:________。
【实验验证】甲同学进行了如表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________正确
【总结与交流】
(4)若要验证甲同学的实验结论,还可以选用的物质有______(多选,填字母)。
A. 溶液 B. KCl溶液 C. 稀盐酸 D. 溶液
【答案】(1) BaCl2
(2) 溶液不变色(或溶液仍为无色)
(3) NaCl、BaCl2 一
(4) A,C,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盐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1)硫酸钡、碳酸钡不溶于水,所以溶液M的溶质不能是硫酸钡、碳酸钡。名称为某化钡,则不可能是硝酸钡、硫酸钡、碳酸钡,可能是氢氧化钡或氯化钡,氯化钡化学式BaCl2;
(2)氢氧化钡溶液为碱性,氯化钡和硝酸钡溶液为中性。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酚酞在中性、酸性溶液中为无色。所以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现象为溶液不变色(或溶液仍为无色),说明溶液M的溶质不是氢氧化钡,而是氯化钡。
(3)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所以滤液可能含有氯化钠和过量的反应物。则猜想三为NaCl、BaCl2;氯化钙和氯化钠、氯化钡不反应。则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猜想一正确。
(4)A、硝酸钡和氯化钠、氯化钡不反应,硝酸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可以检验是否有碳酸钠,符合题意;
B、氯化钾和氯化钠、氯化钡、碳酸钠都不反应,不能检验是否有碳酸钠,不符合题意
C、稀盐酸和氯化钠、氯化钡不反应,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可以检验是否有碳酸钠,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和氯化钠、氯化钡不反应,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可以检验是否有碳酸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D.
【分析】(1)根据表中的溶解性来分析这瓶溶液可能是氯化钡或氢氧化钡来解答;
(2)根据酚酞遇到碱性物质变红色,遇到中性或酸性物质不变色来解答;
(3)根据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所得溶液的溶质的成分首先考虑生成物,其次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来解答;
(4)根据硝酸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来解答。
21.(2025·衡阳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完成“实验活动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活动后,对实验中使用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开展了以下探究。取10g稀盐酸于烧杯中,向其中分批加入实验后回收的石灰石,直到不再产生气泡,共用去石灰石2g,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总质量为11.56g(假定杂质不参加反应)。试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2)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1)0.44g
(2)解:设实验中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x=0.73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之和应等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故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2g)-11.56g=0.44g;
(2) 解:设实验中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x=0.73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质量减少的就是生成的气体的质量;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中已知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式量来计算氯化氢的质量以及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解答。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之和应等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反应前2g石灰石和10g盐酸,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总质量是11.56g,质量不一致是因为 ,在石灰石和盐酸的反应过程中产生了气体二氧化碳,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2g)-11.56g=0.44g,故填:0.44g;
(2)见答案。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