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06 22:4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1531年亨利八世颁布救济物品法令,国家开始在社会救济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随后英国社会救济制度框架与政策模式逐步建立;1601年伊丽莎白一世颁布《济贫法》,规定地方政府负责办理救济贫民工作,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据此可知,英国( )
A.通过立法实行救助
B.工业革命助推救济制度的完善
C.提供就业救济贫民
D.社会救助制度萌芽于启蒙运动
2.中世纪,君主是其封臣的一个封建宗主,他与他们以互惠的忠诚纽带约束在一起,而不是封臣的最高君主。君主的经济来源实际上全部来自他作为领主的个人领地,他对封臣的要求基本上是军事性质的。材料旨在说明,封君封臣制度之下( )
A.封臣地位低下毫无权力可言
B.封君是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
C.以契约关系明确权利和义务
D.封君封臣以土地关系为纽带
3.20世纪90年代,丹麦政府社会救济法案规定,没有工作就无权享用公共津贴,只能接受地方政府的安排;社会服务享用条件也更严格,认为每个人都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反映了( )
A.国家基层治理能力增强
B.北欧福利国家彻底破产
C.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政府兼顾了效率和公平
4.1987年,英国政府规定,企业必须为雇员建立职业养老金,鼓励个人参加“个人养老金计划”。1990年,英国政府再次规定,由卫生主管部门和全科医师作为买方(病人代表)根据病人需求与医院、社区服务机构等签订合同购买医疗服务。这反映出英国( )
A.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增加
B.社会救济资金来源多元化
C.医疗卫生体系日趋完善
D.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市场化
5.1994年英国公益事业基金会成立,其资金分配由下设的12家机构负责审批,资助受益方多为地区市政委员会或地方管理服务机构,资金多用于改善社区环境、资助聋哑人、提供更好的公共体育设备等。这表明( )
A.社会保障加重政府负担
B.社区是基层自治主要方式
C.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
D.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6.20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颁布一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材料反映了( )
A.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
B.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西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
7.20世纪80年代,里根强调美国的“志愿者精神”。他表示,“家庭和社区仍然是我们社会的道德核心……私人价值观必须成为公共政策的核心”。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美国( )
A.政府减少社会保障的力度 B.民权运动轰轰烈烈
C.政府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 D.社区治理的单一化
8.下面是漫画《安多弗巴士底狱——捡骨头求生的穷人》(1845年),主要描述当时英国安多弗济贫院院长对该院实行监狱式管理,他克扣济贫院的食物份额,人们饥饿难耐,为啃食腐烂骨头上的残剩物而发生哄抢。作为图像史料,它主要有助于研究( )

A.法国大革命兴起 B.社会治理的演变
C.宪章运动的背景 D.大陆法系的演变
9.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ILO)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第35届会议,通过了第102号公约,即《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加入了这个公约,就社会风险、社会保障内容、标准和管理模式等达成了共识。这反映出( )
A.全球交流合作加强 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各国利益趋于一致
10.如表所示为1940—1980年美国政府各阶段非国防支出增幅情况(增幅:时期末端/财年GDP—首端/GDP)。据此可知( )
时期 1940—1950年 1950—1960年 1960—1970年 1970—1980年 1940—1980年
社会保障 0.3% 1.9% 0.7% 1.4% 4.2%
收入保障 -0.1% -0.1% 0.1% 1.6% 1.0%
交通 -0.1% 0.4% -0.1% 0.1% 0.1%
退伍军人 2.6% -2.2% -0.2% -0.1% -0.1%
A.战后美国军人收入大幅降低
B.二战破坏美国交通行业发展
C.美国政府重视保障体系构建
D.战后美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11.19世纪中期以来,挖煤主要还是依靠人工。戴维安全灯的发明逐渐取代了蜡烛,但刺激了更深煤层的开采,导致发生更多矿难。矿难发生后,有的矿主会以施惠的姿态支付一些赔偿金,但更多时候,矿主会指责这是受伤工人的过错,矿工和亲属也觉得这种不幸要么是运气不好,要么是上帝的意旨。据此可知,当时( )
A.福利国家的建设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技术进步恶化了煤矿工人的境遇
C.工业革命的推进亟需政府加强社会保障
D.无产阶级斗争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12.1932年,英国“济贫法委员会”成员特里斯·韦伯访问苏联,称赞“苏维埃共产主义”是“一个新的文明”。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苏联的创新完全可以点点滴滴地借用到西方经济制度中去。这反映出( )
A.英苏意识形态分歧逐渐消失
B.经济危机促使各国达成合作共识
C.苏联模式受到西方世界肯定
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13.下表是20世纪30~60年代美国社会救助相关法案(部分)。表格反映出( )
颁布者 法律(案) 主要内容
罗斯福总统 《社会保障法》 将妇女、儿童、老年退休、残疾人与失业者纳入公共援助体系
肯尼迪总统 《公共福利修正案》 从资助穷人实物、金钱开始演变为提供服务与技能培训
约翰逊总统 《经济机会法》 增加穷人获得救济与福利项目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受到歧视的黑人
A.国家干预加强 B.经济危机严重
C.民主斗争消弭 D.冷战思维固化
14.下列材料表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 )
颁布时间 法规名称 有关内容
1951年 《劳动保险条例》 开始构建养老保险制度
1991年 《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的模式,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2009年 《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通过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农村居民自愿参保
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②参保群体不断扩大,保障制度日趋成熟
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④引入了市场竞争,实现社会的有效分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下表是1993年英、美等国各类福利公共支出的结构比较。对表中数据解读准确的是( )
国别 医疗保健占国内 生产总值比重/% 社会服务占国内 生产总值比重/% 收入保障占国内 生产总值比重/%
英国 5.75 1.63 16.04
瑞典 6.22 9.63 22.16
德国 6.43 2.60 19.24
美国 5.85 0.56 9.23
A.各国医疗保健支出的数额均高于社会服务支出
B.社会保障制度彻底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各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福利公共支出的比重
D.这些国家在各类福利公共支出中重视收入保障
16.中世纪西欧某庄园解体后,村庄生活过于“无秩序”,因此农民和村庄的其他成员在牧师领导下召开村民会议,以一种法典的形式确认了传统的习惯村规,并附以处罚条例。罚金不归领主,而是归穷人。这反映当时西欧( )
A.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B.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C.基层治理日趋混乱 D.基层秩序渗透自治理念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始于1949、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针对灾民与失业工人所采取的大规模社会救济行动。1951年2月26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标志着新中国劳动保险制度的正式建立。此后,我国初步创建起以职工劳动保险为主体,以“国家一单位”为主要保障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
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制度逐步从“国家——单位”保障模式向“国家——社会”保障模式转型,由单位管理的各类社会保障事务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步入以建设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的全面深化改革阶段。
——据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70年发展(1949-2019)回顾与展望》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解读。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英国在第二次布尔战争征兵过程中暴露出国民体质下降的问题。一战的爆发更是给法国带来了出生率的急剧下降以及毁灭性的死亡率。欧洲人口危机成为对美国的一个重要警示。同时一战使得儿童的社会价值得以重新定义。1919年5月,威尔逊召开第二届白宫儿童福利会议,被视为“儿童年”运动的高潮。
——摘编自陶芊《一战前后美国政府“保护母婴”的职权重塑与母婴保健立法》
材料二 美国儿童局成立于1912年,但直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儿童保护才进入制度化时期。联邦政府一方面建立了强制报告制度,另一方面实施儿童反贫困行动。虽然美国的儿童反贫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儿童死亡率,但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仍然不完善,约翰逊总统“伟大社会”的构想也没有实现。
——摘编自丁建定《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题思路美国重视儿童保护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儿童保护的特点并做简要的评价。
19.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两代在江南市镇派驻巡检司、税课局等专职机构,但派驻到市镇的官员数量有限,难以承担市镇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于是,江南市镇自发形成了各类功能性自治组织,如规范本镇本行业交易活动的行会、维持治安的保甲、负责慈善事业的义庄等,事类不一、互不统属。这些组织往往由地方宗族力量主导,同一功能的自治组织之间亦有地域分割的痕迹。各市镇有自办的公益性学校,有独立的城市保护神——城隍,有完整的市镇历史记载——市镇志,表明市镇已经成为一个相对自足的文化共同体。
——摘编自武乾《官治夹缝中的自治:明清江南市镇的非正式政体》
材料二 中世纪晚期,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封建领主在收取市民们支付的赎金后,向城市颁发具有政治契约性质的特许状,给予其各项自治权利。城市行会、市政当局、市议会等自治组织逐渐发展起来。行会制定规章,训练工人的职业技能,控制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为社会福利积累资金,并通过礼拜祈祷和节日游行等公共仪式鼓励市民对行会和城市忠诚。市政当局支持行会采取限制性措施,市议会核准行会规章,城市法庭负责追捕违规者。城市生活受到更为复杂的正式规则的约束,市民也更多地承担了公共卫生和公共秩序等责任。
——摘编自陈灿《论走向近代的英国城市职业市场变迁和行业规则的完善》
材料三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1835年,英国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法案规定直辖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江南市镇自治与英国城市自治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题思路近代西方基层治理变革的原因。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社区治理模式 社区治理主体 美国小政府、大社会,政府基本不干预社区自治 政府、社区组织、非政府组织、公民、私人企业 红区治理模式
新加坡 澳大利亚
大政府、小社会,政府直接对社区进行管理 政府拨款并对社区进行指导和监督,社区组织和居民参与,共管共建
政府、社区组织、非政府组织、公民 政府、社区组织、非政府组织、公民
社区活动资金来源 财政渠道、收费渠道、捐款渠道 政府补贴和社会募捐,政府拨款是最主要来源 两级政府的财政拨款、房地产税等
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能 制定法律,为社区自治提供法律制度和支持;和社区组织进行社区领域的合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社区发展拨款计划 设立专门职能机构负责社区事务、社区公共服务的规划,对社区和社区组织领导人开展培训,对社区组织行为进行引导和物质支持 负责宏观事务及政策供给,规范、指导社区发展;市场化运转社区发展项目,与非政府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培育社区自治,为社区自治提供便利和条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社区治理模式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外社区治理模式的历史启示。
参考答案
1.答案: A
解析: 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后的英国。根据材料概况可知:1531年和1601年英国分别通过亨利八世的救济物品法令和伊丽莎白一世的《济贫法》来进行社会救济工作,这表明英国通过立法来实行社会救助,A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提供就业机会是从1601年开始,不能完全涵盖材料内容,以偏概全,排除C项;启蒙运动开始于17、18世纪,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中世纪,君主是其封臣的一个封建宗主,他与他们以互惠的忠诚纽带约束在一起”可知,封君给封臣土地,封臣效忠于封君,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故选C项;封臣在自己领地内具有很大的自主权,排除A项;据材料“而不是封臣的最高君主”可知,B项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强调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契约关系,封君授予封臣土地,封臣对封君政治上效忠,排除D项。
3.答案: D
解析:
4.答案: D
解析: 本题是本质题,时空是现代(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政府要求企业为雇员建立职业养老金,要求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保障义务,要求卫生主管部门和全科医师作为病人代表向医院、社区服务机构购买医疗服务,说明政府在医疗采购方面倾向于市场化,即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市场化,D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养老金的承担者和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变化,未涉及社会保障资金的增加,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社保资金来源多元化,未涉及社会救助资金,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养老金的承担者和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变化,并不是医疗卫生体系发展的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 D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4年英国。据材料信息概括可得主要结论是:英国公益事业基金会是一个非政府组织,它通过资金分配来改善社区环境、资助聋哑人等弱势群体,以及提供更好的公共体育设备,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社会保障,且公益事业基金会是非政府组织,其资金分配由下设的12家机构负责审批与加重政府负担无关,排除A项;材料呈现的是公益事业基金会成立的时间、资金分配方式以及资助受益方和用途,没有进行比较,无法得出社区是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排除B项;材料重点强调公益事业基金会的资金用途,没有直接提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过程,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政府通过立法、市场竞争等方式,让相关公司承担医院管理等公益事业,吸引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地方自治等,反映了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A项正确。
7.答案: 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从里根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强调了家庭和社区的作用,并主张私人价值观在公共政策中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减少了社会保障的力度,强调社区的作用,A项正确;美国民权运动主要集中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之间,旨在结束种族歧视和追求平等权利,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权运动,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缩小贫富差距,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里根政府强调社区的重要性,没有涉及社区治理的单一化,排除D项。故选A项。
8.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5年(英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漫画描绘的安多弗济贫院监狱式管理、克扣食物和穷人饥饿抢食的场景,揭露了19世纪英国济贫制度的弊端,这为研究社会治理模式从传统救济向工业化管控的转变提供了直观的视觉证据,B项正确;漫画描绘的是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问题,与1789年法国大革命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宪章运动(1838—1848年)是英国工人阶级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其背景包括经济剥削、贫困问题及对政府的不满,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英国以传统、判例和习惯为判案依据,形成了普通法系。大陆法系以法典化为核心,涉及民法、刑法等法律体系,与英国济贫政策的社会治理问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 A
解析:
10.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0—1980年的美国。根据材料表格数据可知,美国社会保障支出增幅从1940—1950年的0.3%到1980年累计达到4.2%,收入保障支出也有一定的增长,这说明在这40年里,美国政府重视保障体系构建,C项正确;材料仅为退伍军人支出增幅,不能得出美国军人收入大幅度降低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显示交通支出增幅有正有负,数据时间多为二战后,更多的因素可能是政府政策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的阶段性等,不能简单归结于二战的破坏,排除B项;综合国力涉及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而材料仅呈现了非国防支出增幅情况,信息过于片面,不能得出“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期以来由于发明戴维安全灯促进深层煤矿开采,这将导致更多矿难发生,但是矿难发生后矿主往往不愿承担赔偿责任,而将责任推给矿工,这反映工业革命以来,工人工作条件恶劣,生命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因此需要政府适当加以监管,打击不法工矿企业主,以此保障工人生命财产安全,维持和谐劳资关系,C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政府应保障矿工生命安全,而非通过福利制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排除A项;黑心工矿企业主不愿承担赔偿责任,恶化了煤矿工人境遇,而非技术进步,排除B项;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表明无产阶级斗争已经具备科学理论的指导,排除D项。
12.答案: D
解析:
13.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60年代的美国。根据材料“《社会保障法》《公共福利修正案》《经济机会法》”及所学可知,《社会保障法》将妇女、儿童、老年退休者、残疾人与失业者纳入联邦公共援助体系,体现了联邦政府从自由放任向主动承担社会福利责任的转变。《公共福利修正案》从单纯提供实物和金钱资助,升级为“服务与技能培训”的救助模式。《经济机会法》进一步扩大政府救助范围,对受歧视黑人群体采取倾斜性政策。由此可见,这一时期联邦政府对社会救助的力度在增强,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时期逐渐走出了经济危机的困境,在肯尼迪和约翰逊时期经济高速增长,排除B项;约翰逊法案明确支持黑人权益,恰是民权运动高涨期,表明民主斗争激化而非消弭,排除C项;冷战虽影响美国外交政策,但表格中的法案均聚焦国内社会问题,与意识形态对抗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A项。
14.答案: A
解析: 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开始构建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的模式,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通过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农村居民自愿参保”和所学可知,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结合中国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构建的一个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①③符合题意;从材料中我国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来看,参保群体不断扩大,保障制度日趋成熟,②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对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④不符合题意。结合上述解题思路可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5.答案: D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3年的世界。根据材料可得知,1993年英、美等国各类福利公共支出中收入保障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最高,D项正确;表格中提供的是各项福利公共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而非具体支出数额,无法直接得出各国医疗保健支出的数额均高于社会服务支出的结论,排除A项;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矛盾,但并不能彻底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表格中仅呈现了1993年英、美等国各类福利公共支出的结构占比情况,没有与其他年份进行对比,无法看出各国是否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福利公共支出的比重,排除C项。故选D项。
16.答案: D
解析: 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中世纪西欧的某庄园解体后带来的结果就是村庄生活出现“无秩序”的局面。因此为了克服这种“无秩序”,村民和村庄的其他成员在牧师的领导下召开村民会议,实行村民自治。所以说当时西欧的基层秩序中渗透着自治理念,D项正确;“开始形成”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A项;材料内容体现的是西欧的基层自治,和社会保障无关,排除B项;据材料内容可知庄园解体后基层秩序开始进入有序状态,而不是日趋混乱,排除C项。故选D项。
17.答案: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重点和模式,与我国不同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通过建立这种保障模式,稳定了职工队伍,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支持。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种转变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求,减轻了企业负担,促进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致力于构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解析: 本题是认识题。时空:1949—2019年(中国)。根据材料“始于1949、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针对灾民与失业工人所采取的大规模社会救济行动”“我国初步创建起以职工劳动保险为主体,以‘国家一单位’为主要保障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及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通过建立这种保障模式,稳定了职工队伍,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制度逐步从‘国家——单位’保障模式向‘国家——社会’保障模式转型,由单位管理的各类社会保障事务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及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种转变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求,减轻了企业负担,促进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材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步入以建设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的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及结合所学可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致力于构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8.答案: (1)欧洲人口危机对美国的警示作用;儿童社会价值的重新定义;提高国民体质以防未来战争的需求。
(2)特点:儿童保护经历逐步制度化;联邦政府重视强制报告制度和贫困儿童的救济;美国儿童保护取得效果有限。评价:积极影响: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介入,儿童保护取得一定成效,表现出对儿童福利的重视;不足之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影响到儿童保护的发展。
解析: (1)本题是原因题。时空:20世纪初(美国)。据材料一“欧洲人口危机成为对美国的一个重要警示”可知,欧洲人口危机对美国的警示作用;据材料一“童时一战使得儿童的社会价值得以重新定义”可知,儿童社会价值的重新定义;据材料一“威尔逊召开第二届白宫儿童福利会议”可知,提高国民体质以防未来战争的需求。
(2)本题是特点题、影响题。第一小问是特点:据材料二“美国儿童局成立于1912年,但直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儿童保护才进入制度化时期”可知,儿童保护经历逐步制度化;据材料二“联邦政府一方面建立了强制报告制度,另一方面实施儿童反贫困行动”可知,联邦政府重视强制报告制度和贫困儿童的救济;根据材料二“虽然美国的儿童反贫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儿童死亡率,但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仍然不完善”可知,美国儿童保护取得效果但有限。第二小问是评价:积极影响:据材料二“虽然美国的儿童反贫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儿童死亡率”可知,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介入,儿童保护取得一定成效,表现出对儿童福利的重视;不足之处:据材料二“但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仍然不完善,约翰逊总统‘伟大社会’的构想也没有实现”可知,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影响到儿童保护的发展。
19.答案: (1)不同:前者主要依托于地方宗族力量,其自治组织分散而不统一,是官治之下的有限自治。后者主要依托新兴的市民阶层,其自治组织形成了统一的运作规则与分权架构,是独立于封建领主的充分自治。
(2)原因: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各国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运动的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民主自由思想的不断传播。
解析: (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解题思路题。时空为明清时期(中国)、近代(英国)。不同之处,由材料一中“这些组织往往由地方宗族力量主导”及材料二中“封建领主在收取市民们支付的赎金后,向城市颁发具有政治契约性质的特许状,给予其各项自治权利”可知,明清江南市镇自治主要依托于地方宗族力量,英国城市自治主要依托新兴的市民阶层;由材料一中“江南市镇自发形成了各类功能性自治组织,如规范本镇本行业交易活动的行会、维持治安的保甲、负责慈善事业的义庄等,事类不一、互不统属”及材料二中“城市行会、市政当局、市议会等自治组织逐渐发展起来”可知,明清江南市镇自治组织分散而不统一,英国城市自治组织形成了统一的运作规则与分权架构;由材料一中“明清两代在江南市镇派驻巡检司、税课局等专职机构,但派驻到市镇的官员数量有限”及材料二中“封建领主在收取市民们支付的赎金后,向城市颁发具有政治契约性质的特许状,给予其各项自治权利”可知,明清江南市镇自治是官治之下的有限自治,英国城市自治是独立于封建领主的充分自治。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解题思路题。时空为近代(西方)。原因,由材料三中“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可知,各国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结合所学,还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解题思路,如政治上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运动的推动;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思想上,民主自由思想的不断传播。
20.答案: (1)异:美国是社区自治模式;新加坡是政府主导模式;澳大利亚是混合治理模式;同: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广泛、既有官方渠道也有民间渠道;社区治理权责清晰;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区居民均参与并发挥重要作用。
(2)启示:受各自传统文化的影响;要与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善于学习其它优秀的经验成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坚持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等。
解析: (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解题思路题,时空是现代的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异:由材料“小政府、大社会,政府基本不干预社区自治”“大政府、小社会,政府直接对社区进行管理”“政府拨款并对社区进行指导和监督,社区组织和居民参与”可知,美国是社区自治模式;新加坡是政府主导模式;澳大利亚是混合治理模式;同:由材料“政府、社区组织、非政府组织、公民、私人企业”“政府、社区组织、非政府组织、公民”“政府、社区组织、非政府组织、公民”可知,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由材料“财政渠道、收费渠道、捐款渠道”“政府补贴和社会募捐,政府拨款是最主要来源”“两级政府的财政拨款、房地产税等”可知,资金来源广泛、既有官方渠道也有民间渠道;由材料“制定法律,为社区自治提供法律制度和支持”“设立专门职能机构负责社区事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培育社区自治,为社区自治提供便”可知,社区治理权责清晰;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区居民均参与并发挥重要作用。
(2)本题是启示类材料解题思路题,时空是现代的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由材料“制定法律,为社区自治提供法律制度和支持”“设立专门职能机构负责社区事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培育社区自治,为社区自治提供便”及所学可知,受各自传统文化的影响;要与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结合所学可知,善于学习其它优秀的经验成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坚持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