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实验原理:
1、内含酚酞的琼脂块模拟细胞,NaOH溶液模拟被吸收物质。
2、 NaOH遇含酚酞的琼脂块变成紫红色,通过观察琼脂块变成红色的过程,测量NaOH扩散进琼脂块的深度,比较不同体积的琼脂块吸收物质的速度,从而预测琼脂块“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为什么? 实验步骤切成不同大小的琼脂方块放入盛有NaOH溶液中浸泡慢慢地, 含酚酞的琼脂随着NaOH溶液的扩散变红切开琼脂方块你发现了什么?5427224836160.50.50.519∕27结论:琼脂块的相对表面积(即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_______;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_______。减小减小7∕81实验结果: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
通过模拟实验可以看出,细胞的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______,细胞物质运输的效率就_______。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越低越小细胞不能无限长大限制因素: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相对表面积)细胞体积最小限度,是由完成细胞功能所必须的基本结构和物质所需要的空间决定的。细胞核(DNA)与细胞质之比(核质比)二.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1.细胞增殖的意义: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细胞增殖的过程:
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3.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具有周期性。
1、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3、分裂间期:指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1)作用: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主要是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生长。
2)结果:使细胞内的DNA数量加倍三、有丝分裂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小时)1。不同细胞的周期时间不同。
2。分裂间期占的时间很长,分裂期占的时间短。
3。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时间比例不同。你能否从上表总结得出相应结论?思考细胞周期表示方法方法(板书)
1、扇形图
2、直线图
3、柱形图
提醒:
1、具有连续分裂能力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如根尖分生区细胞、茎形成层细胞、皮肤生发层细胞、胚胎干细胞等)
2、细胞周期具方向性
3、时间:间期长,占90-95%
4、相关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代谢旺盛思考: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______________开始,到 ______________为止。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阶段,______在前,___________在后。________时间长。
2、分裂间期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次分裂完成时下一次分裂完成时分裂间期分裂间期分裂期分裂期分裂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复习:下图所示序号的结构名称是什么?核 膜 核 仁染色质细胞壁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一)分裂间期1、特征: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分裂的准备阶段3、结果: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加倍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即DNA的复制。分裂间期出现以染色质状态存在的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与姐妹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含一个
DNA分子一条染色体由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组成,
含两个DNA分子间期(复制前)间期(复制后)复制3、出现染色体
(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染色质螺旋化、变粗、变短4、由纺锤丝形成纺锤体。两极发出纺锤丝5、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纺锤体中央1、核膜逐渐消失前 期2、核仁逐渐解体膜仁消失显两体注:着丝点数等于染色体数
纺锤体作用:牵引染色体运动(二)分裂期(读课本,总结)特点:着丝点染色单体染色单体染色体 一条染色体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连接而成,每条染色单体上各有一个DNA分子分裂前期特点:
1、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2、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提醒:
1、赤道板是一个假想平面,并无此结构,观察不到。
2、辨认染色体形态、数目最好时期 中 期形数清晰赤道齐分裂中期特点:
1、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2、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使细胞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后 期点裂数增均两极提醒:1、着丝点分裂与纺锤丝牵引无关
2、两套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与亲代细胞的也相同
3、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消失分裂后期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 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分裂成两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各有一个DNA分子2、核膜、核仁出现4、在赤道板位置出现一个
细胞板,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细胞壁,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3、纺锤体消失末 期两消两现重开始特点:提醒:
1、新的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细胞壁的形成是细胞分裂完成的标志。
2、细胞板是具体结构,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分裂末期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
中期:形数清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增均两极
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有丝分裂 特点图形识别指出下列各图分别属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什么时期?前期末期间期中期后期有丝分裂练习题1、核中DNA含量加倍的时期是 ;
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是 。
2、染色体平均分配的时期是 。
3、呈染色质状态的时期是 。
4、看得出染色单体的时期是 。
5、细胞板形成细胞壁的时期是 ; 细胞器起作用。
6、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为 。
7、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时期是 。 分裂间期分裂后期分裂后期分裂间期分裂前期、中期末期高尔基体分裂中期分裂后期阅读提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与植物的异同?1、间期都有染色体的复制;2、核膜、核仁的变化相同;3、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完全相同。1、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1、前期: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2、末期:细胞板形成细胞壁分成两个子细胞2、末期:细胞膜内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与植物有何异同?中心体由一对中心粒构成,在间期 复制形成两个中心体,分裂前期 移向两极并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
动物细胞膜凹陷从分裂后期 开始参与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核糖体——合成有关蛋白质
中心体(动物细胞)——发出星射线,形成
纺锤体
高尔基体(植物细胞)——合成纤维素等构
成细胞壁的物质
线粒体——为DNA复制、蛋白质合成及染
色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有丝分裂的意义: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每个子细胞中去,使每个子细胞核中都含有与亲代细胞数目相同、种类相同的染色体。
保持了亲代和子代细胞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遗传具有重要意义。提醒:主要指核DNA的复制、分配
细胞质中的DNA随机分配四. 无丝分裂因为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无丝分裂。例子:蛙的红细胞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变化 (见另一ppt)2N2N4a→2a4a4a4N→2N2N4N4N4N004a时间染色体
行为变化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变化巩固练习1、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是( )
A、从一次分裂开始时,到下次分裂完成时止
B、从一次分裂开始时,到下次分裂开始时止
C、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开始时止
D、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止
一、选择题D2、若用化学物质强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这些细胞就停留在细胞周期的( )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3、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细胞中央位置出现的结构,及其与此结构扩展为细胞壁有关的细胞器是( )
A.赤道板和高尔基体 B.细胞板与中心体
C.细胞壁和高尔基体 D.细胞板与高尔基体A D4.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是( )。
A.核膜、核仁消失
B.形成纺锤体
C.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
D.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5.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存在染色单体的时期是( )
A.间期、前期 B.前期、中期
C.后期、末期 D.中期、后期CC(1)有丝分裂后期开始于( )
A.5分钟时
B.10分钟时
C.0至10分钟之间的某一刻
D.十几分钟以后
(2)上图曲线B代表( )
A.分裂中期染色体之间的距离
B.分裂中期中心粒之间的距离
C.分裂后期染色体之间的距离二、如图所示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运动。图中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体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请推判:
BC实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原理:
目的要求:制作装片、观察识别比较细胞、绘图
材料用具:洋葱、显微镜等、盐酸等
方法步骤(见课本p116)
1. 洋葱根尖的培养
2.装片的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4.绘图(中期)
讨论:
1.你视野中哪一期细胞最多?为什么?
2.如何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分裂间期分裂中期分裂前期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细胞的增殖
一、教材分析
“细胞的增殖”是人教版《分 子与细胞》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介绍了细胞增殖的原因、过程、意义,细胞增殖是每个生物体产生、繁衍必须进行的生命活动。教材首先探究了细胞为什么不 能无限长大,然后讲述了细胞增殖的方式,重点讲述了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意义,简述无丝分裂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生物生长、遗传等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 础。它是在前面学习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的提升,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有4个:
1.模拟探究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长大
2.细胞增殖的周期性
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其中对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长大的探究,要学生了解细胞增殖的原因,并熟知模拟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和设置条件。通过实验、多媒体展示及绘图、小组讨论总结等活动,掌握细胞增殖的原因、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理解有丝分裂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
细 胞的增殖属于细胞层次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有点抽象,但基于已经学过细胞的结构及功能,所以通过信息化技术来实现模拟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实验以及细胞有丝分 裂过程的演示,把看不见的抽象的知识变为可见的形象化的动画,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动画及图像,比较分析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数目变化,大大降低学生 理解难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3)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识别各时期图像,掌握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2.能力目标: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巩固显微镜的使用及对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与掌握
(2)培养学生识别、理解生物图像、曲线的能力,学会读取其中的生物信息。
(3)训练学生绘制生物图像的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验科学家严谨的探究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2)通过合作探究和模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教学中用到的技术:
复习——通过翻题板由小组随机认领问题,强化对细胞结构及功能,各种细胞器的功能等基础知识的回顾。
导入——以大象和小鼠的图片设问导入,提高学习兴趣。
讲授——用flash动画对有丝分裂过程进行形象演示。
合作探究—利用flash动画及自制染色体模型,在合作中加深对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
绘图——绘制成果用实物投影展示。
教学评价——投影展示规范答卷,鼓励性评价。
?? 在教学中,通过这些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知识直观化、教学评价更即时,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复习
教师投放与细胞结构及功能,各种细胞器的功能等基础知识题板。
学生翻题板,复习细胞结构及功能,各种细胞器的功能。
制作的PPT
导入
教师播放:大象和小鼠的图片,设问:不同生物体体积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细胞数量造成的,还是细胞体积造成的呢?
学生思考
播放图片,设置问题,导入新课无标题.png
实验
教师播放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的探究实验。
学生观看、思考,得出结论,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速率越慢。
?
播放探究实验过程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pptx
合作探究
教师播放有丝分裂过程动画及每个时期典型图像
学生观看、思考,小组内分析总结每个时期的特点,代表展示分析结果
播放有丝分裂过程动画及每个时期典型图像有丝分裂过程.pptx
讲授
教师重点讲解染色体的形态、行为以及数目变化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
学生听讲、思考理解
播放有丝分裂过程动画及每个时期典型图像
训练
教师展示有丝分裂各时期典型图像,指导学生绘图
学生自主绘制分裂期四个时期的图像,并加以解释
多媒体展台展示各小组学生代表的绘图
制作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植物有丝分裂过程进行模拟制作,引导学生加深对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
学生用橡皮泥模拟制作染色体,小组合作,模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行为以及数目的变化
制作完成后进行展示交流
评价
分发当堂检测试题
(梯度设题,自助餐式、限时完成)
限时完成
同桌互批
纸笔测试
实物投影展示规范答卷,鼓励性评价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充分利用了数字化教学技术。
复习——通过翻题板由小组随机认领问题,强化对细胞结构及功能,各种细胞器的功能等基础知识的回顾。
导入——以大象和小鼠的图片设问导入,提高学习兴趣。
讲授——用flash动画对有丝分裂过程进行形象演示。
合作探究—利用flash动画及自制染色体模型,在合作中强化对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
绘图——绘制图像用多媒体展台投影展示。
教学评价——投影展示规范答卷,鼓励性评价,即时评价。
在教学中,通过这些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知识直观化、教学评价更及时,提高课堂效率。
2.着力培养学生的识图、绘图、读图能力
培养学生识别、理解生物图像、曲线的能力,学会读取其中的生物信息。
训练学生绘制生物图像的技能,加深对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
3.创设模拟操作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用橡皮泥模拟制作染色体,小组合作,模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行为以及数目的变化,直观体验有丝分裂过程。
4.教与学的过程中适当创新
(1)在学习过程中,用橡皮泥模拟制作染色体,小组合作,模拟有丝分裂过程,有利于培养合作探究精神、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 (2)最后的教学效果评价环节,采取梯度设题、自助餐式完成、限时测试、同桌互批等方式,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当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