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庆市高考历史质检试卷(九)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诸侯在宫室内悬挂乐器称为“曲县”,“繁缨”是诸侯的马饰。春秋时期,卫国大夫仲叔于奚因救卫卿孙桓子有功,“卫人赏之以邑,辞。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这表明( )
A. 礼乐崩坏局面出现 B. 等级僭越现象普遍 C.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D. 诸侯争相招揽人才
2.“单于天降”瓦当,直径17.1厘米,四扇格十字当面,1955年以来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召湾汉墓出土多枚,全国其他地区尚未发现。据学者考证,这些瓦当应该不晚于西汉元帝、成帝时期。这类瓦当的使用意在( )
A. 推动匈奴少数民族汉化
B. 传播中原特色建筑技术
C. 宣扬窦宪北击匈奴功绩
D. 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唐宪宗朝以后,御史台负责传递部分公文,行使行政勾检职能和监督职能,分掌尚书省部曹的部分具体政令权和事务权,在国家常务运行过程中承担重要责任。这表明,这一时期的御史台( )
A. 延续了三省制机制 B. 成为中央权力中枢 C. 呈现政务官化倾向 D. 转变监察核心职能
4.北宋僧人智圆认为,“儒者饰身之教,故谓之外典。释者修身之教,故谓之内典也。”同时代的僧人契嵩认为,“夫《中庸》者,乃圣人与性命之造端也;《道德》者,是圣人与性命之指深也吾道者,其圣人与性命尽其圆极也。”据此可知,他们主张( )
A. 三教合归于儒 B. 佛教是修身之本 C. 三教并行不悖 D. 儒释道相互调和
5.元末的徐一夔在所著《织工对》一文描绘了作坊劳作的情景,“杼机四五具,南北向列,工十数人,手提足蹴,皆苍然无神色。进工问之曰:以余观若所为,其劳也亦甚矣,而乐何也?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为钱二百缗……于凡织作咸极精致,为时所尚,故主之聚易以售,而之直亦易以入。”这反映出当时的手工业( )
A. 新型生产关系盛行 B. 私人经营占据主导 C. 市场化经营的发展 D. 生产剥削十分严重
6.清朝皇帝特别重视《春秋》的编纂释义工作,自康熙至乾隆朝持续纂修了《钦定春秋传说汇纂》、《日讲春秋解义》、《御纂春秋直解》等释经之作。乾隆还直接改写了《春秋》纪年规则,把周王的年号置于鲁王年号之上。清朝前期的这些举措旨在( )
A. 弘扬儒家伦理 B. 塑造新正统观 C. 整理经典文献 D. 强化中央集权
7.1877~1878年北方爆发大灾,社会各界创作赈灾图数十种,翻印上万份,有的甚至被翻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士绅、宗教人士和外国人等各个阶层和群体都积极参与助捐,而官赈则相形见绌,有“破官赈之范围”一说。这反映了( )
A. 民间救济成效显著 B. 列强经济侵略加剧 C. 洋务运动效果欠佳 D. 清廷地方治理失控
8.如图是美术家谢梓文于1943年在重庆创作的一幅反映北方游击战争的版画《青纱帐里》。该作品( )
A. 再现了中国抗日战场真实面貌
B. 激励了中华民族抗战胜利信心
C. 描绘了根据地农业生产场景
D. 反映了百团大战的战斗过程
9.表是“80年代以来中国肥料年进出口量统计表”,该表中的信息可以用来佐证我国( )
A. 工业发展水平居世界前列 B. 粮食安全问题仍任重道远
C. 化肥产能过剩的趋势明显 D. 农业发展对国际依赖有限
10.古印度婆罗门教多数派别都认为善恶有等级层次区别,如诚实、禁欲、敬神等属于小善,而认识事物的本质掌握最高智慧以达到解脱则是最高等级的善。该理论旨在( )
A. 调和阶级矛盾 B. 强化专制统治 C. 维护种姓制度 D. 打破教育垄断
11.中世纪经院哲学之父安瑟伦认为,理性可以证明上帝的存在,单凭理性不能发现真理,但有助于理解真理。13世纪中叶,经院哲学家阿奎那强调神学和哲学是相互独立的学科,把理性精神系统全面引进到基督教神学中。由此可知,中世纪经院哲学( )
A. 开启了文艺复兴 B. 挑战了教会权威 C. 引领了启蒙运动 D. 蕴含了人文精神
12.重商主义是15~18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种经济理论,由于欧洲各国国情不同,其实践各有侧重,法国注重工业追赶,英国侧重贸易顺差。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德意志地区最可能侧重于( )
A. 国家统一 B. 殖民扩张 C. 海权争夺 D. 体制改革
13.殖民者认为食用玉米是导致墨西哥土著体质和文明双重落后的重要原因,塔玛尔和塔可等玉米主食长期受到殖民政府排斥。从1910年开始,许多墨西哥学者从各种角度夸赞玉米的营养价值,塔玛尔和塔可被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克塔维奥为代表的墨西哥作家写进小说,并成为墨西哥各地壁画的重要题材。这一变化反映了墨西哥( )
A. 民族解放的彻底实现 B. 注重保护文化多样性
C. 民族文化的全面复兴 D. 塑造民族认同的需要
14.20世纪30年代初期,苏联积极引进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等数百家企业参与国内高尔基汽车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第聂伯河水电站等重大工程建设。同时,还允许外资通过租让制参与国内石油和矿产开采。苏联的上述措施( )
A. 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B. 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开放精神
C. 开创了新的计划经济体制 D. 改善了国民经济结构失衡问题
15.在两极格局下,美国通过各种援助法案,对第三世界国家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念及现代化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苏联也开始这样做,并希望一些新独立的国家通过苏联的支持和采用苏联的现代化模式,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美苏的这种做法( )
A. 直接促成了世界新的国际格局形成 B. 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 影响了第三世界现代化模式的选择 D. 缓和了冷战过程中的世界紧张局势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早在先秦时代就已形成了系统的山林川泽资源保护思想。《吕氏春秋》引用雍季之语云:“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孟子常常对统治者侈靡奢华、田猎无度和广设苑固提出批评,指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礼记》一方面指出田猎是敬奉天地、孝祭祖宗之所必须,另一方面又对田猎活动的强度和时宜设置了种种限制。《荀子》提出“君者……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政令时则百姓一”,将合理利用和积极保护自然资源提升到政治高度进行论述。
——整理自王利华《对先秦山林川泽资源保护的重新评说》
材料二内战结束后,美国人大量涌入大平原地区进行拓荒和开发,对原始森林的滥砍滥伐和洗劫矿产资源的现象层出不穷,森林和荒野逐渐成了人们要保护的对象。 1871年,美国地质学家海登率领的考察团来到黄石,发现了温泉、大瀑布和悬崖等地质景观。在考察报告中,海登提议设立一个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园。北太平洋铁路公司考虑到公园将会吸引大量东部居民前往西部参观,也支持这一行动。1872年,格兰特总统签署《黄石公园法》,规定“为了人民的利益和享受……黄石河边的广阔森林将永远保护起来”,那些在“划定为公园的土地上定居或占据的人,将被视为入侵者”。根据这一法案,世代生活于此、依靠当地自然资源生存的印第安人很快遭到驱逐。黄石国家公园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标志着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发展的开端。
——整理自吴保光《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起源及其形成》等
材料三 1978~2013年,中国各类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从126.5万公顷增加到14844.1万公顷。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起初主要有资源管理、濒危动植物抢救等职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职能逐步扩展到资源监测、科普教育、国际合作等。中国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着为数不少的原住居民,他们与保护区形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益共同体,保护区管理机构帮助周边社区改变生产方式、发展经济,周边社区由盗伐、偷猎资源转变到主动保护自然资源。很多保护区定期对社会公众宣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参与热情显著提高。
——摘编自王昌海《改革开放40年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成就、挑战与展望》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的自然资源保护思想。
(2) 根据材料所学知识,简析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建立的影响。
(3) 根据材料三,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经验。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80至90年代,塞尔维亚沦为奥匈帝国政治、经济上的附属国。1906年塞尔维亚未理睬奥匈帝国提出的解除塞尔维亚与保加利亚同盟的要求,奥匈遂关闭边界,不准进口塞尔维亚的牲口和肉类,不准其商品过境。塞尔维亚向西欧新市场出口农产品来获取更大经济独立,并且从法国而不是奥地利政府贷款取得武器装备。奥匈帝国做出反应,吞并了波黑地区,这一行为极大地激怒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
——摘编自(英)罗伯特 拜德勒克斯、伊恩 杰弗里斯《东欧史》等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财政赤字日益增加,为此国民政府开展了关税自主运动。 1928年7月,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关税新约》。随后,英、法、荷、意等10个国家相继承认中国关税完全自主,唯独日本为了在中国继续享受更多的特权,拒绝重订新约。国民政府被迫做出让步,对日方条款全部予以接受,双方于1930年正式签订了《中日关税协定》。国民政府随即重拟国家进口关税税则,但这个税则片面优惠日本,引起英美等国的不满。1933年国民政府重修税则,取消了对日本商品的特惠权,结果遭到日本的反对和破坏。国民政府遂于1934年又颁行了新的国定税则,将税率作了有利于日货的调整。
——整理自朱英、石柏林《近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史稿》
材料三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美国宣布对苏联采取部分粮食禁运,企图用“饥饿迫使苏联人屈服”。 1980年,美国农业部提出:“粮食是一件武器,用法就是把各国系在我们身上,他们就不会捣乱。”美国同西欧、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其他粮食出口国达成攻守联盟,决定停止供货。但在苏联的高价收购攻势下,粮食禁运的效力连一年都没到,统一阵线就分崩离析。禁令反而严重损伤了美国农场主的利益,造成了美国粮食市场的巨大混乱。里根在大选中猛烈抨击了卡特政府的粮食制裁政策,他承诺一旦当选就结束粮食禁运。于是,大量美国农民的选票转向里根。1981年里根入主白宫后,宣布解除禁运,逐渐对苏联实行粮食贸易自由化。
——摘编自赵涛、刘挥《世界贸易战简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场关税战的后果。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国民政府这一时期的“关税自主运动”。
(3) 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对苏联实行粮食贸易自由化”的原因。
(4)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经贸关系的认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历史学家爱德华 德雷尔在《战时中国: 1901~1949》一书中,将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前中国本土对日作战定义为“抗战”,而仅将1941年之后的阶段纳入“二战”范畴。法国历史学家亨利 米歇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著述中将二战史叙事集中于欧洲和太平洋战场,淡化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的地位。阿诺德 汤因比、约翰 基根等西方著名历史学家在诸如《国际事务概览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史》《二战始末》等著作中对中国即便有所提及,也只是一闪而过,且描述方式多有负面倾向。英国历史学家利德尔 哈特的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英国《不列颠简明百科全书》均明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1939年。
——整理自利德尔 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等
提炼材料中西方学者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达清晰。)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A
13.【答案】D
14.【答案】B
15.【答案】C
16.【答案】【小题1】思想:可持续利用理念;对统治者行为的规范;遵循自然规律;祭祀与保护相结合
【小题2】积极影响:为世界国家公园的建设提供了范例,开创了国家公园体系发展的先河;保护了当地独特的地质景观和自然资源,为公众提供了欣赏自然美景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场所;推动了美国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提升了民众的环保意识,使更多人关注和重视自然保护。消极影响:印第安人遭到驱逐,其生存权益和文化传统受到严重冲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对一些依赖资源开发的产业发展产生阻碍
【小题3】经验:扩大保护区面积;拓展管理机构职能;促进社区参与保护;加强宣传教育
17.【答案】【小题1】后果:塞尔维亚经济得到发展,财政收入增加,为民族独立奠定物质基础;奥匈帝国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国内矛盾激化
【小题2】评析:-积极方面:国民政府开展关税自主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争取了关税自主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加了财政收入,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消极方面: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以及列强的侵略和干涉,国民政府的关税自主权受到严重损害,未能彻底摆脱列强的经济控制
【小题3】原因:粮食禁运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美国农场主利益受损,国内矛盾加剧;里根为争取选票,改变卡特政府政策
【小题4】认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经贸关系既相互依存又充满竞争和矛盾。-各国为了自身利益会采取各种措施,有时会导致贸易摩擦和经济制裁。-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各国应通过协商、合作等方式解决经贸问题,实现互利共赢。-国家实力是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和国际经贸关系地位的重要保障
18.【答案】观点:西方学者对二战起点与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存在分歧。
评析:西方学者对二战的起点有不同的看法,如美国历史学家爱德华 德雷尔认为二战始于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英国历史学家利德尔 哈特则认为二战始于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这种分歧主要源于对战争爆发原因和范围的认知差异。
同时,西方学者在描述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时,往往存在忽视或淡化的倾向。这可能与西方学者的研究视角和立场有关,他们可能更关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而忽视了中国战场的重要性。
然而,事实上,中国战场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31年,日本就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不仅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而且为盟军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援和物资援助。
因此,西方学者应该更加客观地看待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尊重历史事实,避免偏见和误解。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二战历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此外,我们还应认识到,对历史的认识和评价往往受到时代背景、文化传统、政治立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以开放、包容、理性的态度看待不同的历史观点,尊重历史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