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综合评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3分,共60分)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守住了耕地红线。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区域耕地面积及耕地等级(耕地等级数值越小,表示耕地质量越高)。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的耕地红线是( )
A.16亿亩 B.17亿亩 C.18亿亩 D.19亿亩
2.图中耕地质量最高的是( )
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3.国家要求健全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的主要原因是( )
A.减少农用土地面积 B.提高土地的使用率
C.加速城镇化的建设 D.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24年以来,湖南宁乡沿河村实行土地整村流转试点,所有田地流转至村集体,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土壤改良、水系规划、机耕道修整、荒地复垦等,实现“小田变大田”。改造后,以组为单位分配给种粮大户,统一种植作物品种。实现了粮食产业提质增效,集体经济收入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据此完成4~6题。
4.湖南宁乡沿河村的耕地类型主要是( )
A.草地 B.林地 C.旱地 D.水田
5.“小田变大田”土地整治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作物种类 B.提高耕地质量
C.减少劳动力成本 D.降低耕地流转费
6.土地整村流转,可以提高( )
①农业机械化水平 ②农业生产多样化 ③农民收入 ④粮食种植比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我国为纪念2024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设计了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的活动。山东省作为我国的工农业大省,属于极度缺水地区,以占全国1%的水资源,灌溉约占全国6%的耕地,生产约占全国8%的粮食,养育约占全国7%的人口,也支撑着占全国7%以上的GDP总量。据此完成7~8题。
7.山东省缺水严重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有( )
①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 ②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③水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 ④耕地面积广,灌溉不合理,水资源浪费严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下列做法中,能够有效缓解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有( )
①增加地下水开采量 ②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减轻地表水污染 ③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④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⑤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⑥推广节水器具
A.②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2024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为京津冀豫沿线地区输水近650亿立方米,相当于4 400多个西湖。读图,完成9~11题。
9.每年3—5月会加大中线输水量的主要原因是( )
A.3—5月汉江发源山脉积雪大量消融、水源充足
B.3—5月汉江流域进入雨季,径流量较大
C.3—5月华北地区春旱严重,生态面临严重考验
D.3—5月排水腾出水库库容,可应对6月汛期水量过大问题
10.在中线工程京津段,设计暗渠进行输水的主要目的有( )
①节约土地,减少蒸发 ②防止水污染 ③防止冬季水体结冰 ④降低下渗损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年间,对京津地区的主要影响是( )
A.京津地区,雾霾减少 B.京津地区,地下水位上升
C.京津地区,洪涝减少 D.京津地区,河湖面积减小
重稀土矿因为其广泛应用于钢铁、玻璃、陶瓷、电子等各种行业,被称为“工业味精”,非常珍惜宝贵。地球上已知的重稀土矿,几乎全部集中在中国南方地区。读我国重稀土矿分布图,完成12~13题。
12.赣、闽、桂三个省级行政区的重稀土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 )
A.84% B.79% C.73% D.61%
13.下列对我国南方重稀土矿开发利用的措施,合理的有( )
①加强保护,适度开发 ②不断扩大开采规模 ③提高稀土开采的技术水平 ④全部以“原矿”出口创汇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云南省个旧市因“锡”而生,因“锡”而立,开采锡矿的历史已有2 000多年,素有“中国锡都”之称。下图为个旧市(局部)锡矿分布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个旧市锡矿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有( )
①锡矿丰富,原料充足 ②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③沿海城市,海运便利 ④铁路分布,交通便利 ⑤煤炭分布,发电量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5.下列关于个旧锡矿资源开发及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锡矿丰富,可以随意开发 B.保护本地锡矿,不再开发
C.积极引进国外的锡矿资源 D.锡矿不用再循环利用
“向海而兴,背海则衰”,海洋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与资源保障。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如图为中国近海海域图。据此完成16~18题。
16.图中A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
A.琼 B.闽 C.桂 D.台
17.三沙市现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自然资源丰富,主要包括( )
①岛礁旅游资源 ②广阔的森林资源 ③海洋石油资源 ④海洋天然气资源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8.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下列关于海洋开发利用的做法,错误的是( )
A.发展海洋运输,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B.加大捕捞力度,充分利用生物资源
C.科学有序开采,开发海底油气资源
D.实施海水淡化,合理利用海水资源
2023年9月20日,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平台“国能共享号”顺利安全靠泊金井码头。它既能生产绿电,又是一座蓝色“粮仓”,解决了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的技术瓶颈,推动海水养殖向深远海发展。据此完成19~20题。
19.该项目利用的资源与开发方式的对应,正确的是( )
①生物资源——海水养殖 ②能源资源——风力发电 ③矿产资源——石油开采 ④化学资源——海水晒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福建省建设该项目的有利条件是( )
A.濒临东海,海域广阔 B.受西南季风影响,风力强盛
C.地势平坦,容易建设 D.位于高纬度,利于鱼类养殖
二、非选择题(3个小题,共40分)
21.土地是人类衣食之源、立国之本。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 梯田是山区人民农耕智慧的结晶,按照形成时间可分为历史时期形成的梯田和近现代形成的梯田(见下图)。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南北方的梯田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的增加,部分地区的梯田被废耕。目前,综合各种指标,我国耕地可划分为三个质量等级,一等为最好,三等为最差。
(1)我国土地利用类型 (填“齐全”或“单一”),耕地、林地比重 (填“大”或“小”),后备耕地资源 (填“充足”或“不足”)。(3分)
(2)比较南北方梯田的差异,完成下列填空。(3分)
① ,② ,③ 。
(3)请你为我国梯田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
(4)针对我国耕地现状,请你提出在今后耕地利用中我国需采取的措施。(3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海绵设施解锁]
会“呼吸”的现代都市家园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储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为“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
(1)由上图判断:湖泊、透水路面、雨水花园、水泥操场、森林、绿色屋顶中,不属于城市“海绵设施”的是 。(2分)
[海绵效益彰显]
近年来,每到夏季遇上暴雨,我国许多城市便出现“城市看海”现象,本应承担排水重任的下水道,却出现积水回流,从管道口喷涌而出的现象。下图示意我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分布。
(2)读图可知,首批“海绵城市”大多数分布在我国干湿地区中的 区和 区。(4分)
(3)简要分析这些城市申请“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自然原因。(4分)
(4)“海绵城市”发挥吸水、储水功能最活跃的季节是 季,为减少城市内涝发挥显著作用。(2分)
(5)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利影响,玲玲和贝贝开展了一场讨论,你同意 的观点,并说出原因。(4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北煤南运”促进区域发展]
我国煤炭储备主要集中于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被称作“三西地区”,湖南、江西等南方省级行政区煤炭资源短缺。浩吉铁路是中国“北煤南运”的大通道,下图为浩吉铁路示意图。
(1)浩吉铁路自内蒙古出发,依次经陕、 、 (填省级行政区简称)、鄂、湘等省级行政区一路南下抵达 (填省级行政区全称)。(3分)
(2)“北煤南运”体现了我国自然资源的什么特点 (2分)
(3)有人建议在“三西地区”大力兴建火力发电站,改“北煤南运”为“北电南送”。你是否赞同 并说明理由。(3分)
[“丹水北运”助力区域振兴]
晋、陕、内蒙古长期干旱缺水,饮用水质量不佳。以往“北煤南运”空车返回,亿吨级运力被闲置浪费。“丹水北运”利用返回的空车将丹江口水库的水运输至晋、陕、内蒙古等地。
(4)简述“丹水北运”项目实施的积极影响。(两点,4分)第三章综合评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3分,共60分)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守住了耕地红线。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区域耕地面积及耕地等级(耕地等级数值越小,表示耕地质量越高)。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的耕地红线是(C)
A.16亿亩 B.17亿亩 C.18亿亩 D.19亿亩
2.图中耕地质量最高的是(B)
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3.国家要求健全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的主要原因是(D)
A.减少农用土地面积 B.提高土地的使用率
C.加速城镇化的建设 D.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24年以来,湖南宁乡沿河村实行土地整村流转试点,所有田地流转至村集体,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土壤改良、水系规划、机耕道修整、荒地复垦等,实现“小田变大田”。改造后,以组为单位分配给种粮大户,统一种植作物品种。实现了粮食产业提质增效,集体经济收入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据此完成4~6题。
4.湖南宁乡沿河村的耕地类型主要是(D)
A.草地 B.林地 C.旱地 D.水田
5.“小田变大田”土地整治的主要目的是(B)
A.增加作物种类 B.提高耕地质量
C.减少劳动力成本 D.降低耕地流转费
6.土地整村流转,可以提高(A)
①农业机械化水平 ②农业生产多样化 ③农民收入 ④粮食种植比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我国为纪念2024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设计了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的活动。山东省作为我国的工农业大省,属于极度缺水地区,以占全国1%的水资源,灌溉约占全国6%的耕地,生产约占全国8%的粮食,养育约占全国7%的人口,也支撑着占全国7%以上的GDP总量。据此完成7~8题。
7.山东省缺水严重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有(B)
①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 ②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③水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 ④耕地面积广,灌溉不合理,水资源浪费严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下列做法中,能够有效缓解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有(A)
①增加地下水开采量 ②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减轻地表水污染 ③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④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⑤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⑥推广节水器具
A.②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2024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为京津冀豫沿线地区输水近650亿立方米,相当于4 400多个西湖。读图,完成9~11题。
9.每年3—5月会加大中线输水量的主要原因是(C)
A.3—5月汉江发源山脉积雪大量消融、水源充足
B.3—5月汉江流域进入雨季,径流量较大
C.3—5月华北地区春旱严重,生态面临严重考验
D.3—5月排水腾出水库库容,可应对6月汛期水量过大问题
10.在中线工程京津段,设计暗渠进行输水的主要目的有(A)
①节约土地,减少蒸发 ②防止水污染 ③防止冬季水体结冰 ④降低下渗损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年间,对京津地区的主要影响是(B)
A.京津地区,雾霾减少 B.京津地区,地下水位上升
C.京津地区,洪涝减少 D.京津地区,河湖面积减小
重稀土矿因为其广泛应用于钢铁、玻璃、陶瓷、电子等各种行业,被称为“工业味精”,非常珍惜宝贵。地球上已知的重稀土矿,几乎全部集中在中国南方地区。读我国重稀土矿分布图,完成12~13题。
12.赣、闽、桂三个省级行政区的重稀土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D)
A.84% B.79% C.73% D.61%
13.下列对我国南方重稀土矿开发利用的措施,合理的有(A)
①加强保护,适度开发 ②不断扩大开采规模 ③提高稀土开采的技术水平 ④全部以“原矿”出口创汇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云南省个旧市因“锡”而生,因“锡”而立,开采锡矿的历史已有2 000多年,素有“中国锡都”之称。下图为个旧市(局部)锡矿分布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个旧市锡矿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有(B)
①锡矿丰富,原料充足 ②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③沿海城市,海运便利 ④铁路分布,交通便利 ⑤煤炭分布,发电量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5.下列关于个旧锡矿资源开发及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C)
A.锡矿丰富,可以随意开发 B.保护本地锡矿,不再开发
C.积极引进国外的锡矿资源 D.锡矿不用再循环利用
“向海而兴,背海则衰”,海洋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与资源保障。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如图为中国近海海域图。据此完成16~18题。
16.图中A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A)
A.琼 B.闽 C.桂 D.台
17.三沙市现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自然资源丰富,主要包括(C)
①岛礁旅游资源 ②广阔的森林资源 ③海洋石油资源 ④海洋天然气资源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8.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下列关于海洋开发利用的做法,错误的是(B)
A.发展海洋运输,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B.加大捕捞力度,充分利用生物资源
C.科学有序开采,开发海底油气资源
D.实施海水淡化,合理利用海水资源
2023年9月20日,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平台“国能共享号”顺利安全靠泊金井码头。它既能生产绿电,又是一座蓝色“粮仓”,解决了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的技术瓶颈,推动海水养殖向深远海发展。据此完成19~20题。
19.该项目利用的资源与开发方式的对应,正确的是(A)
①生物资源——海水养殖 ②能源资源——风力发电 ③矿产资源——石油开采 ④化学资源——海水晒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福建省建设该项目的有利条件是(A)
A.濒临东海,海域广阔 B.受西南季风影响,风力强盛
C.地势平坦,容易建设 D.位于高纬度,利于鱼类养殖
二、非选择题(3个小题,共40分)
21.土地是人类衣食之源、立国之本。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 梯田是山区人民农耕智慧的结晶,按照形成时间可分为历史时期形成的梯田和近现代形成的梯田(见下图)。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南北方的梯田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的增加,部分地区的梯田被废耕。目前,综合各种指标,我国耕地可划分为三个质量等级,一等为最好,三等为最差。
(1)我国土地利用类型 齐全 (填“齐全”或“单一”),耕地、林地比重 小 (填“大”或“小”),后备耕地资源 不足 (填“充足”或“不足”)。(3分)
(2)比较南北方梯田的差异,完成下列填空。(3分)
① 丘陵 ,② 黄土高原 ,③ 水土流失 。
(3)请你为我国梯田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
参考答案:利用梯田景观发展旅游业;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保护功能;改善水利条件,适当耕作;等等。(符合题意即可)
(4)针对我国耕地现状,请你提出在今后耕地利用中我国需采取的措施。(3分)
参考答案:珍惜和合理利用耕地,保护优质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增加优质产田面积,提高产量;等等。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海绵设施解锁]
会“呼吸”的现代都市家园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储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为“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
(1)由上图判断:湖泊、透水路面、雨水花园、水泥操场、森林、绿色屋顶中,不属于城市“海绵设施”的是 水泥操场 。(2分)
[海绵效益彰显]
近年来,每到夏季遇上暴雨,我国许多城市便出现“城市看海”现象,本应承担排水重任的下水道,却出现积水回流,从管道口喷涌而出的现象。下图示意我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分布。
(2)读图可知,首批“海绵城市”大多数分布在我国干湿地区中的 湿润 区和 半湿润 区。(4分)
(3)简要分析这些城市申请“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自然原因。(4分)
参考答案: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洪涝灾害多发。
(4)“海绵城市”发挥吸水、储水功能最活跃的季节是 夏 季,为减少城市内涝发挥显著作用。(2分)
(5)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利影响,玲玲和贝贝开展了一场讨论,你同意 玲玲 的观点,并说出原因。(4分)
参考答案:“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利于将雨季的降水加以吸收储存,减轻排水系统的压力,缓解城市内涝;旱季时,将储存的水进行释放,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北煤南运”促进区域发展]
我国煤炭储备主要集中于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被称作“三西地区”,湖南、江西等南方省级行政区煤炭资源短缺。浩吉铁路是中国“北煤南运”的大通道,下图为浩吉铁路示意图。
(1)浩吉铁路自内蒙古出发,依次经陕、 晋 、 豫 (填省级行政区简称)、鄂、湘等省级行政区一路南下抵达 江西省 (填省级行政区全称)。(3分)
(2)“北煤南运”体现了我国自然资源的什么特点 (2分)
参考答案:地区分布不均。
(3)有人建议在“三西地区”大力兴建火力发电站,改“北煤南运”为“北电南送”。你是否赞同 并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赞同。理由:我国远距离输电能力较强,改输煤为输电可缓解铁路运输的压力;减少运输过程中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或不赞同。理由:建设发电站成本较高;建设输电线路距离远、难度大;加剧资源输出区环境污染。)
[“丹水北运”助力区域振兴]
晋、陕、内蒙古长期干旱缺水,饮用水质量不佳。以往“北煤南运”空车返回,亿吨级运力被闲置浪费。“丹水北运”利用返回的空车将丹江口水库的水运输至晋、陕、内蒙古等地。
(4)简述“丹水北运”项目实施的积极影响。(两点,4分)
参考答案:缓解晋、陕、内蒙古等地干旱缺水情况,提高居民饮用水质量;利用“北煤南运”闲置运力,提高了铁路运输效率;促进水资源均衡利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等。(任答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