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末复习
要点一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原因
土地利用 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自然条件
耕地 东部平原和低山丘陵区 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地势低平
林地 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 气候湿润,多丘陵和山地
草地 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 降水较少,水源不足,光照充足,多高原
难以利用 的土地 西北内陆地区 气候干旱的沙漠、戈壁、石山
典题1 2024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如图为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农业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谷子开花要水拉,麦子开花要风刮”中的农作物主要生长在图中的( )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2)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A.青藏高原区 B.西北内陆地区
C.东部季风区 D.寒温带地区
(3)下列不属于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区的是( )
A.西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如何判断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类型可以从降水和地形上判断。影响耕地和林地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影响水田与旱地、耕地与草地、草地与沙漠的主导因素是降水。如下图所示:
要点二 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典题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稳定,水质好,建成后可以自流输水。2014年底中线工程实行调水以来,缓解了沿线地区的缺水问题。并且通过生态补水,部分地区地下水位逐渐回升,生态环境得以改善。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图1)、华北地区资料图(图2),完成(1)~
(3)题。
图1
图2
(1)据图可知,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受惠的省级行政区有( )
A.北京、山东、河北、河南
B.北京、天津、河北、河南
C.北京、天津、山西、河南
D.天津、山东、陕西、河北
(2)根据图2判断,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
B.水土流失严重
C.过度开发水资源
D.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3)为缓解北方地区用水紧张的状况,在南水北调后续发展中,仍需要坚持( )
①节约用水 ②防治水污染 ③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 ④大力开采深层地下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要点三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特征:种类齐全,总量丰富,地区分布不均衡。
2.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典题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新疆蕴藏了全国40%的煤炭,39%的天然气,36%的石油,是中国的能源资源中心。同时新疆煤田具有埋藏较浅、煤层多且厚度大、单位面积产能高的特点。变输煤为输电,把新疆的煤炭资源转换成电力,打造“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电力丝绸之路”,是新疆参与全国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下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
(1)评价新疆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优势、劣势)。
(2) 开放性设问 新疆有丰富的煤、铁、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有人认为新疆应加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而有人则认为应控制开发速度。你赞同哪种观点 试说明你的理由。
如何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资源调配意义对资源地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带动经济产业转型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对输入地缓解能源短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促进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减少对煤炭、石油资源的依赖;改善空气质量;改善生态环境
要点四 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典题4 家国情怀 “向海而兴,开海而盛”,海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与资源保障。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如图为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建设海洋经济圈的有利条件有( )
①海域面积辽阔,大陆架宽广 ②地理位置优越,海洋运输发达 ③海岸线漫长,海岛风景优美 ④海洋资源丰富,可无限度开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为了更好地开发沿海滩涂,我国某些沿海省级行政区进行了围填海活动,围填海主要利用了( )
A.海洋生物资源
B.海洋空间资源
C.海洋矿产资源
D.海洋旅游资源
(3)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实行休渔制度
B.合理开采石油
C.合理开发海上风电
D.污水直接排海
综合练 提升素养 03
下图为我国某地2013年和2023年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减少最多的土地是( )
A.林地 B.耕地
C.滩涂 D.居民区
2.图中显示,该地区目前存在的最大环境问题是( )
A.人口增加 B.大气污染
C.水污染 D.水土流失
钨矿及其合金是国防及高新技术应用中极为重要的功能材料之一,被誉为“高端制造的脊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钨储量国,但受选矿、冶炼等技术限制,钨矿利用率较低,仍需大量进口钨矿砂及其精矿。如图示意2020年我国钨矿资源储量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钨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属于可再生资源
B.主要应用于纺织业
C.在我国分布不均匀
D.我国人均占有量大
4.为保障我国钨矿利用安全,下列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技术投入 B.依赖国外进口
C.扩大开采规模 D.控制市场需求
台湾省盛产海盐,被誉为“东南盐仓”。布袋盐场是台湾省最大的盐场,现已成为观光区。读台湾省略图,完成5~7题。
5.布袋盐场位于台湾岛( )
A.东北部沿海地区 B.西南部丘陵地带
C.低纬度沿海平原 D.高纬度沿海平原
6.布袋盐场进行古法晒盐的有利条件是( )
A.临海峡,交通便利 B.河流多,水源充足
C.光照弱,蒸发量小 D.晴天多,地形平坦
7.布袋盐场古法晒盐方式已被机械制盐取代,原因是( )
A.晒盐人力成本低 B.机械制盐成本低
C.古法晒盐品质高 D.机械制盐品质低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引汉济渭”工程被称作小南水北调工程,采用隧洞引水方式,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以及西安、汉中气候资料图。
西安 汉中
(1)“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说明该区域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与渭河相比,说出汉江的水文特征。
[中华龙脉,巍峨秦岭]
“引汉济渭”工程的隧洞需要穿越秦岭,秦岭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活着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为保护生态环境,工程尽可能避开生物敏感区。
(2)说出“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时遇到的主要困难。
[汉水入渭,造福秦川]
渭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开发利用程度高,对水资源需求量大;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地面下陷和水污染等现象。“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会使西安、咸阳、渭南等城市1 000多万人喝上汉江水,会使300万~500万亩耕地恢复灌溉,对遏制渭河生态环境恶化发挥重大作用。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渭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原因。
(4)归纳“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对渭河流域的益处。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末复习
要点一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原因
土地利用 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自然条件
耕地 东部平原和低山丘陵区 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地势低平
林地 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 气候湿润,多丘陵和山地
草地 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 降水较少,水源不足,光照充足,多高原
难以利用 的土地 西北内陆地区 气候干旱的沙漠、戈壁、石山
典题1 2024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如图为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农业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谷子开花要水拉,麦子开花要风刮”中的农作物主要生长在图中的(A)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2)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C)
A.青藏高原区 B.西北内陆地区
C.东部季风区 D.寒温带地区
(3)下列不属于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区的是(B)
A.西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如何判断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类型可以从降水和地形上判断。影响耕地和林地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影响水田与旱地、耕地与草地、草地与沙漠的主导因素是降水。如下图所示:
要点二 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典题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稳定,水质好,建成后可以自流输水。2014年底中线工程实行调水以来,缓解了沿线地区的缺水问题。并且通过生态补水,部分地区地下水位逐渐回升,生态环境得以改善。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图1)、华北地区资料图(图2),完成(1)~
(3)题。
图1
图2
(1)据图可知,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受惠的省级行政区有(B)
A.北京、山东、河北、河南
B.北京、天津、河北、河南
C.北京、天津、山西、河南
D.天津、山东、陕西、河北
(2)根据图2判断,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主要原因是(D)
A.气候干旱
B.水土流失严重
C.过度开发水资源
D.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3)为缓解北方地区用水紧张的状况,在南水北调后续发展中,仍需要坚持(A)
①节约用水 ②防治水污染 ③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 ④大力开采深层地下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要点三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特征:种类齐全,总量丰富,地区分布不均衡。
2.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典题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新疆蕴藏了全国40%的煤炭,39%的天然气,36%的石油,是中国的能源资源中心。同时新疆煤田具有埋藏较浅、煤层多且厚度大、单位面积产能高的特点。变输煤为输电,把新疆的煤炭资源转换成电力,打造“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电力丝绸之路”,是新疆参与全国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下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
(1)评价新疆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优势、劣势)。
参考答案:开发的优势条件:新疆的能源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且开采条件较好,开采成本较低。
开发的劣势条件:新疆地处我国内陆,距离我国能源的主要消费市场(东部沿海地区)遥远,加之交通不便,能源的输送成本高;新疆本地人口较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不高,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当地消费市
场小。
(2) 开放性设问 新疆有丰富的煤、铁、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有人认为新疆应加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而有人则认为应控制开发速度。你赞同哪种观点 试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应加大开发力度。理由:新疆矿产资源丰富,市场对资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新疆有铁路、管道交通,运输便利;加大开发力度,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效益,促进新疆经济发展。
或应控制开发速度。理由:新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开发资源会破坏地表植被,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煤、铁、石油、天然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大规模开发易造成资源枯竭;目前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较低,大规模开发易造成资源浪费;控制开发速度,有利于我国资源的战略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资源调配意义对资源地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带动经济产业转型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对输入地缓解能源短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促进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减少对煤炭、石油资源的依赖;改善空气质量;改善生态环境
要点四 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典题4 家国情怀 “向海而兴,开海而盛”,海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与资源保障。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如图为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建设海洋经济圈的有利条件有(A)
①海域面积辽阔,大陆架宽广 ②地理位置优越,海洋运输发达 ③海岸线漫长,海岛风景优美 ④海洋资源丰富,可无限度开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为了更好地开发沿海滩涂,我国某些沿海省级行政区进行了围填海活动,围填海主要利用了(B)
A.海洋生物资源
B.海洋空间资源
C.海洋矿产资源
D.海洋旅游资源
(3)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D)
A.实行休渔制度
B.合理开采石油
C.合理开发海上风电
D.污水直接排海
综合练 提升素养 03
下图为我国某地2013年和2023年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减少最多的土地是(A)
A.林地 B.耕地
C.滩涂 D.居民区
2.图中显示,该地区目前存在的最大环境问题是(D)
A.人口增加 B.大气污染
C.水污染 D.水土流失
钨矿及其合金是国防及高新技术应用中极为重要的功能材料之一,被誉为“高端制造的脊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钨储量国,但受选矿、冶炼等技术限制,钨矿利用率较低,仍需大量进口钨矿砂及其精矿。如图示意2020年我国钨矿资源储量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钨矿的描述,正确的是(C)
A.属于可再生资源
B.主要应用于纺织业
C.在我国分布不均匀
D.我国人均占有量大
4.为保障我国钨矿利用安全,下列可采取的措施是(A)
A.加大技术投入 B.依赖国外进口
C.扩大开采规模 D.控制市场需求
台湾省盛产海盐,被誉为“东南盐仓”。布袋盐场是台湾省最大的盐场,现已成为观光区。读台湾省略图,完成5~7题。
5.布袋盐场位于台湾岛(C)
A.东北部沿海地区 B.西南部丘陵地带
C.低纬度沿海平原 D.高纬度沿海平原
6.布袋盐场进行古法晒盐的有利条件是(D)
A.临海峡,交通便利 B.河流多,水源充足
C.光照弱,蒸发量小 D.晴天多,地形平坦
7.布袋盐场古法晒盐方式已被机械制盐取代,原因是(B)
A.晒盐人力成本低 B.机械制盐成本低
C.古法晒盐品质高 D.机械制盐品质低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引汉济渭”工程被称作小南水北调工程,采用隧洞引水方式,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以及西安、汉中气候资料图。
西安 汉中
(1)“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说明该区域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与渭河相比,说出汉江的水文特征。
参考答案:水资源分布特点:空间分布不均。汉江水文特征:水量更大、汛期更长、无结冰期、含沙量较小等。
[中华龙脉,巍峨秦岭]
“引汉济渭”工程的隧洞需要穿越秦岭,秦岭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活着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为保护生态环境,工程尽可能避开生物敏感区。
(2)说出“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时遇到的主要困难。
参考答案:工程需要穿越秦岭(高大山脉),施工难度大;施工区域有国家保护动物,需避开生物敏感区;需要长距离修建引水隧洞,工程量巨大;易遇到自然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任答两点即可)
[汉水入渭,造福秦川]
渭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开发利用程度高,对水资源需求量大;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地面下陷和水污染等现象。“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会使西安、咸阳、渭南等城市1 000多万人喝上汉江水,会使300万~500万亩耕地恢复灌溉,对遏制渭河生态环境恶化发挥重大作用。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渭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原因。
参考答案:渭河流域城镇众多,水资源需求量大;当地工农业发达,需水量较大;人们对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任答两点即可)
(4)归纳“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对渭河流域的益处。
参考答案:增加水源补给,缓解工农业缺水现象;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