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第四专题《听听那冷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第四专题《听听那冷雨》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19 06:1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听听那冷雨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通过鉴赏语言,来体味文章意境美;
2、初步学会通过语言品味来体会作者情感,把握主旨的方法;
3、从文化认同的角度理解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1、鉴赏作者精美的语言艺术,感受听雨意境中蕴含的深厚情感;
2、从语言品味中领略作者通过观雨、嗅雨、听雨传达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 回顾诗词,导入新课
又是雨天,雨好像把人的心情都打湿了,渴望一些诗意。雨不仅是常见的天气,也是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写雨的诗句,你记得的有哪些?
例: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
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陆游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孟浩然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
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元好问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同样写雨中感受的散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这是一篇以“雨”为乐师,以“我”的感官为乐器,以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为舞台演奏的一曲华丽的交响乐。
二、 检查预习,以读传情
听听那冷雨!从语气上看,这是一个祈使句。谁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请求?求谁来听雨?为什么要听那冷雨?余光中在听自然界的雨声,听出了百般滋味;有人评价《听听那冷雨》是“直接用文字的雨珠,声色光影,密密麻麻,纵横交织而成。”我们在余光中雨珠般圆润优美的文字里,又听出了哪些心情呢?(他又是怎样用语言来表达这种心情的呢?你能用朗读来传达你的理解吗?请每位同学都选取自己最有感触的一段或几句话,投入地读。
有人说,文字是声音的漏斗,它留下了白纸上的黑字,把表达情感的声音给漏掉了。现在咱们还语言以声音,用你们的声音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吧!)
例:听出他对大陆故土的依恋
从哪里看出这种依恋?文中有没有直接抒发感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句子?“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表现在听雨的感受中,
在余光中心里,故乡不仅是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理概念,更是个文化概念。余光中所向往的中国并不是台湾,也不是共党统治下的大陆,而是唐诗中洋溢著‘菊香与兰香’的中国。他对故乡的依恋还表现为
听出他对古老文化的热爱。
读“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好,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听出他对和谐自然的向往
“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蒙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沐发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在这里,生命被春雨唤醒的情景描写得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这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多么向人向往。用你的声音来传达出这种欣喜和向往吧。
三、读出问题,以读促悟
在刚才的阅读中,我们不仅读到了余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情感,也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让我们的心灵也享受了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尽管我们与作者年龄不同经历不同,但热爱故乡热爱自然热爱传统文化的心情却是相通的。我们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自己熟悉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或自己正经历的时代,进而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这就是阅读的魅力。
阅读的另一种快感在于,研读越深,收
( http: / / www.21cnjy.com )获越大,同时疑问也越多;相反,对我们根本无法读懂的著作,我们是提不出什么问题的。在本文中,有没有哪些难懂的句子?
①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
为什么是黑白片子,你读出怎样的情感?
联系上下文:走入霏霏,想入非非
介绍背景: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
反复诵读
——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忧思
②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③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一座无瓦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
——对自己半生飘泊的感慨。
如何理解这些句子?
方法:联系上下文
知人论世
查找资料
反复诵读
四、感受诗意,传承文化(布置作业)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幽风·七月》里唱过/在《唐风·蟋蟀》里唱过/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
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 /在姜夔的词里唱过 /劳人听过 /思妇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 /
在深山的驿道边唱过 / 在长城的烽台上唱过
在旅馆的天井中唱过 / 在战场的野草间唱过 / 孤客听过
/
伤兵听过
诗人流沙河说: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带着文化的耳朵,从一声蟋蟀里,诗人可以听出乡愁,听到思念,听到共鸣,听到慰藉。
仿《就是那一只蟋蟀》,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来概括你对“中华雨”的认识。
就是那一滴冷雨
示例:就是那一滴冷雨/
在《诗经·采薇》中滴落
在《春夜喜雨》中滴落
在《声声慢》里滴落
李煜听过,李商隐听过,李清照听过
游子听过
孤客听过
就是那一滴冷雨
在黄冈的竹楼敲过
在大陆的古屋敲过
在台北的公寓敲过
在清晨袭来,在夜晚袭来,在风中袭来
米芾画过
蒋捷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