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讲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复习目标
课程标准 核心要点
1.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过程,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3年6考) 2.了解近代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选必·3年0考) 1.殖民体系的形成:西方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2.近代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背景、人口迁移的进程与影响。
时空轴线
·阅读教材,完成时空轴线的填充。
·阅读时空轴线,结合所学,简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
知识点一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阅读教材第12课内容,了解殖民国家对亚非拉殖民侵略过程,理解殖民扩张对亚非拉地区的影响,梳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和影响。
1.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殖民进程
①1496年,西班牙在______________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16世纪中叶,西班牙将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②葡萄牙紧随西班牙之后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______________,设立总督制度。
③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
(2)殖民统治
①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______________,开采金银矿。
②殖民者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发展罪恶的黑奴贸易。
③宗主国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2.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1)第一阶段(15、16世纪)
葡萄牙 建立商站,控制商路。到16世纪中叶,葡萄牙已经在亚洲建立了包括______________在内的几十个商站
西班牙 入侵______________,将其变成了殖民地
(2)第二阶段(17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南亚 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东南亚 ①荷兰占领整个______________②英国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 ③法国侵占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④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
西亚 在英、法、俄等国的侵略下,______________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俄国和英国不但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还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东亚 ①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
3.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1)早期殖民: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以前,列强对非洲的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
(2)全面入侵:19世纪后期,列强深入非洲腹地,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
北非 ①英国:控制______________,利用埃及财政危机,控制埃及的经济政治大权;1882年,发动侵埃战争,实际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以埃及为基地对苏丹实行武力扩张。②法国:从19世纪30年代就入侵______________,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撒哈拉沙漠以南 ①英国: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______________,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 ②法国:要把它的非洲殖民地从西非的佛得角一直延伸到东非的索马里。 ③德国: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3)“柏林会议”
①背景:在抢夺殖民地过程中,列强冲突加剧。
②概况: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提出“______________”原则。
③影响: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4.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原因:在向______________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2)表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3)影响
①发展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②国际关系: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扩张与争夺的加剧,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③世界市场: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______________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④世界格局: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⑤民族解放: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1.学习情境
上图反映的事件对非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维点拨 柏林会议的实质
柏林会议实质上是一次列强瓜分非洲的会议,它显示了列强在非洲已经形成的力量对比,是列强疯狂争夺非洲的新起点。“有效占领”原则,其实质就是“先到先得”。列强完全无视非洲人民的利益,在地图上就可以确定殖民地的划分,即所谓的“地图上作业”。
3.图解历史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4.概念阐释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指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后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5.自主纠错
(1)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欧洲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
更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世纪后期,欧洲探险者到非洲探险,开启了对非洲入侵的历程。
更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选必3·第7课)
阅读选必3教材相关内容,了解英国殖民与大洋洲人口结构改变的关系,认识华工出国的背景和影响。
1.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1)英国殖民活动
①______________,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最初,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
②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
③1851年,在澳大利亚发现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
(2)大洋洲人口结构变动
①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
②外来移民:越来越多的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人纷纷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世纪中叶,______________成为当地主要居民。
2.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1)背景
①19世纪初,英美等国开始陆续颁布______________的法令,殖民者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②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
(2)概况(19世纪中叶起)
①美洲: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______________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
②大洋洲: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到1858年,华工人数已超过4万。
(3)影响:促进了美洲与大洋洲的开发。
1.挖掘教材 塔斯马尼亚岛位于澳大利亚附近。1803年,岛上有原住民四五千人,随着英国殖民者移民,1876年最后一名塔斯马尼亚原住民去世。(摘编自选必3第7课第二子目图片说明)这说明什么问题?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念阐释 苦力贸易
是16世纪至20世纪初西方殖民者掠夺、贩卖中国人口为奴隶的罪恶活动。16世纪西方殖民者来到中国沿海后,开始掠卖华工的活动。19世纪初至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商人掠夺、偷运华工出口的活动猖獗,称其为“苦力贸易”。
主题一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视角1 斯坦利的探险[论证与探究能力]
19世纪70年代,英国探险家斯坦利率一支考察队在非洲考察,与当地居民相遇。对此事件,斯坦利和当地酋长摩基姆巴分别有自己的叙述。
材料一 斯坦利的叙述
早8点左右,我们看到一个市场,附近停泊着许多独木舟。人们立即集合起束,从四面八方向我们逼近:我们长时间保持自制。但最后他们因我们的镇静而鼓起勇气,当某个人因此高叫“穆提”(投)、他们一齐向我们投掷木矛时,我们才被迫开抢,对他们予以回击,迫使他们惊惶逃窜……下午2点,我们从两岸树木茂密的河道中驶出……看到一支庞大的船队正停在河中央。那些船民发现我们后站起来,高声喊叫,把角吹得异常响……在5分钟里,我们全力射击,无暇顾及别的事。但最后我们意识到敌人正在距我们约200码的地方重新组织力量。我们热血沸腾。这简直是杀戮的世界,我们第一次感到我们憎恶居住在这里的这些丑陋不堪的食尸鬼们。
材料二 摩基姆巴的叙述
当我们听说那个白皮肤的人(指斯坦利)要来的时候,我们不禁惊奇地张开了嘴巴……我们对自己说,这人的皮肤是白色的,一定是从河流王国来的,他是我们在水中淹死的弟兄们中的一个。一切生命都来自水中,在水中他又找到了自己的生命。现在他要回到我们中间来,他要回家了。我们要举行一个宴会,我下令将去迎接我们的兄弟并陪伴他高高兴兴返回村庄……但是我们靠近他的小舟时,听到喊声:“土匪!土匪!”火杖向我们喷射铁雨,我们一时惊呆了……那天晚上我们回来时看到了可怕的东西,我们的弟兄死在血泊中,我们村遭到洗劫后被焚烧,水中漂满了死尸。那些强盗和土匪消失了。现在请告诉我,那白人对我们公平吗?
思考 (1)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哪些基本信息是可信的?为什么?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此事件的起因而言,你认为谁的叙述可信,为什么?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视角2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特征[获取与解读能力]
材料 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19世纪80年代,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思考 根据材料,归纳世界殖民体系的主要特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全球体系”形成的因素。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主要特征
(1)殖民范围的广泛性。工业革命之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遍布全球。
(2)殖民地的民众普遍贫困。殖民地是西方列强的产品倾销市场和原材料产地,西方列强跟殖民地之间的不平等贸易,造成了殖民地和西方列强之间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相对于西方列强的富足,殖民地民众的贫穷落后十分鲜明。
(3)殖民地经济的单一性。为了长期控制殖民地,殖民主义者会有意识地培养殖民地单一的经济结构,以确保殖民地无法独立生存。
(4)殖民地工业的落后性。为了确保对殖民地的经济、军事优势,殖民主义者有意识地控制殖民地国家的工业发展,以确保其无法威胁到宗主国的强势地位。
(5)殖民地文化的基督化。为了加强对殖民地人民的统治,殖民主义者不遗余力地推动基督教的传播,以达到从精神层面控制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的目的。
(6)殖民地政治的复杂性。殖民主义者在殖民地培植不同的政治势力派别,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主题二 西方殖民与人口迁移
视角 世界人口迁移路线[分析与说明能力]
材料
16—19世纪世界人口迁移路线示意图
思考 指出图中迁入美洲的三条移民路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成因。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唯物史观——全面认识近代人口迁移
(1)原因
①全球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兴起,殖民者对美洲当地居民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导致当地原住居民锐减,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需要大量劳动力,殖民者通过黑奴贸易,从非洲贩卖大量黑奴到美洲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
②工业化时代,工厂需要吸纳大量劳动力,这就带动了劳动力从乡村向城市的迁移。
③西方列强侵华时期,与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获取了华工输出的特权。
④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为国际人口迁移提供了便利条件。
(2)形式
①自发移民,如英国大批清教徒逃亡北美。
②被迫移民,如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活动,进行黑奴贸易。
(3)特点
①由欧洲迁往北美、大洋洲,由发达地区迁往落后地区。
②国际间人口移动数量巨大,伴随文化交流与传播。
典例 (2023·山东卷,12)如图为某一时期欧洲主要殖民国家在美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分布示意图。这一时期( )
A.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B.大西洋三角贸易已走向衰落
C.西、葡殖民优势逐渐被打破
D.倾销工业品是主要掠夺手段
解题过程
将考点填到对应题目下面 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欧洲殖民侵略与争夺;英国殖民印度
1.(2023·辽宁卷,14)20世纪初,印度进口自行车的主要购买群体是居住在印度的英国人。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印度人拥有了自行车,英国人便以骑车会让人汗流浃背和“不体面”为由,逐渐放弃了自行车而改为汽车出行。这反映出英国人的( )
A.时尚引领意识 B.前瞻性科学思维
C.保守主义思想 D.殖民者优越心理
2.(2022·湖北卷,13)下图是发表于1805年的漫画《危险中的地球布丁:国家美食家在享用小点心》,其中两个人物代表的国家是( )
A.西班牙与葡萄牙 B.荷兰与英国
C.英国与法国 D.法国与普鲁士
3.(2022·海南卷,12)综合下图信息,最适合探究的主题应是( )
A.欧洲列强的兴衰和更替
B.资本主义的早期萌发
C.殖民体系的形成与演变
D.整体世界的发展主线
1.(政策调整里的历史)1784年《印度法案》得以通过,按照这一法案,东印度公司必须由英国国王任命的议会监督局来控制。同时英国人也一改之前横征暴敛的强盗作风,改成了比较“文明”的方式来对印度进行剥削。英国做出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北美战争的反思
B.印度反英斗争的高涨
C.东印度公司的贪腐
D.工业革命的率先完成
2.(八省联考·内蒙古,12)英国人卢加德在1922年出版的书中写道,“倘若(殖民地)发生骚动,并且希望实现独立……这是因为我们教会了他们自由和解放的价值,几个世纪以来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这一点。他们的不满恰恰是衡量其进步程度的标准。”这种论调旨在( )
A.替霸权主义造势 B.美化种族歧视
C.为殖民统治辩护 D.粉饰文化侵略
3.(帝国竞争里的历史)美国学者理查德·E.苏里文等人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1880年之后,民族主义和工业化共同将西方的主要民族国家推向新一轮帝国竞争。”这场“帝国竞争”主要表现为( )
A.争霸欧洲和法德矛盾激化
B.美国崛起冲击欧洲中心地位
C.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
D.意识形态对立导致阵营对峙
1.英国对印度的侵略
英国的机制棉纺织品把印度传统的棉纺织工和家庭手工业一齐消灭了,破坏了印度文明特有的村社组织的经济基础……英国人修建铁路和兴修水利,为印度现代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命题方向] 英国殖民印度的特点;英国侵略印度的双重影响;西方殖民扩张的影响。
2.世界殖民体系
随着新航路开辟……但是这个进步也是与资本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国家、地区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这显然是一种很不公平很不正常的现象,也是一个矛盾。因此,1900年以后的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就是解决这个矛盾,消灭这种不公平的现象,逐步建立一个公正的世界。——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命题方向] 世界殖民体系的特点;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
答案精析
时空轴线
·西班牙在海地建立殖民地 拉美完全处于殖民统治之下 柏林会议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开启殖民扩张进程,美洲、非洲最先遭受侵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殖民能力增强,拉美完全处于殖民统治之下,对非洲和亚洲殖民进一步加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梳理必备知识
知识点一
1.(1)①海地 ②巴西殖民地 (2)①种植园经济
2.(1)中国澳门 菲律宾 (2)印度尼西亚 奥斯曼帝国
3.(2)苏伊士运河 阿尔及利亚 开普敦 (3)②有效占领
4.(1)垄断资本主义 (3)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学习情境 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极大地制约了非洲的发展。
自主纠错
(1)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
(2)15世纪,欧洲殖民者就侵入非洲;18世纪的探险,为进一步侵略做了准备。
知识点二
1.(1)①18世纪中后期 (2)②白人
2.(1)①禁止奴隶贸易 (2)①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
挖掘教材 英国殖民扩张给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带来了灭顶之灾,导致该地区人口替代性变化。
突破关键能力
主题一
视角1 (1)可信的信息有时间、地点、人物、流血冲突。
理由:双方叙述一致。
(2)若指出斯坦利的观点可信或酋长的观点可信,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得分。
若指出双方各执一词,究竟谁的说法可信,还需要其他材料证明,也可得分。
视角2 主要特征:以欧洲国家为核心的充满暴力的侵略与被侵略的弱肉强食体系;列强对外扩张以武力、经济实力为支撑。
因素:资本主义经济具有扩张性和开放性;新航路的开辟;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先进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的发明与使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等等。
主题二
视角 路线一:由欧洲迁入美洲。
原因: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形成;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路线二:由非洲迁入美洲。
原因:欧洲殖民者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导致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发展种植园经济,需要大量劳动力;殖民者从非洲贩运大量黑奴到美洲。
路线三:由中国迁入美洲。
原因:明清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人地矛盾突出;19世纪初,英美等国颁布禁止黑奴贸易的法令,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19世纪中叶以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
链接高考热点
悟高考真题
典例 C
1.D [据材料可知,印度人拥有自行车后,英国人认为骑车会让人汗流浃背和“不体面”,于是放弃自行车而改为汽车出行,显示出英国殖民者高人一等的优越心理,故选D项;时尚引领应从美学、艺术等视角入手,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汗流浃背和“不体面”不属于科学思维,排除B项;保守主义思想强调守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2.C
3.C [材料呈现了英法等主要殖民国家及其亚非拉地区的殖民地分布,这说明探究的主题是近代殖民体系的形成和演变,故选C项;圣多明各、巴西利亚、马尼拉等地皆位于亚非拉地区,不属于欧洲列强的范畴,排除A项;俄国和日本属于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排除B项;材料只呈现了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少数亚非拉国家的情况,不能完全反映整体世界的发展主线,排除D项。]
练经典模拟
1.A [英属北美殖民地在1775—1783年,经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的统治取得独立,为吸取管理北美殖民地的教训,英国调整了对印度的剥削方式,企图长久维持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故选A项;印度反英斗争的高涨是在19世纪,排除B项;“东印度公司的贪腐”是“之前横征暴敛的强盗作风”的表现之一,排除C项;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是在19世纪中期,排除D项。]
2.C
3.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竞相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激烈斗争,故选C项。](共97张PPT)
第49讲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课
程
标
准
1.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过程,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3年6考)
2.了解近代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选必·3年0考)
核
心
要
点
1.殖民体系的形成:西方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2.近代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背景、人口迁移的进程与影响。
西班牙在
海地建立
殖民地
·阅读教材,完成时空轴线的填充。
·阅读时空轴线,结合所学,简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
拉美完全
处于殖民
统治之下
柏林
会议
时空轴线
提示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开启殖民扩张进程,美洲、非洲最先遭受侵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殖民能力增强,拉美完全处于殖民统治之下,对非洲和亚洲殖民进一步加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二 突破关键能力
三 链接高考热点
四 课时精练
一 梳理必备知识
内容导航
梳理必备知识
整合教材
落实基础性
阅读教材第12课内容,了解殖民国家对亚非拉殖民侵略过程,理解殖民扩张对亚非拉地区的影响,梳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和影响。
1.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殖民进程
①1496年,西班牙在 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16世纪中叶,西班牙将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②葡萄牙紧随西班牙之后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 ,设立总督制度。
③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
海地
知识点一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巴西殖民地
(2)殖民统治
①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 ,开采金银矿。
②殖民者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发展罪恶的黑奴贸易。
③宗主国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种植园经济
2.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1)第一阶段(15、16世纪)
葡萄牙 建立商站,控制商路。到16世纪中叶,葡萄牙已经在亚洲建立了包括 在内的几十个商站
西班牙 入侵 ,将其变成了殖民地
中国澳门
菲律宾
(2)第二阶段(17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南亚 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东南亚 ①荷兰占领整个____________
②英国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
③法国侵占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④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
西亚 在英、法、俄等国的侵略下, 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俄国和英国不但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还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东亚 ①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
印度尼西亚
奥斯曼帝国
3.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1)早期殖民: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以前,列强对非洲的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
北非 ①英国:控制 ,利用埃及财政危机,控制埃及的经济政治大权;1882年,发动侵埃战争,实际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以埃及为基地对苏丹实行武力扩张。②法国:从19世纪30年代就入侵 ,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撒哈拉沙漠以南 ①英国: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 ,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
②法国:要把它的非洲殖民地从西非的佛得角一直延伸到东非的索马里。
③德国: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2)全面入侵:19世纪后期,列强深入非洲腹地,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
苏伊士运河
阿尔及利亚
开普敦
(3)“柏林会议”
①背景:在抢夺殖民地过程中,列强冲突加剧。
②概况: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提出“ ”原则。
③影响: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有效占领
4.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原因:在向 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2)表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垄断资本主义
(3)影响
①发展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②国际关系: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扩张与争夺的加剧,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③世界市场: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 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④世界格局: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⑤民族解放: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学习情境
上图反映的事件对非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极大地制约了非洲的发展。
2.思维点拨 柏林会议的实质
柏林会议实质上是一次列强瓜分非洲的会议,它显示了列强在非洲已经形成的力量对比,是列强疯狂争夺非洲的新起点。“有效占领”原则,其实质就是“先到先得”。列强完全无视非洲人民的利益,在地图上就可以确定殖民地的划分,即所谓的“地图上作业”。
3.图解历史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4.概念阐释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指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后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5.自主纠错
(1)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欧洲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
提示 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
(2)18世纪后期,欧洲探险者到非洲探险,开启了对非洲入侵的历程。
提示 15世纪,欧洲殖民者就侵入非洲;18世纪的探险,为进一步侵略做了准备。
阅读选必3教材相关内容,了解英国殖民与大洋洲人口结构改变的关系,认识华工出国的背景和影响。
1.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1)英国殖民活动
① ,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最初,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
②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
③1851年,在澳大利亚发现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
18世纪中后期
知识点二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选必3·第7课)
(2)大洋洲人口结构变动
①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
②外来移民:越来越多的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人纷纷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世纪中叶, 成为当地主要居民。
白人
2.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1)背景
①19世纪初,英美等国开始陆续颁布 的法令,殖民者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②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
禁止奴隶贸易
(2)概况(19世纪中叶起)
①美洲: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 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
②大洋洲: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到1858年,华工人数已超过4万。
(3)影响:促进了美洲与大洋洲的开发。
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
1.挖掘教材 塔斯马尼亚岛位于澳大利亚附近。1803年,岛上有原住民四五千人,随着英国殖民者移民,1876年最后一名塔斯马尼亚原住民去世。(摘编自选必3第7课第二子目图片说明)这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 英国殖民扩张给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带来了灭顶之灾,导致该地区人口替代性变化。
2.概念阐释 苦力贸易
是16世纪至20世纪初西方殖民者掠夺、贩卖中国人口为奴隶的罪恶活动。16世纪西方殖民者来到中国沿海后,开始掠卖华工的活动。19世纪初至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商人掠夺、偷运华工出口的活动猖獗,称其为“苦力贸易”。
返 回
突破关键能力
互动探究
提升综合性
视角1 斯坦利的探险 [论证与探究能力]
19世纪70年代,英国探险家斯坦利率一支考察队在非洲考察,与当地居民相遇。对此事件,斯坦利和当地酋长摩基姆巴分别有自己的叙述。
材料一 斯坦利的叙述
早8点左右,我们看到一个市场,附近停泊着许多独木舟。人们立即集合起束,从四面八方向我们逼近:我们长时间保持自制。但最后他们因我们的镇静而鼓起勇气,当某个人因此高叫“穆提”(投)、他们一齐向我们投掷木矛时,我们才被迫开抢,对他们予以回击,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主题一
迫使他们惊惶逃窜……下午2点,我们从两岸树木茂密的河道中驶出……看到一支庞大的船队正停在河中央。那些船民发现我们后站起来,高声喊叫,把角吹得异常响……在5分钟里,我们全力射击,无暇顾及别的事。但最后我们意识到敌人正在距我们约200码的地方重新组织力量。我们热血沸腾。这简直是杀戮的世界,我们第一次感到我们憎恶居住在这里的这些丑陋不堪的食尸鬼们。
材料二 摩基姆巴的叙述
当我们听说那个白皮肤的人(指斯坦利)要来的时候,我们不禁惊奇地张开了嘴巴……我们对自己说,这人的皮肤是白色的,一定是从河流王国来的,他是我们在水中淹死的弟兄们中的一个。一切生命都来自水中,在水中他又找到了自己的生命。现在他要回到我们中间来,他要回家了。我们要举行一个宴会,我下令将去迎接我们的兄弟并陪伴他高高兴兴返回村庄……但是我们靠近他的小舟时,听到喊声:“土匪!土匪!”火杖向我们喷射铁雨,我们一时惊呆了……那天晚上我们回来时看到了可怕的东西,我们的弟兄死在血泊中,我们村遭到洗劫后被焚烧,水中漂满了死尸。那些强盗和土匪消失了。现在请告诉我,那白人对我们公平吗?
(1)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哪些基本信息是可信的?为什么?
答案 可信的信息有时间、地点、人物、流血冲突。
理由:双方叙述一致。
思考
(2)就此事件的起因而言,你认为谁的叙述可信,为什么?
答案 若指出斯坦利的观点可信或酋长的观点可信,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得分。
若指出双方各执一词,究竟谁的说法可信,还需要其他材料证明,也可得分。
视角2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特征 [获取与解读能力]
材料 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19世纪80年代,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根据材料,归纳世界殖民体系的主要特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全球体系”形成的因素。
答案 主要特征:以欧洲国家为核心的充满暴力的侵略与被侵略的弱肉强食体系;列强对外扩张以武力、经济实力为支撑。
因素:资本主义经济具有扩张性和开放性;新航路的开辟;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先进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的发明与使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等等。
思考
深化拓展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主要特征
(1)殖民范围的广泛性。工业革命之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遍布全球。
(2)殖民地的民众普遍贫困。殖民地是西方列强的产品倾销市场和原材料产地,西方列强跟殖民地之间的不平等贸易,造成了殖民地和西方列强之间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相对于西方列强的富足,殖民地民众的贫穷落后十分鲜明。
(3)殖民地经济的单一性。为了长期控制殖民地,殖民主义者会有意识地培养殖民地单一的经济结构,以确保殖民地无法独立生存。
深化拓展
(4)殖民地工业的落后性。为了确保对殖民地的经济、军事优势,殖民主义者有意识地控制殖民地国家的工业发展,以确保其无法威胁到宗主国的强势地位。
(5)殖民地文化的基督化。为了加强对殖民地人民的统治,殖民主义者不遗余力地推动基督教的传播,以达到从精神层面控制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的目的。
(6)殖民地政治的复杂性。殖民主义者在殖民地培植不同的政治势力派别,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西方殖民与人口迁移
主题二
视角 世界人口迁移路线 [分析与说明能力]
材料
16—19世纪世界人口迁移路线示意图
指出图中迁入美洲的三条移民路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成因。
答案 路线一:由欧洲迁入美洲。
原因: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形成;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路线二:由非洲迁入美洲。
原因:欧洲殖民者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导致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发展种植园经济,需要大量劳动力;殖民者从非洲贩运大量黑奴到美洲。
路线三:由中国迁入美洲。
原因:明清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人地矛盾突出;19世纪初,英美等国颁布禁止黑奴贸易的法令,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19世纪中叶以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
思考
唯物史观——全面认识近代人口迁移
(1)原因
①全球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兴起,殖民者对美洲当地居民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导致当地原住居民锐减,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需要大量劳动力,殖民者通过黑奴贸易,从非洲贩卖大量黑奴到美洲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
②工业化时代,工厂需要吸纳大量劳动力,这就带动了劳动力从乡村向城市的迁移。
③西方列强侵华时期,与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获取了华工输出的特权。
④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为国际人口迁移提供了便利条件。
深化拓展
(2)形式
①自发移民,如英国大批清教徒逃亡北美。
②被迫移民,如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活动,进行黑奴贸易。
(3)特点
①由欧洲迁往北美、大洋洲,由发达地区迁往落后地区。
②国际间人口移动数量巨大,伴随文化交流与传播。
深化拓展
返 回
链接高考热点
研析高考
达成应用性
典例 (2023·山东卷,12)如图为某一时期欧洲主要殖民国家在美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分布示意图。这一时期
A.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B.大西洋三角贸易已走向衰落
C.西、葡殖民优势逐渐被打破
D.倾销工业品是主要掠夺手段
√
悟 高考真题
解题过程
1.(2023·辽宁卷,14)20世纪初,印度进口自行车的主要购买群体是居住在印度的英国人。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印度人拥有了自行车,英国人便以骑车会让人汗流浃背和“不体面”为由,逐渐放弃了自行车而改为汽车出行。这反映出英国人的
A.时尚引领意识 B.前瞻性科学思维
C.保守主义思想 D.殖民者优越心理
√
据材料可知,印度人拥有自行车后,英国人认为骑车会让人汗流浃背和“不体面”,于是放弃自行车而改为汽车出行,显示出英国殖民者高人一等的优越心理,故选D项;
时尚引领应从美学、艺术等视角入手,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
汗流浃背和“不体面”不属于科学思维,排除B项;
保守主义思想强调守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2.(2022·湖北卷,13)下图是发表于1805年的漫画《危险中的地球布丁:国家美食家在享用小点心》,其中两个人物代表的国家是
A.西班牙与葡萄牙
B.荷兰与英国
C.英国与法国
D.法国与普鲁士
√
第四次英荷战争(1780—1784年)中荷兰战败,荷兰走向衰落,排除B项;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普鲁士参加反法同盟,但败于法军,不能和法国竞争,排除D项。
据材料“1805年的漫画《危险中的地球布丁:国家美食家在享用小点心》”可知,这幅画描绘了身穿军装的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和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坐在桌前,正在瓜分一个形似地球的葡萄干布丁,以此来划定各自的势力范围,故选C项;
西葡争霸的时代是15、16世纪,排除A项;
3.(2022·海南卷,12)综合下图信息,最适合探究的主题应是
A.欧洲列强的兴衰和更替
B.资本主义的早期萌发
C.殖民体系的形成与演变
D.整体世界的发展主线
√
圣多明各、巴西利亚、马尼拉等地皆位于亚非拉地区,不属于欧洲列强的范畴,排除A项;
俄国和日本属于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排除B项;
材料只呈现了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少数亚非拉国家的情况,不能完全反映整体世界的发展主线,排除D项。
材料呈现了英法等主要殖民国家及其亚非拉地区的殖民地分布,这说明探究的主题是近代殖民体系的形成和演变,故选C项;
练 经典模拟
1.(政策调整里的历史)1784年《印度法案》得以通过,按照这一法案,东印度公司必须由英国国王任命的议会监督局来控制。同时英国人也一改之前横征暴敛的强盗作风,改成了比较“文明”的方式来对印度进行剥削。英国做出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对北美战争的反思
B.印度反英斗争的高涨
C.东印度公司的贪腐
D.工业革命的率先完成
√
英属北美殖民地在1775—1783年,经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的统治取得独立,为吸取管理北美殖民地的教训,英国调整了对印度的剥削方式,企图长久维持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故选A项;
印度反英斗争的高涨是在19世纪,排除B项;
“东印度公司的贪腐”是“之前横征暴敛的强盗作风”的表现之一,排除C项;
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是在19世纪中期,排除D项。
2.(八省联考·内蒙古,12)英国人卢加德在1922年出版的书中写道,“倘若(殖民地)发生骚动,并且希望实现独立……这是因为我们教会了他们自由和解放的价值,几个世纪以来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这一点。他们的不满恰恰是衡量其进步程度的标准。”这种论调旨在
A.替霸权主义造势 B.美化种族歧视
C.为殖民统治辩护 D.粉饰文化侵略
√
据材料可知,卢加德将殖民地的动荡和独立愿望归因于英国教会了他们自由和解放的价值,这种说辞实质上是在为英国的殖民统治进行辩护,试图说明殖民统治具有正面作用,故选C项;
“替霸权主义造势”在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排除A项;
材料中没有提及种族歧视的内容,排除B项;
材料虽然涉及英国对殖民地的文化影响,但卢加德的主要目的并非单纯掩饰文化侵略,而是为整个殖民统治辩护,排除D项。
3.(帝国竞争里的历史)美国学者理查德·E.苏里文等人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1880年之后,民族主义和工业化共同将西方的主要民族国家推向新一轮帝国竞争。”这场“帝国竞争”主要表现为
A.争霸欧洲和法德矛盾激化
B.美国崛起冲击欧洲中心地位
C.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
D.意识形态对立导致阵营对峙
√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竞相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激烈斗争,故选C项。
1.英国对印度的侵略
英国的机制棉纺织品把印度传统的棉纺织工和家庭手工业一齐消灭了,破坏了印度文明特有的村社组织的经济基础……英国人修建铁路和兴修水利,为印度现代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命题方向] 英国殖民印度的特点;英国侵略印度的双重影响;西方殖民扩张的影响。
拓 命题视角
2.世界殖民体系
随着新航路开辟……但是这个进步也是与资本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国家、地区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这显然是一种很不公平很不正常的现象,也是一个矛盾。因此,1900年以后的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就是解决这个矛盾,消灭这种不公平的现象,逐步建立一个公正的世界。——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命题方向] 世界殖民体系的特点;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
返 回
课时精练
对一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B D A D C C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B B A B A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1)焦点:是否以武力方式殖民。
殖民派理由: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其他强国加快对外扩张步伐,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反殖民派理由:共和政体巩固需要,殖民政策与共和国民主自由原则相抵触;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国力衰退,对外政策重心应放在欧洲;推行自由主义政策。
(2)结果:议会通过了法国政府提交的财政请求,殖民主义成为国家政策。
影响:法国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殖民侵略给亚非拉人民带去灾难,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一、选择题
1.(2024·长沙一中二模)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殖民者在世界各地进行侵略活动,拓展殖民地。美洲出现了族群的巨大变化,而同样遭受殖民者侵略的非洲却没有发生这种情况。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美、非抵抗方式与欧洲殖民时间的不同
B.美、非地理环境与欧洲殖民方式的不同
C.美、非政治状况与欧洲殖民主体的不同
D.美、非人种属性与欧洲殖民条件的不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结合所学可知,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为弥补劳动力不足,从非洲贩入黑人奴隶。欧洲殖民者在非洲主要殖民方式是贩卖黑奴,掠夺能源矿产,故选B项;
美、非抵抗方式与欧洲殖民时间区别不大,排除A项;
美、非政治状况都比较落后,但殖民主体都是欧洲殖民者,排除C项;
美、非人种属性不同,但欧洲殖民条件基本相同,都是在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对外扩张,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2.(2025·昆明模拟)西班牙政府规定,它正在生产的产品,殖民地一律不准生产。例如在新西班牙就不准种植葡萄、橄榄等作物,后又禁止养蚕并砍光桑树。殖民地各地区之间不准通商,只能与宗主国通商。……葡萄牙在巴西则禁止建立手工工场,只允许小生产存在。上述殖民政策
A.优化了殖民地的经济结构
B.加剧拉丁美洲的贫困
C.切断殖民地同欧洲的联系
D.推动欧洲的社会转型
√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政策限制了殖民地的生产产品种类,禁止殖民地各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只允许与宗主国通商,这严重阻碍了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从而加剧了拉丁美洲的贫困,故选B项;
这些举措造成了殖民地经济的畸形发展,并不能优化经济结构,排除A项;
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可以与宗主国通商,并未切断殖民地同欧洲的联系,排除C项;
材料强调的是殖民政策对拉丁美洲的影响,与欧洲社会转型并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3.(2024·菏泽高三一模)下图是1888年的美国政治漫画,名为“埃及水域的章鱼”。这幅漫画旨在说明
A.推行门户开放政策的必要性
B.美英争夺埃及的矛盾
C.殖民地已经被西方瓜分完毕
D.英国帝国主义的本质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据材料信息可知,漫画中名为“英国”的章鱼的触手伸到“埃及”“印度”“加拿大”等地区,体现了英国的殖民扩张范围广泛,这幅漫画旨在说明英国帝国主义的本质,故选D项;
门户开放政策是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侵略中国的策略,主要精神是利益均沾,机会平等,排除A项;
这幅漫画旨在说明英国帝国主义的本质,未涉及美英争夺埃及的矛盾,排除B项;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几乎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排除C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4.(2024·北京海淀区高三上期中)随着英国棉布进入伊朗市场,19世纪末,伊朗城市伊斯法罕的税吏在报告中写道,“以往,伊斯法罕盛产各种优质的纺织品。近年来,伊朗人却放弃了自己的肉体和灵魂,购买艳丽而低廉的欧洲产品”“这座城市原来有许多织工,现在仅存不足五分之一”。对上述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A.伊朗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
B.英国确立了在伊朗的殖民统治
C.伊朗产业工人队伍的不断壮大
D.英国造成伊朗单一的经济结构
√
由题干中的信息可知,英国的棉布在伊朗城市倾销,使得伊朗的手工棉纺织业受到严重冲击,故选A项;
题干强调的不是政治上的殖民统治,而是经济侵略,二者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B项;
题干提到的是伊朗传统的手工棉纺织工人失业率大大增加,而没有关于产业工人队伍的信息,排除C项;
题干信息仅体现了英国棉布倾销给伊朗带来的冲击,并未对伊朗的经济结构进行分析,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5.(2024·安庆三模)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就入侵非洲。19世纪中叶以前,他们在非洲的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侵占了10%左右的非洲土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侵略扩张的方式改变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D.工业革命的持续深化
√
随着工业革命的持续深化,欧洲国家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促使他们不断加大对非洲的殖民扩张力度,故选D项;
侵略扩张的方式变化只是表面现象,材料中现象实质上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海外资源和市场的不同需求,排除A项;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虽然与殖民活动有关,但它更多地是一个结果,而不是殖民活动范围扩大的原因,排除B项;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C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6.(2024·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模拟)19世纪后期,英国在印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停止废除土邦进程,继续保留印度境内500个土邦政权存在;印度军队原先从同一地区的高种姓人群中招募,此后则在各地区、各种姓中混合招募;不让印度人充任炮兵和其他技术兵种(包括后来的空军)。这些改革措施意在
A.顺应印度本土风俗习惯 B.加快印度各地族群融合
C.强化殖民高压统治 D.缓和当地社会矛盾
√
这些改革显然是为了维护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利益,加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故选C项;
虽然改革内容中涉及了印度的种姓制度或地域特色,但其改革并不是为了顺应印度的本土风俗习惯,排除A项;
英国对印度军队的招募政策做出了更改,是为了防止民族解放力量可能对英国殖民统治构成的威胁,排除B项;
虽然停止废除土邦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平衡各方力量,但主要是为了防止土邦联合起来反抗英国的统治,而非为了缓和当地社会矛盾,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7.(2025·惠州高三调研)19世纪后期,欧洲探险队纷纷深入非洲内陆探险。这些探险队大多由各国政府资助或直接派遣,队员也多半是军人和冒险家。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非洲探险
A.推动了黑奴贸易的发展 B.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C.加速了非洲殖民化进程 D.促进了非洲经济的开发
√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政府资助的军人、冒险家对非洲内陆的探险,有利于欧洲各国政府掌握非洲内陆的地理和人文资料,为其殖民扩张服务,故选C项;
从19世纪初开始,欧洲各国逐渐废除了黑奴贸易,排除A项;
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且涉及亚非拉地区,所以只针对非洲的探险不能直接“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排除B项;
这一时期的探险主要是为了殖民扩张,更多的是对非洲的掠夺和破坏,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8.(2024·金华十校二模)下图为德国著名漫画家纳斯特于1869年创作的一幅名叫《和平的骑士》的漫画,图中挥舞着鞭子的牛仔形象代表美国白人,留着辫子的人物形象代表华人。对该漫画寓意解读合理的是
A.美国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B.在美华工遭受虐待和压榨
C.中美间文化的碰撞与冲突
D.中美两国实现了和平共处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据漫画信息可知,《和平的骑士》中,挥舞着鞭子的白人虐待留着辫子的华人,而他们身后还有一条铁路,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华工出国,且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苦力贸易。在美国,
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漫画中的形象表明在美华工遭受虐待和压榨,故选B项。
年份 比例 大洲 1650年 1750年 1850年 1900年
① 18.3 19.2 22.7 24.9
② 18.3 13.1 8.1 7.4
③ 2.4 1.6 5.1 9.0
④ 60.6 65.8 63.9 58.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9.(2024·长春一模)下表是1650—1900年间亚、欧、美、非四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变化表(单位:%),其中代表非洲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这深刻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因此1650—1900年非洲人口下降最为明显,据表格数据可知,②人口比例下降最多,故选B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10.(2024·广东高三联考)下图为20世纪初一幅名为《军纪套笼》的时政漫画。画面中一名德国军人正在训练一排带有编号的非洲长颈鹿练习正步走,另一名德国军人正在给一条非洲鳄鱼的嘴巴戴上安全笼套。作者意在
A.赞扬德国使非洲秩序井然
B.揭露德国掠夺非洲动物资源
C.讽刺德国的铁腕殖民政策
D.表现德国军队严谨纪律作风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讽刺意味的,所以作者本意不是赞扬德国使非洲秩序井然,而是讽刺德国对殖民地的严格控制和铁腕殖民政策,排除A项;
题干中的漫画属于时政漫画,是对当时政治行为的一种批判和讽刺,而不是揭露德国掠夺非洲动物资源,排除B项;
题干所述是德国军人对非洲的殖民统治,与德国军队的严谨纪律作风无关,排除D项。
20世纪初这幅名为《军纪套笼》的时政漫画表现的是德国军人对非洲动物采取了非正常的控制措施,意在讽刺德国的铁腕殖民政策,故选C项;
20世纪初德国在非洲实行殖民统治,时政漫画是具有
英国 占有北起埃及、苏丹,中经乌干达和东非,直到南非的广大地区
法国 除占有北非大片土地外,还占领了西非和赤道非洲的广阔地区以及马达加斯加岛等
德国 占领西南非洲、喀麦隆、坦噶尼喀等
意大利 占有利比亚和索马里等
葡萄牙 占有安哥拉、莫桑比克等
西班牙 占有摩洛哥、部分撒哈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11.(2024·娄底三模)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地。据此可推知
A.列强激烈争夺世界市场 B.柏林会议加速了对非洲的瓜分
C.英法殖民霸权得到巩固 D.奴隶贸易刺激了欧洲殖民扩张
√
据表中情况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已基本被瓜分完毕。结合所学可知,1884年的柏林会议,规定“有效占领”原则,大大加快了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故选B项;
材料反映的是列强瓜分非洲,并不能体现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排除A项;
材料中不仅涉及英法,还涉及其他欧洲国家,且这一时期英法的殖民霸权受到了来自德国的挑战,排除C项;
据所学可知,19世纪奴隶贸易已经衰落,此时列强瓜分非洲并不是为了奴隶贸易,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12.(2024·菏泽二模)下表是德国学术界域外区域研究机构一览表。这些机构的成立主要是基于
1887年 东方语言学院在柏林大学成立
1891年 “德国殖民委员会”成立
1898年 德国农业、贸易和工商业殖民学校建立
1900年 汉堡“航海病和热带病研究所”成立
A.工业革命推动了近代文化发展 B.海外殖民地重要性的不断增长
C.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
这些机构的成立表明,德国在其殖民扩张过程中,不仅重视殖民地的经济和政治价值,还注重科学研究和教育的发展,以便更有效地管理和开发其海外殖民地,故选B项;
材料并不是在强调工业革命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排除A项;
一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13.(2024·郑州高三联考)1895年夏,德皇威廉二世在给沙皇的通信中绘制了油画《世界各民族,保护你们最珍贵的财产》,正式提出了“黄祸论”。20世纪初他还告诉沙皇,“日本出售军火给中国”“原钢材料正在法国——你的同盟国——生产”“他们正在争夺整个亚洲,正在苦心孤诣地准备着给全体白种人以打击”。这深刻反映
A.殖民体系中列强之间矛盾重重
B.列强制定了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C.亚洲觉醒缘于严重的民族危机
D.种族歧视成为当时世界普遍现象
√
据材料可知,德皇意欲挑拨沙皇与他国的关系,这反映了在殖民过程中,列强之间矛盾重重,故选A项;
材料中的通信并非仅仅针对中国,排除B项;
亚洲觉醒是通过亚洲各国的反侵略求民主斗争体现的,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材料来源于德皇的信件,故只能看出德皇的态度,不代表其他国家也认可“黄祸论”,“普遍现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14.(2024·苏州八校三模)1883—1907年,埃及棉花出口总值由800万英镑增加到3 000万英镑。正因如此,此时的埃及经济被称为“农业经济专业化”时期。英国驻埃及领事克罗默强调埃及应向英国出口棉花,然后再从英国进口棉织品。这说明
A.祖国党抗英斗争已取得胜利
B.英国重视埃及市场的价值
C.华夫脱运动未实现主权独立
D.经济殖民主义进一步削弱
√
据材料中埃及棉花出口总值的增加以及英国驻埃及领事克罗默的观点,可以看出英国希望埃及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这体现了英国对埃及市场的重视,故选B项;
据所学可知,祖国党抗英斗争失败,排除A项;
华夫脱运动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据材料可知,欧洲殖民主义者通过不断强化殖民地单一经济模式使其沦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这是经济殖民主义强化的表现,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15.(2024·泉州五模)1878—1910年,墨西哥咖啡、棉花、龙舌兰、甘蔗等出口农产品的年产量,分别增加了350%、60%、110%和50%,而谷物和大豆却分别下降了40%和22%。墨西哥不得不进口粮食来满足国内的需要。这反映了墨西哥
A.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B.注重发展农副产业
C.开始被卷入世界市场 D.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
根据材料可知,墨西哥的咖啡、棉花、龙舌兰、甘蔗等出口农产品的年产量大幅增加,而谷物和大豆产量却大幅下降,墨西哥不得不进口粮食来满足国内的需要,这说明墨西哥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故选A项;
发展农副产业是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与之相关的副业,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
墨西哥在1878年之前已经被卷入世界市场,排除C项;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指的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经济发展策略,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A.拉丁美洲与列强的矛盾缓和 B.欧洲列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拉丁美洲经济深受西方影响 D.美国推行门罗主义取得效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16.(2024·广东名校联盟高三联考)下表是1914年,列强对拉丁美洲累计的投资额统计。据此可知
√
国家 投资额 份额
英国 37亿美元 43.5%
美国 17亿美元 20%
法国 12亿美元 14.1%
德国 9亿美元 10.6%
比利时、荷兰、葡萄牙等 10亿美元 11.8%
据材料可知,到1914年,西方列强主导了对拉美的投资,强化了对拉美地区经济的影响,故选C项;
1914年,拉美属于落后地区,不平等条件下的资本输出会进一步激化列强与拉美地区的矛盾,排除A项;
据材料不能得出欧洲列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结论,排除B项;
门罗主义的实质是排斥其他列强在拉美的势力,使拉美成为美国独占的殖民地,但表中数据显示其他列强在拉美的投资数额也很多,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二、非选择题
17.(2024·淄博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场关于殖民政策的辩论
在1885年大辩论开展之前,法国的殖民活动来到一个临界点:虽然共和国的殖民活动已经开展了一些时日,但是它尚未成为一项国家的政策和原则。法国政府为了继续对马达加斯加和越南的征服,向议会提交了额外的财政拨款的请求。这一请求,引发了两派就殖民政策的辩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殖民派主张 反殖民派主张
在法国的旁边,德国已经筑起了藩篱;而在海洋另一边的美国,也变成了贸易保护主义者;大市场变得日渐狭窄,导致我们的工业产品越来越难以进入其中,这些大国甚至开始向我们自己的市场倾销一些我们过去从未见过的产品 对遥远土地的征服,只会让我们在贸易征服中败给竞争对手。能够打开市场的并不是战争,而是物美价廉的商品;市场并不属于武装得最好的民族,而是属于装备最好的生产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殖民派主张 反殖民派主张
没有影响力的光辉,不参与世界事务,将所有对非洲或是东方的扩张行为看作是一种陷阱……这种生存方式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就是放弃。而且,在短时间内,一个大国就会因此沦为三流或是四流的国家 当一个国家在欧洲遭遇到了一些十分严重的挫折的时候,当其边境线受到了损害的时候,也许在发起远征之前,我们最好先确保在自家站稳脚跟,确保我们的国土不会动摇,这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殖民派主张 反殖民派主张
法国不能只是一个自由的国家,还应当是一个能对欧洲的命运施加自己影响的伟大国家,它应该把这种影响扩大至整个世界,并将其语言、旗帜、军队和才智带到它力所能及的每一处 当我们以文明为名时,我们就应该(将自己的行动)限制在正义和公正的范围内。但不要试图给暴力披上一层虚伪的文明的外衣
——摘编自刘梦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殖民转向》
(1)概括双方辩论的焦点,并说明各自的理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答案 焦点:是否以武力方式殖民。
殖民派理由: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其他强国加快对外扩张步伐,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反殖民派理由:共和政体巩固需要,殖民政策与共和国民主自由原则相抵触;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国力衰退,对外政策重心应放在欧洲;推行自由主义政策。
(2)推测辩论的结果并分析其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答案 结果:议会通过了法国政府提交的财政请求,殖民主义成为国家政策。
影响:法国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殖民侵略给亚非拉人民带去灾难,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返 回训练49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分值:65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2024·长沙一中二模)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殖民者在世界各地进行侵略活动,拓展殖民地。美洲出现了族群的巨大变化,而同样遭受殖民者侵略的非洲却没有发生这种情况。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美、非抵抗方式与欧洲殖民时间的不同
B.美、非地理环境与欧洲殖民方式的不同
C.美、非政治状况与欧洲殖民主体的不同
D.美、非人种属性与欧洲殖民条件的不同
2.(2025·昆明模拟)西班牙政府规定,它正在生产的产品,殖民地一律不准生产。例如在新西班牙就不准种植葡萄、橄榄等作物,后又禁止养蚕并砍光桑树。殖民地各地区之间不准通商,只能与宗主国通商。……葡萄牙在巴西则禁止建立手工工场,只允许小生产存在。上述殖民政策( )
A.优化了殖民地的经济结构
B.加剧拉丁美洲的贫困
C.切断殖民地同欧洲的联系
D.推动欧洲的社会转型
3.(2024·菏泽高三一模)下图是1888年的美国政治漫画,名为“埃及水域的章鱼”。这幅漫画旨在说明( )
A.推行门户开放政策的必要性
B.美英争夺埃及的矛盾
C.殖民地已经被西方瓜分完毕
D.英国帝国主义的本质
4.(2024·北京海淀区高三上期中)随着英国棉布进入伊朗市场,19世纪末,伊朗城市伊斯法罕的税吏在报告中写道,“以往,伊斯法罕盛产各种优质的纺织品。近年来,伊朗人却放弃了自己的肉体和灵魂,购买艳丽而低廉的欧洲产品”“这座城市原来有许多织工,现在仅存不足五分之一”。对上述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伊朗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
B.英国确立了在伊朗的殖民统治
C.伊朗产业工人队伍的不断壮大
D.英国造成伊朗单一的经济结构
5.(2024·安庆三模)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就入侵非洲。19世纪中叶以前,他们在非洲的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侵占了10%左右的非洲土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侵略扩张的方式改变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D.工业革命的持续深化
6.(2024·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模拟)19世纪后期,英国在印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停止废除土邦进程,继续保留印度境内500个土邦政权存在;印度军队原先从同一地区的高种姓人群中招募,此后则在各地区、各种姓中混合招募;不让印度人充任炮兵和其他技术兵种(包括后来的空军)。这些改革措施意在( )
A.顺应印度本土风俗习惯
B.加快印度各地族群融合
C.强化殖民高压统治
D.缓和当地社会矛盾
7.(2025·惠州高三调研)19世纪后期,欧洲探险队纷纷深入非洲内陆探险。这些探险队大多由各国政府资助或直接派遣,队员也多半是军人和冒险家。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非洲探险( )
A.推动了黑奴贸易的发展
B.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C.加速了非洲殖民化进程
D.促进了非洲经济的开发
8.(2024·金华十校二模)下图为德国著名漫画家纳斯特于1869年创作的一幅名叫《和平的骑士》的漫画,图中挥舞着鞭子的牛仔形象代表美国白人,留着辫子的人物形象代表华人。对该漫画寓意解读合理的是( )
A.美国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B.在美华工遭受虐待和压榨
C.中美间文化的碰撞与冲突
D.中美两国实现了和平共处
9.(2024·长春一模)下表是1650—1900年间亚、欧、美、非四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变化表(单位:%),其中代表非洲的是( )
年份 比例 大洲 1650年 1750年 1850年 1900年
① 18.3 19.2 22.7 24.9
② 18.3 13.1 8.1 7.4
③ 2.4 1.6 5.1 9.0
④ 60.6 65.8 63.9 58.3
A.① B.② C.③ D.④
10.(2024·广东高三联考)下图为20世纪初一幅名为《军纪套笼》的时政漫画。画面中一名德国军人正在训练一排带有编号的非洲长颈鹿练习正步走,另一名德国军人正在给一条非洲鳄鱼的嘴巴戴上安全笼套。作者意在( )
A.赞扬德国使非洲秩序井然
B.揭露德国掠夺非洲动物资源
C.讽刺德国的铁腕殖民政策
D.表现德国军队严谨纪律作风
11.(2024·娄底三模)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地。据此可推知( )
英国 占有北起埃及、苏丹,中经乌干达和东非,直到南非的广大地区
法国 除占有北非大片土地外,还占领了西非和赤道非洲的广阔地区以及马达加斯加岛等
德国 占领西南非洲、喀麦隆、坦噶尼喀等
意大利 占有利比亚和索马里等
葡萄牙 占有安哥拉、莫桑比克等
西班牙 占有摩洛哥、部分撒哈拉
A.列强激烈争夺世界市场
B.柏林会议加速了对非洲的瓜分
C.英法殖民霸权得到巩固
D.奴隶贸易刺激了欧洲殖民扩张
12.(2024·菏泽二模)下表是德国学术界域外区域研究机构一览表。这些机构的成立主要是基于( )
1887年 东方语言学院在柏林大学成立
1891年 “德国殖民委员会”成立
1898年 德国农业、贸易和工商业殖民学校建立
1900年 汉堡“航海病和热带病研究所”成立
A.工业革命推动了近代文化发展
B.海外殖民地重要性的不断增长
C.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3.(2024·郑州高三联考)1895年夏,德皇威廉二世在给沙皇的通信中绘制了油画《世界各民族,保护你们最珍贵的财产》,正式提出了“黄祸论”。20世纪初他还告诉沙皇,“日本出售军火给中国”“原钢材料正在法国——你的同盟国——生产”“他们正在争夺整个亚洲,正在苦心孤诣地准备着给全体白种人以打击”。这深刻反映( )
A.殖民体系中列强之间矛盾重重
B.列强制定了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C.亚洲觉醒缘于严重的民族危机
D.种族歧视成为当时世界普遍现象
14.(2024·苏州八校三模)1883—1907年,埃及棉花出口总值由800万英镑增加到3 000万英镑。正因如此,此时的埃及经济被称为“农业经济专业化”时期。英国驻埃及领事克罗默强调埃及应向英国出口棉花,然后再从英国进口棉织品。这说明( )
A.祖国党抗英斗争已取得胜利
B.英国重视埃及市场的价值
C.华夫脱运动未实现主权独立
D.经济殖民主义进一步削弱
15.(2024·泉州五模)1878—1910年,墨西哥咖啡、棉花、龙舌兰、甘蔗等出口农产品的年产量,分别增加了350%、60%、110%和50%,而谷物和大豆却分别下降了40%和22%。墨西哥不得不进口粮食来满足国内的需要。这反映了墨西哥( )
A.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B.注重发展农副产业
C.开始被卷入世界市场
D.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16.(2024·广东名校联盟高三联考)下表是1914年,列强对拉丁美洲累计的投资额统计。据此可知( )
国家 投资额 份额
英国 37亿美元 43.5%
美国 17亿美元 20%
法国 12亿美元 14.1%
德国 9亿美元 10.6%
比利时、荷兰、葡萄牙等 10亿美元 11.8%
A.拉丁美洲与列强的矛盾缓和
B.欧洲列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拉丁美洲经济深受西方影响
D.美国推行门罗主义取得效果
二、非选择题(共17分)
17.(2024·淄博二模)(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场关于殖民政策的辩论
在1885年大辩论开展之前,法国的殖民活动来到一个临界点:虽然共和国的殖民活动已经开展了一些时日,但是它尚未成为一项国家的政策和原则。法国政府为了继续对马达加斯加和越南的征服,向议会提交了额外的财政拨款的请求。这一请求,引发了两派就殖民政策的辩论。
殖民派主张 反殖民派主张
在法国的旁边,德国已经筑起了藩篱;而在海洋另一边的美国,也变成了贸易保护主义者;大市场变得日渐狭窄,导致我们的工业产品越来越难以进入其中,这些大国甚至开始向我们自己的市场倾销一些我们过去从未见过的产品 对遥远土地的征服,只会让我们在贸易征服中败给竞争对手。能够打开市场的并不是战争,而是物美价廉的商品;市场并不属于武装得最好的民族,而是属于装备最好的生产者
没有影响力的光辉,不参与世界事务,将所有对非洲或是东方的扩张行为看作是一种陷阱……这种生存方式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就是放弃。而且,在短时间内,一个大国就会因此沦为三流或是四流的国家 当一个国家在欧洲遭遇到了一些十分严重的挫折的时候,当其边境线受到了损害的时候,也许在发起远征之前,我们最好先确保在自家站稳脚跟,确保我们的国土不会动摇,这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法国不能只是一个自由的国家,还应当是一个能对欧洲的命运施加自己影响的伟大国家,它应该把这种影响扩大至整个世界,并将其语言、旗帜、军队和才智带到它力所能及的每一处 当我们以文明为名时,我们就应该(将自己的行动)限制在正义和公正的范围内。但不要试图给暴力披上一层虚伪的文明的外衣
——摘编自刘梦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殖民转向》
(1)概括双方辩论的焦点,并说明各自的理由。(11分)
(2)推测辩论的结果并分析其影响。(6分)
答案精析
1.B [结合所学可知,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为弥补劳动力不足,从非洲贩入黑人奴隶。欧洲殖民者在非洲主要殖民方式是贩卖黑奴,掠夺能源矿产,故选B项;美、非抵抗方式与欧洲殖民时间区别不大,排除A项;美、非政治状况都比较落后,但殖民主体都是欧洲殖民者,排除C项;美、非人种属性不同,但欧洲殖民条件基本相同,都是在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对外扩张,排除D项。]
2.B
3.D [据材料信息可知,漫画中名为“英国”的章鱼的触手伸到“埃及”“印度”“加拿大”等地区,体现了英国的殖民扩张范围广泛,这幅漫画旨在说明英国帝国主义的本质,故选D项;门户开放政策是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侵略中国的策略,主要精神是利益均沾,机会平等,排除A项;这幅漫画旨在说明英国帝国主义的本质,未涉及美英争夺埃及的矛盾,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几乎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排除C项。]
4.A [由题干中的信息可知,英国的棉布在伊朗城市倾销,使得伊朗的手工棉纺织业受到严重冲击,故选A项;题干强调的不是政治上的殖民统治,而是经济侵略,二者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B项;题干提到的是伊朗传统的手工棉纺织工人失业率大大增加,而没有关于产业工人队伍的信息,排除C项;题干信息仅体现了英国棉布倾销给伊朗带来的冲击,并未对伊朗的经济结构进行分析,排除D项。]
5.D [随着工业革命的持续深化,欧洲国家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促使他们不断加大对非洲的殖民扩张力度,故选D项;侵略扩张的方式变化只是表面现象,材料中现象实质上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海外资源和市场的不同需求,排除A项;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虽然与殖民活动有关,但它更多地是一个结果,而不是殖民活动范围扩大的原因,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C项。]
6.C [这些改革显然是为了维护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利益,加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故选C项;虽然改革内容中涉及了印度的种姓制度或地域特色,但其改革并不是为了顺应印度的本土风俗习惯,排除A项;英国对印度军队的招募政策做出了更改,是为了防止民族解放力量可能对英国殖民统治构成的威胁,排除B项;虽然停止废除土邦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平衡各方力量,但主要是为了防止土邦联合起来反抗英国的统治,而非为了缓和当地社会矛盾,排除D项。]
7.C
8.B [据漫画信息可知,《和平的骑士》中,挥舞着鞭子的白人虐待留着辫子的华人,而他们身后还有一条铁路,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华工出国,且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苦力贸易。在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漫画中的形象表明在美华工遭受虐待和压榨,故选B项。]
9.B [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这深刻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因此1650—1900年非洲人口下降最为明显,据表格数据可知,②人口比例下降最多,故选B项。]
10.C
11.B [据表中情况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已基本被瓜分完毕。结合所学可知,1884年的柏林会议,规定“有效占领”原则,大大加快了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列强瓜分非洲,并不能体现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排除A项;材料中不仅涉及英法,还涉及其他欧洲国家,且这一时期英法的殖民霸权受到了来自德国的挑战,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19世纪奴隶贸易已经衰落,此时列强瓜分非洲并不是为了奴隶贸易,排除D项。]
12.B [这些机构的成立表明,德国在其殖民扩张过程中,不仅重视殖民地的经济和政治价值,还注重科学研究和教育的发展,以便更有效地管理和开发其海外殖民地,故选B项;材料并不是在强调工业革命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排除A项;一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
13.A [据材料可知,德皇意欲挑拨沙皇与他国的关系,这反映了在殖民过程中,列强之间矛盾重重,故选A项;材料中的通信并非仅仅针对中国,排除B项;亚洲觉醒是通过亚洲各国的反侵略求民主斗争体现的,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来源于德皇的信件,故只能看出德皇的态度,不代表其他国家也认可“黄祸论”,“普遍现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14.B
15.A [根据材料可知,墨西哥的咖啡、棉花、龙舌兰、甘蔗等出口农产品的年产量大幅增加,而谷物和大豆产量却大幅下降,墨西哥不得不进口粮食来满足国内的需要,这说明墨西哥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故选A项;发展农副产业是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与之相关的副业,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墨西哥在1878年之前已经被卷入世界市场,排除C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指的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经济发展策略,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16.C [据材料可知,到1914年,西方列强主导了对拉美的投资,强化了对拉美地区经济的影响,故选C项;1914年,拉美属于落后地区,不平等条件下的资本输出会进一步激化列强与拉美地区的矛盾,排除A项;据材料不能得出欧洲列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结论,排除B项;门罗主义的实质是排斥其他列强在拉美的势力,使拉美成为美国独占的殖民地,但表中数据显示其他列强在拉美的投资数额也很多,排除D项。]
17.(1)焦点:是否以武力方式殖民。
殖民派理由: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其他强国加快对外扩张步伐,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反殖民派理由:共和政体巩固需要,殖民政策与共和国民主自由原则相抵触;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国力衰退,对外政策重心应放在欧洲;推行自由主义政策。
(2)结果:议会通过了法国政府提交的财政请求,殖民主义成为国家政策。
影响:法国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殖民侵略给亚非拉人民带去灾难,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