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根据拼音正确写出汉字。(3分)
在八年级(上)的旅行中,我们询问,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因圆明园遭大规模的jié(
)掠而询问;我们呼吁,让世界充满爱,因一个幸运者对一个不幸者的愧zuò(
)而呼吁;我们走访,古建筑之奇美尽收眼底:苏州园林的亭台xuān xiè(
)(
)……我们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了然于胸:昆虫的销声nì(
)迹预示着寒冬的来临……我们感受,莲文化的魅力让人痴迷:出淤泥而不染,zhuó(
)清涟而不妖……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人最大的缺点莫过于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反而对别人吹毛求疵。停止你的抱怨吧!你所埋怨的并不是真正的原因,根本原因就在你自身。
B.当金属片砸中腹部,吴斌依然忍着剧痛将车平稳停在路边,24名旅客安然无恙。吴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恪守职守。
C.听取胡锦涛总书记的十八大报告后,社会各界人士不求甚解,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
D.中国南方以其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多样性而著称,“中国喀斯特”代表了无与伦比的热带至亚热带喀斯特地貌种类。
3.请指出下面语段中画线病句的病因,并提出修改建议。(4分)
①能否做到尊重自然,是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尊重是一种面对伙伴的良好态度,既是尊重,就不能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而是主动合作,工程共赢。尊重自然,不是任由自然驱遣,也不是屈从恶劣的自然条件,否则人类社会不会发展;尊重自然,更不是让当代人停止发展的脚步,重归原始状态,而是认真总结粗放发展的得失,用友好的态度对待自然,②努力优化和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1)第①句病因是:
修改建议:
。
(2)第②句病因是:
修改建议:
。
4.你为初一新生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5分)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
①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
②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
③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
④
和
⑤
,令人回味无穷。
(1)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每处2个,3分)
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
①
②
③
(2)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短语。(2分)
④
⑤
5.古诗文默写填空。(12分)
(1)晨兴理荒秽,
。
(《归园田居》)
(2)
,家书抵万金。
(《春望》)
(3)万里来游还望远,
。
(《登岳阳楼》)
(4)
,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存者且偷生,
。
(《石壕吏》)
(6)
,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7)情结是诗。李白用“
,万里送行舟”吟唱故土难舍、江水含情的思乡情结;陆游用“
,铁马冰河入梦来”倾诉为国尽力、驰骋沙场的壮志雄心。
(8)《桃花源记》中,桃源人介绍他们来到桃花源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的句子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不复出焉,
。”
(9)《三峡》描写水势浩大,阻断交通的句子是:
,
。
二、文言文阅读(共14分)
(一)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念无与(为)乐者
(2)盖竹柏影也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相与步于中庭。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请写出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2分)
(二)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箝②其喙③。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
②箝(qián):夹住。
③喙(huì):嘴。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赵且伐燕
(2)以敝大众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11.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你了解空气清新剂吗?
近日,河南长垣县一家
KTV发生火灾,起火原因竟是电热器烘烤空气清新剂致其爆燃。此事引发人们对常用空气清新剂的重新认识。
很少有人想到空气清新剂会是一种易燃易爆物品。液体空气清新剂其实是一种气雾剂,其中的抛射剂,包括不燃性和可燃性两类。前者为氟烃类物质(如氟利昂),后者为低级饱和性碳氢化合物(丙烷、丁烷等)和醚类(二甲醚)。此外,也有使用压缩性气体增加气雾剂罐中压力的产品。由于许多气雾剂和喷雾剂原液中含有可燃性物质,所以无论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爆炸。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为了防止居室产生污浊空气,往往用“香”来除臭。单从名字上看,空气清新剂应该能使空气清洁、气味清新。其实不然,空气清新剂名不副实,它是靠香味来遮掩异味,并不能真正改善空气的质量。它释放到空气中,本身就是一种污染物质,会在去除某种污染物或多或少的同时引入新的污染物(如氟利昂等)。早在
2012年
9月,中科院专家就对市面上常见的空气清新剂进行检测发现,绝大部分空气清新剂,超过
40%的成分是萜类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会与空气中的臭氧反应,生成甲醛和粒径小于
0.1微米的超细微粒。
研究发现,带有某种馨香气体的某种挥发性溶剂被人体吸收后,会很快被吸收并侵入神经系统,使人产生“镇静”感。专家分析,这种药效与中枢神经镇静剂相近,当嗅者体验到某种快感后,会产生精神依赖。成瘾者选择自己喜欢的溶剂,强制性地每日重复吸入,结果引起慢性中毒。
因此,专家建议,除非特殊需要,应尽量减少空气清新剂的使用,尤其在日照强烈,易于生成臭氧的夏秋季节。当然,专家也特别强调,并不是市面上所有的空气清新剂都有毒害作用。如果选择较为知名的空气清新剂品牌,其成分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氯氟烃,或许会更可靠些。
12.请分点概括空气清新剂的危害。(2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否能删去?为什么?(4分)
①它是靠香味来遮掩异味,并不能真正改善空气的质量。
②其成分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氯氟烃,或许会更可靠些。
14.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尤其在夏秋季节应尽量减少使用空气清新剂的原因。(4分)
15.张阿姨每天使用空气清新剂去除卫生间异味,请根据本文内容,给她提两条建议。(3分)
(二)老汪栗子
明前茶
①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选自《扬子晚报》2015年1月24日)
16.请通读全文,然后参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3分)
晚开店→
→
→收野栗→
17.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8.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处关于打野栗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9.文章结尾说“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此句中的“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0.文中的老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概括。(3分)
21.如果你是文中被老汪资助的大学生,在拿起被压在簸箕底下的钱的一刹那,你会怎么想?(3分)
四、写作(共50分)
24.“任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由着自己的心意做事,不加约束”,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的多元化,人们给予“任性”新的含意,如年轻就任性、有才就任性、球技好就任性,其蕴含着对梦想的执着、对生活的自信、对个性的彰显……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任性”的经历与感受,请根据下面的题目,按要求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1)从那以后,我不再任性
(2)
,我很任性
要求:①如选半命题,先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②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600字
参考答案
1.劫
轩榭
匿
濯
2.C
3.(1)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去掉“能否”,或在“处理”前添加“能否”。
(2)词序不当,“优化”和“改善”应对调。
4.(1)(3分)①A、F
②I、J③D、E
(2)(2分)示例:深沉的情感
理性的批判
5.略
6.(1)考虑,想到(2)原来是
7.(1)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8.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积水空明”比喻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庭中月下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出作者陶醉于这种清幽宁静的月夜之中。
9.(1)将要
(2)使……劳苦(贫困)
10.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11.(1)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2)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12.空气清新剂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爆炸;会造成二次污染;可能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引起慢性中毒。
13.①不能删去,“真正”强调了空气清新剂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空气质量。
②不能删去,“或许”表示可能,准确地说明即使是较为知名的品牌,也不是绝对安全的。
14.夏秋季节日照强烈,而空气清新剂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在高温下容易爆炸;夏秋季节容易生成臭氧,它会与空气清新剂中的化合物反应,造成环境污染。
15.建议一:少用或慎用空气清新剂,最好不用。建议二:不要长期使用同一品牌,以免产生精神依赖。建议三:选择成分提取自天然植物的较为知名的品牌。
16.挑坏栗
炒香栗
助学子(每空1分,表述得当均可。共3分。)
17.动作描写。用“抖”、“挑”、“搁”等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汪挑坏栗子的过程,
表现了他娴熟的技艺和纯朴的品质。(方法1分,作用2分,共3分。)
18.突出打栗人劳动的辛苦,为表现老汪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作铺垫。(3分)
19.“悄悄”一词写出老汪乐于助人不留名,表现老汪的善良和爱心。(2分)
20.老汪是一个技艺娴熟、纯朴善良和富于爱心的人。
(3分)
21.示例:汪爷爷,您真是一个好心人,谢谢您!我一定会认真读书,学好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