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测试
一、选择题
1.下面哪道题的结果大于500?( )
A.299+185 B.136+398 C.67+414
2.妈妈带500元买一台320元的电风扇,应找回( )元。
A.280 B.180 C.80
3.一个加数增加8,另一个加数减少8,它们的和( )。
A.不变 B.减少16 C.增加6
4.下面是4位同学跑200米的时间,跑得最快的是( )。
A.1分50秒 B.180秒 C.108秒 D.2分
5.同一段路,小明跑了12秒,小牛跑了15秒,他们两人比较,( )。
A.小明快 B.小牛快 C.一样快
6.算珠上两个数的差最大是( )。
A.16906 B.4820 C.4320
7.一百一百地数,3818的后面的数应是( )。
A.3828 B.3918 C.3919
8.王老师买了3件商品,其中最贵的一件商品花了255元,最便宜的一件花了155元。估一估,这3件商品的总金额大约在( )之间。
A.400元-470元 B.450元-520元 C.580元-650元
二、填空题
9.用收集和整理可以调查我班同学的( )情况。
10.在27÷4=6……3的算式中,被除数是( ),余数是( )。
11.一本笔记本大约有50张纸,大约厚5mm,估一估,这样的50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 )cm。
12.在括号里填上“>”“<”或“=”。
850+40( )850-40 340+400( )340+40
1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5km=( )m 2分=( )秒
80mm=( )cm 1时20分=( )分
1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火车每小时行120( ) 一本数学书厚约10( )
每天早上晨读用时20( ) 小丁跑50米大约需12( )
15.在括号里填上“>”“<”或“=”。
1374( )895 2435( )3019 4217( )4271 2000m( )2km
16.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一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A是( )B是( )。
17.写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
: : :
18.……按照这个排列规律从左向右第20个图形是( )。
三、判断题
19.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
20.最小的四位数减去1就是最大的三位数。( )
21.把15张画片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最多可以分4张。( )
22.钟面上分针从“4”走到“9”,走了5分钟。( )
四、改错题
23.判断并改错
五、解答题
24.某水果店一周卖出香蕉158千克,卖出的苹果比香蕉少29千克。水果店这一周卖出的香蕉和苹果一共有多少千克?
25.商场有电视机245台,售出了168台,又运来了一些,现在有电视机多少台?
26.光明小学共有学生876人,其中女生有448人,男生有多少人?
27.苹果和梨共有多少千克?苹果比梨少多少千克?
28.看图回答问题。
《期末测试》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B A C A B B C
1.B
【分析】加法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计算出各算式的结果即可作出选择。
【详解】A.299+185=484,484<500;
B.136+398=534,534>500;
C.67+414=481,481<500。
算式136+398结果大于500。
故答案为:B
2.B
【分析】用妈妈带的钱数减一台电风扇的价钱即可求解。
【详解】500-320=180(元)
应找回180元。
故答案为:B
3.A
【分析】因为加法中存在如下关系: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增加8,另一个加数减8,加数+加数+8-8=加数+加数。所以它们的和不变,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据分析可知:一个加数增加8,另一个加数减少8,它们的和不变。
故答案为:A
4.C
【分析】根据1分=60秒,把这四位同学跑200米用的时间都化成用“秒”作单位,通过比较,谁用时最少,谁跑得的最快。
【详解】1分50秒=110秒,2分=120秒
108秒<110秒<120秒<180秒
即108秒<1分50秒<2分<180秒
所以,跑得最快的是108秒。
故答案为:C
【点睛】先将时间单位统一,再进行比较大小。
5.A
【分析】跑同样的距离,所用的时间越短的人,表示此人跑得越快;据此解决。
【详解】由题意分析得:
12秒<15秒
即,同一段路,小明跑的时间比小牛短,说明小明跑得快。
故答案为:A
6.B
【分析】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写出各个数字,然后用最大的数减最小的数即可求解。
【详解】A.8703
B.8203
C.3883
8703>8203>3883
8703-3883=4820
算珠上两个数的差最大是4820。
故答案为:B
7.B
【分析】一百一百地数:其他数位上的数字不变,百位上的数字增加或减少,3818的后面的一个数是在3818百位上的数字增加1,即3918。
【详解】一百一百地数,3818的后面的数应是3918。
故答案为:B
8.C
【分析】可以用假设法,假设处于中间价钱的商品最便宜和最贵多少钱,用加法即可求出三件商品的总额的价钱范围。
【详解】处于中间价钱的商品最便宜为156元、最贵为254元;
(元)
(元) 找到相应的范围在566元和664元之间,只有C符合。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三位数的加法的计算及其利用假设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9.身高
【分析】
收集和整理可以调查的情况较多,有身高、体重、爱好、年龄……情况,据此解答。
【详解】用收集和整理可以调查我班同学的身高情况。(答案不唯一)
10. 27 3
【分析】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由此进行填空即可。
【详解】由题意得:
在27÷4=6……3的算式中,被除数是27,余数是3。
【点睛】此题考查了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要熟练掌握。
11.5
【分析】1个50是50,10个50是500,则500张纸里面有10个50张纸,50张纸大约厚5mm,故,500张纸大约厚就有10个5mm,即50mm;10mm=1cm,故50mm=5cm。
【详解】由题意分析得:
一本笔记本大约有50张纸,大约厚5mm,估一估,这样的50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5cm。
12. > >
【分析】一个数加另一个数的结果一定大于它减另一个数的结果;
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越大结果就越大。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850+40>850-40;
400>40,所以340+400>340+40。
【点睛】有时候不用计算也可以直接比较出大小,要掌握它们的规律。
13. 5000 120 8 80
【分析】根据1km=1000m,1分=60秒,1cm=10mm,1时=60分进行填空。
【详解】5km=5000m
2分=120秒
80mm=8cm
1时20分=80分
14. 千米/km 毫米/mm 分 秒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即可。
千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火车的速度很快,可以用千米作单位,所以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
数学书大概是直尺上的十个小格那么厚,一个小格代表1毫米,所以一本数学书厚约10毫米;
晨读的时间一般是几十分钟,所以每天早上晨读用时20分;
50米的距离不太长,跑50米的距离一般用几秒钟时间,所以小丁跑50米大约需12秒。
【详解】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
一本数学书厚约10毫米;
每天早上晨读用时20分;
小丁跑50米大约需12秒。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地选择。
15. > < < =
【分析】整数的大小比较:比较数的大小,先看位数的多少,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从高位开始比较,高位上的数大则这个数大,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1000m=1km,根据进率统一单位后进行比较;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
①1374>895;
②2435<3019;
③4217<4271;
④2km中有2个1km,也就是2个1000m为2000m,所以2000m=2km。
16. 3 2
【分析】根据A、B所在行、列的已有数字,排除掉3个即可找出答案。
【详解】由题意得:
A在从上到下的第一行,从左到右的第二列,排除掉第一行中已有数字1、4,再排除掉第二列中已有的数字2,A只能是3;
B在从上到下的第三行,从左到右的第三列,排除掉第三行已有的数字4,再排除掉第三列已有的数字1、3,B只能是2。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数表中的规律,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从四个数中排除三个。
17. 6 50 7 20 2 05
【分析】钟面上较短的针是时针,较长的针是分针。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时针刚过几就是几时;从12开始,分针指向第多少个小格就是多少分。
【详解】
18.
【分析】根据题目观察可知,三个图形为一组,即第20个图形,看20里面有几组3,用20÷3=6(组)……2(个),余数是2,再从头数到第二个即可。
【详解】20÷3=6(组)……2(个)
即第20个图形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周期问题的认识,重复出现的一组图形可以看作周期现象。
19.√
【分析】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比除数小,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小于除数。所以此题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有余数除法中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20.√
【分析】一个四位数,从右往左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最小的四位数,千位是1,其他数位都是0,这个数是1000,用它减1计算出结果即可判断。
【详解】1000-1=999,999是最大的三位数。
最小的四位数减去1就是最大的三位数。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1.×
【分析】用画片的总数除以小朋友的人数,商就是最多可以分的张数。
【详解】15÷4=3(张)……3(张)
把15张画片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最多可以分3张。
故答案为:×
22.×
【分析】根据钟面的认识,分钟走一个大格表示5分钟,计算出从“4”走到“9”有几个大格,用9-4=5(格),即有5个5分钟,用乘法计算。
【详解】9-4=5(格)
5×5=25(分钟)
则钟面上分针从“4”走到“9”,走了25分钟,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3.×;见详解
×;见详解
【分析】加法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减法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第一题忘了进位,错误;第二题忘了退位,错误。
【详解】
改正:
改正:
24.287千克
【分析】根据题意,用卖出香蕉的数量-卖出苹果比香蕉少的数量求出卖出苹果的数量,再加上卖出香蕉的数量,就是一共卖出的数量,计算即可。
【详解】158-29+158=287(千克)
答:水果店这一周卖出的香蕉和苹果一共有287千克。
25.357台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原有的电视机数量减去售出的电视机数量,再加上运来的电视机数量,即可求出现在的电视机数量。
【详解】
(台)
答:现在有电视机357台。
26.428人
【分析】求男生有多少人,用减法计算,即总人数-女生的人数=男生的人数。
【详解】876-448=428(人)
答:男生有428人。
27.377千克;41千克
【分析】由题意得,苹果有168千克,梨有209千克,求它们一共有多少千克,用加法计算;求苹果比梨少多少千克,用减法计算。
【详解】168+209=377(千克)
209-168=41(千克)
答:苹果和梨共有377千克,苹果比梨少41千克。
28.够
【分析】计算这两种物品的总价钱,用加法计算,然后与900元比较即可,依此列式并计算。
【详解】528+317=845(元)
845元<900元,够
答:带900元买这两种物品,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