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专题训练:综合题
1.物体的运动。小科和小明相约去游乐场玩,在游玩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不少物体运动的特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售票处为参照, 在售票处的南方100米处。
(2)此时小科在彩虹滑道处,小明在海盗船游玩,他们同时出发前往售票处会合。小科先到达,速度比较快的是 。
(3)上题中,我们是通过 的方法来比较他们的速度的。(填“相同时间比路程”或“相同路程比时间”)
(4)小明坐上运动的旋转木马,相对于旋转木马来说,小明是 的。(填“静止”或“运动”)
(5)他们在游乐场玩了不少项目,请写出下列娱乐项目中主要的运动形式。(填“转动”“振动”“滚动”“摆动”或“平动”)
摩天轮—( ) 海盗船—( )
(6)观察摩天轮的运行,其吊舱的运动轨迹是 。(填“直线”或“曲线”)
2.在学习了“运动和位置”一课以后,平平绘制了一张以平平家为中心的平面地图,请根据图片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平平要去超市帮妈妈买酱油,如果从家里出发,向 方向走 米到公园,再向 方向走 米到超市。
(2)平平和安安约好下午一起到电影院看电影,平平13:00从家里出发,13:30到电影院;安安13:20从家里出发,13:45分到达电影院。结合图片信息可以知道,平平、安安前往电影院走过的距离 (选填“相同”或“不同”);平平、安安前往电影院花费的时间 (选填“相同”或“不同”);比较平平、安安到达电影院所花费的时间和距离可知, (选填“平平”或“安安”)的速度更快。
(3)平平说:“自己走在路上的时候,感觉路边的树都在往后退。”“树在后退” 这句话是以 (选填“树木”“平平自己”或“路面”)为参照的。
3.你所在的小组需要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型“过山车”,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以下是设计和测试的任务要求,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根据“过山车”的设计要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轨道总长必须达到1米以上
B.轨道可以全部由直线组成,不需要曲线轨道
C.轨道坡度需要有变化,以便小球能够顺利滚动
D.整座“过山车”不需要考虑稳固性
(2)如果小球在轨道上滚动时脱轨,可能是以下哪个原因导致的?( )
A.轨道坡度过小 B.轨道坡度过大
C.轨道拼接不牢固 D.轨道没有曲线
(3)如果你要改进“过山车”的设计,以下哪个创意元素最能增加趣味性和稳定性?( )
A.减少轨道长度 B.增加轨道的支撑结构
C.使用更重的小球 D.改变轨道的颜色
4.生活中的运动方式很多,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究究看到小朋友们在玩荡秋千,荡秋千可用下列哪种运动符号表示( )。
A. B. C.
(2)运动员在篮球场上投篮时,篮球的运动属于( )。
A.曲线运动 B.直线运动 C.摆动
四年级(1)班50米成绩统计表
姓名 距离(米) 时间(秒) 速度(米/秒)
奇奇 50 8.2 6.1
探探 50 9.3 5.4
妙妙 50 10 ?
究究 50 9 5.6
(3)上表中妙妙的速度是 米/秒。
(4)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跑得最快的是( )。
A.奇奇 B.妙妙 C.探探
5.两名同学在操场上做“追及跑”游戏,我们该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1)小甬和小天一前一后站在同一条跑道上,听口令起跑和停止,其余同学测量并记录运动的距离,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在这个游戏中,不能保持一致的条件是( )。
A.起跑的时间 B.停止运动的时间 C.运动的距离
(2)在这个游戏中,判断两名同学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
A.在相同的时间内,看谁运动的距离远
B.通过相同的距离,看谁所花的时间少
C.在相同的时间内,看谁运动的步伐大
(3)其他同学测得小甬和小天在10秒内分别运动了50米和48米,根据实验数据可知,( )。
A.小甬运动的速度大
B.小天运动的速度大
C.无法比较两名同学的速度大小
(4)由上述游戏可知,物体运动的时间相同时,运动的距离越长,物体的运动速度越 (“大”或“小”,下同);运动的距离越短,物体的运动速度越 。
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黑黑的像蚂蚁,我们称为蚁蚕。蚁蚕出壳后不久就要吃桑叶了,然后身体逐渐变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蜕皮。蜕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地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经过一次蜕皮后,就是二龄幼虫,二龄期为各龄期最短的一期,约为两天。它蜕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当它成为五龄幼虫,再吃桑叶约8天就成为熟蚕,开始吐丝结茧,大约2~3天结茧结束。蚕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蜕皮,成为蛹。约10天后,羽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出茧后,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蛾来交尾,交尾后雄蛾即死亡。蚕从孵化出壳到结茧一般要经过27天左右。
(1)根据短文内容,结合自己养蚕过程可知,蚕要蜕皮 次后成为五龄幼虫,再经过约8天成为熟蚕,开始吐丝结茧。
(2)蚕宝宝吐丝结茧大约需要( )天时间。
A.15 B.10 C.2~3
(3)阅读短文可知,蚕的一生要经历卵、 、 和成虫四个阶段。
7.下表是蚕的生长变化的记录表,请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生长时期 身体大小 它的样子 日期
卵 像细小沙子 5月10日
蚁蚕 2毫米 身体呈黑色 5月11日
第一次蜕皮 6毫米 身体呈白色 5月16日
第二次蜕皮 12毫米 身体呈白色,有花纹 5月20曰
第三次蜕皮 24毫米 身体有皱纹 5月24日
第四次蜕皮 43毫米 身体呈半透明 6月7曰
(1)有几只蚕抬着头一动不动,不吃食物,这些蚕正在“ ”(一个字)。
(2)蚕蜕皮从( )开始。
A.头部 B.背部 C.尾部
(3)蚕蜕了4次皮,此时的蚕叫作( )。
A.三龄蚕 B.四龄蚕 C.五龄蚕 D.二龄蚕
(4)蚕一生生长所需时间最长的阶段是在第 次蜕皮后。
(5)第四次蜕皮后,再进食一段时间,蚕就开始 。
(6)刚孵化出来的蚁蚕与快吐丝结茧的蚕相比,说法错误的是( )。
A.颜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B.大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C.食量没有发生变化 D.体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8.动物的繁殖方式,包括卵生、胎生、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每种繁殖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应环境。例如,蚕通过卵生方式繁殖后代,而人类则是通过胎生方式繁衍后代。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分为哪几种?( )
A.卵生、胎生、出芽生殖、分裂生殖
B.卵生、胎生、出芽生殖
C.卵生、胎生、分裂生殖
D.卵生、胎生
(2)以下哪种动物属于卵生动物?( )
A.鸡 B.狗 C.猫 D.牛
(3)以下哪种动物属于胎生动物?( )
A.鸡 B.狗 C.鱼 D.蛇
9.学习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时,老师布置同学们进行养蚕活动。小科买了一些蚕卵,并且为蚕宝宝准备了一个新家——干净的盒子。他在盒盖上扎了许多小孔,把蚕卵放进盒子,并喷了少量水。三天后,小蚕就陆陆续续破壳而出了。刚出生的小蚕又黑又小像只小蚂蚁,身上长满细毛,被称为蚁蚕。
(1)你觉得蚕卵的孵化需要什么条件
蚕卵孵化所需的条件有 、 、空气。
(2)如图是同学们为即将孵出的小蚕建造的舒适的“家”,他们在盒盖上扎了小孔是因为 。
(3)小科每天喂蚁蚕干净新鲜的桑叶,一段时间后,小科发现蚁蚕头部昂起,不吃也不动了,好像睡着了(如图所示)。老师告诉小科:这种状态叫做 ,说明蚕要蜕皮了,蚕结茧前要蜕 次。
(4)蚕结茧十多天后,蚕蛾从茧里钻了出来。蚕蛾的身体分为头、 、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 对足。具有这种身体结构的动物是 。
(5)通过养蚕活动,小科知道了:蚕与自然界所有动物一样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了 、生长发育、 、死亡的过程。
10.蚕的一生。
(1)在下图的方框里填写蚕一生经历的四个阶段。(选填“卵”、“幼虫”、“蛹”和“成虫”)
(2)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为了细致地观察蚕卵,我们可以使用 (选填“放大镜”或“剪刀”),发现蚕卵的形状是 (选填“扁圆形”或“球形”)。
(3)关于养蚕的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蚕卵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孵化
B.可以将蚁蚕吃的桑叶剪成碎片或条状
C.为防止蚕宝宝被蚊子叮咬,可以在蚕宝宝的周围点上蚊香
(4)在养蚕的过程中不会观察到的现象有( )。
A.快要吐丝时蚕不再吃桑叶了,身体发黄发亮
B.蚕蛾从茧里出来之后,会到处觅食
C.从蚁蚕到蚕吐丝结茧,蚕共蜕4次皮
(5)根据你的养蚕经验,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 )。
A.半个月 B.二个月 C.半年
(6)像蚕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我们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我们正处在( )这一年龄段。
A.婴儿期 B.儿童期 C.中年期
11.实验小学的学生在探究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下表是他们记录的影子变化数据。
时间(时) 9 10 11 12 13 14 15
影长(厘米) 90 50 20 0 20 50 90
(1)从表中发现,15时以后,物体的影子将( )90厘米。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2)从上述观察记录中可以发现,不同时间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的变化规律是( )。
A.长—长—短 B.短—长—短 C.长—短—长
(3)阴雨天,我们可以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完成实验。这种实验方法叫作( )。
A.模拟实验 B.观察实验 C.对比实验
(4)下列时间中,( )时影子最长。
A.8时 B.7时 C.15时
(5)太阳高度高,影子( )。
A.长 B.短
12.下表是科学小组在5小时内测量的阳光下一根竹竿的影子长度数据。请仔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测量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影长/厘米 78 57 40 25 41 26 77
(1)上表中,第( )次的影子最短,第( )次测量的数据是错误的。
A.2;4 B.4;6 C.6;4
(2)从表中发现,影子最短时的时间是( ),此时太阳高度角( )。
A.上午;最小 B.中午;最大 C.最小;上午 D.最大;中午
(3)第1次测量影子长度与第4次相比较,第1次的气温比较( )。
A.高 B.低
(4)一天中影子变化的方向是( )。
A.西→北→东 B.东→北→西
13.小科在家门口立了一根竹竿,每隔30分钟去测一次地面上竹竿影子的长度,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测量次序 1 2 3 4 5 6 7 8 9
影长(厘米) 120 100 80 60 40 25 40 60 80
(1)分析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推测,如果进行第10次测量,竹竿影子的长度应该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80厘米。
(2)小科第6次测得的竹竿影子长度最短,这个时候应该是________(填字母)。
A.清晨 B.正午 C.傍晚
(3)竹竿相当于遮挡物,太阳和地面分别相当于________(填字母)。
A.光源、屏 B.屏、光源 C.光源、遮挡物
(4)由该实验得出一天中影子长度变化规律为 。
14.钱江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钱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1)有规律的涨潮和退潮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
B.地球自身的引力作用
C.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
(2)小科想要模拟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他选用大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高度落下,不同大小的小球模拟的是( )。
A.大小不同的环形山 B.大小不同的陨石 C.人类的飞行器
(3)在地球上观察月球,发现月球和太阳差不多大。小科想通过实验探究原因,可以采用 实验的方法(填“对比”或“模拟”)。小科把两个圆片放在相同的位置观察,此时如果想让两个圆片看起来差不多大,应该让大圆片 观察纸筒(填“靠近”或“远离”)。
(4)下图这四张照片是小科在农历下半月拍摄的,按时间先后顺序应排列为乙 。
15.题目:影子的变化。
步骤一:把木圆柱放在桌子上,用手电筒分别从不同的方向照射木圆柱,观察影子的变化。
步骤二:手电筒位置基本不变,改变木圆柱的摆放方式,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影子的变化。
(1)影子产生的条件有: 、 、 。
(2)物体的影子总是在 (填“向光”或“背光”)的一面。
(3)通过改变照射角度去研究影子的变化,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 (填“对比”或“模拟”)实验。
(4)如果用手电筒从上面和正侧面分别照射水平放置的圆柱体,所产生的影子形状 (填“相同”或“不同”)。
(5)当手电筒在木圆柱的正上方位置时,改变圆柱体的摆放方式,影子的形状 (填“改变”或“不变”)。
(6)用手电筒照射木圆柱,木圆柱离手电筒越近,影子越 (填“大”或“小”)。
(7)根据本实验,与影子的位置、大小和形状有关的因素有 (填序号)。
①光源的位置 ②光照射的角度 ③物体的摆放方式 ④被照射物体的形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页,共9页
第9页,共9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专题训练:综合题》参考答案
1.(1)过山车
(2)小科
(3)相同路程比时间
(4)静止
(5) 转动 摆动
(6)曲线
2. 正东 400 正南 100 相同 不同 安安 平平自己
3.(1)C
(2)C
(3)B
4.(1)C
(2)A
(3)5
(4)A
5.(1)C
(2)A
(3)A
(4) 大 小
6.(1)4
(2)C
(3) 幼虫 蛹
7.(1)眠
(2)A
(3)C
(4)3
(5)吐丝结茧
(6)C
8.(1)A
(2)A
(3)B
9.(1) 温度 湿度
(2)蚕卵要呼吸
(3) 眠 四
(4) 胸 三 昆虫
(5) 出生 繁殖
10.(1)卵 幼虫
成虫 蛹
(2) 放大镜 扁圆形
(3)B
(4)B
(5)B
(6)B
11.(1)A
(2)C
(3)A
(4)B
(5)B
12.(1)B
(2)B
(3)B
(4)A
13.(1)大于
(2)B
(3)A
(4)长→短→长
14.(1)C
(2)B
(3) 模拟 远离
(4)甲 丁 丙
15.(1) 光源 遮挡物 屏
(2)背光
(3)对比
(4)不同
(5)改变
(6)大
(7)①②③④
答案第2页,共3页
答案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