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件:第10课《给我的孩子们》 (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件:第10课《给我的孩子们》 (共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19 21:4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7张PPT。白居易在《别柳词》中曾写道: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道出了诗人对已逝童年的无限怀念之情。的确,童年,是迷人的画,是悠扬的短笛,是清新的茉莉,在水墨香中散发醉人的芳香。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漫画作家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与他一起回味我们已逝的纯真岁月。导入新课给我的孩子们1、朗读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调,理解作者热爱孩子的真情,体会他渴望回到童年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
2、结合文中描写的孩子们的趣事,体会孩童世界的真率、自然与热情;?
3、探究并归纳: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不同原因之所在;?
4、能认真解剖自我,在追寻“真“之足迹的同时继续将“真”保持下去。学习目标凡一个人,即使到了中年以至暮年,倘一和孩子们接近,便会踏进久经忘却了的孩子世界的边疆去,想到月亮怎么会跟人走,星星究竟是怎么会嵌在天空中 鲁迅给我的孩子们白云无事常来往莫道山人不送行游春人在画中行 许多的饭店开着,他们为什么不去吃?小妹妹的大疑问给我的孩子们 丰子恺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是中国现代受人景仰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栊,便有十分心情。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
《会议》。正如丰先生所说的“暂时脱离
尘世”,是快适的,是安乐的,是营养的。 设身处地想童年大哭
争辩
互相讲述生字生词考妣(bǐ)   憧(chōng)憬(jǐng):向往
龌 (Wò)龊(chuò) :不干净,脏     
端相:正视,细看
放怀:纵情
鞠躬尽瘁: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读一读 想一想 1. 说说各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并给课文划分层次.
2. 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3. 作者如何看待成人的生活与孩子们的生活?
4. 作者真正的悲哀是什么?
各段内容1.想到孩子们不可能理解自己的话而感到悲哀。
2.瞻瞻的“尤其可佩服”(2)
3.写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有自主的创造,而成人却喜欢给同类的行为赋以“意义”和符号。
4.揣摩孩子的心态。
5~7对孩子说的话。(阿宝、瞻瞻、软软)
8~11抒发失去童真的悲哀,点明画集出版的目的。段落层次一、(1 ~ 7)写孩子们率真、自然的性格。
(1)写孩子们不可能理解自己的话而悲哀。
(2-7)对照成人世界的各种毛病,
写孩子的率真、真情。
二、(8-11)抒发失去了童真的悲哀,点明画集出版的目的。感情基调伤感、悲哀
作者的观点3. 作者眼里,孩子们的表现是公开的。成人有的都是俗务,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彻底的真实和纯洁”
4. 悲哀是因为想到了孩子们的未来。走进文章1. 体会最后两段的情感。
2. 思考这样写的作用。
3. 本文的主旨。
4. 写作特点。感悟提示1. 无奈、悲哀。结尾的语气更肯定——“早已不是”
2. 结构上照应,情感上深化,表达了对容不得“真率”的世俗的强烈愤恨。中心思想与写作特点本文寄托了对儿童的爱,对儿童率真的天性给予高度肯定,表现出对成人世界“不由自主”的悲哀。表现了作者关怀孩子们心灵健康,赞扬孩子们的率真自然的感情。
文章真情直白,语言亲切自然,毫不矫饰。
悟一悟联系生活,体会成人失去童真的悲哀。
人欲横流
诚信缺失
谎言连篇
  文中有许多句子内涵丰富,表达的情感复杂,针对下列问题提出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与大家讨论。讨论交流 ①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大人们已被世俗改变,失去了率真,这一切都是不自然的。 ②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喜欢;到你们的抱怨变为感谢的时候,我的悲哀来了!  孩子抱怨,说明他们还率真、无瑕,所以喜欢;孩子们感谢时,说明他们已长大,被世俗改变,失去了率真,所以悲哀。 ③我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世俗的力量强大,孩子会被改变,这是作者愤激之词,希望孩子们能够不被改变。  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
  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栊,便有十分心情。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会议》。正如丰先生所说的“暂时脱离尘世”,是快适的,是安乐的,是营养的。
  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少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学习探究
  我们都盼望长大。可是人们常说,长大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一旦长大,最大的愿望却是回到童年,因为童言无忌,因为可以做梦。可是有人对儿时却不这样看。读瞿秋白的《儿时》,说说你是怎么看待这种不同的。      儿时(瞿秋白)
  生命没有寄托的人,青年时代和“儿时”对他格外宝贵。这种浪漫谛克的回忆其实并不是发见了“儿时”的真正了不得,而是感觉到“中年”以后的衰退。本来,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但是,假使他的生命溶化在大众的里面,假使他天天在为这世界干些什么,那末,他总在生长,虽然衰老病死仍旧是逃避不了,然而他的事业──大众的事业是不死的,他会领略到“永久的青年”。而“浮生如梦”的人,从这世界里拿去的很多,而给这世界的却很少,他总有一天会觉得疲乏的死亡:他连拿都没有力量了。衰老和无能的悲哀,象铅一样的沉重,压在他的心头,青春是多少短呵!   “儿时”的可爱是无知。那时候,件件都是“知”,你每天可以做大科学家和大哲学家,每天都在发见什么新的现象,新的真理。现在呢?“什么”都已经知道了,熟悉了,每一个人的脸都已经看厌了。宇宙和社会是那么陈旧,无味,虽则它们其实比“儿时”新鲜得多了。我于是想念“儿时”,祷告“儿时”。   不能够前进的时候,就愿意退后几步,替自己恢复已经走过的前途。请求“无知”回来,给我求知的快乐。可怕呵,这生命的“停止”。   过去的始终过去了,未来的还是未来。究竟感慨些什么──我问自己。 ????????????      一九三三,九,二八。漫画欣赏作业
1.背诵默写你喜欢的文段
2.很多美好的时光不会再来了。每个人在童年时多少都说过些让大人感到有趣的话,在班上或年级征集儿时睿语,编成小册《当我们小的时候》